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何一种艺术都来源于民族、来源于生活,它体现着该地区的文化特征、审美意趣和民族价值取向。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方,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如绣球、壮锦、吊脚楼、蛙纹铜鼓、花山岩画等。本文以广西铜鼓图形元素在南宁市建筑中的运用为例,如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广西科技馆、五象广场、青秀山铜鼓广场等建筑中铜鼓元素的运用,让人们了解铜鼓元素在设计中的多种运用方法。
【关键词】铜鼓图形元素;城市建筑;装饰艺术
一、铜鼓的发展及图案纹样形式
全世界铜鼓分布非常广泛,国外有泰国、越南等国家,而国内有广西、贵州、海南等地,全世界现有古铜鼓1600多面,国内已发现的有1400多面,出现最多的为广西有500多面,其中世界上最大的铜鼓——云雷纹大铜鼓也是出自广西,面径165厘米,重约300公斤。大型铜鼓的发现,说明广西古代人民铸造大铜鼓的技术较高,而铜鼓象征着权力和威严。铜鼓上的图案纹样一般以二方连续的形式出现,按同心圆层层环绕排列。这些图案纹样是古代人们所熟悉的事物,表现了当时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纹样造型兼具抽象与写实,形成了清晰活泼的装饰艺术风格,展示了他们的审美文化意识,传递着一种古老的文化信息。
二、铜鼓造型及纹样特点
(一)铜鼓的基本结构包括鼓身部分:鼓胸、鼓腰、鼓足,表面上有立体的浮雕作为装饰,如垂檐、弦、鼓耳、晕圈。广西的壮、瑶、苗等民族,是至今仍然珍藏和使用铜鼓的民族,每逢喜庆节日,铿锵悦耳的铜鼓声,就会在少数民族的山寨中回荡,人们伴随着鼓声,跳起欢快的舞蹈,喜庆的气氛营造出对未来的美好期盼。依据铜鼓的造型和纹饰,可分为万家坝型、石寨山型、冷水冲型、遵义型、麻江型、北流型、灵山型、西盟型等,各类铜鼓之间或有传承与递变的关系、或相互影响,而铜鼓上的内容包括自然物体、动物形象、人体动作等,纹样有太阳纹、翔鹭纹、牛纹、鹿纹、划船纹、云雷纹、羽人纹、舞蹈纹、钱纹等,铜鼓上的立体装饰题材多样,构思精巧,生活气息浓厚,是铜鼓纹饰的补充与烘托使其产生多种层次的效果。
(二)铜鼓是壮族人民祖传的宝物,在壮族村寨中扮演重要角色。广西铜鼓有其自身的特点:壮族铜鼓的外形本身就是精美的造型艺术,而各种类型的铜鼓纹样也不同,无底腹空,腰曲胸鼓,给人以稳重饱满之感,鼓的腰圈上铸着精美的圆雕装饰,同时也配有许多浓郁装饰性的绘画图案,鼓足则空留素底,这些图像疏密虚实相间,形成相得益彰的效果,往往以重复或者轮换的形象构图出现,产生强烈的整体艺术感,表现出合理的装饰布局,鼓胸装饰带的图像有长卷形式,而鼓腰装饰带的图案则是独立成篇,循环往复。
铜鼓独特的形体构造,赋予它与众不同的储存、共鸣、传声的功能,敲击时能发出金属般的音响,具有打击乐器的功能,能演奏特有的铜鼓音乐。
三、广西铜鼓图形元素在南宁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城市建筑代表着城市文化,广西的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如铜鼓图形元素在建筑中的运用,下面以广西民族博物馆、五象广场等为例进行分析。
(一)广西民族博物馆,位于青秀山风景区青环路上,博物馆主楼设计以少数民族特色腰鼓为主,整个造型为一个巨大的铜鼓,两侧由两个小鼓簇拥着中间的大鼓,而旁边有一个巨大的铜鼓镶嵌在建筑上。博物馆正门的玻璃门上运用了对称舞蹈纹,在进出口的门上则运用半圆翔鹭纹与太阳纹相结合的设计手法,以铜色镂空剪纸形式表现,既有民族特色又时尚大气,博物馆的室内设计则大量地运用到了铜鼓元素中鱼纹、钱纹和动物图腾来作为壁面装饰,而中间穹顶以铜鼓几何元素装饰,地面以及楼梯间有划船纹、舞蹈纹样来装饰,中间有一个“四出”钱纹铜鼓,此鼓直径169厘米,高99厘米,鼓饰繁缛丰富,立体生趣。博物馆二楼有研究铜鼓文化的展厅,里面收藏着各种各样的铜鼓可供游客欣赏,而建筑楼和周围的环境好似一个欲展翅高飞的鲲鹏,遨游在青山绿水之间,寓意着广西各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倾向。展示了壮、瑶、苗、侗等民族的特色,世界上最大的“铜鼓之王”既展示了铜鼓的原始产品,又真实地反映了铜鼓的面貌。
(二)五象广场是南宁市地标性建筑,整个广场入口地板上的图案设计是一个巨大的铜鼓纹样——翔鹭纹,广场四周有精美的石刻铜鼓与之相映生辉,周围环境大量运用了纹样,如路灯(太阳纹)、地面(舞蹈纹)、花盆底座(几何纹)、路标(太阳纹),最引人注目的大象脚下踩着一个铜鼓,铜鼓象征着权力,可想而知铜鼓在南宁市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占重要分量,而大部分铜鼓装饰纹样作为现代设计者在设计中强调的传统元素图案足以表达民族文化的个性、内在的文化精神,从而使传统文化更充分地渗透到现代设计的方方面面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位于民族大道上,里面建有铜鼓楼,鼓楼墙面青铜色调,以舞蹈纹、太阳纹、几何纹装饰其中,整个建筑由几个不同类型的铜鼓组合而成,角度各异、错落有致,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民族建筑群。馆里收藏的各种类型的小铜鼓模型以方便旅游者前来观赏。
(四)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位于民族大道上,主楼外观设计成铜鼓形正面朝上,图书馆大厅部分呈现圆形穹顶,采用了通透的材质,这除了为图书馆采光考虑之外,同时几何形的搭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使建筑内部的空间变大,吸收更多自然光,另外这种几何形正好诠释了铜鼓鼓面的装饰图案,同时建筑外形的铜鼓上和两侧大理石墙面上雕刻着少数民族壮锦图形,增添了不少民族气息。
(五)广西科技馆,其建筑物以独特的组合设计,表达了广西地域特点、民族特色和科技内涵三要素,建筑的装饰上采用了铜鼓和少数民族服饰上常见的羽人图案。建筑造型既带有民族味道又充满时尚感。
四、结语
在南宁市很多地方都不难发现铜鼓元素的存在,如青秀山公园等。在南宁,大家都知道朱槿花是南宁市花,却很少人知道铜鼓文化,其实可以在一些地方增加民族元素,如进城收费站,以及高速服务区可以做铜鼓的标志,让人一进南宁就可以知道第二个特色——铜鼓。另外南宁市的各个公园的指示路标可多运用铜鼓图形元素,等等,进而让人们了解更多铜鼓图形元素的美。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博物馆——随笔[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2012.
[2]丹增.文化产业发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梁庭望.壮族风俗志[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
[4]蒋廷瑜.铜鼓艺术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
[5]梁妮.论如何打造广西铜鼓文化品牌[J].广西大学学报,2001 (6).
[6]钟继敏.壮民族元素在建筑外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曾真宋娉婷,广西艺术学院】
【关键词】铜鼓图形元素;城市建筑;装饰艺术
一、铜鼓的发展及图案纹样形式
全世界铜鼓分布非常广泛,国外有泰国、越南等国家,而国内有广西、贵州、海南等地,全世界现有古铜鼓1600多面,国内已发现的有1400多面,出现最多的为广西有500多面,其中世界上最大的铜鼓——云雷纹大铜鼓也是出自广西,面径165厘米,重约300公斤。大型铜鼓的发现,说明广西古代人民铸造大铜鼓的技术较高,而铜鼓象征着权力和威严。铜鼓上的图案纹样一般以二方连续的形式出现,按同心圆层层环绕排列。这些图案纹样是古代人们所熟悉的事物,表现了当时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纹样造型兼具抽象与写实,形成了清晰活泼的装饰艺术风格,展示了他们的审美文化意识,传递着一种古老的文化信息。
二、铜鼓造型及纹样特点
(一)铜鼓的基本结构包括鼓身部分:鼓胸、鼓腰、鼓足,表面上有立体的浮雕作为装饰,如垂檐、弦、鼓耳、晕圈。广西的壮、瑶、苗等民族,是至今仍然珍藏和使用铜鼓的民族,每逢喜庆节日,铿锵悦耳的铜鼓声,就会在少数民族的山寨中回荡,人们伴随着鼓声,跳起欢快的舞蹈,喜庆的气氛营造出对未来的美好期盼。依据铜鼓的造型和纹饰,可分为万家坝型、石寨山型、冷水冲型、遵义型、麻江型、北流型、灵山型、西盟型等,各类铜鼓之间或有传承与递变的关系、或相互影响,而铜鼓上的内容包括自然物体、动物形象、人体动作等,纹样有太阳纹、翔鹭纹、牛纹、鹿纹、划船纹、云雷纹、羽人纹、舞蹈纹、钱纹等,铜鼓上的立体装饰题材多样,构思精巧,生活气息浓厚,是铜鼓纹饰的补充与烘托使其产生多种层次的效果。
(二)铜鼓是壮族人民祖传的宝物,在壮族村寨中扮演重要角色。广西铜鼓有其自身的特点:壮族铜鼓的外形本身就是精美的造型艺术,而各种类型的铜鼓纹样也不同,无底腹空,腰曲胸鼓,给人以稳重饱满之感,鼓的腰圈上铸着精美的圆雕装饰,同时也配有许多浓郁装饰性的绘画图案,鼓足则空留素底,这些图像疏密虚实相间,形成相得益彰的效果,往往以重复或者轮换的形象构图出现,产生强烈的整体艺术感,表现出合理的装饰布局,鼓胸装饰带的图像有长卷形式,而鼓腰装饰带的图案则是独立成篇,循环往复。
铜鼓独特的形体构造,赋予它与众不同的储存、共鸣、传声的功能,敲击时能发出金属般的音响,具有打击乐器的功能,能演奏特有的铜鼓音乐。
三、广西铜鼓图形元素在南宁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城市建筑代表着城市文化,广西的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如铜鼓图形元素在建筑中的运用,下面以广西民族博物馆、五象广场等为例进行分析。
(一)广西民族博物馆,位于青秀山风景区青环路上,博物馆主楼设计以少数民族特色腰鼓为主,整个造型为一个巨大的铜鼓,两侧由两个小鼓簇拥着中间的大鼓,而旁边有一个巨大的铜鼓镶嵌在建筑上。博物馆正门的玻璃门上运用了对称舞蹈纹,在进出口的门上则运用半圆翔鹭纹与太阳纹相结合的设计手法,以铜色镂空剪纸形式表现,既有民族特色又时尚大气,博物馆的室内设计则大量地运用到了铜鼓元素中鱼纹、钱纹和动物图腾来作为壁面装饰,而中间穹顶以铜鼓几何元素装饰,地面以及楼梯间有划船纹、舞蹈纹样来装饰,中间有一个“四出”钱纹铜鼓,此鼓直径169厘米,高99厘米,鼓饰繁缛丰富,立体生趣。博物馆二楼有研究铜鼓文化的展厅,里面收藏着各种各样的铜鼓可供游客欣赏,而建筑楼和周围的环境好似一个欲展翅高飞的鲲鹏,遨游在青山绿水之间,寓意着广西各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倾向。展示了壮、瑶、苗、侗等民族的特色,世界上最大的“铜鼓之王”既展示了铜鼓的原始产品,又真实地反映了铜鼓的面貌。
(二)五象广场是南宁市地标性建筑,整个广场入口地板上的图案设计是一个巨大的铜鼓纹样——翔鹭纹,广场四周有精美的石刻铜鼓与之相映生辉,周围环境大量运用了纹样,如路灯(太阳纹)、地面(舞蹈纹)、花盆底座(几何纹)、路标(太阳纹),最引人注目的大象脚下踩着一个铜鼓,铜鼓象征着权力,可想而知铜鼓在南宁市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占重要分量,而大部分铜鼓装饰纹样作为现代设计者在设计中强调的传统元素图案足以表达民族文化的个性、内在的文化精神,从而使传统文化更充分地渗透到现代设计的方方面面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位于民族大道上,里面建有铜鼓楼,鼓楼墙面青铜色调,以舞蹈纹、太阳纹、几何纹装饰其中,整个建筑由几个不同类型的铜鼓组合而成,角度各异、错落有致,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民族建筑群。馆里收藏的各种类型的小铜鼓模型以方便旅游者前来观赏。
(四)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位于民族大道上,主楼外观设计成铜鼓形正面朝上,图书馆大厅部分呈现圆形穹顶,采用了通透的材质,这除了为图书馆采光考虑之外,同时几何形的搭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使建筑内部的空间变大,吸收更多自然光,另外这种几何形正好诠释了铜鼓鼓面的装饰图案,同时建筑外形的铜鼓上和两侧大理石墙面上雕刻着少数民族壮锦图形,增添了不少民族气息。
(五)广西科技馆,其建筑物以独特的组合设计,表达了广西地域特点、民族特色和科技内涵三要素,建筑的装饰上采用了铜鼓和少数民族服饰上常见的羽人图案。建筑造型既带有民族味道又充满时尚感。
四、结语
在南宁市很多地方都不难发现铜鼓元素的存在,如青秀山公园等。在南宁,大家都知道朱槿花是南宁市花,却很少人知道铜鼓文化,其实可以在一些地方增加民族元素,如进城收费站,以及高速服务区可以做铜鼓的标志,让人一进南宁就可以知道第二个特色——铜鼓。另外南宁市的各个公园的指示路标可多运用铜鼓图形元素,等等,进而让人们了解更多铜鼓图形元素的美。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博物馆——随笔[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2012.
[2]丹增.文化产业发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梁庭望.壮族风俗志[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
[4]蒋廷瑜.铜鼓艺术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
[5]梁妮.论如何打造广西铜鼓文化品牌[J].广西大学学报,2001 (6).
[6]钟继敏.壮民族元素在建筑外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曾真宋娉婷,广西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