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都是一个拥有4500年城市文明史、2300多年建城史的城市。进入21世纪,成都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快速提升,2008年,即便经历了汶川大地震,成都GDP仍保持了12.1%的增幅,达到3901亿元。而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成都城市化的进程一直呈加速趋势,城市实体空间扩张迅速,城市环境建设也日新月异;城乡结合部也随之不断扩展变化。由于在城市地理空间中处于一个特殊的位置,兼具城市与乡村的双重特征,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市容环境问题一直是城市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存在的问题也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本文基于对成都市金牛区沙河源街道辖区的调研,以点带面,分析成都市城乡结合部市容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一、城乡结合部的含义
城乡结合部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地域概念,它是反映中国社会转型、变迁的一个活标本。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地域结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环境向农村环境转换的过渡地带,是一个城市功能和农村功能互为渗透、社会经济发展特殊而又十分活跃的地区,通常位于连片建成区和郊区以及几乎完全没有非农业住宅、非农业占地和非农业土地利用的纯农业用地腹地之间,又称“城市边缘区”、“城乡交错带”、“乡村边缘带”、“乡村—城市边缘带”等。
二、成都市城乡结合部的空间范围
城乡结合部在某一时段内是一个动态渐变的区域,但在某一时点是相对静态的。根据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戴宾教授在《成都:现实与未来》一书中对成都城市边缘区(城乡结合部)的研究,即该书在界定成都城乡结合部的空间范围时主要借助于行政区划,以中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建制乡镇和城区的街道办事处为基本单位,采用图像识别法、指标体系法分别对成都城乡结合部的空间范围进行分析测算,并结合实地调研确定了其范围,主要涵盖了以下17个乡镇:苏坡、文家、金泉、沙河源、机投、金花、簇桥、圣灯、保和、青龙、十陵、中和、白家、犀浦、红光、石羊、琉璃。
三、成都市城乡结合部市容环境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
城乡结合部由于处在城市与乡村接壤的特殊地带,是城市与乡村互为渗透、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土地利用快速转变的区域,因此市容环境与城市建成区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通过对成都市金牛区人民政府沙河源街道办事处辖区的调查,发现城乡结合部地区市容环境最主要的问题可以归结为“脏、乱、差”三个主要方面。
一是“脏”:马路上尘土较多、建筑墙体陈旧污损,生活垃圾及废弃物较多,有些地段污水横流,生活污水随意排入河道,污染环境不断产生新的卫生“死角”和“龙须沟”,有些地段杂草丛生,严重影响城市美观;
二是“乱”:存在“十乱”现象,即: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乱摆乱卖、乱倾乱倒;
三是“差”:市政及生活设施差,路面破损状况严重,大多道路既破旧又狭窄,通行较不方便。
经研究发现,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一)制度因素
管理体制不顺是造成城乡结合部市容环境较差的一个制度性因素。城乡结合部往往同时具有城乡社区不同的组织与行政管理结构。这里城乡地域交叉、街乡行政管理交叉,其各项制度并没有完全转变为城市管理制度,仍具有城市——乡村的二元制度特征。城乡结合部既非城市,又非乡村,但既有城市的要素,又有乡村的要素,两种管理体制在这里交织,体制不顺,职责不清,往往成为管理上的“空挡”;同时辖区内众多的单位“各自为政”,管理标准不一,相互交错的地段,也为管理带来了更大的问题,管理的薄弱和松散导致城乡结合部市容环境建设落后,市容呈现较差的局面。
(二)规划建设因素
近年来,随着成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规划建设加快进行,旧城改造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成都提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以来,以及实现成都的“新三最”目标,成都市区向周边农村扩展更为迅速。而同时,由于管理体制的制约,对城乡结合部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的影响,城乡结合部的规划建设较城区落后,没有详细规划,住宅区、商贸区没有统一规划和设置,功能区不明显,住宅区、商贸区交错现象比较普遍。或虽有规划但是实施控制力度不够,违法建设、乱搭乱建现象比较严重。由于规划建设滞后,市政设施、集贸市场建设滞后,马路破损,沿街店面破旧。以集贸市场为例,由于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过少,或大都是过渡市场,难以容纳现有的商户,特别是蔬菜、水果的批发与零售难以满足商户的需求,于是一些商户就沿街为市,或是占道为市,普遍存在店外占道经营、乱搭乱建和车辆乱停放现象,影响市容市貌和市民交通安全。
(三)居民文明意识程度较低
城乡结合部社会管理较为松散,生活费用远低于市区,进入门槛较低,因而是外来人口流入成都的主要聚居地。人口普查显示,成都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与原住居民混居的情形十分突出。如金牛区沙河源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高达70%以上;金牛区的金泉、青羊区的东坡、武侯区的石羊场、成华区的保和外来人口比重也在40%以上。并且这些外来人口和当地的工人、农民、失地农民、下岗工人、无业人员等杂居在一起,相比建成区,市民素质较低。特别是他们经常处在流动之中,心理上只是把居住地当成自己的一个临时容身之所,缺乏基本的归属感,对周边环境卫生也缺乏最基本的关心和维护。另一方面,居住于这一地区的居民由于正处在从农民向市民的转化过程中,面临着失地、失业、生活环境突然改变等各种问题,不仅容忍了外来人口对环境卫生的破坏行为,而且习惯于随意乱扔果皮纸屑、乱倒垃圾,逐渐也成为了环境的破坏者。
(四)道路环卫清扫管理不到位
城乡结合部地区道路实行多层保洁,保洁标准不一,清扫工作量不等。实施专业作业的道路保洁较好,如沙河源街道办就把主要地段承包给深圳升阳升等专业保洁公司,承包的道路由于实行了考核机制,清扫保洁状况较好;但有些社区、村自建道路保洁相对较差,有的道路甚至无人清扫保洁。由于农居混杂,外来人口聚集,各行政村村域范围内未实行旧村改造的农民、居民和外来人口产生的垃圾主要由村负责,村里不情愿加大投入。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与村里有限财力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导致环境脏乱的恶性循环,这与城区内的道路环卫管理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此外,城市管理是一项综合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只有多部门携手合作,才能维护好城市的环境。但现实情况是各部门常常是各自为政,对自己部门有利的才去管理,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市容环境管理工作的难度。
四、解决成都市城乡结合部市容环境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近年来,随着成都市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建设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随着成都被国务院批准为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特别是在7年城乡一体化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成都提出的“新三最”目标,以及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低碳城市的发展规划,成都的城市面貌又上一个新台阶。建设城市与乡村和谐发展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城乡结合部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因为城乡结合部是外地通往城市的重要入口地区,城乡结合部的市容环境问题,影响着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城市发展的全局,影响到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是社会治安问题的高发地段,城乡结合部地区环境问题处理不好会影响城市整体和谐发展。
(一)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由农村管理向城市管理的转变
首先要对城乡结合部进行体制改革,而政治体制改革是城乡结合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终极目标,因为政治上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是城乡结合部顽症难医的根源。这需要通过街乡行政管理组织的制度变革,实现政治层面的“二元管理”向“一元管理”的转化,为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农村管理转向城市管理创造条件,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和属地管理原则,改变管辖范围交叉,标准不一的现状,最终完成城乡结合部地区由农村管理向城市管理的社会变迁。
(二)加强规划和建设,加大市政环卫设施投入
加强城乡结合部的总体规划,制定控制性详规,立足现有基础,本着节约原则,统一规划,高起点建设城市园林绿化景观;通过栽绿、补绿和建设小绿园、广场等形式,解决城中村、城乡结合部长期脏乱的问题,彻底改变其容貌;同时加大市政、环卫等设施投入。加快集贸市场建设,建议分居民区兴建市场,做到布局合理、分类建设,做到既能容纳商户,又能方便居民。完善城乡结合部的垃圾管理规划,从垃圾的收集、清运到消纳,实行密闭化管理,统一实施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
(三)健全和完善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
市容环境卫生建设和管理是一项全民参与的庞大工程,动态性强,管理难度大,必须创新工作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推进和提升环境卫生的管理水平。一是转变观念,创新思维,建立环卫清扫保洁的制度,可以采取承包的方式把主要地段承包给专业保洁公司;二是在对城乡结合部整治的同时,抓好相关人员业务培训及日常管理;三是建立市容环境卫生快速反应机制,对市容环卫脏、乱、差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四是建立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处理群众投诉的市容环境问题;五是建立暗访督查与考核通报制度,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对城乡结合部进行常态性暗访、通报及督查工作,并将结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作为年度工作科学评价依据,逐步改善城乡结合部的市容环境管理水平。
(四)提高市容管理的群众参与性
市容环境与每个人切身相关,市容环境的好坏也与每个人的自身素质有很大关系。因此,搞好城乡结合部的市容环境卫生,城乡结合部政府职能部门以及社区、村、组等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和教育活动,使广大群众热爱美好家园,改变陈规陋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切实使广大城乡结合部居民增强文明意识和环境秩序意识,提高遵守城市管理法规的自觉性,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要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制定具体宣传方案,加大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对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问题的宣传力度。要教育和引导外来人口关心环境卫生,通过合适手段,鼓励外来人口参与环境卫生维护和管理,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
(五)充分利用数字化城市管理技术手段
城市管理的数字化是城市文明发展的结果。作为信息化时代城市管理的新趋势、新模式,数字化城市管理代表了现代城市管理的新方向。目前,成都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正在向三个圈层逐步推广,要充分利用成都市数字化管理的高技术手段,提高数字化城市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针对上报的市容环境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同时通过各种手段,搭建政府与市民良性互动的平台,形成“城市管理人人有责,人民城市人民管”的良好局面,为成都创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吕君,刘丽梅.城乡结合部市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未来与发展,2009(6).
[2]王倩,黄惠权.城乡结合部市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OL].http://xzzf.sanya.gov.cn/focus/200706140006.shtml.
[3]戴宾.成都:现实与未来[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5).
[4]贾艳慧.我国城乡结合部土地管理的对策与思考[J] .城市规划,2009(7).
(责任编辑:黄荔)
一、城乡结合部的含义
城乡结合部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地域概念,它是反映中国社会转型、变迁的一个活标本。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地域结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环境向农村环境转换的过渡地带,是一个城市功能和农村功能互为渗透、社会经济发展特殊而又十分活跃的地区,通常位于连片建成区和郊区以及几乎完全没有非农业住宅、非农业占地和非农业土地利用的纯农业用地腹地之间,又称“城市边缘区”、“城乡交错带”、“乡村边缘带”、“乡村—城市边缘带”等。
二、成都市城乡结合部的空间范围
城乡结合部在某一时段内是一个动态渐变的区域,但在某一时点是相对静态的。根据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戴宾教授在《成都:现实与未来》一书中对成都城市边缘区(城乡结合部)的研究,即该书在界定成都城乡结合部的空间范围时主要借助于行政区划,以中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建制乡镇和城区的街道办事处为基本单位,采用图像识别法、指标体系法分别对成都城乡结合部的空间范围进行分析测算,并结合实地调研确定了其范围,主要涵盖了以下17个乡镇:苏坡、文家、金泉、沙河源、机投、金花、簇桥、圣灯、保和、青龙、十陵、中和、白家、犀浦、红光、石羊、琉璃。
三、成都市城乡结合部市容环境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
城乡结合部由于处在城市与乡村接壤的特殊地带,是城市与乡村互为渗透、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土地利用快速转变的区域,因此市容环境与城市建成区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通过对成都市金牛区人民政府沙河源街道办事处辖区的调查,发现城乡结合部地区市容环境最主要的问题可以归结为“脏、乱、差”三个主要方面。
一是“脏”:马路上尘土较多、建筑墙体陈旧污损,生活垃圾及废弃物较多,有些地段污水横流,生活污水随意排入河道,污染环境不断产生新的卫生“死角”和“龙须沟”,有些地段杂草丛生,严重影响城市美观;
二是“乱”:存在“十乱”现象,即: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乱摆乱卖、乱倾乱倒;
三是“差”:市政及生活设施差,路面破损状况严重,大多道路既破旧又狭窄,通行较不方便。
经研究发现,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一)制度因素
管理体制不顺是造成城乡结合部市容环境较差的一个制度性因素。城乡结合部往往同时具有城乡社区不同的组织与行政管理结构。这里城乡地域交叉、街乡行政管理交叉,其各项制度并没有完全转变为城市管理制度,仍具有城市——乡村的二元制度特征。城乡结合部既非城市,又非乡村,但既有城市的要素,又有乡村的要素,两种管理体制在这里交织,体制不顺,职责不清,往往成为管理上的“空挡”;同时辖区内众多的单位“各自为政”,管理标准不一,相互交错的地段,也为管理带来了更大的问题,管理的薄弱和松散导致城乡结合部市容环境建设落后,市容呈现较差的局面。
(二)规划建设因素
近年来,随着成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规划建设加快进行,旧城改造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成都提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以来,以及实现成都的“新三最”目标,成都市区向周边农村扩展更为迅速。而同时,由于管理体制的制约,对城乡结合部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的影响,城乡结合部的规划建设较城区落后,没有详细规划,住宅区、商贸区没有统一规划和设置,功能区不明显,住宅区、商贸区交错现象比较普遍。或虽有规划但是实施控制力度不够,违法建设、乱搭乱建现象比较严重。由于规划建设滞后,市政设施、集贸市场建设滞后,马路破损,沿街店面破旧。以集贸市场为例,由于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过少,或大都是过渡市场,难以容纳现有的商户,特别是蔬菜、水果的批发与零售难以满足商户的需求,于是一些商户就沿街为市,或是占道为市,普遍存在店外占道经营、乱搭乱建和车辆乱停放现象,影响市容市貌和市民交通安全。
(三)居民文明意识程度较低
城乡结合部社会管理较为松散,生活费用远低于市区,进入门槛较低,因而是外来人口流入成都的主要聚居地。人口普查显示,成都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与原住居民混居的情形十分突出。如金牛区沙河源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高达70%以上;金牛区的金泉、青羊区的东坡、武侯区的石羊场、成华区的保和外来人口比重也在40%以上。并且这些外来人口和当地的工人、农民、失地农民、下岗工人、无业人员等杂居在一起,相比建成区,市民素质较低。特别是他们经常处在流动之中,心理上只是把居住地当成自己的一个临时容身之所,缺乏基本的归属感,对周边环境卫生也缺乏最基本的关心和维护。另一方面,居住于这一地区的居民由于正处在从农民向市民的转化过程中,面临着失地、失业、生活环境突然改变等各种问题,不仅容忍了外来人口对环境卫生的破坏行为,而且习惯于随意乱扔果皮纸屑、乱倒垃圾,逐渐也成为了环境的破坏者。
(四)道路环卫清扫管理不到位
城乡结合部地区道路实行多层保洁,保洁标准不一,清扫工作量不等。实施专业作业的道路保洁较好,如沙河源街道办就把主要地段承包给深圳升阳升等专业保洁公司,承包的道路由于实行了考核机制,清扫保洁状况较好;但有些社区、村自建道路保洁相对较差,有的道路甚至无人清扫保洁。由于农居混杂,外来人口聚集,各行政村村域范围内未实行旧村改造的农民、居民和外来人口产生的垃圾主要由村负责,村里不情愿加大投入。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与村里有限财力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导致环境脏乱的恶性循环,这与城区内的道路环卫管理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此外,城市管理是一项综合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只有多部门携手合作,才能维护好城市的环境。但现实情况是各部门常常是各自为政,对自己部门有利的才去管理,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市容环境管理工作的难度。
四、解决成都市城乡结合部市容环境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近年来,随着成都市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建设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随着成都被国务院批准为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特别是在7年城乡一体化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成都提出的“新三最”目标,以及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低碳城市的发展规划,成都的城市面貌又上一个新台阶。建设城市与乡村和谐发展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城乡结合部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因为城乡结合部是外地通往城市的重要入口地区,城乡结合部的市容环境问题,影响着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城市发展的全局,影响到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是社会治安问题的高发地段,城乡结合部地区环境问题处理不好会影响城市整体和谐发展。
(一)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由农村管理向城市管理的转变
首先要对城乡结合部进行体制改革,而政治体制改革是城乡结合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终极目标,因为政治上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是城乡结合部顽症难医的根源。这需要通过街乡行政管理组织的制度变革,实现政治层面的“二元管理”向“一元管理”的转化,为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农村管理转向城市管理创造条件,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和属地管理原则,改变管辖范围交叉,标准不一的现状,最终完成城乡结合部地区由农村管理向城市管理的社会变迁。
(二)加强规划和建设,加大市政环卫设施投入
加强城乡结合部的总体规划,制定控制性详规,立足现有基础,本着节约原则,统一规划,高起点建设城市园林绿化景观;通过栽绿、补绿和建设小绿园、广场等形式,解决城中村、城乡结合部长期脏乱的问题,彻底改变其容貌;同时加大市政、环卫等设施投入。加快集贸市场建设,建议分居民区兴建市场,做到布局合理、分类建设,做到既能容纳商户,又能方便居民。完善城乡结合部的垃圾管理规划,从垃圾的收集、清运到消纳,实行密闭化管理,统一实施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
(三)健全和完善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
市容环境卫生建设和管理是一项全民参与的庞大工程,动态性强,管理难度大,必须创新工作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推进和提升环境卫生的管理水平。一是转变观念,创新思维,建立环卫清扫保洁的制度,可以采取承包的方式把主要地段承包给专业保洁公司;二是在对城乡结合部整治的同时,抓好相关人员业务培训及日常管理;三是建立市容环境卫生快速反应机制,对市容环卫脏、乱、差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四是建立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处理群众投诉的市容环境问题;五是建立暗访督查与考核通报制度,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对城乡结合部进行常态性暗访、通报及督查工作,并将结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作为年度工作科学评价依据,逐步改善城乡结合部的市容环境管理水平。
(四)提高市容管理的群众参与性
市容环境与每个人切身相关,市容环境的好坏也与每个人的自身素质有很大关系。因此,搞好城乡结合部的市容环境卫生,城乡结合部政府职能部门以及社区、村、组等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和教育活动,使广大群众热爱美好家园,改变陈规陋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切实使广大城乡结合部居民增强文明意识和环境秩序意识,提高遵守城市管理法规的自觉性,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要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制定具体宣传方案,加大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对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问题的宣传力度。要教育和引导外来人口关心环境卫生,通过合适手段,鼓励外来人口参与环境卫生维护和管理,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
(五)充分利用数字化城市管理技术手段
城市管理的数字化是城市文明发展的结果。作为信息化时代城市管理的新趋势、新模式,数字化城市管理代表了现代城市管理的新方向。目前,成都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正在向三个圈层逐步推广,要充分利用成都市数字化管理的高技术手段,提高数字化城市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针对上报的市容环境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同时通过各种手段,搭建政府与市民良性互动的平台,形成“城市管理人人有责,人民城市人民管”的良好局面,为成都创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吕君,刘丽梅.城乡结合部市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未来与发展,2009(6).
[2]王倩,黄惠权.城乡结合部市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OL].http://xzzf.sanya.gov.cn/focus/200706140006.shtml.
[3]戴宾.成都:现实与未来[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5).
[4]贾艳慧.我国城乡结合部土地管理的对策与思考[J] .城市规划,2009(7).
(责任编辑:黄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