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乡情结中外相同,故乡情结古今相通。”1988年两度远赴剑桥大学的郭贵春义无反顾地回到山西大学。从校长助理到常务副校长,到党委书记兼校长,郭贵春为山西大学创造了惊人的业绩。人们说是郭贵春辛勤耕耘数十载,才造就了今日之山西大学。
民主校长
被称为“三晋最高学府”的山西大学创建与1902年,是山西惟一一所综合性大学。学校设有哲学、经济学等10大学科门类65个本科专业,18个双学位专业。现有90个硕士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点,2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4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光学和科技哲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20个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
在新世纪新的发展空间和发展背景下,郭贵春用他严谨的科学理性思维构建他的开放、民主、和谐的大学环境氛围。在山西大学,郭贵春校长在与不在工作都能有序进行,因为他的权利下放了,所有的事在各学院或分管副校长那里就能拍板解决。这里没有一支笔的独断专行。这样的民主管理与他所倡导的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
郭贵春的学校管理基于多年来研究学问中培养起来的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使他彻底摆脱心血来潮的拍脑袋做法,在管理中体现出宏观规划的韬略和高效、严谨的作风。
他能以学者的态度把千头万绪的事情条理化、标准化,使学校管理井然有序而不断向前迈进,这是一种难得的管理者的素质。郭贵春从1994年走上学校领导岗位,从校长助理到常务副校长,到党委书记兼校长,郭贵春的业绩在学校有目共睹。
郭贵春把从事教学与科研比做排球比赛的“主攻手”,把管理工作喻作“二传手”。在管理上,他推行三个结合:坚持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坚持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相结合,坚持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相结合。实际上就是强调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各个学院给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分别设立相应的工作空间,营造创新的氛围。这几年,山西大学进行的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后勤社会化改革,以及实行的各种奖励、政策以及创新人才岗位津贴,都是尊重创造、鼓励创新、扶持冒尖的体现。
高等教育国际化形势要求大学必须敞开胸怀,用开放气度、世界眼光和全球意识开拓大学的未来。山西大学目前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开展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显示了扩大开放的气度。
2004年,在巩固已有校际关系的基础上,山西大学与日本关东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韩国培林大学签定了校际交流协议,开辟了新的校际交流渠道。聘请了来自美国、日本、法国、德国、俄罗斯、爱尔兰等6个国家的10余名长期外国专家,承担学校的本科、研究生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加大短期文教专家、科技专家的聘请力度,已接待1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专家教授,涵盖了学校17个本科教学学院。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先后与阿斯顿大学、伯明翰大学、美国爱达华州立大学达成了选送本科生的意向。同时注重发展留学生事业,2004年共接受来自意大利、澳大利亚等9个国家的留学生77人,派遣出国交流人员47人。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00余人次,形成了开放办学的新格局,迈出了加快国际化进程的步伐。
校长名片
科学实在论乃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哲学界最为关注的命题之一。
郭贵春于此用功尤勤,国内、国际会议中,其业绩都无一例外成为学者议论的中心。我国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汤一介教授主编的《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列专章予以介绍,称“他也许是中国内地始终咬定科学实在论不放、非‘整死’科学实在论不可的惟一一人;也许是中国内地以‘科学实在论’为书名撰写专书最早、最多的一人。”
我们可以简单地翻开郭贵春的简历来解读他的人才价值。
郭贵春,男,山西省沁县人,1952年出生。山西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省委候补委员、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重点学科首席专家,教育部哲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辨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山西省科技专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科学与辩证法》杂志名誉主编。
已出版的著作有:《当代科学实在论》、《科学知识动力学》、《后现代科学实在论》、《近代科学的起源》、《后现代科学哲学》、《科学家的头脑》等专著,主编、译著2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已经完成及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有:“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教委科学研究基金”、“ 山西省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基金”,“国家教育部重大项目”,“国家软科学”,“山西省软科学”,以及“国家教委七五重点科研项目”等20余项。已培养博士、硕士生40余人。2004年郭贵春教授成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98名委员中唯一来自地方院校的委员,是全国公认的著名哲学家之一。他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获得“2004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是山西省迄今为止第一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郭贵春曾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归国留学人员”、“山西省优秀专家”、“百年三晋英才”、“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多项荣誉称号。1995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聘为“科学技术哲学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1998年作为学科带头人成为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博士点首席专家。
郭贵春教授注重教书育人,主张在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基础和平台上进行教学改革,1991年晋升教授以来,以导师身份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40余人,其中博士后4人,博士生32人,硕士生28人。
郭贵春更注重科技哲学整个学科的发展,始终充满振兴学科的激情,积极支持该学科教研人员参与国内外的各项学术活动,促进了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学科整体水平不断提升,保持了在国内同类学科中的领先地位。在他领导下,1998年,获得科学技术哲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填补了山西省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点的空白。
2000年,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成为该学科全国高校唯一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也是山西省迄今为止唯一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002年,科学技术哲学学科被评审为国家重点学科,也是该学科全国唯一的重点学科。
2003年,科学技术史成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成为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山西大学博士点从1993年实现了零的突破,到2004年博士点总数达到24个,还新增了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硕士点总数由1992年的18个发展到2004年的90个。
“勉之期不止,多或由力耕。”郭贵春坦言,能有今天的成就,主要得益于多年来的做事专一、执著,一旦认准目标便全力以赴,心无旁骛,不该干的事情一件也不干。在山西大学任教这么多年,面对外面的优厚条件和高薪聘请他从来没有心动过,教学之余便埋头做学问。郭贵春将山西大学百年办学传统概括为“中西会通、求真至善、登崇俊良、自强报国”,如今他正率领学校师生全力建设国内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型大学。近年来,经过全校师生的努力,学校每年都有新变化、新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郭贵春校长的不懈努力下一所研究教学性大学将矗立在三晋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