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验式教学是高校职业指导的核心特征。文章分析了职业指导体验式特征的内涵及其在高校职业指导中的功能,并对构建体验式高校职业指导的模式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实施措施。
[关键词]职业指导 体验式 模式
[作者简介]张义秋(1964- ),湖南怀化人,怀化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李升兴(1964- ),湖南怀化人,怀化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湖南 怀化 418008)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4-0152-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日益扩大,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加凸显。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各行业对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传统的培养模式和职业指导方式都受到了新的挑战。由于我国高校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就业制度的时间不长,在应对大学生职业指导需求上还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成熟的模式,造成许多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明白自己的学习目的,也不知道大学四年各阶段的努力方向,择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普遍较弱。因此,转变职业指导观念,寻求新的职业指导理念和职业指导模式,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就业指导的体验式特征
1.体验式教育的内涵。体验式教育是教育领域崭新的理念,它强调的是教育者综合运用各种教育要素或教育资源,形成良好的教育背景与氛围,从而引导和激发学生采用联想、感受、体会、领悟、欣赏、品味等体验性方式,去获得对客观世界的深刻认识和自身素质的发展与完善。体验式教育是针对学生的素质现状和心理特点提出的一种崭新的教育操作形式,其基本思路是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说教为主的施教模式,转为关注学生的内在体验。这种教育操作形式的长处在于激发和强化了学生的能动意识。
2.高校职业指导目标分析。高校职业指导从最初的以提供职业信息为主的静态指导发展至今,职业指导的思想已经发生了显著的转变,生涯发展理念业已成为职业指导的核心理念。对于大学生来说,生涯辅导的涵义至少应该有三点共识:第一,生涯辅导是帮助学生依据个人的生理、心理特点认识自己,选择适宜的职业的一项工作,它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以人为本的思想;第二,它是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一项教育实践活动,而非一时的权宜之计;第三,它是一项专业工作,而非教学的一个环节或行政工作。①在生涯发展理念指导下,高校的职业指导应该注重帮助学生发现、培养自我的潜能与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中掌握职业选择与事业发展的主动权,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
但是,传统的职业指导只关注人与职业的配对,满足于帮助学生找到工作,把“学”与“实践”割裂开来,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停留在“知道”的层面,不能内化为观念和深层次的素质。此外,仍有多数高校把职业指导视为非专业化的行政事务,在工作中往往以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取代职业指导,或以进行信息服务、政策解说、组织招聘活动和求职技巧指导的季节性快餐作为职业指导的主体工作,这种应急性的就业指导,仍然是帕森斯式的就业安置而非生涯发展理念下的职业指导。
3.体验式教育是生涯辅导理念下职业指导的必然选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职业内涵和人们从事职业方式的变革,人们的职业视角已经从以前主要关注人职匹配延伸到重视生涯和谐、强调发展的意义上来。职业被视为人一生所从事的职业、工作和岗位的综合,既是可以从中获取应有报酬的岗位,又是扮演一定社会角色、参与社会生活的天地,还是使个人的人生价值得以体现的场所。因此,高校的职业指导不仅要给予学生在寻求一份适当的工作时所必要的帮助,还要使学生对自身有充分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道路的设计。这就要求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遵循发展性模式,立足于大学生与生俱来的发展能力,立足于对自我的认识、接纳和认同,立足于发展成熟的人际关系,立足于个人潜能的开发和自我实现。一句话,就业指导应该完成从学生的了结式择业指导到和谐式职业指导直至发展性职业指导的递进式指导目标。②显然,这种职业指导目标的完成,不是传统就业指导所能做到的,必须借助体验式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因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不能仅停留在认识的层次,必须有刻骨铭心的体验,必须经历千百次的锤炼。正如著名教育家张楚廷教授所说的:“……素质是一个人的内在之物,……既然是内化,就需要锤炼,需要修养。认识是重要的,但并非一认识清楚就会立即有了相应的素质。例如待人应以礼遇,这需要千百次的礼貌待人,千百次的礼貌言语和千百次的礼貌行为,还可能要有因某次待人失礼而深深的愧疚。”③
二、开展体验式职业指导的意义
1.体验式职业指导是帮助大学生全面、客观、深入地认识自己,形成清晰、明确的自我概念的有效途径。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中的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于自己以及自己所处环境的一种主观看法。特别是到了晚期,他更认为,自我概念的形成是个人对自我与情境的主动建构历程。他甚至承认采用自我概念一词可能是一个失误,或许,凯利的个人建构假设更能说明个人对环境的知觉与建构。④显然,这种建构的过程,主观经验的成分多,而不是如特质因素理论所做的,“人被物化成从各种心理特质所测量来的分数,被客观的看待成常态曲线上的一个位置。” ⑤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我概念的形成,不是传统职业指导中教师的单向知识传授所能完成的,更不是“共性化的课程”所能做到的,需要学生在认识所处环境的基础上,回顾、反思和体验自己的成长历程和经验,特别是澄清个人价值观,通过个性化的体验式活动过程才能实现。
2.体验式职业指导是帮助大学生澄清生涯问题、疏解择业心理障碍、促进心智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里斯的ABCD理论,对学生择业行为和生涯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的不是客观环境中的具体事件,而是学生对这些事件所形成的信念。调整信念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要靠质疑来调节。通过体验式职业指导,借助体验式活动,能够帮助大学生进行心理训练,消解生涯认知、求职择业等方面的心理困扰,有利于突破生涯发展困境,使学生更多地从正面、积极的角度来看待就业形势,化解压力,培植动力,达到潜能开发和自我实现的目的。
3.体验式职业指导是帮助大学生了解职场要求、塑造职业化行为、培养良好的职业品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职业生涯能力形成的有效途径。因为体验式职业指导模式主要是让学生参与体验式活动和工作实际,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而生动的学习环境和接触工作实质内容的机会,使学生感受鲜活的工作经验和真实的职场情景,它对于促进学生的职业化和社会化将是十分有效的。
4.体验式职业指导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锻炼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开展创业教育必须围绕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来进行。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不仅需要具备科学思维和经济头脑,而且还要有管理才能、组织协调能力,要勇于开拓,富有进取心和事业心,敢于冒险,面对失败和挫折能不屈不挠,表现出良好的创业素养。具体地讲,主要包括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人格和创业情感等。⑥显然,创业者的成功更多地依赖于非智力因素,仅仅通过传统的职业指导方式是难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的。国内外的教育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来进行诱发,提高学生的意识,强化学生的行为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在实践中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有利于激发自己主动地朝创业实践所必需的素质不断修炼和努力。
三、体验式职业指导模式的构建
1.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实施体验式职业指导。体验式职业指导并不排斥课堂教学,相反,课堂教学仍然是大学生职业指导的主渠道。但是,因为体验式职业指导强调关系、情景、情感和“多重感官学习”,因此,必须走出“共性化课程”的误区,生成一种“个性化课程”。在课程教学中要从体验式学习思路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综合运用小组讨论、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游戏活动、案例教学等多种方法,提供一个注重体验的学习环境。课程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方法主要有:(1)课堂活动式体验。活动式体验方法指通过相关活动的进行,促使学生对生涯认识的加深。例如,“生涯价值观拍卖”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澄清个人价值观;“模拟应聘”以其开放性、主动性和触及情感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对技巧的认知和熟练运用;“角色模拟”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职业心理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形成。(2)课外探索性体验。课外探索体验是课堂的延伸,是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环节。如学生自我探索性的纸笔测试、生涯人物访谈等,它是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精神,增进自我认识和认识职业世界的重要途径。(3)课堂案例体验。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提出一个或者几个案例,并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剖析、研究、引导,使学生对有关问题的认识从具体跨越到抽象,从个别扩展至一般,从微观延伸到宏观,从而掌握生涯问题的基本规律。案例式课堂体验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表达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推行体验式就业和职业见习制度。体验式就业在日本是一种正在大力推行的就业教育政策。所谓体验式就业,是指大学生在学习期间,作为教育的一个环节,由企业等提供的,并在企业等指导下的一定期间的就业体验的制度。⑦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校的人才培养与职场实际相脱节,是一种“结构性矛盾”。要解决问题,需要积极开展体验式就业活动,把体验式就业活动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要借鉴日本的做法,由政府主导,积极推行包括政府、企业、学校等组成的多元主体实施体系,多元介入整个实施过程。特别是促使企业提供足够的实习岗位,这是体验式就业活动成败的关键。
3.开展职业心理测试与职业心理训练。通过开展智力测验、职业兴趣测验、人格测验、职业性向测验和职业能力测验等职业心理测试,可以帮助和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辨析和澄清个人的职业概念与职业价值观,评估和诊断生涯发展成熟状况,以寻求最佳的人职匹配。此外,要着重训练学生的生涯发展能力,培养竞争合作意识、角色转换意识和敬业奉献精神。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可能遭受挫折或失败。因此,高校在职业指导中还应重视学生择业心理辅导工作,建立健全职业心理咨询和辅导机制,配备足量的辅导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择业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焦虑,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养成良好的品质,磨炼坚强的意志,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和乐观豁达的心态,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最终赢得就业市场的竞争。
[注释]
①郑琼梅.生涯辅导:高等教育的新功能[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76-79.
②顾雪英.论高校职业指导的递进式目标[J].教育与职业,2001(12):7-9.
③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八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19.
④⑤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5,143.
⑥韩美贵,等.创业教育课程中实施体验式教学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6):52-54.
⑦陆素菊.日本大学生体验式就业的实践及其意义[J].教育发展研究,2006(10):48-51.
[关键词]职业指导 体验式 模式
[作者简介]张义秋(1964- ),湖南怀化人,怀化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李升兴(1964- ),湖南怀化人,怀化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湖南 怀化 418008)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4-0152-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日益扩大,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加凸显。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各行业对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传统的培养模式和职业指导方式都受到了新的挑战。由于我国高校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就业制度的时间不长,在应对大学生职业指导需求上还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成熟的模式,造成许多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明白自己的学习目的,也不知道大学四年各阶段的努力方向,择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普遍较弱。因此,转变职业指导观念,寻求新的职业指导理念和职业指导模式,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就业指导的体验式特征
1.体验式教育的内涵。体验式教育是教育领域崭新的理念,它强调的是教育者综合运用各种教育要素或教育资源,形成良好的教育背景与氛围,从而引导和激发学生采用联想、感受、体会、领悟、欣赏、品味等体验性方式,去获得对客观世界的深刻认识和自身素质的发展与完善。体验式教育是针对学生的素质现状和心理特点提出的一种崭新的教育操作形式,其基本思路是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说教为主的施教模式,转为关注学生的内在体验。这种教育操作形式的长处在于激发和强化了学生的能动意识。
2.高校职业指导目标分析。高校职业指导从最初的以提供职业信息为主的静态指导发展至今,职业指导的思想已经发生了显著的转变,生涯发展理念业已成为职业指导的核心理念。对于大学生来说,生涯辅导的涵义至少应该有三点共识:第一,生涯辅导是帮助学生依据个人的生理、心理特点认识自己,选择适宜的职业的一项工作,它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以人为本的思想;第二,它是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一项教育实践活动,而非一时的权宜之计;第三,它是一项专业工作,而非教学的一个环节或行政工作。①在生涯发展理念指导下,高校的职业指导应该注重帮助学生发现、培养自我的潜能与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中掌握职业选择与事业发展的主动权,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
但是,传统的职业指导只关注人与职业的配对,满足于帮助学生找到工作,把“学”与“实践”割裂开来,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停留在“知道”的层面,不能内化为观念和深层次的素质。此外,仍有多数高校把职业指导视为非专业化的行政事务,在工作中往往以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取代职业指导,或以进行信息服务、政策解说、组织招聘活动和求职技巧指导的季节性快餐作为职业指导的主体工作,这种应急性的就业指导,仍然是帕森斯式的就业安置而非生涯发展理念下的职业指导。
3.体验式教育是生涯辅导理念下职业指导的必然选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职业内涵和人们从事职业方式的变革,人们的职业视角已经从以前主要关注人职匹配延伸到重视生涯和谐、强调发展的意义上来。职业被视为人一生所从事的职业、工作和岗位的综合,既是可以从中获取应有报酬的岗位,又是扮演一定社会角色、参与社会生活的天地,还是使个人的人生价值得以体现的场所。因此,高校的职业指导不仅要给予学生在寻求一份适当的工作时所必要的帮助,还要使学生对自身有充分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道路的设计。这就要求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遵循发展性模式,立足于大学生与生俱来的发展能力,立足于对自我的认识、接纳和认同,立足于发展成熟的人际关系,立足于个人潜能的开发和自我实现。一句话,就业指导应该完成从学生的了结式择业指导到和谐式职业指导直至发展性职业指导的递进式指导目标。②显然,这种职业指导目标的完成,不是传统就业指导所能做到的,必须借助体验式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因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不能仅停留在认识的层次,必须有刻骨铭心的体验,必须经历千百次的锤炼。正如著名教育家张楚廷教授所说的:“……素质是一个人的内在之物,……既然是内化,就需要锤炼,需要修养。认识是重要的,但并非一认识清楚就会立即有了相应的素质。例如待人应以礼遇,这需要千百次的礼貌待人,千百次的礼貌言语和千百次的礼貌行为,还可能要有因某次待人失礼而深深的愧疚。”③
二、开展体验式职业指导的意义
1.体验式职业指导是帮助大学生全面、客观、深入地认识自己,形成清晰、明确的自我概念的有效途径。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中的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于自己以及自己所处环境的一种主观看法。特别是到了晚期,他更认为,自我概念的形成是个人对自我与情境的主动建构历程。他甚至承认采用自我概念一词可能是一个失误,或许,凯利的个人建构假设更能说明个人对环境的知觉与建构。④显然,这种建构的过程,主观经验的成分多,而不是如特质因素理论所做的,“人被物化成从各种心理特质所测量来的分数,被客观的看待成常态曲线上的一个位置。” ⑤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我概念的形成,不是传统职业指导中教师的单向知识传授所能完成的,更不是“共性化的课程”所能做到的,需要学生在认识所处环境的基础上,回顾、反思和体验自己的成长历程和经验,特别是澄清个人价值观,通过个性化的体验式活动过程才能实现。
2.体验式职业指导是帮助大学生澄清生涯问题、疏解择业心理障碍、促进心智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里斯的ABCD理论,对学生择业行为和生涯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的不是客观环境中的具体事件,而是学生对这些事件所形成的信念。调整信念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要靠质疑来调节。通过体验式职业指导,借助体验式活动,能够帮助大学生进行心理训练,消解生涯认知、求职择业等方面的心理困扰,有利于突破生涯发展困境,使学生更多地从正面、积极的角度来看待就业形势,化解压力,培植动力,达到潜能开发和自我实现的目的。
3.体验式职业指导是帮助大学生了解职场要求、塑造职业化行为、培养良好的职业品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职业生涯能力形成的有效途径。因为体验式职业指导模式主要是让学生参与体验式活动和工作实际,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而生动的学习环境和接触工作实质内容的机会,使学生感受鲜活的工作经验和真实的职场情景,它对于促进学生的职业化和社会化将是十分有效的。
4.体验式职业指导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锻炼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开展创业教育必须围绕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来进行。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不仅需要具备科学思维和经济头脑,而且还要有管理才能、组织协调能力,要勇于开拓,富有进取心和事业心,敢于冒险,面对失败和挫折能不屈不挠,表现出良好的创业素养。具体地讲,主要包括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人格和创业情感等。⑥显然,创业者的成功更多地依赖于非智力因素,仅仅通过传统的职业指导方式是难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的。国内外的教育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来进行诱发,提高学生的意识,强化学生的行为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在实践中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有利于激发自己主动地朝创业实践所必需的素质不断修炼和努力。
三、体验式职业指导模式的构建
1.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实施体验式职业指导。体验式职业指导并不排斥课堂教学,相反,课堂教学仍然是大学生职业指导的主渠道。但是,因为体验式职业指导强调关系、情景、情感和“多重感官学习”,因此,必须走出“共性化课程”的误区,生成一种“个性化课程”。在课程教学中要从体验式学习思路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综合运用小组讨论、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游戏活动、案例教学等多种方法,提供一个注重体验的学习环境。课程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方法主要有:(1)课堂活动式体验。活动式体验方法指通过相关活动的进行,促使学生对生涯认识的加深。例如,“生涯价值观拍卖”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澄清个人价值观;“模拟应聘”以其开放性、主动性和触及情感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对技巧的认知和熟练运用;“角色模拟”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职业心理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形成。(2)课外探索性体验。课外探索体验是课堂的延伸,是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环节。如学生自我探索性的纸笔测试、生涯人物访谈等,它是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精神,增进自我认识和认识职业世界的重要途径。(3)课堂案例体验。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提出一个或者几个案例,并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剖析、研究、引导,使学生对有关问题的认识从具体跨越到抽象,从个别扩展至一般,从微观延伸到宏观,从而掌握生涯问题的基本规律。案例式课堂体验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表达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推行体验式就业和职业见习制度。体验式就业在日本是一种正在大力推行的就业教育政策。所谓体验式就业,是指大学生在学习期间,作为教育的一个环节,由企业等提供的,并在企业等指导下的一定期间的就业体验的制度。⑦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校的人才培养与职场实际相脱节,是一种“结构性矛盾”。要解决问题,需要积极开展体验式就业活动,把体验式就业活动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要借鉴日本的做法,由政府主导,积极推行包括政府、企业、学校等组成的多元主体实施体系,多元介入整个实施过程。特别是促使企业提供足够的实习岗位,这是体验式就业活动成败的关键。
3.开展职业心理测试与职业心理训练。通过开展智力测验、职业兴趣测验、人格测验、职业性向测验和职业能力测验等职业心理测试,可以帮助和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辨析和澄清个人的职业概念与职业价值观,评估和诊断生涯发展成熟状况,以寻求最佳的人职匹配。此外,要着重训练学生的生涯发展能力,培养竞争合作意识、角色转换意识和敬业奉献精神。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可能遭受挫折或失败。因此,高校在职业指导中还应重视学生择业心理辅导工作,建立健全职业心理咨询和辅导机制,配备足量的辅导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择业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焦虑,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养成良好的品质,磨炼坚强的意志,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和乐观豁达的心态,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最终赢得就业市场的竞争。
[注释]
①郑琼梅.生涯辅导:高等教育的新功能[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76-79.
②顾雪英.论高校职业指导的递进式目标[J].教育与职业,2001(12):7-9.
③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八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19.
④⑤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5,143.
⑥韩美贵,等.创业教育课程中实施体验式教学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6):52-54.
⑦陆素菊.日本大学生体验式就业的实践及其意义[J].教育发展研究,2006(10):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