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物理教学;实验;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9—0051—01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其中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
一、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重要性的思考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从科学探究的角度看,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之一。与科学探究一样,实验教学也具有多维的课程目标,除了学习知识、训练技能以外,物理实验还应在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应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认识客观数据的重要性,从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实验的相互配合中发扬合作精神,在收集、处理实验信息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要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应通过各种途径开发实验课程资源。提倡学生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这样既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又能补充实验课程资源,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对初中物理几个具体实验的思考
1.水和酒精混合
将两个相同规格的试管(50ml)分别装25ml水和酒精,然后将两者混合后,观察到“混合后体积变小(变为49 ml)”的实验现象,得出“分子间有间隙”的结论。但是,细心的教师和学生也应发现同步伴随的另一重要的实验现象:装有混合液的试管明显发烫,这是对“分子间距变化,引起分子势能的变化,从而导致物体内能的变化”这一结论的有力验证。
思考意义:通过这个实验,可让学生体验到物理实验的神奇魅力,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乒乓球上(或下)旋球的成因
演示“乒乓球在电吹风的吹动下定点旋转”的实验,我们就可以深刻领会到“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反之,流体的流速越小、压强越大”的物理规律。同时我们还会发现“当将乒乓球放置于电吹风吹口的斜上方,并且,电吹风的风速(档位)不变时,乒乓球只是在做定点旋转,而不发生位移(更像一个模拟风洞实验)。”
思考意义:实验情景能长时间地保留在学生的大脑中,直观有趣的实验现象增强了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同时,学生也对“风洞实验”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3.哪一股水流射得最远?
小孔的水流射程不但与水流从小孔中流出时的速度有关,还与该小孔与池底的高度有关。
如取容积为1.5~2.0L的无色透明塑料空瓶,在瓶身上沿竖直方向的同一条直线从上到下钻三个相同大小(直径都为1.5~2.0mm)的小圆孔A、B、C,其中A、B、C和瓶底四者之间的距离都为5cm。如果将塑料瓶放在水池中,把塑料瓶口置于水龙头正下方,旋转自来水龙头,使水流刚好进入塑料瓶内。当塑料瓶内水面离瓶底约20cm时,就会发现有三股细水流从侧壁的小圆孔A、B、C中射出。同时调节自来水龙头的水流流速,使塑料瓶的水面保持在离瓶底的距离约为20cm的位置,试问“哪一股小孔的水流射得最远”。结果是中间B孔中水流射程最远。
理论分析:从小孔中流出的水流速率(v)刚好等于塑料瓶内水面自由下落到小孔处所获得的速率,即v=■,其中g为重力常数,h为水面到小孔的距离;水流从小孔到达地面的时间为t=■,其中h′为小孔到水池底(瓶底)的距离,则小孔水流的射程是S=vt=2■,不难计算出中间B孔的水流射程。
总之,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该对原有实验器材的选取、实验方法的改进、实验步骤的完善和优化、实验结论的进一步探究等问题做进一步思考,这样才会为培养具有开放性、创新性的人才夯实基础。
编辑:张 昀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9—0051—01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其中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
一、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重要性的思考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从科学探究的角度看,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之一。与科学探究一样,实验教学也具有多维的课程目标,除了学习知识、训练技能以外,物理实验还应在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应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认识客观数据的重要性,从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实验的相互配合中发扬合作精神,在收集、处理实验信息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要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应通过各种途径开发实验课程资源。提倡学生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这样既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又能补充实验课程资源,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对初中物理几个具体实验的思考
1.水和酒精混合
将两个相同规格的试管(50ml)分别装25ml水和酒精,然后将两者混合后,观察到“混合后体积变小(变为49 ml)”的实验现象,得出“分子间有间隙”的结论。但是,细心的教师和学生也应发现同步伴随的另一重要的实验现象:装有混合液的试管明显发烫,这是对“分子间距变化,引起分子势能的变化,从而导致物体内能的变化”这一结论的有力验证。
思考意义:通过这个实验,可让学生体验到物理实验的神奇魅力,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乒乓球上(或下)旋球的成因
演示“乒乓球在电吹风的吹动下定点旋转”的实验,我们就可以深刻领会到“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反之,流体的流速越小、压强越大”的物理规律。同时我们还会发现“当将乒乓球放置于电吹风吹口的斜上方,并且,电吹风的风速(档位)不变时,乒乓球只是在做定点旋转,而不发生位移(更像一个模拟风洞实验)。”
思考意义:实验情景能长时间地保留在学生的大脑中,直观有趣的实验现象增强了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同时,学生也对“风洞实验”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3.哪一股水流射得最远?
小孔的水流射程不但与水流从小孔中流出时的速度有关,还与该小孔与池底的高度有关。
如取容积为1.5~2.0L的无色透明塑料空瓶,在瓶身上沿竖直方向的同一条直线从上到下钻三个相同大小(直径都为1.5~2.0mm)的小圆孔A、B、C,其中A、B、C和瓶底四者之间的距离都为5cm。如果将塑料瓶放在水池中,把塑料瓶口置于水龙头正下方,旋转自来水龙头,使水流刚好进入塑料瓶内。当塑料瓶内水面离瓶底约20cm时,就会发现有三股细水流从侧壁的小圆孔A、B、C中射出。同时调节自来水龙头的水流流速,使塑料瓶的水面保持在离瓶底的距离约为20cm的位置,试问“哪一股小孔的水流射得最远”。结果是中间B孔中水流射程最远。
理论分析:从小孔中流出的水流速率(v)刚好等于塑料瓶内水面自由下落到小孔处所获得的速率,即v=■,其中g为重力常数,h为水面到小孔的距离;水流从小孔到达地面的时间为t=■,其中h′为小孔到水池底(瓶底)的距离,则小孔水流的射程是S=vt=2■,不难计算出中间B孔的水流射程。
总之,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该对原有实验器材的选取、实验方法的改进、实验步骤的完善和优化、实验结论的进一步探究等问题做进一步思考,这样才会为培养具有开放性、创新性的人才夯实基础。
编辑:张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