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声说话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angdetian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同学的儿子在日本定居,前一阵他们夫妻俩去儿子家住了一阵,结果提前回来了,说是不习惯。其间有多方面的原因。他特别说了一个细节:他在儿子家里说话时几次遭到儿子提醒:说话音量放低些!他感到奇怪,问儿子:“我说话声音响了吗?”儿子点点头,说日本人说话都轻声细气的,我们在这里时间长了,也养成了轻声的习惯。老同学说,他在国内家里说话从来都是这样的,很平常,怎么到了儿子家里就觉得不平常了呢?
   “说话还要刻意压低音量,别扭!”老同学颇为反感。要说明的是,这位老同学并不是粗人,而是一家大企业的退休中层干部,有一定的文化层次。他们夫妻俩原本打算今后在上海和日本儿子家两边住的,就因为多方面的不适应而改变了主意。
   中国人说话大嗓门原本是习以为常的事,只是在国门洞开后渐渐显得不协调了。尤其是旅游团队,不顾场合“大声喧哗”常常受到当地人士的侧目和诟病,有的地方甚至用中文挂着警示牌:“请勿大声喧哗!”尽管有识之士及旅行社和旅游管理部门屡屡提示,但不少国人出门后仍然我行我素。有的虽有意识但积习难改,有的则根本不以为然。
   其实,一个注重文明的社会不仅对说话音量有所控制,其它方面也同样会注意,如搬放物品要轻手轻脚,汽车行驶中尽量少按喇叭,敲门不能太重,开门关门要温和,甚至有些场合走路和吃饭的声音都要有所节制。台湾作家刘墉讲了一件他曾经历的小事: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刚到美国时,他经常坐美国朋友的车,但在下车时总会感觉东道主异样的眼神,他不明白为什么。后来一个跟他混熟了的朋友直截了当地发问:“刚才您是不是有什么事情不高兴,是不是我说什么话让您误会了?”他说没有啊,于是问他怎么会问这个问题。对方说:“因为你刚才关车门时很用力,我以为您不高兴呢!”这时他才恍然大悟,明白之前很多次东道主朋友异样的目光,都因为他关车门时太用力了引起误会。
   适应社会文明发展需要和趋势,我以为首先从控制说话音量开始。但许多人不习惯,尤其是一些上了点年纪的人,他们大大咧咧,毫无顾忌。体现在说话上就是放开嗓门、直来直去、中气十足、满不在乎,自我感觉超爽,“大老粗”光荣意识根深蒂固。
   好在随着我国逐步融入世界一体化,文化的影响日益显现,人们开始懂得环境安静的重要性,明白每一个人都是环境的一部分,包括说话声音的控制。尤其让人欣喜的是,一些教育机构从娃娃开始抓起。据《钱江晚报》报道,杭州市凤凰小学正着力推行“轻声教育”。“轻声教育”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学会控制音量。該校对说话音量设定了六个等级,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等级的音量说话。比如专注倾听、就餐、集会及公共空间等要用0级音量静无声;课堂上同桌交流或课间两人交流要用1级音量悄悄说,尽量不让第三人听到;课堂上当众发言用3级音量平常说,让全班同学都能听到;户外活动、集会演讲和室外运动比赛等,用5级音量放声说。为落实“轻声教育”,学校教职工率先垂范,有的年轻女教师甚至不穿高跟鞋,以免与安静的教学环境不协调。“轻声教育”体现的不仅仅是说话的音量,更是一种文化修养和文明追求。
   轻声说话是对环境的尊重。人人都需要安静的环境。安静的环境需要每个人去维护。任何放任和随心所欲都是对环境的干扰、破坏和不尊重。轻声说话是对他人的尊重。说话者考虑、顾忌的是接收方以及周围人的感觉和体验,并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保持一份谦恭,从而缩短彼此间的距离。轻声说话是对自己的尊重。温文尔雅,不紧不慢,从容不迫,才能显示出平等和理智、成熟和自信,给人以优雅之感。
其他文献
晚上休息之前,手机上点开那首《沙漠骆驼》,想给一天的疲乏冲刷一下。歌词唱到那段,我开始“心猿意马”:什么鬼魅传说,什么魑魅魍魉妖魔,只有那鹭鹰在幽幽地高歌……   尚未来得及陶醉其中,爱人猝不及防地“喊停”:什么玩意?太……太恐怖了,噪音,噪音!   按低音量,很想提升一下她的音乐素养,告诉她什么叫空灵、沧桑、悲壮?什么叫畅快淋漓、激情奔放、潇洒飘逸?爱人早已退避主卧,另寻清静了。   我不
期刊
黄老爷子是条老黄狗,一个狗家长,大门大户,老老少少,形形色色,多达上百条。狗多势众,黄老爷子自我感觉忒厉害,总喜欢炫耀威权,摆谱显派,肆意折腾。为了长命百岁,黄老爷子十二分注重养生,享受生活,膳食求精,奢靡无度,独尊独餐,顿顿36个菜,雷打不动。为何?六六三十六,图吉利,求大顺。   有一次,黄老爷子点的凤肝缺货,用普通鸡肝烹调,惹得黄老爷子大发雷霆,又摔酒瓶,又掀餐桌,说是蔑视家长,无休止闹腾
期刊
早先拥有百年历史的国内某老字号一家加盟店,对顾客差评摆出“老虎屁股摸不得”架势,引发舆论场罕见舆情,被指“倚老卖老”“傲慢无理”,致使口碑扫地自砸招牌。   都说人有“四种年龄”,其实,老字号也有“四种年龄”。   尽管对人的“四种年龄”说法不一,倾向一致的说法是实际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对老字号而言,设若把创立存续期看成是老字号实际年龄,那么,品质保质期、策略领先期、口碑认同期
期刊
农历2021年辛丑牛年到了,“执牛耳”“孺子牛”“气冲牛斗”“如牛负重”“初生牛犊不怕虎”“好牛不吃回头草”,牛的光辉形象再一次得到了人们的喜爱。但是,鼠、猪、鹅、鹦鹉等都表示不服气,认为牛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要与牛比试比试。  一、鼠与牛比财产   江南的田野,农民在春耕生产。牛负着轭,犁田、耕田、耙田,辛勤耕作了一整天,挥着汗水回到圈中休息,嚼着干枯的稻草。   旁边一只硕鼠神气十足地说:“
期刊
《说文解字》云:梯,木阶也。电梯革命木梯,既有李白“身登青云梯”之气概,又有徐霞客“悬者通梯接之”之畅通。乘坐电梯的便利和快捷不言而喻,而其中的尴尬与风险,许多人也会感同身受。   单位电梯里,职工与领导同乘不可避免,其中学问亦有讲究。比如,电梯里遇见一位领导,你还好“尊称”他,但同时几位领导呢,你若只向职务最高者“问安”,余领导会怎么想,你想都不敢想。聪明的部下会如是招呼:“领导们好!”一个都
期刊
一般而言,死者生命结束,思维终止,无论是物理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趋于消亡。然而,有些人在特定环境下死亡,后人会以特定的形式予以深切的纪念,使之遗绪犹存,似乎依然“活着”,甚或标示着某种人类生存的指向,影响并推动着社会的文明进度。这里列举三则有关德国对亡灵的另类纪念方式的轶事,乃是具有这一意涵。  在天堂的路上——高铁事故纪念园   德国高铁ICE884,运行7年事故发生率为零。1998年6月3日5时
期刊
世人崇尚真善美的“真”,不齿假恶丑的“假”,“假”一过街,喊打声会不绝于耳。不过“假”有时候又像臭豆腐,臭归臭,就是有人好这一口,甚至嗜痂成癖,“假”就“骄傲”起来。《假有假的骄傲》(《杂文月刊》2020年9月上原创版),就列出“假”的种种骄傲,令人深思。假与真是一个东西的两面,历史同样悠久,假的影响力不逊真,《红楼梦》满是假,奇怪的是人们愿意接受假,脂砚斋评语有“一日卖了三千假,三日卖不出一个真
期刊
读了《消失的少年》(《杂文月刊》2020年9月上原创版)一文,不由得悲从中来。如果不是作者指出来,笔者真还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全球都极为罕见的现象:不知从何时起,中国12-17岁的少年,几乎全部从公共场所蒸发了!   笔者以为,这篇文章,應该能够部分地回答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我们之所以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我们的教育一直在逼迫学生以严重违反科学的方式学习科学!   然而,这种教育体
期刊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刊物《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火了——《政治岂是用来秀的》,剑指弊端的主题,电光石火的呵斥,瞬间引燃了社会的关注。   政治作秀,自古以来就不乏其行,“易牙杀子”“李渊佯疯”“刘备摔阿斗”……历代形形色色的“政治秀”根植中国官场两千多年,而今也不乏诸多令古人汗颜的政治“秀”才:   曾经一身“正气”、一脸“浩然”的江西省赣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四华,最终被纪委监
期刊
公寓楼上,电梯前、楼梯口安装了几盏声控灯,方便人们晚间出入、清理垃圾。声控灯很敬业,晚上,楼道里只要有一点响动,它就会亮起来,稍后又自动关闭。   声控灯最初出现的时候,亲眼见过几名小学生的“恶作剧”。放学后,他们进了某个楼层,便动作夸张地跺脚、拍手、尖叫,只为“喊”亮头顶上的灯。灯亮了,欢呼;灯灭了,大叫……如此循环往复,孩子们乐此不疲。声控灯,在年少的他们眼里,成了一个免费玩具,而不只是照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