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人们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也在逐步加深。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内容总量×学生接受内容的百分数。由此可知,有效性的教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学对象。然而,实践证明,有效性教学的决定因素,并非教学内容,而取决于教学对象——学生,即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学会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认知智慧增值。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教学目标明确并落实要到位
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些目标,并且把目标落到实处,就更为关键。审视当前的课堂教学,目标似乎都被晾在一边,课堂上形式多样,热热闹闹,讨论、合作层出不穷,可对目标的落实却微乎其微。一位老师在上《一元二次方程》用公式法解方程的公开课时,课堂上学生对公式掌握得还不明确时,又加入了根的判别式内容,作为听课的老师,一节课下来都不知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更何况学生。反思我们的课堂,多少讨论是没有必要的,多少合作是多余的,多少争论是离题万里的,教师的语言多少是废话。如果在课堂上少追求一点形式上的东西,课堂的有效性就显而易见了。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而终生学习的愿望是人不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成功的教育,就应该是唤起学生学习的需求。只有那些唤起学生学习探究欲、惊讶感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所以教师要放开手脚,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要善于创设各种机会,帮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用心去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充分培植学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心,从而让学生以活跃、旺盛和高昂的精神状态去积极参与学习情景。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让数学从此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学习给学生带来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自主学习的魅力、成功的体验,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支撑点。比如在教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时,课本上只是延长三角形底边并做出一边的平行线引导学生做出证明,而我则是把问题交给学生,上来就让学生猜想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再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证明。几种证法出来后,我再问“那么多边形内角和是多少”,学生答“(n—2)180,”并把几种证法写在黑板上。数学归纳法是高二才接触的东西,可是,求三角形内角和的初一学生就知道了,这么教学生受得了吗?可跟着老师学下去脑子就会“强大”起来。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新一轮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则就是要在教学全过程中真正贯彻“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能够不断地使学生获得美好的心灵体验。如在讲授二次函数与根的判别式时,可以直接给出三个二次函数:y=x2-1,y=x2+1,y=x2-2x+1,让学生确定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通过动笔操作,学生可以很清晰地得出二者间的关系。由于定理、公式都是学生自己推导出来的,所以他们对这些公式、定理必然印象深刻,记忆久远。更重要的是,这种课堂气氛与态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生大脑机器的高速运转达到对此习以为常的程度之时,不正是一个强大的脑子成熟之日吗?
四、关注交往与沟通
教学的一个中心任务是形成新知识、新技能以及概念性框架。师生之间的交往被看作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关键因素,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师生间良好的交往。教学不再被看成是由教师决定而是取决于双方。交往与沟通永远都是教学的核心,但是,教师们所面临的一个两难境地就是如何选择教学策略以便使学生学得更好。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能够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置身于这样的两难境地,教师们面对一系列的问题:运用讲授的方法教学的有效性有多大?能否做得更好些?通过相互对话学生们能学多少?相互对话很重要,但是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哪些对话是正确的?我们如何才能够使相互对话更有效?我们掌握提问的方法有多好?什么是最好的组织小组讨论的方法?毫无疑问,所有这些问题都涉及到师生间的交往与沟通。
五、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一句话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教师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学生学了概率后,可以让学生了解商场有奖销售所设奖券中奖机会大小;学了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后,让学生用“腕测法”估测物体的高度;学了黄金分割后,让学生发掘生活中的美。
六、改进考核方法,促进有效教学
学习评价是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作为以关注人的发展为首要目标的数学课程,其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评价手段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种评价应该是一种发展性评价,“一锤定音”的传统评价方式已经不和时宜。我们应正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整齐划一、要求一致的评价标准已不适应新的局面。评价的方式,除了通过各阶段的测试,平时的作业,课堂表现以外,还可以通过动手画图、制作、小组学习汇报、数学日记、口头分析、数学论文等形式。可以是老师评、学生互评、自我评价和家长问卷等。不但要重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评价,还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和素质,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进行。
综上所述,新的课程标准,要以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就是要尊重学生、关注学生——遵循学生的情感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的规律,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方法为依据,确定教学目标,处理学习材料,选择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这不仅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也是初中数学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更是当前数学新一轮课程改革及最终达到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迫切要求。
一、教学目标明确并落实要到位
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些目标,并且把目标落到实处,就更为关键。审视当前的课堂教学,目标似乎都被晾在一边,课堂上形式多样,热热闹闹,讨论、合作层出不穷,可对目标的落实却微乎其微。一位老师在上《一元二次方程》用公式法解方程的公开课时,课堂上学生对公式掌握得还不明确时,又加入了根的判别式内容,作为听课的老师,一节课下来都不知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更何况学生。反思我们的课堂,多少讨论是没有必要的,多少合作是多余的,多少争论是离题万里的,教师的语言多少是废话。如果在课堂上少追求一点形式上的东西,课堂的有效性就显而易见了。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而终生学习的愿望是人不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成功的教育,就应该是唤起学生学习的需求。只有那些唤起学生学习探究欲、惊讶感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所以教师要放开手脚,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要善于创设各种机会,帮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用心去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充分培植学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心,从而让学生以活跃、旺盛和高昂的精神状态去积极参与学习情景。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让数学从此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学习给学生带来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自主学习的魅力、成功的体验,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支撑点。比如在教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时,课本上只是延长三角形底边并做出一边的平行线引导学生做出证明,而我则是把问题交给学生,上来就让学生猜想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再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证明。几种证法出来后,我再问“那么多边形内角和是多少”,学生答“(n—2)180,”并把几种证法写在黑板上。数学归纳法是高二才接触的东西,可是,求三角形内角和的初一学生就知道了,这么教学生受得了吗?可跟着老师学下去脑子就会“强大”起来。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新一轮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则就是要在教学全过程中真正贯彻“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能够不断地使学生获得美好的心灵体验。如在讲授二次函数与根的判别式时,可以直接给出三个二次函数:y=x2-1,y=x2+1,y=x2-2x+1,让学生确定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通过动笔操作,学生可以很清晰地得出二者间的关系。由于定理、公式都是学生自己推导出来的,所以他们对这些公式、定理必然印象深刻,记忆久远。更重要的是,这种课堂气氛与态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生大脑机器的高速运转达到对此习以为常的程度之时,不正是一个强大的脑子成熟之日吗?
四、关注交往与沟通
教学的一个中心任务是形成新知识、新技能以及概念性框架。师生之间的交往被看作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关键因素,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师生间良好的交往。教学不再被看成是由教师决定而是取决于双方。交往与沟通永远都是教学的核心,但是,教师们所面临的一个两难境地就是如何选择教学策略以便使学生学得更好。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能够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置身于这样的两难境地,教师们面对一系列的问题:运用讲授的方法教学的有效性有多大?能否做得更好些?通过相互对话学生们能学多少?相互对话很重要,但是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哪些对话是正确的?我们如何才能够使相互对话更有效?我们掌握提问的方法有多好?什么是最好的组织小组讨论的方法?毫无疑问,所有这些问题都涉及到师生间的交往与沟通。
五、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一句话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教师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学生学了概率后,可以让学生了解商场有奖销售所设奖券中奖机会大小;学了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后,让学生用“腕测法”估测物体的高度;学了黄金分割后,让学生发掘生活中的美。
六、改进考核方法,促进有效教学
学习评价是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作为以关注人的发展为首要目标的数学课程,其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评价手段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种评价应该是一种发展性评价,“一锤定音”的传统评价方式已经不和时宜。我们应正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整齐划一、要求一致的评价标准已不适应新的局面。评价的方式,除了通过各阶段的测试,平时的作业,课堂表现以外,还可以通过动手画图、制作、小组学习汇报、数学日记、口头分析、数学论文等形式。可以是老师评、学生互评、自我评价和家长问卷等。不但要重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评价,还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和素质,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进行。
综上所述,新的课程标准,要以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就是要尊重学生、关注学生——遵循学生的情感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的规律,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方法为依据,确定教学目标,处理学习材料,选择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这不仅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也是初中数学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更是当前数学新一轮课程改革及最终达到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迫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