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切只因真心喜欢
8岁时随父母到美国去,旅居世界各地,因此邂逅了生命里的第一瓶红酒。李志延仍然谨记母亲的教导:走到哪儿都要保持自己的文化。因此她越发尊重亚洲的美食与文化,据说她的随身宝典是一本日志,近20年来不断记下对食物和葡萄酒的心得,累积近2万种高级葡萄酒的评价及评分。“我有一个习惯,随身都会带一个小本子来做品酒笔记。每年我都会喝4000到5000瓶酒,虽然不是所有的酒都会记笔记,但是我会尽量做到。而且如果酒够特别的话,我在脑海里也会记得更清楚。我现在用的品酒笔记本是第64本。”李志延的家庭是典型的传统韩国家庭,妈妈精于烹饪,爸爸则具有韩国人爱喝酒的习惯,经常喝啤酒或威士忌,偶尔会喝喝葡萄酒。李志延成长过程中一半在韩国,一半在美国,长大后搬到香港居住,令她获得可以融合东西文化的智慧。
真正对葡萄酒开始感兴趣是在她逗留欧洲期间。那时候,她品尝到很好很好的欧洲菜肴,“我出席了很多正式的晚宴,品尝到很高端的古典红酒,包括历史久远的波尔多等。在德国,我也接触到很好的德国雷司令葡萄酒,直至现在仍是我最爱的一种酒。然后我去了一所烹饪学校学习。所有经历都让我对各种味道大开眼界,开始意识到酒是一种很特别的味道,对于一餐佳肴尤为重要,不同于普通的水或茶,这是很奇特的一种味道。然后我深入研究,取得了相关文凭,还有葡萄酒大师的名衔。”
家人起初并不太喜欢她入这一行。“我想大多数亚洲父母都不想子女从事酒类事业,特别是传统的父母。”当初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李志延选择进入这行,因为除非是做销售,不然酒类职务都难赚钱或者说赚大钱,一定不像银行家或医药行业的医生等职业收入丰厚又稳定。所以他们很迷惑。但后来家人很快意识到李志延真的很喜欢这个事业,于是便没有什么异议了。“我相信只要是真心喜欢干某件事情,你一定能变得精通于这件事情。这个即使相对于其他行业如银行或金融等,只要有心和喜欢做,还是能做得很好的。”
正是因为“喜欢”,李志延开始孜孜不倦地品尝各种葡萄酒、研究各地文化和酿酒工艺。她经历过一次葡萄酒大师资格考试失败之后并没有气馁——要知道,那时候她已经是4个孩子的母亲,最大的孩子只有4岁,年纪最小的还在襁褓之中。李志延坚持扮演好母亲和妻子的角色,但仍然坚持自己的梦想,一直到最小的孩子2岁可以去幼儿园的时候,她利用并不算多的个人时间始终坚持学习,最终第二次考试通过了,成为亚洲首位“葡萄酒大师”(Master of Wine)。
缺点造就成就
李志延并不觉得自己具备特别优良的天赋,也没有可以依靠的特别敏感的味觉或者嗅觉,“如果一定要说的话,我最大的优势在于我是一位亚洲女性,现今并没有太多亚洲女性从事这个职业。尤其是我住在香港。葡萄酒不是新鲜事物,很多人也喝葡萄酒,这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所以也是一种很大的优势。”
然而,当问及她的缺点时,她马上如数家珍般罗列了一堆。“缺点我有很多。我是完美主义者,每样事情都希望追求完美,所以也算是一大缺点。”李志延的完美主义导致她对每一件事情要求都很严谨、认真。“另外,我也对别人期望很高。我期望所有人都努力工作。而且我也是一个批判现实主义者,因为我想事事尽善尽美,无论什么情况、事情或人,都希望做到完美,标准很高。所以我觉得这也是缺点之一。”和她共事的人表示,她很有组织性,虽然经常出差,但她总是井井有条,准时完成工作。别人几乎都跟不上她的步伐。
“我觉得能够顺利完成工作是最大的成功关键。我会为自己定立目标,朝着目标进发,言出必行。还有一我工作时确实特别认真。”所有认识她的人都说她是非常认真努力工作的人。已经和她共事两年的出版人Andrea说,任何人都很讶异于她作为品酒师还是4个孩子的母亲,也能平衡事业和家庭。“可能也要培养更好的耐性。我是很直接的一个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天啊,太多缺点都不知如何说起了……”一直将自己的优点视为缺点的李志延终于说出了一项稍微像样的“缺点”。
“我15岁以前一直是很认真的学生,很多人认为我是书虫。我总是埋头学习,只有很少朋友。15岁升上高中后,情况有所改变。我开始谈恋爱,拥有更活跃的社交生活。从高中起,我尝试平衡自己的学业与玩乐。我想自己找对了方法,因为我的学习成绩保持良好,考试也考得不错,同时,享受学习与学校生活。”她很早已经是一个对自己很有要求的人,决定要做的事情一定都要做好它,不管同时正在做多少件事情,不管同时扮演着多少个角色。如今,她除了是一个葡萄酒大师、作家、记者,同时也是一个母亲、妻子。她努力认真地使自己的每一个角色都尽善尽美。
对任何事情的态度都一丝不苟,是李志延最不起眼却也是最突出的标签。任何一个和她相处超过半小时的人都能感受到。采访拍照换穿衣服的时候,时间再仓促,她也会细心换上为每条裙子所搭配的鞋子,哪怕镜头根本没有拍到脚的部分。正是她所谓的“缺点”,造就了她今天的成功。
最缺乏是时间,最重要是健康
“选酒犹如选择伴侣,选择一个和你一样强的人,还是那个在背后默默发光的作为陪伴,其实全在你自己。”不要忘了,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事业女性,她拥有一个大家庭,丈夫和4个孩子是她的另一项成就。
“成为葡萄酒大师是一件很艰难的事,但做一个母亲,绝对是一件更艰难的事。尤其现在的社会,对小孩来说有太多挑战,他们要掌握很多知识,面对的社会竞争也不比成年人小。相比我们小时候,现在的竞争真的很大,小孩子面对很艰苦的时期。我经常问自己这是对他们最好的吗?这样做最正确的吗?经常这样反复质问自己。”
李志延的工作可以经常在世界各地旅游,品尝美食、美酒,令所有女性艳羡不已。而在她成功的背后,最大的牺牲也就是时间。她睡得很少,没有太多休息的时间,除了工作,她更珍惜与家人相聚的时间。“在我空闲的时候,我很喜欢给家人做饭,意大利面、日本菜都是他们爱吃的。我们还会一起玩,游泳、打高尔夫球等。现在,女儿打高尔夫球都比我打得好。我会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来尽力陪伴家人,让他们感受到我对他们的爱意。” 平衡事业与家庭,是李志延始终面对并解决有道的长久课题。经常游走于世界各地,每天都有繁多的工作,即便如此,她也要花很多时间陪伴家人。这些年来,她必须在时间分配上掌握得很好,尽量在孩子放假时不工作。“在香港时,更多时间可以与朋友一起。当然我会尽量安排和家人一起出差旅游。他们放假,我也放放假。当你成为孩子的母亲时真的很难有私人时间,有的话我也会集中写作。”
“每当你做一项决定的时候,总会失去某些东西,不过也会得到另外一些东西。到现在为止,我没有任何后悔的事情。或许以后会有,可能10年之后?反正,现在我很安于现状。”
2012年李志延很忙,“我搬了办公室,也搬了家,还参展了香港很大型的一个葡萄酒展览会,也正忙着完成下一本书的写作,涉足更多学术性和大学的事务……”她对事情保持乐观,很乐意接受新的挑战。她不保证自己会一直做这样的工作,“我现在也在考虑教书,或者在大学任教。我会继续写作,以后也会更专注于食物这方面。但现在事业正在上升,工作很多,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不会改变,但10年后就难说了。”对她而言,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保持健康。“不要病,不要感冒。一旦感冒就不能品尝东西,嗅觉也变得不好,对品酒非常不利。”
她拥有一个传统亚洲人的谦逊有礼,也一如一个西方国家长大的女生一样直率、幽默。对于她的事业,她不仅仅是为了创造财富。红酒在亚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但是真正了解葡萄洒的人寥寥可数。她并没有以大师级别自居,反而想以更简明浅显的方式去让大众了解葡萄酒的知识,即使你不认为此举任重道远,也为她的用心赞叹不已。
“我希望《东膳西酿》这本书能成为亚洲人特别是中国人品尝葡萄酒时的借鉴书目,因为在书中我介绍了很多不同种类的葡萄酒,运用了很多亚洲的食材,包括蔬菜、瓜果等中国人熟悉和了解的种类,而不是直接从欧美传过来的。所以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新的参考样本。”
李志延推荐 八大葡萄酒文化旅行地
1 德国的莫泽尔河谷
Mosel Valley
这是大名鼎鼎的极品葡萄酒——雷司令(Riesling)的故乡,而德国的莫泽尔河谷葡萄酒产区更是最经典的雷司令产地,气候温和、风光宜人。
2 意大利托斯卡纳的基安蒂
Chianti
基安蒂酒已经拥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据说是19世纪的一位男爵突发奇想,把此地的几种葡萄混合在一起,酿制发明出了后来名扬世界的红酒,让绵延山区变成了浪漫的酒乡。
3 法国勃艮第Burgundy
勃艮第最令人心驰神往的就是盛产于当地的葡萄酒。整个勃艮第上空弥漫着一种葡萄酒的醇香,可以说,勃艮第是一个葡萄酒王国。
4 美国加州纳帕谷Napa Valley纳帕谷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加上口感丰富的葡萄美酒,以及精致地道的美式佳肴,令人收获良多。当地200多家酒厂从豪华的古堡式建筑到后现代主义的油箱式建筑,无所不有。
5 法国波尔多Bordeaux
波尔多的葡萄品种众多且大多是国际知名品种,当地酿酒师通常必须通过混合不同的品种,取长补短,来调配出最丰富完美的葡萄酒。这里的每一个葡萄酒庄园都有着不同的故事,是不能不去的美酒之乡。
6 智利迈坡谷Maipo Valley作为智利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葡萄种植区,大量优质葡萄园及毗邻首都的优越位置让大批顶尖酿酒师往来穿梭。习习海风、恰到好处的海拔高度让更多的葡萄种植园生机盎然。作为旅游胜地,它还展现了智利的种种文化特色。
7 西澳大利亚Western Australia
西澳大利亚有各种海滩、野生动物园、岩洞、山谷,本来就是一个很值得去的旅游胜地,而且是澳大利亚重要的葡萄产区,霞多丽(Chardonnay)、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梅洛(Merlot)和西拉(Shiraz)不但产量大,而且用它们酿出的葡萄酒品质也较高。
8 新西兰的马尔堡Marlborough
马尔堡是新西兰最大的葡萄产区与葡萄酒产区,几乎所有的葡萄酒酿酒厂都欢迎游客造访品尝,不少还附设有咖啡厅与餐厅。这个地区产的Sauvignon Blanc特别出名。
8岁时随父母到美国去,旅居世界各地,因此邂逅了生命里的第一瓶红酒。李志延仍然谨记母亲的教导:走到哪儿都要保持自己的文化。因此她越发尊重亚洲的美食与文化,据说她的随身宝典是一本日志,近20年来不断记下对食物和葡萄酒的心得,累积近2万种高级葡萄酒的评价及评分。“我有一个习惯,随身都会带一个小本子来做品酒笔记。每年我都会喝4000到5000瓶酒,虽然不是所有的酒都会记笔记,但是我会尽量做到。而且如果酒够特别的话,我在脑海里也会记得更清楚。我现在用的品酒笔记本是第64本。”李志延的家庭是典型的传统韩国家庭,妈妈精于烹饪,爸爸则具有韩国人爱喝酒的习惯,经常喝啤酒或威士忌,偶尔会喝喝葡萄酒。李志延成长过程中一半在韩国,一半在美国,长大后搬到香港居住,令她获得可以融合东西文化的智慧。
真正对葡萄酒开始感兴趣是在她逗留欧洲期间。那时候,她品尝到很好很好的欧洲菜肴,“我出席了很多正式的晚宴,品尝到很高端的古典红酒,包括历史久远的波尔多等。在德国,我也接触到很好的德国雷司令葡萄酒,直至现在仍是我最爱的一种酒。然后我去了一所烹饪学校学习。所有经历都让我对各种味道大开眼界,开始意识到酒是一种很特别的味道,对于一餐佳肴尤为重要,不同于普通的水或茶,这是很奇特的一种味道。然后我深入研究,取得了相关文凭,还有葡萄酒大师的名衔。”
家人起初并不太喜欢她入这一行。“我想大多数亚洲父母都不想子女从事酒类事业,特别是传统的父母。”当初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李志延选择进入这行,因为除非是做销售,不然酒类职务都难赚钱或者说赚大钱,一定不像银行家或医药行业的医生等职业收入丰厚又稳定。所以他们很迷惑。但后来家人很快意识到李志延真的很喜欢这个事业,于是便没有什么异议了。“我相信只要是真心喜欢干某件事情,你一定能变得精通于这件事情。这个即使相对于其他行业如银行或金融等,只要有心和喜欢做,还是能做得很好的。”
正是因为“喜欢”,李志延开始孜孜不倦地品尝各种葡萄酒、研究各地文化和酿酒工艺。她经历过一次葡萄酒大师资格考试失败之后并没有气馁——要知道,那时候她已经是4个孩子的母亲,最大的孩子只有4岁,年纪最小的还在襁褓之中。李志延坚持扮演好母亲和妻子的角色,但仍然坚持自己的梦想,一直到最小的孩子2岁可以去幼儿园的时候,她利用并不算多的个人时间始终坚持学习,最终第二次考试通过了,成为亚洲首位“葡萄酒大师”(Master of Wine)。
缺点造就成就
李志延并不觉得自己具备特别优良的天赋,也没有可以依靠的特别敏感的味觉或者嗅觉,“如果一定要说的话,我最大的优势在于我是一位亚洲女性,现今并没有太多亚洲女性从事这个职业。尤其是我住在香港。葡萄酒不是新鲜事物,很多人也喝葡萄酒,这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所以也是一种很大的优势。”
然而,当问及她的缺点时,她马上如数家珍般罗列了一堆。“缺点我有很多。我是完美主义者,每样事情都希望追求完美,所以也算是一大缺点。”李志延的完美主义导致她对每一件事情要求都很严谨、认真。“另外,我也对别人期望很高。我期望所有人都努力工作。而且我也是一个批判现实主义者,因为我想事事尽善尽美,无论什么情况、事情或人,都希望做到完美,标准很高。所以我觉得这也是缺点之一。”和她共事的人表示,她很有组织性,虽然经常出差,但她总是井井有条,准时完成工作。别人几乎都跟不上她的步伐。
“我觉得能够顺利完成工作是最大的成功关键。我会为自己定立目标,朝着目标进发,言出必行。还有一我工作时确实特别认真。”所有认识她的人都说她是非常认真努力工作的人。已经和她共事两年的出版人Andrea说,任何人都很讶异于她作为品酒师还是4个孩子的母亲,也能平衡事业和家庭。“可能也要培养更好的耐性。我是很直接的一个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天啊,太多缺点都不知如何说起了……”一直将自己的优点视为缺点的李志延终于说出了一项稍微像样的“缺点”。
“我15岁以前一直是很认真的学生,很多人认为我是书虫。我总是埋头学习,只有很少朋友。15岁升上高中后,情况有所改变。我开始谈恋爱,拥有更活跃的社交生活。从高中起,我尝试平衡自己的学业与玩乐。我想自己找对了方法,因为我的学习成绩保持良好,考试也考得不错,同时,享受学习与学校生活。”她很早已经是一个对自己很有要求的人,决定要做的事情一定都要做好它,不管同时正在做多少件事情,不管同时扮演着多少个角色。如今,她除了是一个葡萄酒大师、作家、记者,同时也是一个母亲、妻子。她努力认真地使自己的每一个角色都尽善尽美。
对任何事情的态度都一丝不苟,是李志延最不起眼却也是最突出的标签。任何一个和她相处超过半小时的人都能感受到。采访拍照换穿衣服的时候,时间再仓促,她也会细心换上为每条裙子所搭配的鞋子,哪怕镜头根本没有拍到脚的部分。正是她所谓的“缺点”,造就了她今天的成功。
最缺乏是时间,最重要是健康
“选酒犹如选择伴侣,选择一个和你一样强的人,还是那个在背后默默发光的作为陪伴,其实全在你自己。”不要忘了,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事业女性,她拥有一个大家庭,丈夫和4个孩子是她的另一项成就。
“成为葡萄酒大师是一件很艰难的事,但做一个母亲,绝对是一件更艰难的事。尤其现在的社会,对小孩来说有太多挑战,他们要掌握很多知识,面对的社会竞争也不比成年人小。相比我们小时候,现在的竞争真的很大,小孩子面对很艰苦的时期。我经常问自己这是对他们最好的吗?这样做最正确的吗?经常这样反复质问自己。”
李志延的工作可以经常在世界各地旅游,品尝美食、美酒,令所有女性艳羡不已。而在她成功的背后,最大的牺牲也就是时间。她睡得很少,没有太多休息的时间,除了工作,她更珍惜与家人相聚的时间。“在我空闲的时候,我很喜欢给家人做饭,意大利面、日本菜都是他们爱吃的。我们还会一起玩,游泳、打高尔夫球等。现在,女儿打高尔夫球都比我打得好。我会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来尽力陪伴家人,让他们感受到我对他们的爱意。” 平衡事业与家庭,是李志延始终面对并解决有道的长久课题。经常游走于世界各地,每天都有繁多的工作,即便如此,她也要花很多时间陪伴家人。这些年来,她必须在时间分配上掌握得很好,尽量在孩子放假时不工作。“在香港时,更多时间可以与朋友一起。当然我会尽量安排和家人一起出差旅游。他们放假,我也放放假。当你成为孩子的母亲时真的很难有私人时间,有的话我也会集中写作。”
“每当你做一项决定的时候,总会失去某些东西,不过也会得到另外一些东西。到现在为止,我没有任何后悔的事情。或许以后会有,可能10年之后?反正,现在我很安于现状。”
2012年李志延很忙,“我搬了办公室,也搬了家,还参展了香港很大型的一个葡萄酒展览会,也正忙着完成下一本书的写作,涉足更多学术性和大学的事务……”她对事情保持乐观,很乐意接受新的挑战。她不保证自己会一直做这样的工作,“我现在也在考虑教书,或者在大学任教。我会继续写作,以后也会更专注于食物这方面。但现在事业正在上升,工作很多,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不会改变,但10年后就难说了。”对她而言,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保持健康。“不要病,不要感冒。一旦感冒就不能品尝东西,嗅觉也变得不好,对品酒非常不利。”
她拥有一个传统亚洲人的谦逊有礼,也一如一个西方国家长大的女生一样直率、幽默。对于她的事业,她不仅仅是为了创造财富。红酒在亚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但是真正了解葡萄洒的人寥寥可数。她并没有以大师级别自居,反而想以更简明浅显的方式去让大众了解葡萄酒的知识,即使你不认为此举任重道远,也为她的用心赞叹不已。
“我希望《东膳西酿》这本书能成为亚洲人特别是中国人品尝葡萄酒时的借鉴书目,因为在书中我介绍了很多不同种类的葡萄酒,运用了很多亚洲的食材,包括蔬菜、瓜果等中国人熟悉和了解的种类,而不是直接从欧美传过来的。所以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新的参考样本。”
李志延推荐 八大葡萄酒文化旅行地
1 德国的莫泽尔河谷
Mosel Valley
这是大名鼎鼎的极品葡萄酒——雷司令(Riesling)的故乡,而德国的莫泽尔河谷葡萄酒产区更是最经典的雷司令产地,气候温和、风光宜人。
2 意大利托斯卡纳的基安蒂
Chianti
基安蒂酒已经拥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据说是19世纪的一位男爵突发奇想,把此地的几种葡萄混合在一起,酿制发明出了后来名扬世界的红酒,让绵延山区变成了浪漫的酒乡。
3 法国勃艮第Burgundy
勃艮第最令人心驰神往的就是盛产于当地的葡萄酒。整个勃艮第上空弥漫着一种葡萄酒的醇香,可以说,勃艮第是一个葡萄酒王国。
4 美国加州纳帕谷Napa Valley纳帕谷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加上口感丰富的葡萄美酒,以及精致地道的美式佳肴,令人收获良多。当地200多家酒厂从豪华的古堡式建筑到后现代主义的油箱式建筑,无所不有。
5 法国波尔多Bordeaux
波尔多的葡萄品种众多且大多是国际知名品种,当地酿酒师通常必须通过混合不同的品种,取长补短,来调配出最丰富完美的葡萄酒。这里的每一个葡萄酒庄园都有着不同的故事,是不能不去的美酒之乡。
6 智利迈坡谷Maipo Valley作为智利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葡萄种植区,大量优质葡萄园及毗邻首都的优越位置让大批顶尖酿酒师往来穿梭。习习海风、恰到好处的海拔高度让更多的葡萄种植园生机盎然。作为旅游胜地,它还展现了智利的种种文化特色。
7 西澳大利亚Western Australia
西澳大利亚有各种海滩、野生动物园、岩洞、山谷,本来就是一个很值得去的旅游胜地,而且是澳大利亚重要的葡萄产区,霞多丽(Chardonnay)、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梅洛(Merlot)和西拉(Shiraz)不但产量大,而且用它们酿出的葡萄酒品质也较高。
8 新西兰的马尔堡Marlborough
马尔堡是新西兰最大的葡萄产区与葡萄酒产区,几乎所有的葡萄酒酿酒厂都欢迎游客造访品尝,不少还附设有咖啡厅与餐厅。这个地区产的Sauvignon Blanc特别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