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改进实验装置、合理利用各种条件来进行实验,提出实验教学不止于课堂上,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实验,以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对一些不方便进行实物实验的可以利用多媒体实验来进行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生活实验 多媒体实验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B-0114-02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实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好方法。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扎实的化学知识,学到真本领。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嫌实验麻烦、怕实验会发生意外事故,不愿意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因此也就不会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化学实验的教学中。化学实验的意义体现在它能引领我们进行新的探索上,而不是体现在卷面的分数上,也就是说,化学实验教学不是为了应试,而是为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化学实验不止于课堂与实验室,生活中也有许多化学实验可做,比如,可以用矿泉水瓶来做金属钠和水的反应实验,可以用番茄做原电池实验,可以巧写“密信”实验—— 用葱汁在白纸上写字,等等。通过生活小实验,也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改进实验装置使实验更高效
实验装置是高中化学实验的重要部分,如果装置不合理,都会直接影响到化学实验的结果。在实验装置上,我们也要持有创新的观念,要不断寻找更好、更便利的实验装置。因此,优化和改良实验装置,在某一程度上,也是对化学实验的创新,能更好地提高实验效果。
比如高中化学中很重要的一个实验—— 渗析实验,高中化学课本上使用的半透膜实验装置中的半透膜容易破损,实验成功率比较低,为此,笔者对渗析实验中使用的半透膜装置进行改进。改进的方法如下:取一张滤纸,用普通的胶水均匀地涂在纸上,然后晾晒或吹干,待胶水干透后,按照下面步骤进行实验。
(1)将滤纸折成圆锥形,用于过滤,且在滤纸上滴加氯化钠和淀粉溶液;
(2)将该滤纸放在小烧杯的上部,烧杯里盛满蒸馏水,让其静置 5 分钟;
(3)取烧杯里的水加入到两支试管中进行检验,一支试管滴加碘水,另一支试管滴加硝酸银溶液,我们会观察到一支试管无现象发生,另一支试管出现白色沉淀。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有以下的优点:(1)用滤纸制作半透膜,原材料简单易得;(2)实验操作步骤得到简化,不用像课本上那么麻烦,节约时间;(3)将此装置所制作出的半透膜,放进胶体和溶液5 分钟后,即可从烧杯中取液与硝酸银和碘水进行实验,且现象非常明显,效果较为稳定。
再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喷泉实验”,无论老教材或新教材采用的都是传统装置:圆底烧瓶、双孔胶塞、胶头滴管和橡胶导管。利用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气压差,利用大气压将瓶下面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瓶内,在尖嘴导管口处形成喷泉。然而该装置有一缺陷,将烧瓶倒置后一部分水会进入胶头中,使滴管中没有充满水,挤压时经常出现挤不出水的现象,导致整个实验失败,降低了实验的成功率。针对现有装置的缺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良。比如采用注射器来代替胶头滴管,实验前将注射器注满水,实验时,推动注射器柱塞,就可百分之百地能喷出水柱。当然选择注射器时大小要合适,所选注射器需与胶头滴管粗细大小相似,这样才不会影响原实验装置的效果。通过对装置的改进后,学生会发现操作简单方便,实验的成功率也高。
由以上两个例子可以得出,对化学实验的装置进行改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且有效的办法,是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的重要体现。
二、合理利用各种条件进行实验
部分教师认为化学实验只能在课堂或实验室进行,所以他们在实验教学上往往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能拓宽实验教学渠道。事实上,化学实验教学是很自由很灵活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做实验,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些生活性的实验。比如,教师可以在课上给学生讲解一些与生活比较密切的化学实验,告诉学生有关原理和实验步骤,然后让学生回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生活小实验,增加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这样做也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存在于生活中,生活中的资源也可以用来做实验的材料,实验的材料并不一定是来自于实验室中的“瓶瓶罐罐”。
比如“碳酸钠与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可以用我们日常所见的家庭用的碱面和食用白醋作实验原料。将适量的碱面加入到盛有水的器皿中,然后用筷子进行均匀搅拌,以确保其充分溶解;待到澄清液体初步形成时再往器皿中注入适量的食用白醋,此时,便能看到器皿中产生大量的气泡。学生通過自己亲自动手操作进行实验后,对课堂上所学的“碳酸钠与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知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理解。这样的实验教学不但可以达到巩固学生所学化学知识的目的,而且还让学生感知化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化学是有用的。
学习化学就是为了能更好地改变生活,为生活服务。比如,水在我们生活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因环境污染水资源得不到很好的保证,在家里如何通过简单的化学实验来检验水质,判断自家的饮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呢?为此就可以教给学生进行水质检验的实验方法,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这个实验所用到的原料有:洗洁精、家用饮水、玻璃杯和筷子。实验步骤为:(1)用玻璃杯取小半杯家里的饮用水;(2)滴加 5-6 滴洗洁精,用筷子搅拌。若产生大量泡沫,且无垢状物,则家用饮水是软水;若几乎没有泡沫,且产生许多垢状物,则家用饮水是硬水。这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平时在家里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引导学生做家庭小实验也是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一种创新体现。
三、可采用多媒体实验来进行教学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实验条件不许可或者一些反应现象不明显的实验,可以采用多媒体实验来进行化学实验教学,这样效果也会更好。比如高中《化学平衡》中的反应物浓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度影响的实验,由于反应的试管比较小,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会看得不清楚,为了照顾到全部学生,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该化学实验进行放大展示,让每位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它的反应过程,以取得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另外,我们知道,化学实验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化学药品,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而且有的实验还比较费时。针对这些化学实验,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实验的视频给学生进行观看,以节省时间和减少不必要的化学危险性。另外,有的化学实验由于实验药品过于昂贵,很多学校只好选择不购买,比如锂、铷、铯,一般学校都不购置,这样在教学中的锂和水的反应、铷和水的反应、铯和水的反应就无法进行实验,教师可以从网络上下载相关的视频资料,利用多媒体播放器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比较直观地看到这 3 个实验的现象,即实验所产生的巨大威力。
总而言之,想要让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越来越好,教师可以适当改进实验装置、合理利用各种条件来进行实验,对一些不方便进行实物实验的可以利用多媒体实验来进行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充实自我,寻找更多新的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袁铮.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策略分析[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13(8)
[2]黄玉庭.践行新课改,创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J].新课程·下旬,2014(12)
[3]贾丽.浅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性研究徐月鸿[J].文理导航,2014(23)
[4]罗文凤.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策略[J].化工中间体,2015(9)
(责编 卢建龙)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生活实验 多媒体实验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B-0114-02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实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好方法。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扎实的化学知识,学到真本领。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嫌实验麻烦、怕实验会发生意外事故,不愿意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因此也就不会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化学实验的教学中。化学实验的意义体现在它能引领我们进行新的探索上,而不是体现在卷面的分数上,也就是说,化学实验教学不是为了应试,而是为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化学实验不止于课堂与实验室,生活中也有许多化学实验可做,比如,可以用矿泉水瓶来做金属钠和水的反应实验,可以用番茄做原电池实验,可以巧写“密信”实验—— 用葱汁在白纸上写字,等等。通过生活小实验,也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改进实验装置使实验更高效
实验装置是高中化学实验的重要部分,如果装置不合理,都会直接影响到化学实验的结果。在实验装置上,我们也要持有创新的观念,要不断寻找更好、更便利的实验装置。因此,优化和改良实验装置,在某一程度上,也是对化学实验的创新,能更好地提高实验效果。
比如高中化学中很重要的一个实验—— 渗析实验,高中化学课本上使用的半透膜实验装置中的半透膜容易破损,实验成功率比较低,为此,笔者对渗析实验中使用的半透膜装置进行改进。改进的方法如下:取一张滤纸,用普通的胶水均匀地涂在纸上,然后晾晒或吹干,待胶水干透后,按照下面步骤进行实验。
(1)将滤纸折成圆锥形,用于过滤,且在滤纸上滴加氯化钠和淀粉溶液;
(2)将该滤纸放在小烧杯的上部,烧杯里盛满蒸馏水,让其静置 5 分钟;
(3)取烧杯里的水加入到两支试管中进行检验,一支试管滴加碘水,另一支试管滴加硝酸银溶液,我们会观察到一支试管无现象发生,另一支试管出现白色沉淀。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有以下的优点:(1)用滤纸制作半透膜,原材料简单易得;(2)实验操作步骤得到简化,不用像课本上那么麻烦,节约时间;(3)将此装置所制作出的半透膜,放进胶体和溶液5 分钟后,即可从烧杯中取液与硝酸银和碘水进行实验,且现象非常明显,效果较为稳定。
再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喷泉实验”,无论老教材或新教材采用的都是传统装置:圆底烧瓶、双孔胶塞、胶头滴管和橡胶导管。利用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气压差,利用大气压将瓶下面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瓶内,在尖嘴导管口处形成喷泉。然而该装置有一缺陷,将烧瓶倒置后一部分水会进入胶头中,使滴管中没有充满水,挤压时经常出现挤不出水的现象,导致整个实验失败,降低了实验的成功率。针对现有装置的缺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良。比如采用注射器来代替胶头滴管,实验前将注射器注满水,实验时,推动注射器柱塞,就可百分之百地能喷出水柱。当然选择注射器时大小要合适,所选注射器需与胶头滴管粗细大小相似,这样才不会影响原实验装置的效果。通过对装置的改进后,学生会发现操作简单方便,实验的成功率也高。
由以上两个例子可以得出,对化学实验的装置进行改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且有效的办法,是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的重要体现。
二、合理利用各种条件进行实验
部分教师认为化学实验只能在课堂或实验室进行,所以他们在实验教学上往往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能拓宽实验教学渠道。事实上,化学实验教学是很自由很灵活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做实验,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些生活性的实验。比如,教师可以在课上给学生讲解一些与生活比较密切的化学实验,告诉学生有关原理和实验步骤,然后让学生回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生活小实验,增加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这样做也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存在于生活中,生活中的资源也可以用来做实验的材料,实验的材料并不一定是来自于实验室中的“瓶瓶罐罐”。
比如“碳酸钠与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可以用我们日常所见的家庭用的碱面和食用白醋作实验原料。将适量的碱面加入到盛有水的器皿中,然后用筷子进行均匀搅拌,以确保其充分溶解;待到澄清液体初步形成时再往器皿中注入适量的食用白醋,此时,便能看到器皿中产生大量的气泡。学生通過自己亲自动手操作进行实验后,对课堂上所学的“碳酸钠与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知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理解。这样的实验教学不但可以达到巩固学生所学化学知识的目的,而且还让学生感知化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化学是有用的。
学习化学就是为了能更好地改变生活,为生活服务。比如,水在我们生活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因环境污染水资源得不到很好的保证,在家里如何通过简单的化学实验来检验水质,判断自家的饮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呢?为此就可以教给学生进行水质检验的实验方法,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这个实验所用到的原料有:洗洁精、家用饮水、玻璃杯和筷子。实验步骤为:(1)用玻璃杯取小半杯家里的饮用水;(2)滴加 5-6 滴洗洁精,用筷子搅拌。若产生大量泡沫,且无垢状物,则家用饮水是软水;若几乎没有泡沫,且产生许多垢状物,则家用饮水是硬水。这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平时在家里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引导学生做家庭小实验也是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一种创新体现。
三、可采用多媒体实验来进行教学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实验条件不许可或者一些反应现象不明显的实验,可以采用多媒体实验来进行化学实验教学,这样效果也会更好。比如高中《化学平衡》中的反应物浓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度影响的实验,由于反应的试管比较小,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会看得不清楚,为了照顾到全部学生,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该化学实验进行放大展示,让每位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它的反应过程,以取得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另外,我们知道,化学实验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化学药品,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而且有的实验还比较费时。针对这些化学实验,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实验的视频给学生进行观看,以节省时间和减少不必要的化学危险性。另外,有的化学实验由于实验药品过于昂贵,很多学校只好选择不购买,比如锂、铷、铯,一般学校都不购置,这样在教学中的锂和水的反应、铷和水的反应、铯和水的反应就无法进行实验,教师可以从网络上下载相关的视频资料,利用多媒体播放器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比较直观地看到这 3 个实验的现象,即实验所产生的巨大威力。
总而言之,想要让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越来越好,教师可以适当改进实验装置、合理利用各种条件来进行实验,对一些不方便进行实物实验的可以利用多媒体实验来进行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充实自我,寻找更多新的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袁铮.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策略分析[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13(8)
[2]黄玉庭.践行新课改,创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J].新课程·下旬,2014(12)
[3]贾丽.浅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性研究徐月鸿[J].文理导航,2014(23)
[4]罗文凤.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策略[J].化工中间体,2015(9)
(责编 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