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2012年收治的进行腹部手术与四肢手术的60例患儿,患儿年龄2~12岁,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氯胺酮常规麻醉,观察组运用氯胺酮结合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比较两组麻醉的剂用量、手术时间和唤醒时间以及患儿的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麻醉的剂用量、唤醒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生存质量要优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到小儿区域麻醉中,临床效果显著,减少了麻醉剂用量与唤醒时间,提高了患儿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亚麻醉剂;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011-02 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进步,小儿麻醉临床研究不断深入。儿童与成年人的机体器官生理功能、身体解剖结果以及药物的利用与排泄都有很大差异,所以小儿麻醉与成人麻醉有所不同[1]。临床上常运用氯胺酮对患儿进行手术麻醉。氯胺酮容易溶于水,具有较好的临床镇痛效果,被广泛运用,但是,氯胺酮对小儿患者的内脏器官起到的镇痛效果并不理想,而芬太尼可以起到較好的麻醉、镇痛作用,两者合用具有起效快、副作用少的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0年~2012年收治的进行腹部手术与四肢手术的60例患儿,患儿年龄2~12岁,男性患儿32例,女性患儿28例。腹部手术21例,上肢手术20例,下肢手术19例。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氯胺酮常规麻醉,观察组运用氯胺酮结合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两组患者手术之前均6h禁食,4h之内禁水,手术前均给予0.02mg/kg阿托品与2mg/kg鲁米那常规肌肉注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给予5mg/kg氯胺酮基础性麻醉,构建静脉通路,利用监护仪进行手术监护。
对照组进行氯胺酮麻醉后按照患儿的实际病情进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联合芬太尼辅助区域麻醉,给予患儿2ml75%利多卡因椎管内注射,根据2~6mg/kg剂量进行氯胺酮静脉注射,等待患儿入睡后根据1~2ug/kg剂量进行芬太尼静脉注射。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呼吸频率。对比两组患儿的麻醉剂量、手术时间、唤醒时间以及生存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运用X2进行检验,组间比较运用t检验,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儿麻醉10分钟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进行观察对比: 对照组心率为(120.10±27.20)次/min,平均动脉压为(100.16±11.32)mmHg,呼吸频率为(28.3±7.30)次/min。观察组心率为(95.76±14.32)次/min,平均动脉压为(93.20±5.32)mmHg,呼吸频率为(18.3±10.1)次/min,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呼吸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对比
组别例数心率(次/min)平均动脉压(mmHg)呼吸频率(次/min)对照组30120.10±27.20100.16±11.3228.3±7.30观察组3095.76±14.3293.20±5.3218.3±10.12.2 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观察组的唤醒时间、氯胺酮用量以及芬太尼用量都要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手术时间、唤醒时间以及麻醉剂量对比
组别n手术时间唤醒时间氯胺酮用量芬太尼用量对照组3088.82±26.5230.25±15.32152.76±35.60观察组3095.35±34.206.35±35.2056.75±11.5620.32±7.802.3 观察组患者麻醉后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所示。
表3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麻醉后生存质量评分
组别自觉症状躯体生理功能心理情绪日常生活社会活动对照组56±1218±1213±717±622±6观察组67±1325±1514±925±1325±173 讨论
为了降低麻醉对患儿的身体、神经与大脑造成的影响,手术治疗过程中要优先考虑实施区域麻醉,传统的麻醉方法就是在运用氯胺酮基础麻醉后,按照需要间断或者持续追加氯胺酮麻醉,麻醉剂量会跟随手术时间的增加逐渐加大,不良反应也就逐渐增多,给手术带来一定影响[2]。为了降低麻醉剂给患儿产生的不良影响,通过研究证明,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中的芬太尼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可以阻断手术过程中的损伤性刺激,但是会产生心动过缓、血压下降以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氯胺酮起到镇痛和镇静效果的同时,具有心率加快、中枢神经兴奋以及血压升高的效果,小剂量氯胺酮联合芬太尼使用,可以抵消两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患儿麻醉后的生存质量[3]。
综上所述,运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小儿区域麻醉,临床效果显著,提高了患儿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何玉宁,钟瑞生,夏凌云.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07(02):90-92.
[2] 王小江,赵建生,张韬,段加方.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2,07(11):1200-1201.
[3] 刘昌伟.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与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30(03):577-578.
关键词:亚麻醉剂;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011-02 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进步,小儿麻醉临床研究不断深入。儿童与成年人的机体器官生理功能、身体解剖结果以及药物的利用与排泄都有很大差异,所以小儿麻醉与成人麻醉有所不同[1]。临床上常运用氯胺酮对患儿进行手术麻醉。氯胺酮容易溶于水,具有较好的临床镇痛效果,被广泛运用,但是,氯胺酮对小儿患者的内脏器官起到的镇痛效果并不理想,而芬太尼可以起到較好的麻醉、镇痛作用,两者合用具有起效快、副作用少的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0年~2012年收治的进行腹部手术与四肢手术的60例患儿,患儿年龄2~12岁,男性患儿32例,女性患儿28例。腹部手术21例,上肢手术20例,下肢手术19例。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氯胺酮常规麻醉,观察组运用氯胺酮结合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两组患者手术之前均6h禁食,4h之内禁水,手术前均给予0.02mg/kg阿托品与2mg/kg鲁米那常规肌肉注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给予5mg/kg氯胺酮基础性麻醉,构建静脉通路,利用监护仪进行手术监护。
对照组进行氯胺酮麻醉后按照患儿的实际病情进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联合芬太尼辅助区域麻醉,给予患儿2ml75%利多卡因椎管内注射,根据2~6mg/kg剂量进行氯胺酮静脉注射,等待患儿入睡后根据1~2ug/kg剂量进行芬太尼静脉注射。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呼吸频率。对比两组患儿的麻醉剂量、手术时间、唤醒时间以及生存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运用X2进行检验,组间比较运用t检验,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儿麻醉10分钟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进行观察对比: 对照组心率为(120.10±27.20)次/min,平均动脉压为(100.16±11.32)mmHg,呼吸频率为(28.3±7.30)次/min。观察组心率为(95.76±14.32)次/min,平均动脉压为(93.20±5.32)mmHg,呼吸频率为(18.3±10.1)次/min,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呼吸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对比
组别例数心率(次/min)平均动脉压(mmHg)呼吸频率(次/min)对照组30120.10±27.20100.16±11.3228.3±7.30观察组3095.76±14.3293.20±5.3218.3±10.12.2 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观察组的唤醒时间、氯胺酮用量以及芬太尼用量都要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手术时间、唤醒时间以及麻醉剂量对比
组别n手术时间唤醒时间氯胺酮用量芬太尼用量对照组3088.82±26.5230.25±15.32152.76±35.60观察组3095.35±34.206.35±35.2056.75±11.5620.32±7.802.3 观察组患者麻醉后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所示。
表3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麻醉后生存质量评分
组别自觉症状躯体生理功能心理情绪日常生活社会活动对照组56±1218±1213±717±622±6观察组67±1325±1514±925±1325±173 讨论
为了降低麻醉对患儿的身体、神经与大脑造成的影响,手术治疗过程中要优先考虑实施区域麻醉,传统的麻醉方法就是在运用氯胺酮基础麻醉后,按照需要间断或者持续追加氯胺酮麻醉,麻醉剂量会跟随手术时间的增加逐渐加大,不良反应也就逐渐增多,给手术带来一定影响[2]。为了降低麻醉剂给患儿产生的不良影响,通过研究证明,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中的芬太尼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可以阻断手术过程中的损伤性刺激,但是会产生心动过缓、血压下降以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氯胺酮起到镇痛和镇静效果的同时,具有心率加快、中枢神经兴奋以及血压升高的效果,小剂量氯胺酮联合芬太尼使用,可以抵消两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患儿麻醉后的生存质量[3]。
综上所述,运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小儿区域麻醉,临床效果显著,提高了患儿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何玉宁,钟瑞生,夏凌云.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07(02):90-92.
[2] 王小江,赵建生,张韬,段加方.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2,07(11):1200-1201.
[3] 刘昌伟.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与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30(03):57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