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下的学生学习物理有一定的困难,原因是缺乏对物理实验的研究,不了解物理实验的情景,没办法发挥想象能力,阻碍对物理的有效学习。加强物理情景探究,对提高课堂效益显得十分必要。
探究1:打开电冰箱门能否将室内温度降低?让学生了解能量守恒问题。
当我们讲到热量交换时,有部分学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天气热时,将家里的电冰箱门打开,时间长了房间的温度能否降下来?学生会这样想:电冰箱门打开了,冰箱里面的冷气就会散发出来,热量充分交换,冰箱内的温度就会上升,房间的温度就会下降。学生这时只考虑冰箱内的能量交换守恒,而没有考虑房间大环境的热量交换,从而能量守恒。怎样回答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让学生较为容易理解?我们从能量守恒这规律来解释这个问题。首先肯定学生关于热量交换的思维方式是正确的,然后提问学生:电冰箱工作是由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学生会回答:是由电能转化为热能)这时学生会认为冰箱里的冷气不是热量的交换。我们要解释清楚给学生知道:冰箱内的冷气与冰箱外热气是热量交换。及时提出一个新的问题:电能是来自房间内还是来自房间外?这种情景学生都了解,容易掌握。学生很快回答:来自房间外。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房间内的能量是增加了还是减少?学生会回答:房间内的能量是增加了。教师又提出一个问题:房间内的能量增加是表现为什么能量?学生会回答:表现为热能。教师问:房间内的能量增加(电能转化为热能),房间内的温度是下降还是上升呢?学生很快回答:房间内的温度是上升。学生知道了这种情景(了解冰箱摆放,冰箱的耗能),才能了解这种情景的能量守恒,从而更好了解能量守恒定律,这样增加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探究2:利用细绳帮重物上下运动的情景,让学生了解失重和超重的物理知识。
高中课本讲失重和超重,都是用升降机的上升和下降来解释失重和超重的物理知识。这样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特别农村的个别学生,还没有坐过升降机,了解起来比较抽象,认知失重和起重的知识,就更加困难。怎样让学生较为容易理解失重和超重的物理现象呢?只有让学生认识失重和起重的情景,才容易理解和掌握。情景如下:教师用一根承载力是4N的细绳绑着一个5N的重物,问学生:你怎样运动才能使细绳不断?让学生做一做能使细绳不会断的做法。学生只有顺着重物的重力方向向下运动细绳才不会断。教师解释:细绳承载力是4N,而重物静止时重力是5N,很明显知道重物对细绳作用的力小于物体受到的重力,即此时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失重。老师进行重物受力分析:教师问学生:重物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学生回答:重物受到重力和细绳的拉力。教师又问:细绳怎样的情况下才不会断?学生回答:只有重物对细绳的拉力不大于4N时,细绳才不会断。教师接着解释:当拉力(或支持力)小于物体的重力时,这种现象叫失重。教师又提出:我手里有一根承载力是6N细绳,有一重物重力是5N,细绳吊着重物,你怎样运动才能使细绳拉断?让学生做一做再来回答。学生发现细绳拉着重物加速往上运动,细绳就断了。教师就说:这现象就是超重。教师问学生:重物受到几个力?学生回答:重物受到细绳的拉力和重物的重力。教师问学生:为什么5N的重物可以拉断承载力是6N细绳?怎样情况下5N的重物可以拉断承载力是6N的细绳?学生回答:当重物拉动细绳产生的拉力大于6N时,细绳就会断了。这样学生有了这情景就会有感知,就能直观了解失重和起重的物理现象,进而更好地掌握这个物理知识。
探究3:利用电风扇扇叶灰尘情景,让学生了解静电知识。
一般教师讲静电知识时都是从梳子梳头发开始讲静电知识的,这样学生常常难以分清是静电作用还是摩擦力的作用。我们可以从电视屏幕的灰尘或电风扇扇叶灰尘的情景入手让学生了解静电知识。教师问学生:将电风扇擦干净,电风扇用了不久,扇叶底部为什么又有灰尘?学生答:灰尘飞上去,粘住扇叶。教师问:为什么灰尘在扇叶底粘住?学生答:不知道。教师讲:这是静电现象,扇叶带上电就能吸住灰尘。学生问:扇叶底部怎样带上电?教师答:扇叶与空气摩擦,扇叶就带上静电,扇叶就能将轻小的物体吸起来,这现象就是静电现象。有了这样的情景,学生学起概念知识就比较直观,不会那么抽象,学习起来就带劲得多。
责任编辑 罗 峰
探究1:打开电冰箱门能否将室内温度降低?让学生了解能量守恒问题。
当我们讲到热量交换时,有部分学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天气热时,将家里的电冰箱门打开,时间长了房间的温度能否降下来?学生会这样想:电冰箱门打开了,冰箱里面的冷气就会散发出来,热量充分交换,冰箱内的温度就会上升,房间的温度就会下降。学生这时只考虑冰箱内的能量交换守恒,而没有考虑房间大环境的热量交换,从而能量守恒。怎样回答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让学生较为容易理解?我们从能量守恒这规律来解释这个问题。首先肯定学生关于热量交换的思维方式是正确的,然后提问学生:电冰箱工作是由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学生会回答:是由电能转化为热能)这时学生会认为冰箱里的冷气不是热量的交换。我们要解释清楚给学生知道:冰箱内的冷气与冰箱外热气是热量交换。及时提出一个新的问题:电能是来自房间内还是来自房间外?这种情景学生都了解,容易掌握。学生很快回答:来自房间外。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房间内的能量是增加了还是减少?学生会回答:房间内的能量是增加了。教师又提出一个问题:房间内的能量增加是表现为什么能量?学生会回答:表现为热能。教师问:房间内的能量增加(电能转化为热能),房间内的温度是下降还是上升呢?学生很快回答:房间内的温度是上升。学生知道了这种情景(了解冰箱摆放,冰箱的耗能),才能了解这种情景的能量守恒,从而更好了解能量守恒定律,这样增加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探究2:利用细绳帮重物上下运动的情景,让学生了解失重和超重的物理知识。
高中课本讲失重和超重,都是用升降机的上升和下降来解释失重和超重的物理知识。这样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特别农村的个别学生,还没有坐过升降机,了解起来比较抽象,认知失重和起重的知识,就更加困难。怎样让学生较为容易理解失重和超重的物理现象呢?只有让学生认识失重和起重的情景,才容易理解和掌握。情景如下:教师用一根承载力是4N的细绳绑着一个5N的重物,问学生:你怎样运动才能使细绳不断?让学生做一做能使细绳不会断的做法。学生只有顺着重物的重力方向向下运动细绳才不会断。教师解释:细绳承载力是4N,而重物静止时重力是5N,很明显知道重物对细绳作用的力小于物体受到的重力,即此时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失重。老师进行重物受力分析:教师问学生:重物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学生回答:重物受到重力和细绳的拉力。教师又问:细绳怎样的情况下才不会断?学生回答:只有重物对细绳的拉力不大于4N时,细绳才不会断。教师接着解释:当拉力(或支持力)小于物体的重力时,这种现象叫失重。教师又提出:我手里有一根承载力是6N细绳,有一重物重力是5N,细绳吊着重物,你怎样运动才能使细绳拉断?让学生做一做再来回答。学生发现细绳拉着重物加速往上运动,细绳就断了。教师就说:这现象就是超重。教师问学生:重物受到几个力?学生回答:重物受到细绳的拉力和重物的重力。教师问学生:为什么5N的重物可以拉断承载力是6N细绳?怎样情况下5N的重物可以拉断承载力是6N的细绳?学生回答:当重物拉动细绳产生的拉力大于6N时,细绳就会断了。这样学生有了这情景就会有感知,就能直观了解失重和起重的物理现象,进而更好地掌握这个物理知识。
探究3:利用电风扇扇叶灰尘情景,让学生了解静电知识。
一般教师讲静电知识时都是从梳子梳头发开始讲静电知识的,这样学生常常难以分清是静电作用还是摩擦力的作用。我们可以从电视屏幕的灰尘或电风扇扇叶灰尘的情景入手让学生了解静电知识。教师问学生:将电风扇擦干净,电风扇用了不久,扇叶底部为什么又有灰尘?学生答:灰尘飞上去,粘住扇叶。教师问:为什么灰尘在扇叶底粘住?学生答:不知道。教师讲:这是静电现象,扇叶带上电就能吸住灰尘。学生问:扇叶底部怎样带上电?教师答:扇叶与空气摩擦,扇叶就带上静电,扇叶就能将轻小的物体吸起来,这现象就是静电现象。有了这样的情景,学生学起概念知识就比较直观,不会那么抽象,学习起来就带劲得多。
责任编辑 罗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