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的文官制度之下,官员大都以“谦谦君子”自居,即使不是君子,也要伪装成君子。隐秘的权力斗争当然一直存在,所谓“君子动口不动手”,过激一点的官员在大庭广众之下唇枪舌剑,也是有的。但鲜为人知的是,还有的官员甚至是百官之首的宰相在上班时间打架,甚至打群架。“一言不合就动粗”,古代高官打架,是故事,更是事故。
一个砚台引发唐末宰相“大战”
唐朝末年,黄巢发动了农民起义,义军很快占领了浙西、浙东,南犯荆襄,东渡江淮,众归百万,于是,黄巢拥兵向唐僖宗上表求“天平节度使”的官职。
这时,朝内出现了“主战派”和“主和派”,代表分别是宰相卢携和宰相郑畋。两个人因这件事最后撕破脸皮,在朝堂上大打出手
当时,唐僖宗赶紧召集大臣议论对策,众臣都认为要先假意给黄巢一个官职,把他稳住,等到他的部下如鸟兽散之后,再收拾他也不迟。
其中宰相卢携与群臣的意见相左,卢携想要依靠手下的一名大将高骈来击退黄巢,以战而胜敌,而另一位宰相郑畋却力主和平解决。最后,唐僖宗决定用高骈统领军队去击退黄巢的起义军。
见唐僖宗主意已定,郑畋只好放弃自己的想法,可是他心中仍是愤愤不平。后来,高骈军队大败,黄巢义军以破竹之势跨越淮河,不久占领东都洛阳。
此时高骈又提议以公主和亲于南蛮,借助南蛮之力来平定黄巢之乱,卢携也同意了。卢携的这一提议随之遭到了郑畋的坚决反对,在朝堂上激烈抗议。
在争执对骂中,卢携愤怒地起身拂袖而去,没想到这一拂袖把袖子甩到了案子上的砚台里,衣袖染污了一大块。
卢携再也压制不住心中的怒气,甩开污迹斑斑的衣袖,直接拿起砚台对着喋喋不休的郑畋投掷过去,虽然砚台没有砸中郑畋,但一场混乱与打斗在所难免,结果是二人在朝堂之上大打出手,引得满朝惊异。
后来,两位宰相当朝打架的事情传到唐僖宗耳中,唐僖宗将他们两个双双革职。
据《新唐书》记载,郑畋、卢携都是唐代著名散文家、哲学家李翱的外孙。既然如此,那么童年时代他们一定常常相见于李翱府中。但郑畋与卢携在外公家受到的待遇却是不一样的。
《新唐书》中对卢携这样描写:“携姿陋而语不正。”这就是说卢携容貌丑陋而又不擅长言语,还有一些口吃的毛病,这样的孩子当然得不到家长太多的宠爱。而记载在《旧唐书》里的郑畋则与卢携大不相同,他是一个文才飞扬的翩翩美少年:“美风仪,神彩如玉,尤能赋诗。”
大人们自然会喜欢郑畋多一些。两个表兄弟从小一起玩耍、一起长大,在偏袒与呵斥中,卢携始终对郑畋相当抵触,再加上卢携天生不善言辞,说话的时候少、动手的时候多,二人一言不合时,卢携多会以拳头解决问题。
可以想见,这两位唐朝的宰相在办公室里对骂的事件恐怕也不是第一次发生,而为了如何对付黄巢这样的大事在办公室里大打出手,以致激怒皇帝,将二人一齐罢了宰相,就属于很正常的了。
明朝大臣爱打群架
明代党争不断,派系分明,大臣打架往往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群殴,紫禁城里常常上演大臣们“全武行”的大戏。
嘉靖三年(1524年)春,因为看不惯千方百计献媚皇帝的“司法部”官员张璁、桂萼等奸佞小人,掌修国史的翰林院修撰杨慎和一帮热血青年官员连班都不上了,天天在紫禁城前金水桥上拦路设卡抗议,若见着张璁、桂萼等人,见一次打一次,打得张璁他们好一阵子不敢上朝。
杨慎他们甚至曾追到紫禁城里,众目睽睽之下围殴“司法部”的法律专家们,影响很不好。最后,爱带头打架闹事的杨慎被贬到了云南。
杨慎他们血气方刚、争强好斗,不足为奇,但资深大臣们也火气十足、凤狂龙躁,这就多少有点离谱了。
隆庆五年(1571年)冬,“内阁首辅”高拱专横跋扈,打压异己,与内阁大学士殷士儋结怨后,便暗中指使自己的学生打小报告弹劾殷士儋。在一次朝会上,高拱和殷士儋见了面,互骂几句后,殷士儋怒发冲冠,扑上去揪住高拱的衣服,“奋臂”毆之。
只要一拳过去,高拱立刻会眼冒金花。因为殷士儋是个虎背熊腰的山东大汉,平时也练练拳腿,要不是张居正眼明身快挺身拦住,年近花甲的高拱肯定会被殷老粗揍得五官变成麻花。
这边宰相打架虽然被阻止了,但宰相的两派哥们儿早已拳脚相加,打成一片。混战过后,满地都是打落的官帽、腰带、缎靴。事后,隆庆皇帝置了一桌酒席,请来两位打架的宰相,说了几句不痛不痒的话就再无下文。
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二十三,发生了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次朝堂斗殴。
原来,当天的朝会上,正弹劾土木堡之变的祸首宦官王振。王振的哥们儿、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出来喝斥群臣。一言不合,监察官王竑突然猛冲上来,揪住马顺的头发,劈头盖脸一顿组合拳。扭打中,王竑竟然咬下了马顺脸上的一块肉。
大臣们惊呆了,之后,被宦官压制已久的愤怒更如火山爆发,几十个大臣蜂拥而上,群殴马顺,一顿暴打之后,直接把马顺给打死了。紧接着,平时与王振玩得好的两位高级宦官又被连拉带拽地从殿外揪进来,瞬间被雨点般的拳腿淹没,史载“众又捶杀之,血渍廷陛”。
明朝官员打群架司空见惯,只有发生在紫禁城、金銮殿等重要场所的,才会被史书所记载。他们打群架都是真打,打起来不要命,其暴力程度远甚于当今一些国家或地区议员打掉门牙之类的政治秀。
皇帝为什么基本不管呢?不仅不管,皇帝暗暗高兴还来不及呢。大臣们打得越厉害,回头越要找皇帝评理、讨公道,皇帝也就越发显得重要,越发有威望,越发有进行“技术管理”的空间。既分而治之、相互制衡,又借力打力、以毒攻毒,大明皇帝们的帝王术,修炼得实在不错。
一个砚台引发唐末宰相“大战”
唐朝末年,黄巢发动了农民起义,义军很快占领了浙西、浙东,南犯荆襄,东渡江淮,众归百万,于是,黄巢拥兵向唐僖宗上表求“天平节度使”的官职。
这时,朝内出现了“主战派”和“主和派”,代表分别是宰相卢携和宰相郑畋。两个人因这件事最后撕破脸皮,在朝堂上大打出手
当时,唐僖宗赶紧召集大臣议论对策,众臣都认为要先假意给黄巢一个官职,把他稳住,等到他的部下如鸟兽散之后,再收拾他也不迟。
其中宰相卢携与群臣的意见相左,卢携想要依靠手下的一名大将高骈来击退黄巢,以战而胜敌,而另一位宰相郑畋却力主和平解决。最后,唐僖宗决定用高骈统领军队去击退黄巢的起义军。
见唐僖宗主意已定,郑畋只好放弃自己的想法,可是他心中仍是愤愤不平。后来,高骈军队大败,黄巢义军以破竹之势跨越淮河,不久占领东都洛阳。
此时高骈又提议以公主和亲于南蛮,借助南蛮之力来平定黄巢之乱,卢携也同意了。卢携的这一提议随之遭到了郑畋的坚决反对,在朝堂上激烈抗议。
在争执对骂中,卢携愤怒地起身拂袖而去,没想到这一拂袖把袖子甩到了案子上的砚台里,衣袖染污了一大块。
卢携再也压制不住心中的怒气,甩开污迹斑斑的衣袖,直接拿起砚台对着喋喋不休的郑畋投掷过去,虽然砚台没有砸中郑畋,但一场混乱与打斗在所难免,结果是二人在朝堂之上大打出手,引得满朝惊异。
后来,两位宰相当朝打架的事情传到唐僖宗耳中,唐僖宗将他们两个双双革职。
据《新唐书》记载,郑畋、卢携都是唐代著名散文家、哲学家李翱的外孙。既然如此,那么童年时代他们一定常常相见于李翱府中。但郑畋与卢携在外公家受到的待遇却是不一样的。
《新唐书》中对卢携这样描写:“携姿陋而语不正。”这就是说卢携容貌丑陋而又不擅长言语,还有一些口吃的毛病,这样的孩子当然得不到家长太多的宠爱。而记载在《旧唐书》里的郑畋则与卢携大不相同,他是一个文才飞扬的翩翩美少年:“美风仪,神彩如玉,尤能赋诗。”
大人们自然会喜欢郑畋多一些。两个表兄弟从小一起玩耍、一起长大,在偏袒与呵斥中,卢携始终对郑畋相当抵触,再加上卢携天生不善言辞,说话的时候少、动手的时候多,二人一言不合时,卢携多会以拳头解决问题。
可以想见,这两位唐朝的宰相在办公室里对骂的事件恐怕也不是第一次发生,而为了如何对付黄巢这样的大事在办公室里大打出手,以致激怒皇帝,将二人一齐罢了宰相,就属于很正常的了。
明朝大臣爱打群架
明代党争不断,派系分明,大臣打架往往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群殴,紫禁城里常常上演大臣们“全武行”的大戏。
嘉靖三年(1524年)春,因为看不惯千方百计献媚皇帝的“司法部”官员张璁、桂萼等奸佞小人,掌修国史的翰林院修撰杨慎和一帮热血青年官员连班都不上了,天天在紫禁城前金水桥上拦路设卡抗议,若见着张璁、桂萼等人,见一次打一次,打得张璁他们好一阵子不敢上朝。
杨慎他们甚至曾追到紫禁城里,众目睽睽之下围殴“司法部”的法律专家们,影响很不好。最后,爱带头打架闹事的杨慎被贬到了云南。
杨慎他们血气方刚、争强好斗,不足为奇,但资深大臣们也火气十足、凤狂龙躁,这就多少有点离谱了。
隆庆五年(1571年)冬,“内阁首辅”高拱专横跋扈,打压异己,与内阁大学士殷士儋结怨后,便暗中指使自己的学生打小报告弹劾殷士儋。在一次朝会上,高拱和殷士儋见了面,互骂几句后,殷士儋怒发冲冠,扑上去揪住高拱的衣服,“奋臂”毆之。
只要一拳过去,高拱立刻会眼冒金花。因为殷士儋是个虎背熊腰的山东大汉,平时也练练拳腿,要不是张居正眼明身快挺身拦住,年近花甲的高拱肯定会被殷老粗揍得五官变成麻花。
这边宰相打架虽然被阻止了,但宰相的两派哥们儿早已拳脚相加,打成一片。混战过后,满地都是打落的官帽、腰带、缎靴。事后,隆庆皇帝置了一桌酒席,请来两位打架的宰相,说了几句不痛不痒的话就再无下文。
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二十三,发生了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次朝堂斗殴。
原来,当天的朝会上,正弹劾土木堡之变的祸首宦官王振。王振的哥们儿、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出来喝斥群臣。一言不合,监察官王竑突然猛冲上来,揪住马顺的头发,劈头盖脸一顿组合拳。扭打中,王竑竟然咬下了马顺脸上的一块肉。
大臣们惊呆了,之后,被宦官压制已久的愤怒更如火山爆发,几十个大臣蜂拥而上,群殴马顺,一顿暴打之后,直接把马顺给打死了。紧接着,平时与王振玩得好的两位高级宦官又被连拉带拽地从殿外揪进来,瞬间被雨点般的拳腿淹没,史载“众又捶杀之,血渍廷陛”。
明朝官员打群架司空见惯,只有发生在紫禁城、金銮殿等重要场所的,才会被史书所记载。他们打群架都是真打,打起来不要命,其暴力程度远甚于当今一些国家或地区议员打掉门牙之类的政治秀。
皇帝为什么基本不管呢?不仅不管,皇帝暗暗高兴还来不及呢。大臣们打得越厉害,回头越要找皇帝评理、讨公道,皇帝也就越发显得重要,越发有威望,越发有进行“技术管理”的空间。既分而治之、相互制衡,又借力打力、以毒攻毒,大明皇帝们的帝王术,修炼得实在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