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激励教学法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运用激励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甚至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激励教学法 初中体育 应用与分析
一、激励教学法的概念
激励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运用带有积极色彩和鼓励色彩的语言及动作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认可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学法能够最大程度上激起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对于学习乃至自身充满自信。
二、激励教学法对于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体育教育也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是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传播者,还是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体育概念,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引导者。学生更要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首先,通过体育教育要使学生树立起体育的终生化观念,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或者不同的生活工作条件下,我们所进行的体育锻炼方式有所不同。学生需要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取不同的体育锻炼方式,甚至需要学习新的锻炼方式,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学习。其次,我们要想健康快乐地生活就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这就要求我们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尤其是在不良环境下怎样有效地进行锻炼,学会生存。再次,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能学会怎样做人,因為大部分体育项目都是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学生能学会怎样与人交往、怎样保持合作与团体作战。
按照激励教学法进行初中体育教学,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以及对自身体育素质的自信。由于班内学生在体能、技术、个性、特长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他们在学习体育课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学习效果,体育素质差的学生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因而感到自卑,相反体育基础好的学生会轻而易举地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而且会有明显的成就感。一位心理学家曾经指出,学生内心的自卑感能影响他们的进一步学习乃至影响同学们之间的人际关系,这时就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并给予积极的肯定。有了自信心学生往往能够勇敢地面对差异,努力完成体育课的任务。此外,激励教学法还拉近了学生之间的关系,使他们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要相互尊重相互帮助,这样学生之间就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激励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一)激励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自信心有很大益处
教育心理学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启发,是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较少关心学生的学习感受与体验,而是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学生对体育技术的掌握上。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激励法教学能够较好地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并逐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给予学生鼓励,让他们能够树立起学好体育的自信,推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掌握。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明显提高教学效率
激励教学法既避免了学生消极参与体育课堂的现象,又不至于使学生处于漫无目的的状态,它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使学生产生较高的学习兴趣,无论处于哪个层次的学生都会有较大的收获。激励教学法帮助学生改善学习环境,同时激励教学法有利于师生间建立尊重信任的关系,使师生走得更近。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亲近了,学生就会听教师的话,按照教师说的去做,师生同心,力量往一块使,教学效果才会好。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之间也可以增加交流讨论的机会与时间,他们能够相互讨论,共同进步。
(三)激励教学法有利于教学与评价相结合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教师通过教学的反馈信息,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对教学进行调整和控制,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常规的教学以终结性评价作为主要评核方法的做法较为普遍,由于评核与课程同步结束,因而,不能对教学和学习过程给以及时的反馈。常规体育学习的评价被唯一用来衡量学生的手段,评价变成了给学生定等级贴标签,凌驾于教学之上。而激励教学法采用积极肯定的评价,特别是形成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对体育课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两个层面的教学评价,激励教学法更加注重体育课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对整个体育课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有效的监控,是有效实施评价的前提。激励教学法更关注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重视体育课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体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评价中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重视师生交流。
激励教学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两方面都具有反馈作用。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体育学习状况,反映学生体育课学习成绩和潜能,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和自我认知。激励方法需要多元化模式,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学习评价绝对是以教师为主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几乎没有人会怀疑这种评价的权威性。但是消极的评价会严重影响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不利于学生体育素质的建立和体育能力的提升,相反,激励性的评价能够最大程度上实现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金晓峰.论体育教学中的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J]. 浙江体育科学, 2002(2).
[2] 赵华.新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思路[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0(3).
[3] 陈甲华.课标下体育教学方法的探讨[J].潍坊学院学报, 2004(4).
(责编 闫祥)
关键词:激励教学法 初中体育 应用与分析
一、激励教学法的概念
激励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运用带有积极色彩和鼓励色彩的语言及动作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认可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学法能够最大程度上激起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对于学习乃至自身充满自信。
二、激励教学法对于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体育教育也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是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传播者,还是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体育概念,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引导者。学生更要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首先,通过体育教育要使学生树立起体育的终生化观念,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或者不同的生活工作条件下,我们所进行的体育锻炼方式有所不同。学生需要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取不同的体育锻炼方式,甚至需要学习新的锻炼方式,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学习。其次,我们要想健康快乐地生活就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这就要求我们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尤其是在不良环境下怎样有效地进行锻炼,学会生存。再次,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能学会怎样做人,因為大部分体育项目都是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学生能学会怎样与人交往、怎样保持合作与团体作战。
按照激励教学法进行初中体育教学,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以及对自身体育素质的自信。由于班内学生在体能、技术、个性、特长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他们在学习体育课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学习效果,体育素质差的学生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因而感到自卑,相反体育基础好的学生会轻而易举地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而且会有明显的成就感。一位心理学家曾经指出,学生内心的自卑感能影响他们的进一步学习乃至影响同学们之间的人际关系,这时就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并给予积极的肯定。有了自信心学生往往能够勇敢地面对差异,努力完成体育课的任务。此外,激励教学法还拉近了学生之间的关系,使他们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要相互尊重相互帮助,这样学生之间就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激励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一)激励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自信心有很大益处
教育心理学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启发,是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较少关心学生的学习感受与体验,而是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学生对体育技术的掌握上。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激励法教学能够较好地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并逐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给予学生鼓励,让他们能够树立起学好体育的自信,推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掌握。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明显提高教学效率
激励教学法既避免了学生消极参与体育课堂的现象,又不至于使学生处于漫无目的的状态,它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使学生产生较高的学习兴趣,无论处于哪个层次的学生都会有较大的收获。激励教学法帮助学生改善学习环境,同时激励教学法有利于师生间建立尊重信任的关系,使师生走得更近。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亲近了,学生就会听教师的话,按照教师说的去做,师生同心,力量往一块使,教学效果才会好。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之间也可以增加交流讨论的机会与时间,他们能够相互讨论,共同进步。
(三)激励教学法有利于教学与评价相结合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教师通过教学的反馈信息,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对教学进行调整和控制,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常规的教学以终结性评价作为主要评核方法的做法较为普遍,由于评核与课程同步结束,因而,不能对教学和学习过程给以及时的反馈。常规体育学习的评价被唯一用来衡量学生的手段,评价变成了给学生定等级贴标签,凌驾于教学之上。而激励教学法采用积极肯定的评价,特别是形成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对体育课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两个层面的教学评价,激励教学法更加注重体育课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对整个体育课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有效的监控,是有效实施评价的前提。激励教学法更关注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重视体育课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体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评价中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重视师生交流。
激励教学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两方面都具有反馈作用。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体育学习状况,反映学生体育课学习成绩和潜能,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和自我认知。激励方法需要多元化模式,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学习评价绝对是以教师为主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几乎没有人会怀疑这种评价的权威性。但是消极的评价会严重影响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不利于学生体育素质的建立和体育能力的提升,相反,激励性的评价能够最大程度上实现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金晓峰.论体育教学中的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J]. 浙江体育科学, 2002(2).
[2] 赵华.新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思路[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0(3).
[3] 陈甲华.课标下体育教学方法的探讨[J].潍坊学院学报, 2004(4).
(责编 闫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