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毕节生态环境良好、立体气候明显、农产品品质高等一系列得天独厚的特点,让现代农业的发展具备了巨大的潜力。同时,随着近年来毕节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的逐步改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也让许多在外务工的农民纷纷返乡,或依托园区创业,或就近解决就业,在获取稳定收入的同时,还能照顾好自己的家庭。
如今,毕节特色农业已从零星分散到规模发展、再到特色产业带初步形成,从传统粗放种植迈向依靠科技提质增效的步伐正在加快。威宁的荞制品、织金的竹荪、大方的豆制品、金沙的醋、黔西的黄粑、纳雍的高山生态有机茶、赫章的核桃等特色农产品已经成为毕节特色农业的新标签,毕节特色农业的种植规模、产业化基础和市场影响日渐增强。
通过农业园区的建设,毕节已初步形成资源要素聚集的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发展平台,目前全市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达44个,省、市、县级农业园区总数达到70个,农业园区完成投资62.95亿元,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夯实。
从土地上“退休”的村民,如何在高度集成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发展是农民的生存大计,更是政府的破冰难题。
大兰村是七星关区碧阳街道办事处所辖的一个行政村,随着七星关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扩建,该村村委积极谋划,致力带动村民发展致富,规划实施大兰村“村民”变“市民”的发展之路。
他们坚持“发展经济与民同行、发展成果与民同享、发展文化与民同乐”的发展思路,把“失地”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变成自身的富足资金,充分、有效地盘活村民闲余资金和剩余劳动力,让闲余资金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从而造福于自身和子孙后代。大兰村采取入市场、走出去的方式,集资6500万元,采取村里控股51%,村民入股49%的模式,成立七星关区鸿达农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并在朱昌镇伍坪村租了150亩土地,修建可饲养40万只蛋鸡的养殖基地,引进四川内江罗曼粉蛋鸡的养殖技术及鸡种,大兴养殖业,让农民入股分红,在家也能当老板,平稳过渡为“市民”。该公司2013年11月26日正式投产,目前,已投入资金6500万元,建起了8幢鸡舍,引进蛋鸡40万羽。
朱昌镇伍坪村尖山组村民张定梅是鸿达牧业养鸡场的员工,每天负责捡鸡蛋和喂鸡等工作,和她一起的还有8名工作人员。每天要负责5万只鸡的喂食和捡蛋工作,这不是件轻松的事。张定梅说,虽然工作辛苦点,但在家门口挣钱总比外出打工好,每月可以领2500元工资,和种地相比要划算得多。目前,鸿达牧业养鸡场项目已解决当地120多个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为实现“失地”农民产业转型、增加农民收入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这,只是毕节市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中的一个缩影。
2013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贵州省“5个100工程”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强化产业基地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农业产业体系、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提升农业科技支撑水平、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强力推进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形成了以省级园区建设为龙头,市县级园区建设为补充的纵深发展模式,强力引领毕节山地现代高效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市农业园区办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全市省、市、县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总数达到70个(省级44个、市县级26个;计划到2018年发展到100个),其中休闲类15个、畜牧业类12个、蔬菜产业类11个、茶产业类8个、水果产业类8个、中药材产业类7个、食用菌产业类3个、花卉产业类3个、核桃产业1个、马铃薯产业1个、玉米制种业1个。44个省级农业园区中,休闲类11 个、畜牧类8个、蔬菜产业类6个、茶产业类5个、水果类4个、中药材产业类3个、食用菌类3个、花卉产业类2个、核桃产业1个、马铃薯产业1个,2014年共实现产值22.1亿元。目前,全市省级农业园区入驻企业226家、专业合作社373家,涌现出织金县竹荪蔬菜产业示范园区、七星关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威宁自治县脱毒马铃薯产业示范园区、金沙县休闲农业示范园区、大方县雪榕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区、大方县芳香产业示范园区、黔西县银河综合农业示范园区、百里杜鹃休闲农业示范园区、赫章县核桃产业示范园区等一批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功能分区清楚、特色鲜明、建设速度快、带动能力强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有效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毕节农业正步入一个全新的“园区时代”。
位于乌蒙山腹地的毕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长期以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虽然勤劳、努力,然而,土地破碎、耕地质量差、农产品商品率低、交通闭塞等现实,让整天深耕于土地之上的农民们,并没有因自己的勤劳而走上增收致富的路子。农业园区化,势在必行。
从整体情况看,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对农业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抓现代农业,不协调推进新农村建设,就难以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原料保障和环境支撑。
从毕节乃至贵州的实际看,农业整体水平滞后,仍然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起步阶段,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非常低,只有补齐农业发展这块短板,使农业发展能够跟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出农业的基础性作用,才能真正实现中央要求的“四化同步”。
从农业自身情况看,一方面毕节土地破碎、耕地质量差,农产品商品率很低。另一方面,全市有近1500万亩耕地和丰富的林地草地资源,可供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潜力很大;同时我市生态环境良好、立体气候明显、农产品品质高,通过多年来的发展,马铃薯、蔬菜、生态畜牧、经果林、茶叶、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必须进一步扩宽思路,通过农业园区建设这个平台和载体,解决生产什么,由谁来投入,如何销售以及提升技术装备,质量安全,管理服务等问题。
从发展形势看,随着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的逐步改善,尤其是交通条件得到大幅度的改善,降低了物流成本,为把生产的优质高档农产品卖出去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农业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
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不仅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平台,更成为带动周边群众实现增收致富的有效渠道。广大农民也正依随在农业园区这棵“大树”下,享受着前所未有的“阴凉”。对于正处于“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关键时期的毕节,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龙华 整理 图/市农委提供)
如今,毕节特色农业已从零星分散到规模发展、再到特色产业带初步形成,从传统粗放种植迈向依靠科技提质增效的步伐正在加快。威宁的荞制品、织金的竹荪、大方的豆制品、金沙的醋、黔西的黄粑、纳雍的高山生态有机茶、赫章的核桃等特色农产品已经成为毕节特色农业的新标签,毕节特色农业的种植规模、产业化基础和市场影响日渐增强。
通过农业园区的建设,毕节已初步形成资源要素聚集的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发展平台,目前全市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达44个,省、市、县级农业园区总数达到70个,农业园区完成投资62.95亿元,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夯实。
从土地上“退休”的村民,如何在高度集成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发展是农民的生存大计,更是政府的破冰难题。
大兰村是七星关区碧阳街道办事处所辖的一个行政村,随着七星关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扩建,该村村委积极谋划,致力带动村民发展致富,规划实施大兰村“村民”变“市民”的发展之路。
他们坚持“发展经济与民同行、发展成果与民同享、发展文化与民同乐”的发展思路,把“失地”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变成自身的富足资金,充分、有效地盘活村民闲余资金和剩余劳动力,让闲余资金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从而造福于自身和子孙后代。大兰村采取入市场、走出去的方式,集资6500万元,采取村里控股51%,村民入股49%的模式,成立七星关区鸿达农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并在朱昌镇伍坪村租了150亩土地,修建可饲养40万只蛋鸡的养殖基地,引进四川内江罗曼粉蛋鸡的养殖技术及鸡种,大兴养殖业,让农民入股分红,在家也能当老板,平稳过渡为“市民”。该公司2013年11月26日正式投产,目前,已投入资金6500万元,建起了8幢鸡舍,引进蛋鸡40万羽。
朱昌镇伍坪村尖山组村民张定梅是鸿达牧业养鸡场的员工,每天负责捡鸡蛋和喂鸡等工作,和她一起的还有8名工作人员。每天要负责5万只鸡的喂食和捡蛋工作,这不是件轻松的事。张定梅说,虽然工作辛苦点,但在家门口挣钱总比外出打工好,每月可以领2500元工资,和种地相比要划算得多。目前,鸿达牧业养鸡场项目已解决当地120多个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为实现“失地”农民产业转型、增加农民收入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这,只是毕节市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中的一个缩影。
2013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贵州省“5个100工程”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强化产业基地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农业产业体系、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提升农业科技支撑水平、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强力推进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形成了以省级园区建设为龙头,市县级园区建设为补充的纵深发展模式,强力引领毕节山地现代高效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市农业园区办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全市省、市、县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总数达到70个(省级44个、市县级26个;计划到2018年发展到100个),其中休闲类15个、畜牧业类12个、蔬菜产业类11个、茶产业类8个、水果产业类8个、中药材产业类7个、食用菌产业类3个、花卉产业类3个、核桃产业1个、马铃薯产业1个、玉米制种业1个。44个省级农业园区中,休闲类11 个、畜牧类8个、蔬菜产业类6个、茶产业类5个、水果类4个、中药材产业类3个、食用菌类3个、花卉产业类2个、核桃产业1个、马铃薯产业1个,2014年共实现产值22.1亿元。目前,全市省级农业园区入驻企业226家、专业合作社373家,涌现出织金县竹荪蔬菜产业示范园区、七星关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威宁自治县脱毒马铃薯产业示范园区、金沙县休闲农业示范园区、大方县雪榕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区、大方县芳香产业示范园区、黔西县银河综合农业示范园区、百里杜鹃休闲农业示范园区、赫章县核桃产业示范园区等一批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功能分区清楚、特色鲜明、建设速度快、带动能力强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有效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毕节农业正步入一个全新的“园区时代”。
位于乌蒙山腹地的毕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长期以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虽然勤劳、努力,然而,土地破碎、耕地质量差、农产品商品率低、交通闭塞等现实,让整天深耕于土地之上的农民们,并没有因自己的勤劳而走上增收致富的路子。农业园区化,势在必行。
从整体情况看,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对农业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抓现代农业,不协调推进新农村建设,就难以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原料保障和环境支撑。
从毕节乃至贵州的实际看,农业整体水平滞后,仍然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起步阶段,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非常低,只有补齐农业发展这块短板,使农业发展能够跟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出农业的基础性作用,才能真正实现中央要求的“四化同步”。
从农业自身情况看,一方面毕节土地破碎、耕地质量差,农产品商品率很低。另一方面,全市有近1500万亩耕地和丰富的林地草地资源,可供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潜力很大;同时我市生态环境良好、立体气候明显、农产品品质高,通过多年来的发展,马铃薯、蔬菜、生态畜牧、经果林、茶叶、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必须进一步扩宽思路,通过农业园区建设这个平台和载体,解决生产什么,由谁来投入,如何销售以及提升技术装备,质量安全,管理服务等问题。
从发展形势看,随着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的逐步改善,尤其是交通条件得到大幅度的改善,降低了物流成本,为把生产的优质高档农产品卖出去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农业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
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不仅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平台,更成为带动周边群众实现增收致富的有效渠道。广大农民也正依随在农业园区这棵“大树”下,享受着前所未有的“阴凉”。对于正处于“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关键时期的毕节,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龙华 整理 图/市农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