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没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参与率低,参与时间少,课堂效率低。为此,我尝试建立“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其特点及操作和程序如下:导:导入激趣→目标导引→导疑点拨→导思精讲→导法归真→导练拓展;学:唤起参与→试学质疑→合作释疑→研读品味→展示成果→举一反三。
【关键词】导学;教学模式操作
传统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一统天下。教师把各项教学环节按照一定的时间和顺序单一的进行平面排列,并要求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去适应。这种等效的企图往往是徒劳的。每一个学生都是特殊的、有丰富的个性和巨大发展潜能的主体,因此课堂教学必须适应学生的个体潜质,必须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本。我尝试建立“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中逐渐成为独立、自主、高效的学习者。
一、模式的缘起
大凡成功的课堂教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学生参与率高、参与面广、参与时间多、参与方式多样。
目前,我们的课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下种种弊端:1.教师目中无“人”,教师只考虑自己怎么教,按照主观臆断组织教学,试图用自己的教去代替学生的学,应付学生的考。这种教学的特点是密度大、节奏快,学生几乎没有独立思考的余地。上课成了“教案剧”,学生成了马戏团的“动物”。2.教学层面单一,教师一味灌输知识,忽视了开启智慧和完善人格的重要任务,致使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开发,教学目标不能落实。统一的内容、统一的教法、统一的训练,使学生生处于“消化不良”状态。3.学生参与率低,教学角色错位。本该是导演的教师当上了演员,本该是演员的学生却成了观众,连发言都在于教师的“恩赐”;“坐姿如佛”的学生被认为是守纪、听话,善于思考、常“接话茬”的学生被认为是“另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被无端扼杀。4.由于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所以虽有“启发”之举,但学生仍处于被动地位,很难养成主动的学习的精神。5.教学针对性不强,教师课内讲,学生课外练,信息得不到及时反馈。
鉴于现存课堂教学的种种弊端,着眼于学生身心、智能的健康发展和人格的完善,我尝试构建“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力求实现高效课堂。
二、模式的内涵
“导学式”教学简言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主学习,学会学习。
“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发展的主体”为核心的主体性教育理论。
“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1.在师生关系上,教师是“导”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据学而导,学生以导促学,导于学辩证统一;师生间民主、平等、和谐,情感交流充分。
2.在教学任务上,注重知识(包括方法的知识、思维的知识、创造性的知识)、能力、个性的统一。能力是知识的个性化,离开了知识和能力,个性就成了空洞之物,而知识只有自主化、个性化才有生命力。
3.在教学方法上既研究教法,又研究学法,强调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教师在备课时要站在“学”的角度上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把教案写成“学案”;在上课时,要把“注意中心”从自己的思想或教案转移到全班学生的思维上来,注意学生活动信息的反馈和调节。
4.在教学组织上,注重形式的多样化,既有集体教学,也有个别教学,又有小组合作形式。
5.在教学环节上,强调课前、课内、课后的统一,重视预习、复习,使学习过程整体优化。
6.在教学活动上,强化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师与生,生与生互动,多项信息交流,共享集体智慧。
三、模式的操作
1.模式的结构特征用下图来表示:
导:导入激趣→目标导引→导疑点拨→导思精讲→导法归真→导练拓展
学:唤起参与→试学质疑→合作释疑→研读品味→展示成果→举一反三
2.模式的操作程序:
(1)导入激趣。这一环节,首先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怀有热切的成功期望。这种尊重与信任传递给学生就能转化为学生的积极参与的动力。其次教师要善于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用语言、媒体、实物、挂图、故事、游戏等手段,唤起学生参与的欲望,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
(2)目标导引。有目标导引,学生学才有清晰的思路、明确的方向。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明确提出问题和要求,激励学生努力解决或实现。学习目标也可以让学生参与拟定,但必须明确、具体、留有余地,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说的目标,就是向学生提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以及自学的要求。导学提示是:通过自学,我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鼓励学生整体感知,大胆质疑。此环节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使全班学生沉浸于主动探求新知的愉悦之中。
(3)导疑点拨。由于学生之间知识水平和自学能力的差异,自然要提出许多问题,教师必须及时地分析、归纳,搞清哪些问题是学生自学可以解决的,哪些问题是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解决的,哪些问题需要集体讨论、老师点拨。老师要分类指点,以便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释疑。这一环节中,凡是学生在自学中通过潜心思考,借助参考资料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都要让学生自己解决;经教师引导、点拨后能解决的问题,也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余下的问题再经过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取长补短,纠错立正,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主动的学习的精神。这里老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启发诱导,及时鼓励那些敢于发言和勇于争论的学生,将合作讨论引向深入;注意学生的思维活动,抓住时机,针对出现的问题,予以适当点拨;注意教学目标的把握。
(4)导思精讲。这一环节,教师要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简明扼要地理清教材的内容和基本结构,帮助学生填补思路“空白”和连接“断线”的地方,让学生对重点的部分进行反复研读品味。
(5)导法归真。这一环节,教师要依据课前的既定目标,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归纳和串线,自我小结隐藏在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和技巧,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导学提示是:这节课我学到哪些知识?采用(学到)哪些学习方法?
(6)导练拓展。这一环节,教师要根据目标设计适量的高质、精练、多样化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完成知识的迁移,提高运用技能。
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公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老师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因人而异、因材而异、因时而异,灵活运用,创造出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湖西中学)
【关键词】导学;教学模式操作
传统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一统天下。教师把各项教学环节按照一定的时间和顺序单一的进行平面排列,并要求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去适应。这种等效的企图往往是徒劳的。每一个学生都是特殊的、有丰富的个性和巨大发展潜能的主体,因此课堂教学必须适应学生的个体潜质,必须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本。我尝试建立“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中逐渐成为独立、自主、高效的学习者。
一、模式的缘起
大凡成功的课堂教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学生参与率高、参与面广、参与时间多、参与方式多样。
目前,我们的课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下种种弊端:1.教师目中无“人”,教师只考虑自己怎么教,按照主观臆断组织教学,试图用自己的教去代替学生的学,应付学生的考。这种教学的特点是密度大、节奏快,学生几乎没有独立思考的余地。上课成了“教案剧”,学生成了马戏团的“动物”。2.教学层面单一,教师一味灌输知识,忽视了开启智慧和完善人格的重要任务,致使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开发,教学目标不能落实。统一的内容、统一的教法、统一的训练,使学生生处于“消化不良”状态。3.学生参与率低,教学角色错位。本该是导演的教师当上了演员,本该是演员的学生却成了观众,连发言都在于教师的“恩赐”;“坐姿如佛”的学生被认为是守纪、听话,善于思考、常“接话茬”的学生被认为是“另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被无端扼杀。4.由于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所以虽有“启发”之举,但学生仍处于被动地位,很难养成主动的学习的精神。5.教学针对性不强,教师课内讲,学生课外练,信息得不到及时反馈。
鉴于现存课堂教学的种种弊端,着眼于学生身心、智能的健康发展和人格的完善,我尝试构建“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力求实现高效课堂。
二、模式的内涵
“导学式”教学简言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主学习,学会学习。
“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发展的主体”为核心的主体性教育理论。
“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1.在师生关系上,教师是“导”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据学而导,学生以导促学,导于学辩证统一;师生间民主、平等、和谐,情感交流充分。
2.在教学任务上,注重知识(包括方法的知识、思维的知识、创造性的知识)、能力、个性的统一。能力是知识的个性化,离开了知识和能力,个性就成了空洞之物,而知识只有自主化、个性化才有生命力。
3.在教学方法上既研究教法,又研究学法,强调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教师在备课时要站在“学”的角度上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把教案写成“学案”;在上课时,要把“注意中心”从自己的思想或教案转移到全班学生的思维上来,注意学生活动信息的反馈和调节。
4.在教学组织上,注重形式的多样化,既有集体教学,也有个别教学,又有小组合作形式。
5.在教学环节上,强调课前、课内、课后的统一,重视预习、复习,使学习过程整体优化。
6.在教学活动上,强化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师与生,生与生互动,多项信息交流,共享集体智慧。
三、模式的操作
1.模式的结构特征用下图来表示:
导:导入激趣→目标导引→导疑点拨→导思精讲→导法归真→导练拓展
学:唤起参与→试学质疑→合作释疑→研读品味→展示成果→举一反三
2.模式的操作程序:
(1)导入激趣。这一环节,首先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怀有热切的成功期望。这种尊重与信任传递给学生就能转化为学生的积极参与的动力。其次教师要善于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用语言、媒体、实物、挂图、故事、游戏等手段,唤起学生参与的欲望,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
(2)目标导引。有目标导引,学生学才有清晰的思路、明确的方向。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明确提出问题和要求,激励学生努力解决或实现。学习目标也可以让学生参与拟定,但必须明确、具体、留有余地,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说的目标,就是向学生提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以及自学的要求。导学提示是:通过自学,我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鼓励学生整体感知,大胆质疑。此环节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使全班学生沉浸于主动探求新知的愉悦之中。
(3)导疑点拨。由于学生之间知识水平和自学能力的差异,自然要提出许多问题,教师必须及时地分析、归纳,搞清哪些问题是学生自学可以解决的,哪些问题是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解决的,哪些问题需要集体讨论、老师点拨。老师要分类指点,以便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释疑。这一环节中,凡是学生在自学中通过潜心思考,借助参考资料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都要让学生自己解决;经教师引导、点拨后能解决的问题,也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余下的问题再经过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取长补短,纠错立正,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主动的学习的精神。这里老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启发诱导,及时鼓励那些敢于发言和勇于争论的学生,将合作讨论引向深入;注意学生的思维活动,抓住时机,针对出现的问题,予以适当点拨;注意教学目标的把握。
(4)导思精讲。这一环节,教师要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简明扼要地理清教材的内容和基本结构,帮助学生填补思路“空白”和连接“断线”的地方,让学生对重点的部分进行反复研读品味。
(5)导法归真。这一环节,教师要依据课前的既定目标,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归纳和串线,自我小结隐藏在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和技巧,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导学提示是:这节课我学到哪些知识?采用(学到)哪些学习方法?
(6)导练拓展。这一环节,教师要根据目标设计适量的高质、精练、多样化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完成知识的迁移,提高运用技能。
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公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老师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因人而异、因材而异、因时而异,灵活运用,创造出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湖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