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条件下剩余价值的适用性及作用研究

来源 :新生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da_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剩余价值学说自诞生之日起,关于它的应用范围在学术界一直有不一样的观点。从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背景及《资本论》等经典著作的表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剩余价值范畴不仅仅适用于资本主义,同样适用于社會主义,只是两者有所不同,例如剩余价值的归属问题、应用问题以及剥削问题等等。剩余价值在我国的当代发展中仍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强调了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作用;它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分配制度提供了理论来源,证实了其存在的合理性;它推进共享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等。
  【关键词】:剩余价值 社会主义 商品交换 剥削 和谐社会
  剩余价值究竟与社会性质有无绝对的关系,剩余价值是否只能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发挥作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否真的完全没有剩余价值的存在,关于这些问题,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声音存在。那么要想对这些问题作出正确的解答,不仅要从理论上,还要从实践上进行深入地研究。
  一、剩余价值范畴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
  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大伟大发现之一,如果要正确深刻地认识剩余价值学说的科学内容,充分发挥剩余价值学说对当代的指导作用,必须要首先明确剩余价值的适用范畴。有部分学者认为,剩余价值学说就是资本主义的学说,只适用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经济状况。事实上,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这一点可以从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背景以及《资本论》等经典著作的表述中得到解答。
  第一,从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背景来说,他们二人生活在19世纪的资本主义国家,从世界范围看,资本主义统统处于上升阶段,社会主义还没有出现。在对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根源做了深刻剖析后,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时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潮时期,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接替之后,商品经济将不复存在。此时,商品、货币、交换关系、价值没有了存在的土壤,更别提剩余价值了。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剩余价值,并作了支撑这一表述的解释与说明,这已被千百年的实践证明,并不深刻也不够准确。但这些偏差的存在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他们生活的时期还没有看到社会主义的雏形,只能够凭空或者仅靠一些细枝末节来对社会主义社会做出猜测和假设。这些推测和假设没有建立在实际的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必然会与事实有一定的出入。再加上由于认识的局限性,马克思、恩格斯根本无法预料到20世纪会出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实现条件是什么、与普遍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的区别在哪里、现实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状况是怎样等等问题,他们更不可能涉猎到。我们必须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建立前,没有经历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没有经历长时期的经济积累过程,没有形成像马克思、恩格斯预想的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要的经济条件,这是由中国错综复杂的国情所决定的,也是中国的“特色”所在。这些“不同寻常”注定了我们不能再用前人的设想和标准来对中国的发展下定义,我们要做的,就是突破“权威”思想的禁锢,保持清醒的头脑,以事实为依据,以实践为导向,重新界定剩余价值的范畴。
  第二,《资本论》中的所有章节都是紧密围绕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资本与剩余价值而展开的,在对原著的表述的分析中,可以找到剩余价值的适用范围的理论依据。马克思说,“重农学派正确地认为,一切剩余价值的生产,从而一切资本的发展,按自然基础来说,实际上都是建立在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的。”他还说,“劳动产品只是在它们的交换中,才取得一种等同的价值对象性”。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剩余价值只与商品经济有绝对的关系,与国家性质没有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只要有商品经济存在,那么剩余价值也就一定会存在,这是它的除去反映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特殊属性之外的一般属性。我国属于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经济仍然存在且处于稳定持续地发展中,那么可以肯定的是,剩余价值理论于我国一定是适用的。
  二、社会主义条件下剩余价值存在特殊之处
  毋庸置疑,两种社会性质下的剩余价值是一定有区别的,这一区别主要体现在两种社会制度下剩余价值的归属问题,即剩余价值用于什么方面,归谁所有。
  我国作为一个典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始终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点决定了生产资料或者社会资源是由全体人民共享的。作为非公有制经济来说,它的经济活动主体,宏观主体如各种企业,微观主体即雇佣劳动者的劳动性质没有变,他们同样是我国经济的建设者,他们创造的财富不比公有制企业中的劳动者少,这些财富统统是贡献给国家的,是真真切切为我国的建设服务,最终成果仍旧是要由全体人民共享的。而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剩余价值的背后反映的是大资本家对完全不占有生产资料的劳动人民的剥削,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这一点都是不会改变的。社会生产资料由少数人拥有,并非由全社会共享,劳苦大众只得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只得接受大资本家们对他们残酷的剥削,劳动的成果也不由自己掌握。有一点必须注意的是,我国并非没有剥削现象的存在,我们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这是一项非常伟大的成就,但在当前的国内环境下,剥削现象是在一定程度上一定地区里存在的。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发展走了歪路,与资本主义混淆不清。事实上,剥削在一定的时期内是可以激发社会各要素的活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推力,我国始终强调并稳步推进的就是在顶层设计和基础措施上将剥削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引导其发挥正向作用,而不是任由发展。
  三、剩余价值理论对当前发展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明确剩余价值的范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适用性、深刻认识到新的时代背景下剩余价值的新特征和新发展之后,我们就要充分地发挥剩余价值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作用以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中的助推作用。这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剩余价值理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向前发展,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提供了理论来源。首先,剩余价值理论一直强调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进步,这两大“法宝”指明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的关键所在,即要想国家富强经济腾飞,就要始终将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位置,就要在科学技术方面下功夫。自1949年建国以来,发展生产力一直是每一代共产党人心中坚持并且毫不动摇的第一要务,并且将其写进了党的基本路线。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核心地位,基于此,我国始终强调科技创新,不能老“借用”或者“购买”其他国家的科技成果,不能总是在国际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其次,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也充分与资本主义划清了界限,其深层内涵的理论来源就是剩余价值理论,这决定了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第二,剩余价值理论证明了我国的分配制度的合理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及应用。在剩余价值的分配方面,虽然马克思已经明确提出了分配方式,但我国还是在其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基本的经济分配制度,这一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又最大程度上激发了各方的活力,还表现了剩余价值规律,其存在既是科学的,也是合理的。我国基本分配制度的确立是建立在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的,我们要正确对待多种所有制经济,正确对待其劳动形式、劳动性質以及雇佣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以此对应,“按劳分配”作为基石,我们更要重视多种分配方式,如按资本、知识、专利等多种要素参与分配,明确将其作为创造剩余价值的形式,大力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剩余价值理论应和了“共享发展”理念,推进五大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共享发展理念既要求社会要有更多的财富和成果可供人民共享,又要求切实保证全体人民来共享,决不能遗漏某些人群。关于这两点,剩余价值理论中都作了明确的强调和说明。马克思认为,凭借资本进行直接生产来产生大量的剩余价值,再通过资本积累将这些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来进行扩大再生产,进而产生比之前更多的剩余价值,归根结底,利润始终是大资本家们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根据c+v+m的公式,社会财富的创造过程中,马克思强调了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只有处理好两个部类的关系问题,社会财富才会持续不断地增加,才能为全体人民共享社会财富提供前提,同时这也为经济结构调整以及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另外,马克思代表的从来不是大资本家的利益,相反他一直为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的劳动人民发声,他一直关注劳动人民的命运,为他们争取权利。在共享发展理念中,我们同样要将穷苦大众放在前头,保证他们能够同等地享受社会财富,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才是共享发展理念的深层要求。
  【参考文献】:
  【1】 高淑娟.关于剩余价值一般与特殊的思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3).
  【2】 朱妙宽.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新探[J]经济评论,2004(05).
  【3】 李楠.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与当代社会[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02).
  【4】 余陶生.剩余价值理论及其在当代的发展[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4).
  【5】 杨红.剩余价值理论在今天的现实意义[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S1).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企业女职工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层出不穷,特别是在就业过程中男女职工所遭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女职工无疑成为了弱势群体。企业为压缩用工成本常常只招录已婚的女性,避免因女职工婚假、产假等原因而增加用工成本,导致未婚女性就业压力增加,结婚与事业不能兼得的尴尬境遇。因此,本文就从保护企业女职工劳动权益的角度出发,结合高速公路收费工作的实例,分析如何有效解决企业女职工劳动权益保护问题,以实现男女
期刊
基层党组织是国有企业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这是党中央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为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基层党支部处在国有企业兵头将尾的位置,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企业各项工作全面夯实、全面进步、全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医学系统政工工作模式已经逐渐难以适应发展的需求,对其进行有效的优化必不可少。本文主要从医学系统政工工作概述,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完善的有效途径进行阐述,进而对新形势的医学系统政工工作创新进行详细研究,以供同行进行参考。  【关键词】:医学 政工工作 问题 完善措施  1、前言  政治工作是医学系统的重要工作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时期下医学系统的未来发展
期刊
“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民族工作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指导。云南民族文化包括歌舞乐这样一种具有突出表现力的外显符号体系,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专业领域和相关领域学者的特别关注,这不仅为云南搭建了频频“亮相”的舞台,还使云南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一、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期刊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秘密给市场主体带来的经济价值和竞争优势日益凸显,商业秘密侵权纠纷也日益增多。其中,司法保护在商业秘密保护机制中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商业秘密的秘密性和隐蔽性特征也决定了商业秘密侵权诉讼的复杂性。原被告双方证明责任的分配是商业秘密侵权诉讼审理中的核心问题。我国学术界对侵犯商业秘密的研究起步较晚,现行商业秘密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商业秘密领域的规定还不够完善,是否适用举
期刊
【摘要】:费孝通的乡土中国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乡土社会的基本框架,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社会类型已经在逐渐的脱离“乡土中国”的范畴,本文将从农民与土地的关系、熟人社会的变迁、村庄权利结构三个方面分析。  【关键词】:乡土中国 熟人社会 村庄权利结构  一、乡土中国的“乡”与“土”  费孝通在乡土本色这章指出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生活在这里的人是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期刊
【摘要】:本文以众多关于社会工作的研究文献期刊为基础,对当下本土职业认同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影响职业认同的因素,文献关于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的基本视角,如何提升职业认同,以及当下对于本土化职业认同的研究领域和局限性。总而言之,关于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的论文不在少数,但研究方法大致相同,研究领域也比较相似。在社会工作本土化背景下,社会工作职业认同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社工群体的自我认同研究,二是对人们对社工
期刊
【摘要】:15-18世纪英国羊毛产品对一个国家有很大影响。本文试图分析羊毛产品对农村的影响,所以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羊毛制品的发展。第二部分介绍羊毛品与经济的关系。随着羊毛产业的发展,推动新的生产关系发生变革,农村市场化和资本主义化程度提高。第三部分介绍本国的羊毛制品在农村社会方面的作用。毛纺织业的发展使得农村出现早婚现象,妇女地位上升,农村中出现新兴的阶层,出现较为明显的阶级分化。  【
期刊
党员责任区建设活动豐富了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展示了共产党员的风采,推动了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使党建工作上了新台阶。珲矿集团的党员责任区活动已经开展了两年,两年来,各单位的党组织以“八连城现场会”为契机,不断将党员责任区建设活动引向深入。  一、党员责任区是党组织发挥先进性的重要窗口  党员责任区是党员在实际工作岗位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载体和阵地。是考核党员责任和义务履行情况的考场。是党员展示
期刊
人民政协作为肩负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重要国家机构,新时代要紧紧围绕中心、倾力服务大局、真情服务群众,努力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政协要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坚定理想信念,增进政治认同,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判断形势、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实际摸清真实情况,集合众智提出解决办法,努力使对策建议有的放矢、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