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建省就一直是国家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先行先试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于招商引资,对外投资,经济自贸等众多方面具有较多的政策优势。但不容忽视的是福建省在利用一带一路腾飞的道路上仍有诸多阻碍。本文剖析福建在一带一路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一、福建省融入一带一路的意义
“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该战略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福建省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福建比较优势,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有利于扩大闽台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情谊与共同利益,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利于深化我国与东盟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合作,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海上合作战略支点,为实现共同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二、福建省优势
(一)人文优势
1.侨胞众多。福建是我国著名的侨乡,从福建省走出去的侨胞遍布全球各地,特别是在东南亚一带,侨胞特别集中。在古代,凭借这福建人的海洋文化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不少闽商出外经商,传播闽文化,清中后期以十三行总商福建泉州人伍秉鉴为代表的闽籍商人,延续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薪火,近代下南洋潮更是使福建人,特别是闽南人下海经商。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又一批的福建人通过各种方式走出国门,遍布世界各地,成为新一代华侨、海外华人,并积极融入当地社会。据统计,台湾居民中超过80%是闽籍,香港居民中1/6是闽籍,澳门居民也有1/5是闽籍。“海外福建”人的总数不比现有福建人口少,这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和最大的优势,可以成为促进“一带一路”社会、文化和人文的深度融合的重要纽带。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侨胞反哺福建,一直是推动福建经济发展和科教文卫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2.文化优势。从古至今,不少福建人走出去的同时也将传统的闽文化带出国门走向世界。例如海上丝绸之路的延伸使湄洲的妈祖信仰,随着华人的迁徙遍布全球,据统计,目前有2000多座妈祖宫庙分布在世界各地,东南亚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妈祖信徒来湄洲妈祖祖庙谒祖进香。在东南亚不少人使用闽语言(闽东、客家、闽南方言),相似的人文环境、语言环境必将降低国际贸易中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交流成本,促进交易更好更快的达成。
3.政策优势。福建省作为对外开放的先行者,桥头堡,在国际贸易上具有很大的国家政策优势。首先福建省拥有厦门经济特区,闽南三角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等若干个经济先行试点。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包括了福州片区、厦门和平潭片区。
三、福建省面临的问题
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福建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普遍性问题,到目前为止未能充分的解决。这些全国普遍性存在的问题在福建也同样存在,并且其负面制约作用也特别明显,有待于进一步加以解决。
(一)外部制约
1.国际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当前,国际形势正发生这深刻的变化,国际经济形式低迷,尽管各国加快了经济改革、强化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但是国际经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区域经济发展,逆全球化趋势升温。而且,随着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持续下行压力增大,外部需求疲软,国际竞争越来越大,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福建省可能面临较大的压力。
2.国际贸易摩擦的不利影响。尽管福建省对外贸易过不断扩大,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但是仍有不合理,在未来,福建省在相当时期内仍将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以低价竞销、以量取胜为主要竞争手段。而在2017年年初,根據省商务厅表示,去年福建省产品共遭受18个国家(地区)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60起,涉案企业近1500家,同比增加近两倍。因为涉案金额小而散,使得我省部分企业应诉积极性不高。60起贸易救济调查中,反倾销47起,反补贴9起,保障措施4起,涉案金额达2.31亿美元,涉案企业1496家,案件数、涉案金额和涉案企业数较上年分别增长13.2%、6.9%和183.7%。尽管有我省一些龙头企业在贸易摩擦中仍积极应诉,如福耀玻璃、金纶股份、锦福化纤、晋江均利、万利瓷砖和闽发铝业等,其中晋江均利在印尼聚酯短纤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终裁中赢得了零税率,保住了我省产品每年在印尼近千万美元的市场份额,但是这对福建省对外贸易仍造成冲击,对中小企业可能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
(二)内部制约
1.产业发展压力大。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的人口红利不断下降,老龄化,要素成本上升,使得福建省国际竞争力被削弱。而且随着第三次国际分工形式变化,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国外,特别是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周边国家转移。在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呼吁制造业回归,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发达国家在重振制造业和鼓励制造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如此一来,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其他不发达国家转移和制造业在发达国家回归的潮流成为了福建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
2.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目前福建水泥管对外贸易主要以货物贸易为主,服务贸易相对滞后。另外虽然福建省产业中引入大量外资,但是对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上明显不足。在缺乏先进技术带领下,必然利润不高,竞争力不强,被替代的可能性大。虽然福建地处东南沿海但仍存在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新兴产业不足、缺乏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等问题。
3.对外开放区域协调难度大。福建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大,要素资源配置日益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一些深层次矛盾仍制约对外开放程度,不利于开放型经济的有序发展。与此同时,地方行政分割、局部利益保护,抱团合作意愿不强,厦漳泉同城化、福莆宁一体化进展缓慢,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由于区域产业关联度不大,同质化程度比较高,难以根据市场条件变化有效发挥协作生产力。 4.人力资源培育与经济发展存在落差。根据《关于做好2017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发布的2017编报高考招生计划,2017年福建高考计划招生181500人,其中本科计划83500人,高职专科98000人。以往年份本专科招生均在20万左右浮动,社会可用的人才基数可以说较为充足,但是对比全国各省市,福建的高水平大学数量处于较低水平。2017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福建省仅两所高校上榜,为入围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厦门大学和入围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福州大学。高水平高校数量与其在全国的经济总量不甚匹配,无法满足培养大量一流高技术水平人才的要求。另外,福建毗邻经济发达的广东、浙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福建省培育的高精尖人才外流,因此如何吸引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助力福建抓住一带一路机遇刻不容缓。
5.政府服务开放型经济的能力有待提高。福建简政放权、放管服结合、优化服务能力尚难满足市场需求,境外投资管理制度创新不足,民营企业 “走出去”实力不强,境外资源配置效率不高。随着跨境电商快速发展,对海关、检验检疫、财政税务、质量监督、金融等部门合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政府快速反应、携手创新合作急需提升。
四、相关对策
(一)发挥福建天然优势
福建与东南亚之间地缘相近、习俗相似、文化趋同,民间交流量大面广,民间经济往来互动频繁,无论是“请进来”,还是“走出去”,都有天然的优势和氛围。因此,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福建要进一步发挥海外华侨华人、台港澳同胞的人脉优势,进一步加强祖地文化、民间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交流,巩固海外侨胞和台港澳同胞认祖归宗的精神家园。要发挥海外华侨华人的桥梁纽带作用,帮助福建企业在境外上市融资、投资设厂,设立原材料基地,筹建产业合作园区,规避投资贸易壁垒,开辟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国际合作大通道。
(二)适度转移过剩产能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跨国公司将价值链的生产、销售模式演变为国际分工主导的模式的情况下,福建乃至全国生产出口的产品大多仍处于低端加工安装环节,在国际价值链分工格局中仍处于外围和从属地位。为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防止“环境贫困”、“资源贫困”,追求可持续发展,福建在谋划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时,应考虑转移过剩产业、产能,鼓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球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占据主动权,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建设,逐步形成高中低端产业协调发展、结构合理的产业布局。
(三)利用自贸区优势
以自贸区为载体,加快推進优势产业对外投资的便利化。充分发挥改革先行优势,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积极开展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开放合作先行先试,实行投资贸易便利化政策,建设改革创新试验田,为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拓展新途径。对于福建的优势产业,福建自贸区应本着先行先试的思想,从简化自贸区内企业境外投资的审批手续,促进福建优势产业走出去。
(四)多种方法引进与培育人才
首先,对于加强福建省高水平大学数量建设方面可以效仿“苏州模式”、“宁波模式”,由政府牵头,依据产学研结合的指导思想,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设置研究所、研究机构或学校,结合福建自身实际,打造具有福建特色的高等教育群,这样不仅能提高福建的高等教育层次,还能促进福建的国际化水平与进程。其次,政府提供优惠条件,吸引具有专业技术的福建籍海外华人或有志于长期为福建经济发展贡献的专家,充实高水平人才队伍。其三,可引导本地高校,设置一带一路发展研究中心,设置一带一路建设所需对口专业,打造一批有利于福建一带一路发展的专业人才。
(五)提高综合服务水平提高吸引力
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增强福建省软实力的吸引力。要认真做好与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配套设施,加强政策研究,完善对外贸易,对外投资政策。创新金融合作机制,支持金融机构率先为境外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有效规范境外企业行为,鼓励 “走出去” 企业符合当地法律要求,尊重民俗习惯、保护环境、促进民生改善,实现互利共赢发展。(作者单位为西安交通大学)
一、福建省融入一带一路的意义
“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该战略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福建省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福建比较优势,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有利于扩大闽台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情谊与共同利益,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利于深化我国与东盟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合作,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海上合作战略支点,为实现共同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二、福建省优势
(一)人文优势
1.侨胞众多。福建是我国著名的侨乡,从福建省走出去的侨胞遍布全球各地,特别是在东南亚一带,侨胞特别集中。在古代,凭借这福建人的海洋文化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不少闽商出外经商,传播闽文化,清中后期以十三行总商福建泉州人伍秉鉴为代表的闽籍商人,延续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薪火,近代下南洋潮更是使福建人,特别是闽南人下海经商。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又一批的福建人通过各种方式走出国门,遍布世界各地,成为新一代华侨、海外华人,并积极融入当地社会。据统计,台湾居民中超过80%是闽籍,香港居民中1/6是闽籍,澳门居民也有1/5是闽籍。“海外福建”人的总数不比现有福建人口少,这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和最大的优势,可以成为促进“一带一路”社会、文化和人文的深度融合的重要纽带。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侨胞反哺福建,一直是推动福建经济发展和科教文卫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2.文化优势。从古至今,不少福建人走出去的同时也将传统的闽文化带出国门走向世界。例如海上丝绸之路的延伸使湄洲的妈祖信仰,随着华人的迁徙遍布全球,据统计,目前有2000多座妈祖宫庙分布在世界各地,东南亚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妈祖信徒来湄洲妈祖祖庙谒祖进香。在东南亚不少人使用闽语言(闽东、客家、闽南方言),相似的人文环境、语言环境必将降低国际贸易中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交流成本,促进交易更好更快的达成。
3.政策优势。福建省作为对外开放的先行者,桥头堡,在国际贸易上具有很大的国家政策优势。首先福建省拥有厦门经济特区,闽南三角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等若干个经济先行试点。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包括了福州片区、厦门和平潭片区。
三、福建省面临的问题
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福建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普遍性问题,到目前为止未能充分的解决。这些全国普遍性存在的问题在福建也同样存在,并且其负面制约作用也特别明显,有待于进一步加以解决。
(一)外部制约
1.国际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当前,国际形势正发生这深刻的变化,国际经济形式低迷,尽管各国加快了经济改革、强化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但是国际经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区域经济发展,逆全球化趋势升温。而且,随着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持续下行压力增大,外部需求疲软,国际竞争越来越大,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福建省可能面临较大的压力。
2.国际贸易摩擦的不利影响。尽管福建省对外贸易过不断扩大,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但是仍有不合理,在未来,福建省在相当时期内仍将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以低价竞销、以量取胜为主要竞争手段。而在2017年年初,根據省商务厅表示,去年福建省产品共遭受18个国家(地区)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60起,涉案企业近1500家,同比增加近两倍。因为涉案金额小而散,使得我省部分企业应诉积极性不高。60起贸易救济调查中,反倾销47起,反补贴9起,保障措施4起,涉案金额达2.31亿美元,涉案企业1496家,案件数、涉案金额和涉案企业数较上年分别增长13.2%、6.9%和183.7%。尽管有我省一些龙头企业在贸易摩擦中仍积极应诉,如福耀玻璃、金纶股份、锦福化纤、晋江均利、万利瓷砖和闽发铝业等,其中晋江均利在印尼聚酯短纤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终裁中赢得了零税率,保住了我省产品每年在印尼近千万美元的市场份额,但是这对福建省对外贸易仍造成冲击,对中小企业可能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
(二)内部制约
1.产业发展压力大。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的人口红利不断下降,老龄化,要素成本上升,使得福建省国际竞争力被削弱。而且随着第三次国际分工形式变化,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国外,特别是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周边国家转移。在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呼吁制造业回归,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发达国家在重振制造业和鼓励制造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如此一来,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其他不发达国家转移和制造业在发达国家回归的潮流成为了福建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
2.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目前福建水泥管对外贸易主要以货物贸易为主,服务贸易相对滞后。另外虽然福建省产业中引入大量外资,但是对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上明显不足。在缺乏先进技术带领下,必然利润不高,竞争力不强,被替代的可能性大。虽然福建地处东南沿海但仍存在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新兴产业不足、缺乏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等问题。
3.对外开放区域协调难度大。福建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大,要素资源配置日益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一些深层次矛盾仍制约对外开放程度,不利于开放型经济的有序发展。与此同时,地方行政分割、局部利益保护,抱团合作意愿不强,厦漳泉同城化、福莆宁一体化进展缓慢,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由于区域产业关联度不大,同质化程度比较高,难以根据市场条件变化有效发挥协作生产力。 4.人力资源培育与经济发展存在落差。根据《关于做好2017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发布的2017编报高考招生计划,2017年福建高考计划招生181500人,其中本科计划83500人,高职专科98000人。以往年份本专科招生均在20万左右浮动,社会可用的人才基数可以说较为充足,但是对比全国各省市,福建的高水平大学数量处于较低水平。2017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福建省仅两所高校上榜,为入围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厦门大学和入围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福州大学。高水平高校数量与其在全国的经济总量不甚匹配,无法满足培养大量一流高技术水平人才的要求。另外,福建毗邻经济发达的广东、浙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福建省培育的高精尖人才外流,因此如何吸引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助力福建抓住一带一路机遇刻不容缓。
5.政府服务开放型经济的能力有待提高。福建简政放权、放管服结合、优化服务能力尚难满足市场需求,境外投资管理制度创新不足,民营企业 “走出去”实力不强,境外资源配置效率不高。随着跨境电商快速发展,对海关、检验检疫、财政税务、质量监督、金融等部门合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政府快速反应、携手创新合作急需提升。
四、相关对策
(一)发挥福建天然优势
福建与东南亚之间地缘相近、习俗相似、文化趋同,民间交流量大面广,民间经济往来互动频繁,无论是“请进来”,还是“走出去”,都有天然的优势和氛围。因此,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福建要进一步发挥海外华侨华人、台港澳同胞的人脉优势,进一步加强祖地文化、民间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交流,巩固海外侨胞和台港澳同胞认祖归宗的精神家园。要发挥海外华侨华人的桥梁纽带作用,帮助福建企业在境外上市融资、投资设厂,设立原材料基地,筹建产业合作园区,规避投资贸易壁垒,开辟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国际合作大通道。
(二)适度转移过剩产能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跨国公司将价值链的生产、销售模式演变为国际分工主导的模式的情况下,福建乃至全国生产出口的产品大多仍处于低端加工安装环节,在国际价值链分工格局中仍处于外围和从属地位。为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防止“环境贫困”、“资源贫困”,追求可持续发展,福建在谋划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时,应考虑转移过剩产业、产能,鼓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球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占据主动权,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建设,逐步形成高中低端产业协调发展、结构合理的产业布局。
(三)利用自贸区优势
以自贸区为载体,加快推進优势产业对外投资的便利化。充分发挥改革先行优势,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积极开展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开放合作先行先试,实行投资贸易便利化政策,建设改革创新试验田,为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拓展新途径。对于福建的优势产业,福建自贸区应本着先行先试的思想,从简化自贸区内企业境外投资的审批手续,促进福建优势产业走出去。
(四)多种方法引进与培育人才
首先,对于加强福建省高水平大学数量建设方面可以效仿“苏州模式”、“宁波模式”,由政府牵头,依据产学研结合的指导思想,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设置研究所、研究机构或学校,结合福建自身实际,打造具有福建特色的高等教育群,这样不仅能提高福建的高等教育层次,还能促进福建的国际化水平与进程。其次,政府提供优惠条件,吸引具有专业技术的福建籍海外华人或有志于长期为福建经济发展贡献的专家,充实高水平人才队伍。其三,可引导本地高校,设置一带一路发展研究中心,设置一带一路建设所需对口专业,打造一批有利于福建一带一路发展的专业人才。
(五)提高综合服务水平提高吸引力
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增强福建省软实力的吸引力。要认真做好与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配套设施,加强政策研究,完善对外贸易,对外投资政策。创新金融合作机制,支持金融机构率先为境外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有效规范境外企业行为,鼓励 “走出去” 企业符合当地法律要求,尊重民俗习惯、保护环境、促进民生改善,实现互利共赢发展。(作者单位为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