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上去很美
台球是大家喜欢的一项运动,不少人觉得其动作优雅,还不会出伤出病,可有着“九球天后”之称的台球高手潘晓婷却因为颈椎、脊椎不适,到香港找我看病。从她一进门起,我就发现她的体态如同伏案击球,左前右后,头部和颈部都向左偏。检查后确认,这个多年训练形成的技术动作使其身体两侧发力受力都不均衡,身体结构潜移默化地出现了不对称改变,因而引起局部劳损。
看上去很美的运动,却使人体产生偏颇,这种现象在实际中会出现在许多运动项目上。在我从事体能康复工作的30多年中,经常会遇见健身者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要不要选择不对称的运动,怎么进行这种运动?
对称与不对称
一般来说,不少健身项目属于对称性运动或同步运动,如游泳、跑步、举重,其特点是运动时身体对侧用力和受力均匀。
不过,也有一些人们喜爱的健身项目属于不对称运动,如乒乓球、羽毛球、台球、高尔夫球、击剑等。由于项目的特殊规定,运动者要用身体的单侧持有器械,或者更多地用单侧发力。这种长期的专项训练往往造成身体各部位,尤其对侧部位的负荷不平衡,力的传导不均匀,身体的肌肉力度、肌肉长度、骨架、关节、韧带随之发生变化,引起结构变异、肌肉劳损,乃至伤病。
我曾接触过梁文冲等中国顶尖的高尔夫球手,发现由于多年的不对称专项训练,他们的体态和伤病也形成这样的规律现象:右手持杆者由于从右向左挥杆,多有右肩高、左肩低,右肩壮、左腰粗的特点,其左侧的膝关节和踝关节容易受伤。
击剑选手由于单边持剑,前后发力,身体发展不平衡,也会形成如下的体态和伤痛:持剑者往往前腿的大腿粗,后腿的小腿壮;前腿膝盖多伤,后腿踝关节多痛。
如果细心些,不难发现,有一些运动项目貌似对称,实则不对称,拳击就是一个典型。记得2006年我第一次见到我国拳坛名将邹市明时,他正被腰背肩的伤病困扰着。检查后发现,其脊椎两侧的肌肉发展不平衡,这与其技术特点有关系。他虽然具有边打边走的“海盗式”风格,但两个上肢的动作频率和力度仍不均衡,左拳在前,发力较多,右拳在后,发力较少,这种动作定型必然会引起颈椎、胸椎、腰椎变形,出现疼痛症状。
还有一些现象是大家很难发现的,即在对称运动中出现不对称。跑步是公认的对称性项目,它要求左右肢体交替运动,均衡发力。但在马拉松选手周春秀身上,我却看到另一番景象。她跑起来,身体不由自主地向左压;闭眼跑时,方向定会偏左;稍有不慎,就会左右偏移。而两臂摆动时,其左手像打保龄球——直抽,右手像打乒乓球——横抽。这不仅让她无谓消耗了了大量体能,也造成左腰和膝部的严重劳损。详问后才知,她过去的主项是中长跑,由于成年累月在田径场上训练比赛,特别讲究逆时针跑动时的弯道技术,因而养成身体左压的过弯道习惯,以至于改项马拉松后仍然难以改变。
类似的例子还有排球队中的主攻手,由于长期单手大力扣球,形成肌力的不对称,常引发腰椎劳损等。
由此可见,这种不对称往往是由于场地、特定的战术位置、运动习惯、训练方法限制造成的。
和谐均衡最好
运动有益健康。这里的健康不只是没病没伤,还包括身体各部分的和谐均衡发展,后者往往是前者的重要保障。反过来说,如果不重视后者,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伤病。
有人认为运动本身就是不平衡,不必过多考虑调整。因此,当年针对邹市明的问题,我提出平衡两侧肌力,保护好脊椎的康复伤病方案时,还引起过一些争议。其实,即使从专项竞技体育的角度考虑,在训练中努力做到身体对称平衡地发展,也是十分有益的。
我当年是水球运动员,所在的广西队普遍身材矮小,却三次夺得全运会冠军。其中的一个特点不可忽视:队员们左右手都可以自如地传球、接球和射门。这种平时对称训练造就的功夫常使对手防不胜防。
对于以健康快乐为运动目标的广大百姓来说,注意运动中的对称和平衡发展,就更显得重要了。在此,我想提出几点建议。
一,为了身体全面发展,尽量选择对称性运动项目。青少年早期参与运动时更应如此。他们正处于发育期,对各种运动的敏感度高,可塑性强,多进行对称性训练,可以打好身体素质和体能的基底。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不对称性项目,会安全得多。
二,不要只考虑或从事单一的运动项目。每种项目都有其偏向性,如跑步、快走侧重于有氧能力、耐力,器械训练侧重于力量,瑜珈、普拉提侧重于柔韧性,球类运动锻炼人的灵敏性和协调性等。现代社会,许多白领不仅运动少,而且运动形式单一,一些孩子过早地运动专项化,这不利于体态和功能素质上的均衡全面,也不利于专项发展。
三,选择运动项目时,除个人喜好外,还要考虑身体的实际需要。身体素质和姿态上的一些偏颇可以通过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加以调整。如长久地单肩背包,使得右肩偏前,身体习惯性右转,脊柱两侧的肌力不协调。针对此症,可以选择台球运动,有意识地让身体更多地左转,中和原来的不对称。
四,如果选择了不对称性运动,就要注意运动中适当增加对称运动或相反方向运动的内容,以消解不对称运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自行车爱好者往往上肢弱,下肢强,在休息时或训练后,可以做一些双杠练习,以强化弱侧上肢的能力。乒乓球、羽毛球、击剑爱好者在主项训练之余,可以进行慢跑、拉伸、用弱侧手打球或游戏活动。
五,即使参与一些对称性项目运动,也要注意防止和减少由于条件和习惯影响而使一些不对称现象悄然出现。比如,喜欢在田径场上跑步的人要不时地将逆时针跑改成顺时针跑,以免形成周春秀那样的偏差。
六,要经常(最好半年)对自己的体质体态做一个静态和动态的检查评估,及时掌握身体前后左右、上下里外的平衡状态。一般来说,人体肌力的偏差不能大于10%。
对称性练习方法二则
股后肌群拉伸
拉伸部位 膕绳肌
起始动作(以右侧为例)
●站立位,上体保持正直
●双手自然放松
动作流程
●自然呼吸
●呼气时,双手向下触碰双脚
练习要点
●牵拉时要始终保持上身挺直,膝关节保持直立位
●每次呼气时,进一步拉伸
●每次拉伸30秒,重复4-5次
正确的练习感觉
●大腿后侧和背部有明显拉伸感
高翻
练习器材 Powerbag或杠铃
练习目的
●提高躯干的整体爆发力
●提高躯干的协调发力
起始动作
●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自然站立
●器材贴近小腿,屈膝俯身提臀,腰背部挺直
动作流程
●挺身上拉,使器材离地
●蹬腿提器械,膝关节蹬伸,上提器械至膝关节上部随即挺起上身
●挺身上拉,躯干快速发力
●翻腕接器械
练习要点
●动作全程保持腰背部平直
●利用爆发力完成动作
●器材运动轨迹紧贴身体
●上下肢协调发力
●整体保持中立位,重心无偏斜
正确的练习感觉
●整体躯干受力疲劳
台球是大家喜欢的一项运动,不少人觉得其动作优雅,还不会出伤出病,可有着“九球天后”之称的台球高手潘晓婷却因为颈椎、脊椎不适,到香港找我看病。从她一进门起,我就发现她的体态如同伏案击球,左前右后,头部和颈部都向左偏。检查后确认,这个多年训练形成的技术动作使其身体两侧发力受力都不均衡,身体结构潜移默化地出现了不对称改变,因而引起局部劳损。
看上去很美的运动,却使人体产生偏颇,这种现象在实际中会出现在许多运动项目上。在我从事体能康复工作的30多年中,经常会遇见健身者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要不要选择不对称的运动,怎么进行这种运动?
对称与不对称
一般来说,不少健身项目属于对称性运动或同步运动,如游泳、跑步、举重,其特点是运动时身体对侧用力和受力均匀。
不过,也有一些人们喜爱的健身项目属于不对称运动,如乒乓球、羽毛球、台球、高尔夫球、击剑等。由于项目的特殊规定,运动者要用身体的单侧持有器械,或者更多地用单侧发力。这种长期的专项训练往往造成身体各部位,尤其对侧部位的负荷不平衡,力的传导不均匀,身体的肌肉力度、肌肉长度、骨架、关节、韧带随之发生变化,引起结构变异、肌肉劳损,乃至伤病。
我曾接触过梁文冲等中国顶尖的高尔夫球手,发现由于多年的不对称专项训练,他们的体态和伤病也形成这样的规律现象:右手持杆者由于从右向左挥杆,多有右肩高、左肩低,右肩壮、左腰粗的特点,其左侧的膝关节和踝关节容易受伤。
击剑选手由于单边持剑,前后发力,身体发展不平衡,也会形成如下的体态和伤痛:持剑者往往前腿的大腿粗,后腿的小腿壮;前腿膝盖多伤,后腿踝关节多痛。
如果细心些,不难发现,有一些运动项目貌似对称,实则不对称,拳击就是一个典型。记得2006年我第一次见到我国拳坛名将邹市明时,他正被腰背肩的伤病困扰着。检查后发现,其脊椎两侧的肌肉发展不平衡,这与其技术特点有关系。他虽然具有边打边走的“海盗式”风格,但两个上肢的动作频率和力度仍不均衡,左拳在前,发力较多,右拳在后,发力较少,这种动作定型必然会引起颈椎、胸椎、腰椎变形,出现疼痛症状。
还有一些现象是大家很难发现的,即在对称运动中出现不对称。跑步是公认的对称性项目,它要求左右肢体交替运动,均衡发力。但在马拉松选手周春秀身上,我却看到另一番景象。她跑起来,身体不由自主地向左压;闭眼跑时,方向定会偏左;稍有不慎,就会左右偏移。而两臂摆动时,其左手像打保龄球——直抽,右手像打乒乓球——横抽。这不仅让她无谓消耗了了大量体能,也造成左腰和膝部的严重劳损。详问后才知,她过去的主项是中长跑,由于成年累月在田径场上训练比赛,特别讲究逆时针跑动时的弯道技术,因而养成身体左压的过弯道习惯,以至于改项马拉松后仍然难以改变。
类似的例子还有排球队中的主攻手,由于长期单手大力扣球,形成肌力的不对称,常引发腰椎劳损等。
由此可见,这种不对称往往是由于场地、特定的战术位置、运动习惯、训练方法限制造成的。
和谐均衡最好
运动有益健康。这里的健康不只是没病没伤,还包括身体各部分的和谐均衡发展,后者往往是前者的重要保障。反过来说,如果不重视后者,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伤病。
有人认为运动本身就是不平衡,不必过多考虑调整。因此,当年针对邹市明的问题,我提出平衡两侧肌力,保护好脊椎的康复伤病方案时,还引起过一些争议。其实,即使从专项竞技体育的角度考虑,在训练中努力做到身体对称平衡地发展,也是十分有益的。
我当年是水球运动员,所在的广西队普遍身材矮小,却三次夺得全运会冠军。其中的一个特点不可忽视:队员们左右手都可以自如地传球、接球和射门。这种平时对称训练造就的功夫常使对手防不胜防。
对于以健康快乐为运动目标的广大百姓来说,注意运动中的对称和平衡发展,就更显得重要了。在此,我想提出几点建议。
一,为了身体全面发展,尽量选择对称性运动项目。青少年早期参与运动时更应如此。他们正处于发育期,对各种运动的敏感度高,可塑性强,多进行对称性训练,可以打好身体素质和体能的基底。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不对称性项目,会安全得多。
二,不要只考虑或从事单一的运动项目。每种项目都有其偏向性,如跑步、快走侧重于有氧能力、耐力,器械训练侧重于力量,瑜珈、普拉提侧重于柔韧性,球类运动锻炼人的灵敏性和协调性等。现代社会,许多白领不仅运动少,而且运动形式单一,一些孩子过早地运动专项化,这不利于体态和功能素质上的均衡全面,也不利于专项发展。
三,选择运动项目时,除个人喜好外,还要考虑身体的实际需要。身体素质和姿态上的一些偏颇可以通过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加以调整。如长久地单肩背包,使得右肩偏前,身体习惯性右转,脊柱两侧的肌力不协调。针对此症,可以选择台球运动,有意识地让身体更多地左转,中和原来的不对称。
四,如果选择了不对称性运动,就要注意运动中适当增加对称运动或相反方向运动的内容,以消解不对称运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自行车爱好者往往上肢弱,下肢强,在休息时或训练后,可以做一些双杠练习,以强化弱侧上肢的能力。乒乓球、羽毛球、击剑爱好者在主项训练之余,可以进行慢跑、拉伸、用弱侧手打球或游戏活动。
五,即使参与一些对称性项目运动,也要注意防止和减少由于条件和习惯影响而使一些不对称现象悄然出现。比如,喜欢在田径场上跑步的人要不时地将逆时针跑改成顺时针跑,以免形成周春秀那样的偏差。
六,要经常(最好半年)对自己的体质体态做一个静态和动态的检查评估,及时掌握身体前后左右、上下里外的平衡状态。一般来说,人体肌力的偏差不能大于10%。
对称性练习方法二则
股后肌群拉伸
拉伸部位 膕绳肌
起始动作(以右侧为例)
●站立位,上体保持正直
●双手自然放松
动作流程
●自然呼吸
●呼气时,双手向下触碰双脚
练习要点
●牵拉时要始终保持上身挺直,膝关节保持直立位
●每次呼气时,进一步拉伸
●每次拉伸30秒,重复4-5次
正确的练习感觉
●大腿后侧和背部有明显拉伸感
高翻
练习器材 Powerbag或杠铃
练习目的
●提高躯干的整体爆发力
●提高躯干的协调发力
起始动作
●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自然站立
●器材贴近小腿,屈膝俯身提臀,腰背部挺直
动作流程
●挺身上拉,使器材离地
●蹬腿提器械,膝关节蹬伸,上提器械至膝关节上部随即挺起上身
●挺身上拉,躯干快速发力
●翻腕接器械
练习要点
●动作全程保持腰背部平直
●利用爆发力完成动作
●器材运动轨迹紧贴身体
●上下肢协调发力
●整体保持中立位,重心无偏斜
正确的练习感觉
●整体躯干受力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