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试图探索英语专业阅读课教学的有效方法,强调了学生自我建构一样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学会终身学习。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
面对社会发展和教改深入不断提出的新挑战,面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涨呼声,外语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心理学理论?需要哪些对学习过程更本质的理解,从而使外语教学更具有教育性,更能促进学习的成效和学习者全面素质的提高?
1 建构主义理论
当代教育心理学中重要的心理学理论和思想包括人本主义、认识学说、建构主义和社会互动理论,与其他三个理论不同,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个体从自身的经验背出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和意义建构,重视学习过程而反对现成知识的简单传授。对外语教育工作者的启示意义主要是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提供过程与经验(就外语学习而言,即丰富的语料和语境),由学生自己进行意义的建构,而不是令其接受现成知识,直达结果。对语言教师而言,如何帮助学生发展有效的语言学习策略、如何帮助学生在学语言中学会更好地思考,是一个新的挑战。
建构主义认为人总是将个人意义带入自己的认知世界,这一点信息加工理论很少给予注意。皮亚杰(Piaget)是认知发展心理学领域的主要人物,他的学说影响最深远的一面是他所强调的学习过程的建构性。建构主义认为,个体一出生便开始积极地从自身经验中建构个人意义,即建立他自己对世界的理解。
2 建构主义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皮亚杰理论对语言教师具有启示意义。首先,语言学习者积极地建构语言输入和任务的个人意义,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和促进这种建构过程。第二,思维发展与语言和经验关系密切,主要依赖记忆的语言学习不可能产生深刻的思维。第三,语言学习任务的设置要切合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第四,应用同化和顺应的概念,当我们接收新语言输入时,需要调整原有的语言知识以便使新信息纳入到该体系中去。
布鲁纳(J.Bruner)是皮亚杰思想的重要推行者,不同的是他力图将认知发展的理论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布鲁纳强调教育过程的重要性,强调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理解力和认知的技能和策略,而不是获取关于事实的现成信息,因此他倡导“发现法”教学。布鲁纳主张课程在其固有结构外,应为学生自我发现留有余地。
建构主义教育学家格拉塞菲尔德(Glaserfeld)认为,教育就是赋予学习者独立思考的权力。教师对建构主义教育学的最好实践是使用对话而不是向学生灌输信息;教师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向学生提出概念、论点等,问题留待他们去探究。问题解决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胜任感、成效感和快乐,这对促进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用建构主义指导教学,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因素,教授新知识时从他们的原有知识和经验背景出发、联系他们的现实生活和个人关注;多用对话,少用注入式讲授,从而使学生自己参与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由教师简单提供结论。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才会导致真正的变化。
3 英语专业阅读课教学中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
具体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教学中,笔者也通过对建构主义理论的理解,尝试了一种英语专业专业阅读课的教学方法,即阅读周记法:针对每个单元设计阅读笔记任务,不限定题目,只给出了一個大致方向,比如说由王守仁和赵文书主编的《泛读教程》第一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campus life(校园生活),这时教师可以针对这个主题设计阅读任务,布置学生登录自己感兴趣的外国大学的网站浏览,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并进行了一定的摘抄和归纳总结,比如有的学生对哈佛大学身学院比较感兴趣,在浏览完对该学院的介绍及相关说明后,学生对该学院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也阅读了真实的英语阅读材料,不知不觉中就有了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和意义的建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现成知识而是充分地发挥了其主体作用。同时,教师只是提供了过程及经验,即丰富的语料和语境,供学生自己选择,为学生的自我发现留有充分的余地,这样可以使学生获得胜任感、成效感和快乐,让学生发现自己可以控制学习。
影响人们产生和保持行为动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们对所发生的事件的个人控制感。这就是控制点概念,控制点是一个人对自己对生活事件控制能力的认识。一些人对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都抱有责任感,这些人叫做“内控者”;另一些人则认为生活中的事件都决定于外力,超出自己的控制能力,这些人属“外控者”。当然大多数人处于二者之间,而且会有变化。
有大量关于控制点的研究寻求发现控制点与生活成功特别是学业成功的关系。研究结论是,内控点与高学业成绩相关。最值得注意的是学习方法:持内控观的人积极寻求和适当利用信息用以解决问题、主动果敢、有强烈的探索行为和学习热情;而持外控观者表现消极、爱抱怨、缺乏探索精神。这些发现的重要性在于,相信自己能控制学习的人比哪些认为学习是由别人控制的人更有希望取得学习的成功。
还有一些研究显示某些特定的课堂活动可以改变学生的控制点,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和掌握一些自我管理技能。作者指出强化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内控观对外语教师是有意义的,让学习者自己决定怎样学习、自己制定目标、对学习有自主感、自控感。作为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目标和打算,增强他们的自我责任感,如让学习者说出自己选择的阅读材料。这对学生也是具有个人意义的。因为阅读笔记是自己的成果,包含了自己对一个客观事物的看法,以及在学语言中学会更好地思考,新的信息也纳入到了语言知识体系中。
英语专业教师在阅读课中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笔记带到课堂中,与小组成员互相分享传阅讨论,在享受自己的胜利果实的同时,也吸收了其他同学的阅读经验,从而更加丰富了语料与经验。一堂阅读课下来,学生受益匪浅,既发挥了自己的兴趣及所长,也从其他学生身上学到了自己不了解的东西,充分考虑了个体差异的问题。每个学习者是不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个人特征、偏爱不同的学习方法、对学习情境和任务的理解各不相同。
这样的阅读课不是简单地介绍阅读技巧,更不是发一些阅读材料让学生读45分钟,而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的过程。传统方法侧重于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技能,忽视教会如何学习。诚然,学生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也逐渐获得了一些学习技巧,可悲的是,这些技巧更多的是如何应付学校课程和考试,而无助于今后的生活和学习。由此可见,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不仅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能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阅读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Piaget, J. 1974. To Understand is to Invent. New York: Viking Press.
[2]Bruner, J.S. 1960.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3]Von Glaserfeld, E. 1995. Radical Constructivism. London: Falmer.
[4]Findley, M.J. and H.M. Cooper. 1983. Locus of control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 literature review.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4(2):419-27.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
面对社会发展和教改深入不断提出的新挑战,面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涨呼声,外语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心理学理论?需要哪些对学习过程更本质的理解,从而使外语教学更具有教育性,更能促进学习的成效和学习者全面素质的提高?
1 建构主义理论
当代教育心理学中重要的心理学理论和思想包括人本主义、认识学说、建构主义和社会互动理论,与其他三个理论不同,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个体从自身的经验背出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和意义建构,重视学习过程而反对现成知识的简单传授。对外语教育工作者的启示意义主要是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提供过程与经验(就外语学习而言,即丰富的语料和语境),由学生自己进行意义的建构,而不是令其接受现成知识,直达结果。对语言教师而言,如何帮助学生发展有效的语言学习策略、如何帮助学生在学语言中学会更好地思考,是一个新的挑战。
建构主义认为人总是将个人意义带入自己的认知世界,这一点信息加工理论很少给予注意。皮亚杰(Piaget)是认知发展心理学领域的主要人物,他的学说影响最深远的一面是他所强调的学习过程的建构性。建构主义认为,个体一出生便开始积极地从自身经验中建构个人意义,即建立他自己对世界的理解。
2 建构主义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皮亚杰理论对语言教师具有启示意义。首先,语言学习者积极地建构语言输入和任务的个人意义,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和促进这种建构过程。第二,思维发展与语言和经验关系密切,主要依赖记忆的语言学习不可能产生深刻的思维。第三,语言学习任务的设置要切合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第四,应用同化和顺应的概念,当我们接收新语言输入时,需要调整原有的语言知识以便使新信息纳入到该体系中去。
布鲁纳(J.Bruner)是皮亚杰思想的重要推行者,不同的是他力图将认知发展的理论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布鲁纳强调教育过程的重要性,强调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理解力和认知的技能和策略,而不是获取关于事实的现成信息,因此他倡导“发现法”教学。布鲁纳主张课程在其固有结构外,应为学生自我发现留有余地。
建构主义教育学家格拉塞菲尔德(Glaserfeld)认为,教育就是赋予学习者独立思考的权力。教师对建构主义教育学的最好实践是使用对话而不是向学生灌输信息;教师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向学生提出概念、论点等,问题留待他们去探究。问题解决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胜任感、成效感和快乐,这对促进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用建构主义指导教学,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因素,教授新知识时从他们的原有知识和经验背景出发、联系他们的现实生活和个人关注;多用对话,少用注入式讲授,从而使学生自己参与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由教师简单提供结论。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才会导致真正的变化。
3 英语专业阅读课教学中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
具体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教学中,笔者也通过对建构主义理论的理解,尝试了一种英语专业专业阅读课的教学方法,即阅读周记法:针对每个单元设计阅读笔记任务,不限定题目,只给出了一個大致方向,比如说由王守仁和赵文书主编的《泛读教程》第一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campus life(校园生活),这时教师可以针对这个主题设计阅读任务,布置学生登录自己感兴趣的外国大学的网站浏览,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并进行了一定的摘抄和归纳总结,比如有的学生对哈佛大学身学院比较感兴趣,在浏览完对该学院的介绍及相关说明后,学生对该学院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也阅读了真实的英语阅读材料,不知不觉中就有了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和意义的建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现成知识而是充分地发挥了其主体作用。同时,教师只是提供了过程及经验,即丰富的语料和语境,供学生自己选择,为学生的自我发现留有充分的余地,这样可以使学生获得胜任感、成效感和快乐,让学生发现自己可以控制学习。
影响人们产生和保持行为动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们对所发生的事件的个人控制感。这就是控制点概念,控制点是一个人对自己对生活事件控制能力的认识。一些人对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都抱有责任感,这些人叫做“内控者”;另一些人则认为生活中的事件都决定于外力,超出自己的控制能力,这些人属“外控者”。当然大多数人处于二者之间,而且会有变化。
有大量关于控制点的研究寻求发现控制点与生活成功特别是学业成功的关系。研究结论是,内控点与高学业成绩相关。最值得注意的是学习方法:持内控观的人积极寻求和适当利用信息用以解决问题、主动果敢、有强烈的探索行为和学习热情;而持外控观者表现消极、爱抱怨、缺乏探索精神。这些发现的重要性在于,相信自己能控制学习的人比哪些认为学习是由别人控制的人更有希望取得学习的成功。
还有一些研究显示某些特定的课堂活动可以改变学生的控制点,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和掌握一些自我管理技能。作者指出强化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内控观对外语教师是有意义的,让学习者自己决定怎样学习、自己制定目标、对学习有自主感、自控感。作为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目标和打算,增强他们的自我责任感,如让学习者说出自己选择的阅读材料。这对学生也是具有个人意义的。因为阅读笔记是自己的成果,包含了自己对一个客观事物的看法,以及在学语言中学会更好地思考,新的信息也纳入到了语言知识体系中。
英语专业教师在阅读课中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笔记带到课堂中,与小组成员互相分享传阅讨论,在享受自己的胜利果实的同时,也吸收了其他同学的阅读经验,从而更加丰富了语料与经验。一堂阅读课下来,学生受益匪浅,既发挥了自己的兴趣及所长,也从其他学生身上学到了自己不了解的东西,充分考虑了个体差异的问题。每个学习者是不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个人特征、偏爱不同的学习方法、对学习情境和任务的理解各不相同。
这样的阅读课不是简单地介绍阅读技巧,更不是发一些阅读材料让学生读45分钟,而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的过程。传统方法侧重于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技能,忽视教会如何学习。诚然,学生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也逐渐获得了一些学习技巧,可悲的是,这些技巧更多的是如何应付学校课程和考试,而无助于今后的生活和学习。由此可见,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不仅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能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阅读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Piaget, J. 1974. To Understand is to Invent. New York: Viking Press.
[2]Bruner, J.S. 1960.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3]Von Glaserfeld, E. 1995. Radical Constructivism. London: Falmer.
[4]Findley, M.J. and H.M. Cooper. 1983. Locus of control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 literature review.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4(2):4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