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40例慢性胃炎患者中医辨证施治,并给对照组同样的西药治疗,观察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明显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肯定。
【关键词】慢性胃炎;辨证施治;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R7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220-02
慢性胃炎系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病变,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为主,嗜中性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有少量存在。病因以幽门螺杆菌感染为主,也包括自身免疫,十二指肠液反流及其他方面的因素。病位可累及胃大弯,胃小弯,胃窦甚至全胃。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40例慢性胃炎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现疗效,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参照《实用内科》[1]中有关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入选。经胃镜和病理组织学诊断及快速尿素酶试验确诊为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排除2周内有过抑酸、抗生素、铋剂治疗者;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及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精神病患者。
病例来源:所有病例均为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1.2 基础资料: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22岁,平均41.2岁。病程6月~28年,平均8.9年;浅表性胃炎12例,萎缩性胃炎1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7例,糜烂性胃炎11例,不典型增生7例。
对照组40例,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21岁,平均47.3岁。病程2~31年,平均9.4年;浅表性胃炎16例,萎缩性胃炎13例,胆汁反流性胃炎10,糜烂性胃炎11例,不典型增生10例。
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中药以四君子汤合厚朴温中汤加减:党参10g,白术25g,茯苓10g,生地12g,厚朴15g,陈皮10g,木香10g,高良姜10g,甘草8g。加减:痰湿内蕴者加苡仁,半夏;肝气犯胃者加柴胡,川楝子,白芍;胃热盛去高良姜加石膏;胃阴亏虚加石斛,麦冬;脾胃虚寒加吴茱萸,肉豆蔻;出血者加蒲黄,栀子,大蓟。一日一剂,三煎兑匀,分三次口服。
2.2 西药:阿莫西林胶囊1.0 g,口服2次/d,克拉霉素0.5 g,口服2次/d,连用7天;奥美拉唑20 mg,口服2次/d,疗程2个月。胃镜下见胆汁反流者,饭前30 min口服吗叮林10 mg,3次/d,连用7天。
治疗组应用中药辨证施治,同时服用西药治疗;对照组只应用西药治疗。
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制定。
3.1 疗效评定标准:近期临床治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胃镜复查黏膜活动性炎症消失,慢性炎症好转达轻度,活检组织病理证实胃镜所见,腺体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复常或消失,胃酸基本恢复正常,胆汁反流消失,幽门螺杆菌(Hp)转阴。
显效: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消失,胃镜复查黏膜急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好转,活检组织病理证实胃镜所见,腺体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恢复或减轻达2个级度以上(含2个级度),胃酸分泌功能和胆汁反流明显改善, 幽门螺杆菌(Hp)转阴。
有效:主要症状明显减轻,胃镜检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炎症有所减轻,活检组织病理证实胃镜所见,急、慢性炎症减轻1个级度以上,腺体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减轻,胃酸分泌功能和胆汁反流改善,幽门螺杆菌(Hp)阴性由强→弱或阴性。
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而未恶化者。
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3 两组Hp根除情况比较。
4 讨论
《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云:“形体劳役则脾伤,病脾则倦怠嗜卧,四肢不收,大便泄泻。脾即病,则其胃不能独行津液,故亦从而病焉。”。 《素问•痹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肝气失疏泄,脾虚则运化无力,胃实则通降不畅,日久失治而致脾胃虚损,脾虚失运,出现气滞、血瘀、热毒等而表现为虚实夹杂证,而二者互为因果,使病情日渐加重,致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之证,中医以辨证施治为要。西医认为Hp是慢性胃炎的一个重要致病因子[3],清除Hp可促进胃粘膜炎症吸收,逆转腺体萎缩肠上皮的化生[4]。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四君子汤具有促进消化吸收,调节胃肠运动,抗胃肠黏膜损伤,增强肠道黏膜免疫和调节胃肠激素的作用[5]。本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明显优于西药治疗。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2005年7月第1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861~1864
[2]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T001.1~001.9~94
[3] 刘文忠,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中华消化杂志》2000.20(3):199~201
[4] 陈群等,胃脘痛血瘀证与血栓素、前列腺素、血液流变学及Hp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00.8(1):20~22
[5] 叶富强等四君子汤对胃肠道作用的药理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73~74
作者单位:730080 甘肃省窑街煤电公司总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关键词】慢性胃炎;辨证施治;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R7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220-02
慢性胃炎系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病变,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为主,嗜中性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有少量存在。病因以幽门螺杆菌感染为主,也包括自身免疫,十二指肠液反流及其他方面的因素。病位可累及胃大弯,胃小弯,胃窦甚至全胃。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40例慢性胃炎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现疗效,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参照《实用内科》[1]中有关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入选。经胃镜和病理组织学诊断及快速尿素酶试验确诊为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排除2周内有过抑酸、抗生素、铋剂治疗者;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及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精神病患者。
病例来源:所有病例均为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1.2 基础资料: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22岁,平均41.2岁。病程6月~28年,平均8.9年;浅表性胃炎12例,萎缩性胃炎1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7例,糜烂性胃炎11例,不典型增生7例。
对照组40例,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21岁,平均47.3岁。病程2~31年,平均9.4年;浅表性胃炎16例,萎缩性胃炎13例,胆汁反流性胃炎10,糜烂性胃炎11例,不典型增生10例。
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中药以四君子汤合厚朴温中汤加减:党参10g,白术25g,茯苓10g,生地12g,厚朴15g,陈皮10g,木香10g,高良姜10g,甘草8g。加减:痰湿内蕴者加苡仁,半夏;肝气犯胃者加柴胡,川楝子,白芍;胃热盛去高良姜加石膏;胃阴亏虚加石斛,麦冬;脾胃虚寒加吴茱萸,肉豆蔻;出血者加蒲黄,栀子,大蓟。一日一剂,三煎兑匀,分三次口服。
2.2 西药:阿莫西林胶囊1.0 g,口服2次/d,克拉霉素0.5 g,口服2次/d,连用7天;奥美拉唑20 mg,口服2次/d,疗程2个月。胃镜下见胆汁反流者,饭前30 min口服吗叮林10 mg,3次/d,连用7天。
治疗组应用中药辨证施治,同时服用西药治疗;对照组只应用西药治疗。
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制定。
3.1 疗效评定标准:近期临床治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胃镜复查黏膜活动性炎症消失,慢性炎症好转达轻度,活检组织病理证实胃镜所见,腺体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复常或消失,胃酸基本恢复正常,胆汁反流消失,幽门螺杆菌(Hp)转阴。
显效: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消失,胃镜复查黏膜急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好转,活检组织病理证实胃镜所见,腺体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恢复或减轻达2个级度以上(含2个级度),胃酸分泌功能和胆汁反流明显改善, 幽门螺杆菌(Hp)转阴。
有效:主要症状明显减轻,胃镜检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炎症有所减轻,活检组织病理证实胃镜所见,急、慢性炎症减轻1个级度以上,腺体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减轻,胃酸分泌功能和胆汁反流改善,幽门螺杆菌(Hp)阴性由强→弱或阴性。
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而未恶化者。
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3 两组Hp根除情况比较。
4 讨论
《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云:“形体劳役则脾伤,病脾则倦怠嗜卧,四肢不收,大便泄泻。脾即病,则其胃不能独行津液,故亦从而病焉。”。 《素问•痹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肝气失疏泄,脾虚则运化无力,胃实则通降不畅,日久失治而致脾胃虚损,脾虚失运,出现气滞、血瘀、热毒等而表现为虚实夹杂证,而二者互为因果,使病情日渐加重,致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之证,中医以辨证施治为要。西医认为Hp是慢性胃炎的一个重要致病因子[3],清除Hp可促进胃粘膜炎症吸收,逆转腺体萎缩肠上皮的化生[4]。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四君子汤具有促进消化吸收,调节胃肠运动,抗胃肠黏膜损伤,增强肠道黏膜免疫和调节胃肠激素的作用[5]。本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明显优于西药治疗。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2005年7月第1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861~1864
[2]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T001.1~001.9~94
[3] 刘文忠,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中华消化杂志》2000.20(3):199~201
[4] 陈群等,胃脘痛血瘀证与血栓素、前列腺素、血液流变学及Hp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00.8(1):20~22
[5] 叶富强等四君子汤对胃肠道作用的药理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73~74
作者单位:730080 甘肃省窑街煤电公司总医院中西医结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