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柯坪县,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依靠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农民种植红枣,在各种政策的扶持下,这里的农民尝到了种枣的甜头,贫困县的农民开始走向脱贫的道路。
柯坪县,位于阿克苏地区,因为这里常年缺水,就连生活用水都难以保证,1985年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贫困帽”已经戴了23年。到2007年末,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000元出头,“柯坪要借红枣准备打一个翻身仗。”柯坪县县长依明江·扎日告诉记者,红枣已经被县委县政府确立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提出了人均枣树400株的目标,并在未来几年构建农牧民人均收入8000元至1万元的产业框架。“这个目标一定可以实现”柯坪县的干部群众对脱贫致富奔小康充满信心。
柯坪借红枣打响脱贫“仗”
柯坪县玉尔其乡阿热玛阿玛克村的白克尔·沙依提一下子成了全乡无人不知的致富明星。他家的12亩地今年已经收入4.5万元,成了全乡人人羡慕的对象。
就在一年以前,他家的这些棉花地收入还不到2万元。白克尔·沙依提收入翻番的原因是在棉花地里套种红枣,今年他家仅红枣收益就达到3.2万元。
白克尔·沙依提只是柯坪县种植红枣的受益者之一。从去年开始,柯坪县开始在全县范围内推广红枣种植。先是在5000亩地上进行示范性种植,今年又增加了1.1万亩。10月25日,记者在白克尔·沙依提的农田里看到,这里的枣子已经早早的采摘完毕,套种在枣树中间的棉花还没有采收完毕,这样田间套种的模式,提高了农田的产出,也让农民提高了收入。这样的耕种模式叫做“双行密植技术”,这种技术可以让枣树的亩产量比一般种植方式高得多,而且能够做到当年嫁接当年挂果。
记者在玉尔其乡的红枣示范园看到,不少农民很早就赶到示范园,向传授经验的红枣专家当面请教。一些还没有种上红枣的农民,忙着向林业局干部询问明年能不能加入,政府的优惠政策还能不能享受到。
柯坪县林业局局长葛军告诉记者,县里对红枣示范户给予部分支持,比如地膜、化肥成本由政府补贴一半等。为了让大家吃下定心丸,县里还承诺,如果红枣卖不出去,将以每公斤6元钱的保护价收购。
“今年红枣的收成比预想的还要好,鲜红枣收购价都在9元到12元之间。钱赚到手了,农民当然高兴。估计明年,会有更多人抢着种红枣。”葛军说。
![](https://www.soolun.com/img/pic.php?url=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xich/xich200812/xich20081213-1-l.jpg)
玉尔其乡的农民看到了效益,都纷纷仿效白克尔·沙依提,今年已经种上了枣树苗,据副乡长曹庆文介绍:因为示范工程和政府的支持,老百姓对种植红枣有的信心增强了,现在全乡1.1万亩的耕地,除了口粮田留用种植粮食外,有4500多亩地种上了枣树苗。早苗涨势良好,明年就可以嫁接,如果管理跟上,来年的这个时候农民的腰包就要开始鼓起来了。
柯坪县把发展红枣产业作为该县“十一·五”末农牧民人均收入实现8000元~1万元的重要保证,2007年,全县共整合资金700万元用于扶持红枣发展,按照亩均株数445株以上的矮化、密植、早实模式发展5000余亩,建立林果业标准化示范园17个3020亩。
五年后给农民一个枣园
“老百姓最讲究实惠了,讲得再好,如果不见效益也是白搭,如果赚钱他们肯定干,为了让这些老百姓看到实惠,县里采取了种植试验田示范带动的办法”陪同采访的副县长张海峰介绍说。
为了让更多的老百姓看到实惠,同时提高红枣亩效益,2006年,该县相关部门通过努力,在果树专家的协助下,促成了一件大事情,创建了500亩红枣高密度栽培示范园,在现在看来这件事情的影响是巨大的。
县里的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打工了,县里就把全县比较好的500亩土地通过农民自愿的方式承包给了新疆天山枣业有限公司,为了让农民放心,天山枣业和农民签订了五年的承包合同,在合同期内,天山枣业向农民每亩地上交500块钱的承包费用,并且承诺五年后这些土地和果园无偿地交给原来的农户。“这让农民一下子尝到了甜头,不用干活,还有收入。”柯坪县县长助理阿力甫吾斯曼对记者说。
当年天山枣业就种下了枣树苗,并聘请了专业的技术人员负责管理。孙汉城,就是一名从事红枣研究种植的农业专家,他就是这次被聘请的专家之一,负责种植户的技术咨询等问题。经过仔细的调查研究,他们改变了以往的种植方法,对以往定植的枣园加大密度,通过增加有效株数大幅度提高了红枣的产量。在红枣产业发展中,该县还改变红枣传统栽培方式,直接将红枣种播在农田里,省略移栽环节,提高了树苗的成活率,缩短果木进入盛果期的时间,促进了果木早见效。
给老百姓找长久致富路
随着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新的一轮土地流转开始启动,这也让柯坪的枣农吃上了定心丸。
随着天山枣业的进驻,给这里的农业增收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看着红枣丰收了,越来越多的农民也开始走进了红枣种植的队伍,“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种植红枣,现在产量也是越来越高,三五年后可能进入丰产期,销售将是这几年重点解决的问题”这是柯坪县干部们的一种共识。
为了壮大红枣产业,10月8日,柯坪县红枣产业协会正式挂牌成立了,柯坪县红枣产业协会是由红枣科研、技术推广、种植、加工、运输、销售单位及个人自愿参加组成的非营利社会团体,主旨是组织推广红枣先进栽培技术、无公害生产、干鲜枣销售等工作。协会的成立,将很大程度地解决了农民们在红枣种植,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枣农提供红枣的销售渠道。对全县的红枣产业进行农科教、科工贸、产供销的一条龙服务。“为柯坪县发展红枣产业化发挥积极推动作用。”该协会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协会成立了,对壮大果农的实力,抵御市场风险将产生很大的作用。”
柯坪县红沙河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张经理说:“柯坪红枣已找到销路,近日,阿克苏天海绿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河南省郑州市果脯厂负责人专程对我县进行了实地考察”。10月10日,柯坪县红沙河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与柯坪县红枣产业协会签订了2008年红枣收购合同,并预付了定金。另据了解,今年柯坪县新增的高密度红枣示范园11000亩,全县种植面积达1.6万亩,红枣挂果面积达到3000亩,预计产枣100余吨,目前已订单销售一空。
“我家种植3亩红枣,今年嫁接又挂了果,预计可产红枣500公斤,开始我还担心红枣价格低、销售难,现在红枣产业协会帮我们与公司签了订单,再也不会为销售发愁了。”正在采摘红枣的柯坪县盖孜力乡农民沙拉木说。
![](https://www.soolun.com/img/pic.php?url=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xich/xich200812/xich20081213-2-l.jpg)
为鼓励农民种植红枣的积极性和创出该县特色红枣品牌,柯坪县政府通过与红沙河农副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协商,该公司与县红枣产业协会签订了收购协议,根据红枣品质分别按照10~15元/公斤予以收购。
为了给柯坪红枣找到更多的出路,柯坪县已经申报注册了“红沙河”商标。另外,县里还引进了一家龙头企业,准备对红枣进行深加工,以延长产业链。
柯坪县,位于阿克苏地区,因为这里常年缺水,就连生活用水都难以保证,1985年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贫困帽”已经戴了23年。到2007年末,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000元出头,“柯坪要借红枣准备打一个翻身仗。”柯坪县县长依明江·扎日告诉记者,红枣已经被县委县政府确立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提出了人均枣树400株的目标,并在未来几年构建农牧民人均收入8000元至1万元的产业框架。“这个目标一定可以实现”柯坪县的干部群众对脱贫致富奔小康充满信心。
柯坪借红枣打响脱贫“仗”
柯坪县玉尔其乡阿热玛阿玛克村的白克尔·沙依提一下子成了全乡无人不知的致富明星。他家的12亩地今年已经收入4.5万元,成了全乡人人羡慕的对象。
就在一年以前,他家的这些棉花地收入还不到2万元。白克尔·沙依提收入翻番的原因是在棉花地里套种红枣,今年他家仅红枣收益就达到3.2万元。
白克尔·沙依提只是柯坪县种植红枣的受益者之一。从去年开始,柯坪县开始在全县范围内推广红枣种植。先是在5000亩地上进行示范性种植,今年又增加了1.1万亩。10月25日,记者在白克尔·沙依提的农田里看到,这里的枣子已经早早的采摘完毕,套种在枣树中间的棉花还没有采收完毕,这样田间套种的模式,提高了农田的产出,也让农民提高了收入。这样的耕种模式叫做“双行密植技术”,这种技术可以让枣树的亩产量比一般种植方式高得多,而且能够做到当年嫁接当年挂果。
记者在玉尔其乡的红枣示范园看到,不少农民很早就赶到示范园,向传授经验的红枣专家当面请教。一些还没有种上红枣的农民,忙着向林业局干部询问明年能不能加入,政府的优惠政策还能不能享受到。
柯坪县林业局局长葛军告诉记者,县里对红枣示范户给予部分支持,比如地膜、化肥成本由政府补贴一半等。为了让大家吃下定心丸,县里还承诺,如果红枣卖不出去,将以每公斤6元钱的保护价收购。
“今年红枣的收成比预想的还要好,鲜红枣收购价都在9元到12元之间。钱赚到手了,农民当然高兴。估计明年,会有更多人抢着种红枣。”葛军说。
![](https://www.soolun.com/img/pic.php?url=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xich/xich200812/xich20081213-1-l.jpg)
玉尔其乡的农民看到了效益,都纷纷仿效白克尔·沙依提,今年已经种上了枣树苗,据副乡长曹庆文介绍:因为示范工程和政府的支持,老百姓对种植红枣有的信心增强了,现在全乡1.1万亩的耕地,除了口粮田留用种植粮食外,有4500多亩地种上了枣树苗。早苗涨势良好,明年就可以嫁接,如果管理跟上,来年的这个时候农民的腰包就要开始鼓起来了。
柯坪县把发展红枣产业作为该县“十一·五”末农牧民人均收入实现8000元~1万元的重要保证,2007年,全县共整合资金700万元用于扶持红枣发展,按照亩均株数445株以上的矮化、密植、早实模式发展5000余亩,建立林果业标准化示范园17个3020亩。
五年后给农民一个枣园
“老百姓最讲究实惠了,讲得再好,如果不见效益也是白搭,如果赚钱他们肯定干,为了让这些老百姓看到实惠,县里采取了种植试验田示范带动的办法”陪同采访的副县长张海峰介绍说。
为了让更多的老百姓看到实惠,同时提高红枣亩效益,2006年,该县相关部门通过努力,在果树专家的协助下,促成了一件大事情,创建了500亩红枣高密度栽培示范园,在现在看来这件事情的影响是巨大的。
县里的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打工了,县里就把全县比较好的500亩土地通过农民自愿的方式承包给了新疆天山枣业有限公司,为了让农民放心,天山枣业和农民签订了五年的承包合同,在合同期内,天山枣业向农民每亩地上交500块钱的承包费用,并且承诺五年后这些土地和果园无偿地交给原来的农户。“这让农民一下子尝到了甜头,不用干活,还有收入。”柯坪县县长助理阿力甫吾斯曼对记者说。
当年天山枣业就种下了枣树苗,并聘请了专业的技术人员负责管理。孙汉城,就是一名从事红枣研究种植的农业专家,他就是这次被聘请的专家之一,负责种植户的技术咨询等问题。经过仔细的调查研究,他们改变了以往的种植方法,对以往定植的枣园加大密度,通过增加有效株数大幅度提高了红枣的产量。在红枣产业发展中,该县还改变红枣传统栽培方式,直接将红枣种播在农田里,省略移栽环节,提高了树苗的成活率,缩短果木进入盛果期的时间,促进了果木早见效。
给老百姓找长久致富路
随着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新的一轮土地流转开始启动,这也让柯坪的枣农吃上了定心丸。
随着天山枣业的进驻,给这里的农业增收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看着红枣丰收了,越来越多的农民也开始走进了红枣种植的队伍,“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种植红枣,现在产量也是越来越高,三五年后可能进入丰产期,销售将是这几年重点解决的问题”这是柯坪县干部们的一种共识。
为了壮大红枣产业,10月8日,柯坪县红枣产业协会正式挂牌成立了,柯坪县红枣产业协会是由红枣科研、技术推广、种植、加工、运输、销售单位及个人自愿参加组成的非营利社会团体,主旨是组织推广红枣先进栽培技术、无公害生产、干鲜枣销售等工作。协会的成立,将很大程度地解决了农民们在红枣种植,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枣农提供红枣的销售渠道。对全县的红枣产业进行农科教、科工贸、产供销的一条龙服务。“为柯坪县发展红枣产业化发挥积极推动作用。”该协会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协会成立了,对壮大果农的实力,抵御市场风险将产生很大的作用。”
柯坪县红沙河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张经理说:“柯坪红枣已找到销路,近日,阿克苏天海绿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河南省郑州市果脯厂负责人专程对我县进行了实地考察”。10月10日,柯坪县红沙河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与柯坪县红枣产业协会签订了2008年红枣收购合同,并预付了定金。另据了解,今年柯坪县新增的高密度红枣示范园11000亩,全县种植面积达1.6万亩,红枣挂果面积达到3000亩,预计产枣100余吨,目前已订单销售一空。
“我家种植3亩红枣,今年嫁接又挂了果,预计可产红枣500公斤,开始我还担心红枣价格低、销售难,现在红枣产业协会帮我们与公司签了订单,再也不会为销售发愁了。”正在采摘红枣的柯坪县盖孜力乡农民沙拉木说。
![](https://www.soolun.com/img/pic.php?url=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xich/xich200812/xich20081213-2-l.jpg)
为鼓励农民种植红枣的积极性和创出该县特色红枣品牌,柯坪县政府通过与红沙河农副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协商,该公司与县红枣产业协会签订了收购协议,根据红枣品质分别按照10~15元/公斤予以收购。
为了给柯坪红枣找到更多的出路,柯坪县已经申报注册了“红沙河”商标。另外,县里还引进了一家龙头企业,准备对红枣进行深加工,以延长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