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教于大学的赖亚楠不仅开设了自己的设计公司,还创建了家具品牌DOMO nature,将自己的身心都和设计融合在一起,用她自己打趣的话就是学的是设计,教的是设计,干的也是设计,设计几乎成为生活的全部,没有一点浪费。在一个美好的下午时光,我们一起探讨了设计的那些故事,诙谐、逗趣的言语夹杂着欢声笑语洋溢在午后的温暖阳光中……
设计师简介:
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于大学的艺术设计系,经营自己的设计公司和艺术品公司,并于2004 年在法国巴黎创立原创家具设计品牌DOMO nature 。对自己的总结是学的是设计,教的是设计,干的也是设计。设计几乎成为生活的全部,没有一点浪费。
多年来坚持通过设计经历总结的一体化设计理念,并将这一理念在所做的项目中推广坚守。并通过若干项目的实践和最后结果证明坚持这一设计理念的显著效果。由此形成了系统设计的业务链,即从建筑、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到家具、艺术品、灯具设计,直至跟空间中所有相关联的物件、用品的设计,将空间中所有的能够被体验到和视觉及神经感应到的物或人都作为设计的整合对象。所以设计大到一个房子的本身,小到沙发上的靠包,餐桌上的餐巾和筷架。热爱旅行和收藏,游历几十个国家,收藏品大到房子马车,小到银器首饰,而这些也都是设计生活中无尽的养份。
家庭氛围熏陶艺术气质
游刃有余于建筑、室内、家具、陈设艺术品设计,大学设计教育各领域并乐此不疲的赖亚楠从小生长于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尤其是父亲的艺术精神和才气给了她无尽的影响和熏陶,高知家庭醇厚的艺术氛围熏陶出沉静的艺术气质。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她走上了设计的道路,并将其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因为父亲是建筑师的关系,从小就经常看见他在家里画图纸,勾勒各种建筑的图像,而且家里的书柜堆满了许许多多的杂志、书籍、照片和资料等,极大程度上丰富了童年的生活,加上爷爷奶奶都在练书法,家里的桌上永远都有笔墨纸砚,所以她小时候就特别喜欢写写画画,表达孩童时期的想法和意志。后来也因为少年宫的学习打下了一部分美术基础,比如素描、色彩、造型等。
后来,考入大连市较为出名的专业特长班(相当于现在的附中)是通过小提琴的专业,当时这个特长班开设了音乐和美术两门专业课程,课程学习方面严格地按照上午文化课,下午专业课的安排,还处于天真烂漫年纪的赖亚楠天天只能在课堂中拉小提琴倍感枯燥和无聊,而美术组那边可以经常去大自然中写生,尤其是背着画架子,去风景优美的海边画画,享受围观人欣赏的目光,惬意的滋味非常符合自己的胃口,所以自己就做主选择美术专业,每天下午不再参加音乐组的训练,而是去美术组学习画画,就这样学画一直到了考大学的时候。听到她讲到这里,聊起最后如何确定所考院校的想法和行径时让我们觉得非常可爱和孩子气,相信那个岁月的我们都带着这股学生的青涩和对未来大学生活的向往期待。那时候她去到全国几所美术院校考试,有些院校所在地因为环境空气不太好被排除在选择行列之外,而来北京的时候心思也没放到考试上,北京有诸多名胜古迹,对她也是一种吸引,故宫、天坛、颐和园等地方走过一圈后愈发舍不得北京,因为对北京的喜爱,选择了中央工艺美院,也开启了人生的一段新旅程。
最重要的还在于我们是不是善于学习的人,尤其身处设计行业,善于学习的同时本身是否是一个敏感的人……
成长环境需要一颗敏感的心
人的一生或多,或少的都会被一些事情或人影响着,轻则推动事情的发展,重则改变人生的轨迹,这些具备影响力的原体可能只是一本书,一场演讲会,或是身边最亲密的家人、朋友、同事等,甚至是职场上对立的一方……赖亚楠被问到这个问题时也颔首认同这个观点,并提到了那些对自己影响颇深的人或事情。她说,早期对自己影响最深的是父亲,他是一个非常有修养的人,对美感有着非凡的天分,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文科和理科都非常好的综合在作为建筑师的他身上,在艺术方面具有相当高的造诣。而且他的一些观念、意识、想法、理念都非常前沿,可能现在才知道的事情,他在自己小的时候就已经提出过,并告诉过自己,现在回想起来这些事情,感觉到父亲的影响一直是潜移默化的,虽然可能艺术细胞没有他浓郁,但是自己性格当中的诸多要素,包括对事物的看法,价值观等都是来自于他,并伴随着设计道路的成长。
其他的影响则是参加工作多年来的感悟——社会大课堂带给人的影响,因为人生的经历,历练,过程等都对人产生着深浅不一样的影响,大学毕业后大家都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奔波忙碌,特别是到了一定的阶段,受教育的背景只是一个环节和铺垫而已,最重要的还在于我们是不是善于学习的人,尤其身处设计行业,善于学习的同时本身是否是一个敏感的人,比如两个人坐在同一个环境里,吸收的信息就会不一样,敏感的人吸收到的信息和能量,或来自光线、土壤、温度中的营养成分就多一些,而木一点的人就没有那么多的感知,这些营养成分在我们的设计灵感中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奇妙作用。
芬芳桃李尽灿烂
大学毕业后赖亚楠就到北京联合大学任教,期间创办了环境艺术和会展专业,寒来暑往,日月穿梭,作为教师到今年已有十余年了,虽然还不能说桃李已满天下,但她教出的学生都努力地在自己的事业中努力成长,让她颇感欣慰。对于这十来年的教育经历,赖亚楠认为自己也有很多收获,她说,虽然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并不太适合设计教育的展开,会有许多限制让老师们感觉束手束脚,但是教书是一个令人非常愉悦的的过程,这也是自己为什么一直坚持教书的原因,因为喜欢和学生们的交流互动,看到他们因为自己的言传身教一点点的成长和进步,刚进校门的他们可能对未来的方向不太明了,但通过教授知识让他们一点一滴的成长,学会做人的道理,了解到设计的职业发展,社会准职业人的标准,他们在虚心地接受认同这些观点并吸收改变。很多学生在毕业的时候会谈到大学时期受到的熏陶和影响,质朴的言语中也觉得自己非常有价值,而这些是拿真金白银都换不来的一种幸福感和满足感,学生们也给予了自己很多,比如帮助他们解决了难题后他们的认可、肯定和崇拜都让心灵非常丰满。谈到这里,她幸福地笑道,其实我现在的身份既是学生,又是老师,在这两种角色中游离也挺有意思,也是一种不一样的人生体验。而且看到毕业的学生中,他们有的在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一步的实施,有的人目前的努力和成就也超越了我的期望值,这些都让人觉得非常喜悦。
许多学生还和赖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对于学生们应该如何应对越来越国际化的设计行业,她认为,设计师最好的老师其实是生活,中国设计行业目前的国际化还是表面现象,并不是说出趟国,拜望了一下大师的作品就能跟上国际化的步伐了。当然这些养分都要吸收,但在吸收营养的时候自身有没有一种自我的意识,并通过一种方式去挖掘和表达,这个至关重要。目前国内设计师现在做的都不是自己的东西,比如商业设计不传达自己的感受,他们可能会推说是甲方的要求或水平决定的,但自己内在的想法能不能在一个空间释放和体现,并让别人接受是非常关键的,这种操作是对设计师的考验和考量。因为自己做设计十余年,身边的老师、朋友、学生都是从事设计行业,所以看设计行业比较透彻,也觉得中国的设计行业面貌并不太好,其呈现的设计水准和状态也不尽如人意,当然这些还需要一步一步的改善,发展,并通过所有的力量来推动它。毕竟设计并不像厨师那样只需要食材、操作间就可以提升自己的烹饪水平,设计师的土壤是社会,需要社会大环境来支撑设计,比如国家政策导向、教育体制的扶持,包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点,完善设计教育等方面。作为个体的我,或是我们不能左右大环境,但能控制的是自己的范围,如何提高专业素养和水准,包括教学手段,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这样无数个个体都行动起来,就会出现振奋人心的蝴蝶效应。
DOMO nature 的自然流淌
创立DOMO nature 既是偶然,又是冥冥之中的必然,在大学任教的赖亚楠认为设计是一门实践的行业,加上老师的生活较为单调,就在外面开设了一家设计公司,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能刚开始的兴趣是本能,但后来的作品得到大家的认可,并开始专注、研究这些事,也觉得这个就是自己的发展方向。在开公司做空间设计的时候,无论是建筑设计、规划设计,还是室内设计的项目,满世界里都买不到中意的家居用品,包括广东和深圳这些家居用品集散地亦是如此,所以在很偶然的机会,为了匹配设计,就置办了一个手工作坊性质的工厂,这些工人都非常手巧,设计图纸到他们手里都能完美地呈现,可谓是只有设计师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出来的,所以这些年从材料到形式,再到专业的工艺都有一个控制、衡量和把控,最初这个品牌的雏形也是为了让自己的设计更方便。因为先生在法国留学生活,寒暑时节在那边度假的她觉得生活太过安逸,再加上工厂也已经成熟,陈设品、工艺品,甚至仿古的古董都散发出自然、纯粹的味道,所以就创立了DOMO nature 这个品牌,而且品牌店开设后法国人也非常喜欢,某种程度上也给她很大的信心,有更大的有信心继续下去。
谈起创立品牌的缘由,她还提到了两点,第一,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目前发展趋势非常好,房地产市场的火热,市场也非常大,但是在这个市场里老百姓却不能买到适合自己的产品。比如我们在宜家的停车场既能看到奔驰,又能看到奥拓,这个在国外是不可能的现象,但在中国这种现象非常普遍,说明市场没有给老百姓和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因为大家在选择物品的时候都会权衡考虑选择最适合的产品,所以想到创办一个品牌,形式更丰富,品质更好,功能性也更强大,还赋予了文化品质……让它们在每个空间中演绎好自己的角色,这也是成立DOMO nature 最重要的出发点。第二,因为经常全世界的游历,尤其去一些专业性的展会或高端的品牌店,如果是东方面孔出现,外国人会首先定义为日本人,韩国人,或是香港,台北,但最后他们听说是来自中国北京,没有人会感觉是自然和正常,会觉得诧异或惊奇,中国人在他们看来就是一种威胁,无非就是copy,不会消费,这些都让人觉得非常尴尬。所以经历了这些后,就想为何中国只有制造市场的环境,而不是自主设计和创造,而地大物博的中国这么多人才,团结一小部分人才发挥各自的力量有什么事情会做不成呢,但是在目前这种社会机制平台下,并不是没有好的思想,闪亮的创意,足够的能力,而是缺少充分的条件,肥沃的土壤。在目前这种社会背景下,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一丝微薄之力去做一些事,开创了这个品牌,它的产品绝对是原创,不会让人感觉到这里有出处,而那里有借鉴,这个也是职业素质要求的。
教书是一个令人非常愉悦的过程,这也是自己为什么一直坚持教书的原因,因为喜欢和学生们的交流互动,看到他们因为自己的言传身教一点点的成长和进步,
设计改变生活态度,提升生活品质
DOMO nature 的原创作品充分表达了作为设计师的品牌创始人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对现代人衣食起居的看法。其设计主题是希望将自然、和谐、美感、及独立个性的创造带入到每个功能空间中,并使现代人能充分体悟设计所带来的兴奋、愉悦、和便利。其设计理念强调体现中国的东方文化精神及文人情节,尽可能的表现材料本身的语言美感,并将“唯美”坚持到底。在这里,赖亚楠为我们趣味解读了产品蕴涵的意义,她认为,一件物品置身空间中对人的行为是具有指引性的,比如一个座区本身就具有对人行为的暗示性,在这里是接待商务客人,好朋友,或是普通同事等,每一种状态下的心境不同,心理状态也不一样,而各种心境下身体的状态也不尽相同,是应该正襟危坐,还是放松地躺着,惬意地歪着,慵懒地靠着呢,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会有贵妃椅,太师椅等各种类型的椅子。目前在中国看到的现象就比较奇怪,为什么酒店大堂的沙发在家居布置中也能寻其身影,这分明是两个不同的空间状态,却都有默契地用到了同一款沙发。
反观生活的细节,讲究生活情调的我们日常品茶就会用到一套功夫茶具细细品味极品茶中的滋味,咖啡也有专门的咖啡机和咖啡杯,在浓郁的香味中领略美好的时光,喝啤酒也是海量的扎啤杯喝出其中的豪爽……另外,我们平常情人节都会想到去西餐厅用餐,并不是去吃什么,而是享受它的灯光,雪白的台布,发亮的餐具,彬彬有礼的服务生等这些浪漫的元素,这些情调和氛围都能影响人的心境,享受其中的过程,亦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品质。
东方文化的自信心
目前中国的设计行业有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国内的设计师努力不断缩小国内外的差距,追赶国际化的步伐,而国外的设计师和时尚潮流都将目光聚焦在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的身上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中,经常游历于国内外,对设计行业看得分外透彻的赖亚楠如何看待这种看似矛盾现象呢,首先她认为,设计行业是和社会大环境息息相关的,其发展历程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就像消费者对家居品牌的盲目追逐到理智化,设计师也是经历了这个过程,比如当前大家如何选择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国内外家居品牌都要看各自的喜好,就像对美食的爱好,有偏爱川菜的,偏爱湘菜,粤菜,鲁菜一样,家居也是如此,目前有个可喜的现象就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理智化、成熟化,他们渐渐从早期的单一认知过渡到认知的多元化,最早追逐意大利、美式家具,到选择开始认可东方的,中国本土的文化,以前为什么会盲目追逐国外的家具品牌,这不是一个表面现象,而是一种文化现象,他本身不认同民族文化,想当然喜欢、接受,取悦西方文化,这是对自己文化的不自信造成的,造成这种原因的是文化背景的影响,改革开放时期,时尚潮流风从西方刮过来,加上本土的东西种类少而且非常传统,老百姓认知有限,所以造成方方面面的一种不得已的选择。但是发展到当下,市场层次丰富化,多元化,当然也有一些混乱,就需要树立一种方向和标准来规范这个市场。而且目前中国的发展渐成爆发的趋势,大家必须保持冷静,我们有好的地方,也有问题,差异,距离,好与差都如哲学一样都是相对存在的,需要明晰、冷静地去看待、分析和做出行动。
另外,她认为,东方文化并不是近几年才风靡的,一部分西方人一直对东方的文化,神秘感到好奇,或是喜欢,他们可能对国家是无知的状态,但就喜欢其中的视觉,感觉,因为中国元素就有一种内在的感觉,味道焕发出来,吸引人们的目光。就像艺术一样,它是没有国界的,艺术家在一起通过作品完全可以交流,不用通过语言,单词,不用句子。目前中国文化被人们重新重视,比如孔孟老庄的思想又风行起来,国学课也回到课堂,这是我们对中国文化的一种自信,愿意去认知和挖掘,也是一种文化大环境的影响,设计界也自然而然出现这些东西,但设计师如果有这种感应想去传达,应该以一种自然的状态来呈现,而不是一味地追逐潮流生搬硬套,反而适得其反。
《家装家居》:目前不少80 后更愿意自己动手打造小居室,张扬个性,您能从专业的设计角度给他们一些
建议吗?
赖亚楠:无论家的面积是大还是小,都需要一种生活态度,家居并不是美观,材料等问题,而是应该营造一种舒适的环境,因为舒适就是适合,就像鞋舒不舒服只有脚知道一样,鞋子舒服脚就高兴,再名贵的高跟鞋,脚对它适应性不够,再好看也没用,只有适合、适应自己就是最好的。因为适合、适应是自然的法则,是宇宙的规律,不能去违背。
设计师简介:
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于大学的艺术设计系,经营自己的设计公司和艺术品公司,并于2004 年在法国巴黎创立原创家具设计品牌DOMO nature 。对自己的总结是学的是设计,教的是设计,干的也是设计。设计几乎成为生活的全部,没有一点浪费。
多年来坚持通过设计经历总结的一体化设计理念,并将这一理念在所做的项目中推广坚守。并通过若干项目的实践和最后结果证明坚持这一设计理念的显著效果。由此形成了系统设计的业务链,即从建筑、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到家具、艺术品、灯具设计,直至跟空间中所有相关联的物件、用品的设计,将空间中所有的能够被体验到和视觉及神经感应到的物或人都作为设计的整合对象。所以设计大到一个房子的本身,小到沙发上的靠包,餐桌上的餐巾和筷架。热爱旅行和收藏,游历几十个国家,收藏品大到房子马车,小到银器首饰,而这些也都是设计生活中无尽的养份。
家庭氛围熏陶艺术气质
游刃有余于建筑、室内、家具、陈设艺术品设计,大学设计教育各领域并乐此不疲的赖亚楠从小生长于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尤其是父亲的艺术精神和才气给了她无尽的影响和熏陶,高知家庭醇厚的艺术氛围熏陶出沉静的艺术气质。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她走上了设计的道路,并将其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因为父亲是建筑师的关系,从小就经常看见他在家里画图纸,勾勒各种建筑的图像,而且家里的书柜堆满了许许多多的杂志、书籍、照片和资料等,极大程度上丰富了童年的生活,加上爷爷奶奶都在练书法,家里的桌上永远都有笔墨纸砚,所以她小时候就特别喜欢写写画画,表达孩童时期的想法和意志。后来也因为少年宫的学习打下了一部分美术基础,比如素描、色彩、造型等。
后来,考入大连市较为出名的专业特长班(相当于现在的附中)是通过小提琴的专业,当时这个特长班开设了音乐和美术两门专业课程,课程学习方面严格地按照上午文化课,下午专业课的安排,还处于天真烂漫年纪的赖亚楠天天只能在课堂中拉小提琴倍感枯燥和无聊,而美术组那边可以经常去大自然中写生,尤其是背着画架子,去风景优美的海边画画,享受围观人欣赏的目光,惬意的滋味非常符合自己的胃口,所以自己就做主选择美术专业,每天下午不再参加音乐组的训练,而是去美术组学习画画,就这样学画一直到了考大学的时候。听到她讲到这里,聊起最后如何确定所考院校的想法和行径时让我们觉得非常可爱和孩子气,相信那个岁月的我们都带着这股学生的青涩和对未来大学生活的向往期待。那时候她去到全国几所美术院校考试,有些院校所在地因为环境空气不太好被排除在选择行列之外,而来北京的时候心思也没放到考试上,北京有诸多名胜古迹,对她也是一种吸引,故宫、天坛、颐和园等地方走过一圈后愈发舍不得北京,因为对北京的喜爱,选择了中央工艺美院,也开启了人生的一段新旅程。
最重要的还在于我们是不是善于学习的人,尤其身处设计行业,善于学习的同时本身是否是一个敏感的人……
成长环境需要一颗敏感的心
人的一生或多,或少的都会被一些事情或人影响着,轻则推动事情的发展,重则改变人生的轨迹,这些具备影响力的原体可能只是一本书,一场演讲会,或是身边最亲密的家人、朋友、同事等,甚至是职场上对立的一方……赖亚楠被问到这个问题时也颔首认同这个观点,并提到了那些对自己影响颇深的人或事情。她说,早期对自己影响最深的是父亲,他是一个非常有修养的人,对美感有着非凡的天分,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文科和理科都非常好的综合在作为建筑师的他身上,在艺术方面具有相当高的造诣。而且他的一些观念、意识、想法、理念都非常前沿,可能现在才知道的事情,他在自己小的时候就已经提出过,并告诉过自己,现在回想起来这些事情,感觉到父亲的影响一直是潜移默化的,虽然可能艺术细胞没有他浓郁,但是自己性格当中的诸多要素,包括对事物的看法,价值观等都是来自于他,并伴随着设计道路的成长。
其他的影响则是参加工作多年来的感悟——社会大课堂带给人的影响,因为人生的经历,历练,过程等都对人产生着深浅不一样的影响,大学毕业后大家都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奔波忙碌,特别是到了一定的阶段,受教育的背景只是一个环节和铺垫而已,最重要的还在于我们是不是善于学习的人,尤其身处设计行业,善于学习的同时本身是否是一个敏感的人,比如两个人坐在同一个环境里,吸收的信息就会不一样,敏感的人吸收到的信息和能量,或来自光线、土壤、温度中的营养成分就多一些,而木一点的人就没有那么多的感知,这些营养成分在我们的设计灵感中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奇妙作用。
芬芳桃李尽灿烂
大学毕业后赖亚楠就到北京联合大学任教,期间创办了环境艺术和会展专业,寒来暑往,日月穿梭,作为教师到今年已有十余年了,虽然还不能说桃李已满天下,但她教出的学生都努力地在自己的事业中努力成长,让她颇感欣慰。对于这十来年的教育经历,赖亚楠认为自己也有很多收获,她说,虽然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并不太适合设计教育的展开,会有许多限制让老师们感觉束手束脚,但是教书是一个令人非常愉悦的的过程,这也是自己为什么一直坚持教书的原因,因为喜欢和学生们的交流互动,看到他们因为自己的言传身教一点点的成长和进步,刚进校门的他们可能对未来的方向不太明了,但通过教授知识让他们一点一滴的成长,学会做人的道理,了解到设计的职业发展,社会准职业人的标准,他们在虚心地接受认同这些观点并吸收改变。很多学生在毕业的时候会谈到大学时期受到的熏陶和影响,质朴的言语中也觉得自己非常有价值,而这些是拿真金白银都换不来的一种幸福感和满足感,学生们也给予了自己很多,比如帮助他们解决了难题后他们的认可、肯定和崇拜都让心灵非常丰满。谈到这里,她幸福地笑道,其实我现在的身份既是学生,又是老师,在这两种角色中游离也挺有意思,也是一种不一样的人生体验。而且看到毕业的学生中,他们有的在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一步的实施,有的人目前的努力和成就也超越了我的期望值,这些都让人觉得非常喜悦。
许多学生还和赖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对于学生们应该如何应对越来越国际化的设计行业,她认为,设计师最好的老师其实是生活,中国设计行业目前的国际化还是表面现象,并不是说出趟国,拜望了一下大师的作品就能跟上国际化的步伐了。当然这些养分都要吸收,但在吸收营养的时候自身有没有一种自我的意识,并通过一种方式去挖掘和表达,这个至关重要。目前国内设计师现在做的都不是自己的东西,比如商业设计不传达自己的感受,他们可能会推说是甲方的要求或水平决定的,但自己内在的想法能不能在一个空间释放和体现,并让别人接受是非常关键的,这种操作是对设计师的考验和考量。因为自己做设计十余年,身边的老师、朋友、学生都是从事设计行业,所以看设计行业比较透彻,也觉得中国的设计行业面貌并不太好,其呈现的设计水准和状态也不尽如人意,当然这些还需要一步一步的改善,发展,并通过所有的力量来推动它。毕竟设计并不像厨师那样只需要食材、操作间就可以提升自己的烹饪水平,设计师的土壤是社会,需要社会大环境来支撑设计,比如国家政策导向、教育体制的扶持,包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点,完善设计教育等方面。作为个体的我,或是我们不能左右大环境,但能控制的是自己的范围,如何提高专业素养和水准,包括教学手段,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这样无数个个体都行动起来,就会出现振奋人心的蝴蝶效应。
DOMO nature 的自然流淌
创立DOMO nature 既是偶然,又是冥冥之中的必然,在大学任教的赖亚楠认为设计是一门实践的行业,加上老师的生活较为单调,就在外面开设了一家设计公司,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能刚开始的兴趣是本能,但后来的作品得到大家的认可,并开始专注、研究这些事,也觉得这个就是自己的发展方向。在开公司做空间设计的时候,无论是建筑设计、规划设计,还是室内设计的项目,满世界里都买不到中意的家居用品,包括广东和深圳这些家居用品集散地亦是如此,所以在很偶然的机会,为了匹配设计,就置办了一个手工作坊性质的工厂,这些工人都非常手巧,设计图纸到他们手里都能完美地呈现,可谓是只有设计师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出来的,所以这些年从材料到形式,再到专业的工艺都有一个控制、衡量和把控,最初这个品牌的雏形也是为了让自己的设计更方便。因为先生在法国留学生活,寒暑时节在那边度假的她觉得生活太过安逸,再加上工厂也已经成熟,陈设品、工艺品,甚至仿古的古董都散发出自然、纯粹的味道,所以就创立了DOMO nature 这个品牌,而且品牌店开设后法国人也非常喜欢,某种程度上也给她很大的信心,有更大的有信心继续下去。
谈起创立品牌的缘由,她还提到了两点,第一,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目前发展趋势非常好,房地产市场的火热,市场也非常大,但是在这个市场里老百姓却不能买到适合自己的产品。比如我们在宜家的停车场既能看到奔驰,又能看到奥拓,这个在国外是不可能的现象,但在中国这种现象非常普遍,说明市场没有给老百姓和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因为大家在选择物品的时候都会权衡考虑选择最适合的产品,所以想到创办一个品牌,形式更丰富,品质更好,功能性也更强大,还赋予了文化品质……让它们在每个空间中演绎好自己的角色,这也是成立DOMO nature 最重要的出发点。第二,因为经常全世界的游历,尤其去一些专业性的展会或高端的品牌店,如果是东方面孔出现,外国人会首先定义为日本人,韩国人,或是香港,台北,但最后他们听说是来自中国北京,没有人会感觉是自然和正常,会觉得诧异或惊奇,中国人在他们看来就是一种威胁,无非就是copy,不会消费,这些都让人觉得非常尴尬。所以经历了这些后,就想为何中国只有制造市场的环境,而不是自主设计和创造,而地大物博的中国这么多人才,团结一小部分人才发挥各自的力量有什么事情会做不成呢,但是在目前这种社会机制平台下,并不是没有好的思想,闪亮的创意,足够的能力,而是缺少充分的条件,肥沃的土壤。在目前这种社会背景下,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一丝微薄之力去做一些事,开创了这个品牌,它的产品绝对是原创,不会让人感觉到这里有出处,而那里有借鉴,这个也是职业素质要求的。
教书是一个令人非常愉悦的过程,这也是自己为什么一直坚持教书的原因,因为喜欢和学生们的交流互动,看到他们因为自己的言传身教一点点的成长和进步,
设计改变生活态度,提升生活品质
DOMO nature 的原创作品充分表达了作为设计师的品牌创始人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对现代人衣食起居的看法。其设计主题是希望将自然、和谐、美感、及独立个性的创造带入到每个功能空间中,并使现代人能充分体悟设计所带来的兴奋、愉悦、和便利。其设计理念强调体现中国的东方文化精神及文人情节,尽可能的表现材料本身的语言美感,并将“唯美”坚持到底。在这里,赖亚楠为我们趣味解读了产品蕴涵的意义,她认为,一件物品置身空间中对人的行为是具有指引性的,比如一个座区本身就具有对人行为的暗示性,在这里是接待商务客人,好朋友,或是普通同事等,每一种状态下的心境不同,心理状态也不一样,而各种心境下身体的状态也不尽相同,是应该正襟危坐,还是放松地躺着,惬意地歪着,慵懒地靠着呢,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会有贵妃椅,太师椅等各种类型的椅子。目前在中国看到的现象就比较奇怪,为什么酒店大堂的沙发在家居布置中也能寻其身影,这分明是两个不同的空间状态,却都有默契地用到了同一款沙发。
反观生活的细节,讲究生活情调的我们日常品茶就会用到一套功夫茶具细细品味极品茶中的滋味,咖啡也有专门的咖啡机和咖啡杯,在浓郁的香味中领略美好的时光,喝啤酒也是海量的扎啤杯喝出其中的豪爽……另外,我们平常情人节都会想到去西餐厅用餐,并不是去吃什么,而是享受它的灯光,雪白的台布,发亮的餐具,彬彬有礼的服务生等这些浪漫的元素,这些情调和氛围都能影响人的心境,享受其中的过程,亦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品质。
东方文化的自信心
目前中国的设计行业有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国内的设计师努力不断缩小国内外的差距,追赶国际化的步伐,而国外的设计师和时尚潮流都将目光聚焦在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的身上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中,经常游历于国内外,对设计行业看得分外透彻的赖亚楠如何看待这种看似矛盾现象呢,首先她认为,设计行业是和社会大环境息息相关的,其发展历程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就像消费者对家居品牌的盲目追逐到理智化,设计师也是经历了这个过程,比如当前大家如何选择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国内外家居品牌都要看各自的喜好,就像对美食的爱好,有偏爱川菜的,偏爱湘菜,粤菜,鲁菜一样,家居也是如此,目前有个可喜的现象就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理智化、成熟化,他们渐渐从早期的单一认知过渡到认知的多元化,最早追逐意大利、美式家具,到选择开始认可东方的,中国本土的文化,以前为什么会盲目追逐国外的家具品牌,这不是一个表面现象,而是一种文化现象,他本身不认同民族文化,想当然喜欢、接受,取悦西方文化,这是对自己文化的不自信造成的,造成这种原因的是文化背景的影响,改革开放时期,时尚潮流风从西方刮过来,加上本土的东西种类少而且非常传统,老百姓认知有限,所以造成方方面面的一种不得已的选择。但是发展到当下,市场层次丰富化,多元化,当然也有一些混乱,就需要树立一种方向和标准来规范这个市场。而且目前中国的发展渐成爆发的趋势,大家必须保持冷静,我们有好的地方,也有问题,差异,距离,好与差都如哲学一样都是相对存在的,需要明晰、冷静地去看待、分析和做出行动。
另外,她认为,东方文化并不是近几年才风靡的,一部分西方人一直对东方的文化,神秘感到好奇,或是喜欢,他们可能对国家是无知的状态,但就喜欢其中的视觉,感觉,因为中国元素就有一种内在的感觉,味道焕发出来,吸引人们的目光。就像艺术一样,它是没有国界的,艺术家在一起通过作品完全可以交流,不用通过语言,单词,不用句子。目前中国文化被人们重新重视,比如孔孟老庄的思想又风行起来,国学课也回到课堂,这是我们对中国文化的一种自信,愿意去认知和挖掘,也是一种文化大环境的影响,设计界也自然而然出现这些东西,但设计师如果有这种感应想去传达,应该以一种自然的状态来呈现,而不是一味地追逐潮流生搬硬套,反而适得其反。
《家装家居》:目前不少80 后更愿意自己动手打造小居室,张扬个性,您能从专业的设计角度给他们一些
建议吗?
赖亚楠:无论家的面积是大还是小,都需要一种生活态度,家居并不是美观,材料等问题,而是应该营造一种舒适的环境,因为舒适就是适合,就像鞋舒不舒服只有脚知道一样,鞋子舒服脚就高兴,再名贵的高跟鞋,脚对它适应性不够,再好看也没用,只有适合、适应自己就是最好的。因为适合、适应是自然的法则,是宇宙的规律,不能去违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