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这门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音乐欣赏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之一,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美人格的形成,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音乐欣赏教育的有效途径,创造性地做好音乐育人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一、讲解音乐常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音乐,不仅仅是学唱几首歌、懂得一点乐理知识、掌握一些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音乐能启迪智慧、陶冶高尚情操和优良品格、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作用,是通过教师亲切、自然的教态,流畅、动听的语言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与心灵之中,让学生懂得,学习音乐不是为学习而学习,而是通过学习音乐提高其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培养爱国情感,激发振兴民族的自强心。
二、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
在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一课时,我先设置了几个小问题让同学在欣赏中找出答案,如:为什么歌中唱到“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表现了人们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月圆之夜人不归”?为什么“花香之地无和平”?我让同学们展开讨论,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时我还把几个小题分到几个小组,每组选一名代表大批前面来讲,既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此时教师再及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同学真正体会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宝贵时光努力学习,立志成为将来对祖国的有用之才。
三、重视情感性、愉悦性,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在倡导不同情感体验的同时,可以师生、生生共同分享不同的情感体验,这样不仅鼓励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保持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使学生在这种和谐、民主的交流中,感受到真正的音乐,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从而在提高感受能力的基础上,增强了对不同音乐的探究兴趣,丰富了审美素养。
例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结合其特殊的作品内涵,可以选择多种方式再现音乐作品。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情境中,真切地、愉悦地听、赏,完整地体验音乐之美。梁祝之间凄美的爱情对于每一个初中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此,以“情”导入可谓是最佳的选择。首先请部分同学用委婉的越剧唱段演绎部分故事情节和角色,随后一起演唱《化蝶》的旋律,顿时就能再课堂上渲染出缠绵优美又忧伤的气氛。同时,请能够演奏《梁祝》作品的同学,用钢琴或其他不同的乐器为话剧表演做背景演奏,然后让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情感体验,以及对这段爱情的看法,对音乐的理解。正是这种无拘束、无压力地表达音乐情感体验的方式,才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感受能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而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情感体验的过程,才使得学生在愉悦性的基础上,完善了情感体验,提高了审美能力,扩大了艺术视野,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四、实现认识的转变,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
过去组织舞蹈队、合唱队一般吸收在这一方面有一定基础和特长的学生参加。这次音乐兴趣小组学生的组成,无论学生有无基础;只要他们喜欢愿意都可以参加进来。开始我还些想法,认为没基础的学生怎么教?认为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我们过去习惯选拔尖子,培养尖子。习惯看结果,而不注重过程。难道基础不好,就不能参加兴趣小组吗?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我认识到:音乐教育首先不是教授技能技巧,不是造就一个提琴演奏家,一位歌唱高手,而是要借着具体的艺术欣赏活动,比如,一首乐曲、一支歌曲,使学生来亲近艺术,从而喜欢艺术和热爱艺术。初中阶段我们教师就是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氛围,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提供给学生最好的音响资料,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接触和亲近音乐,从而培养起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的一切都来源于音乐的启发。”少年儿童的想象力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通过它可以使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因此,音乐教学已成为促进学生全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们的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应根据学生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儿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如在教乐理知识二分、四分和八分音符时,一般教学只讲“二分音符唱二拍,四分音符唱一拍,八分音符唱半拍”。这些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既抽象又枯燥。我从学生内心感觉出发,制造一个让学生自身感受、想象的音乐环境,从而将“拍子”的抽象概念进行化解。首先,让学生们分辨出声音的长短:火车汽笛声长,汽车喇叭声短;猫叫声音长,狗叫声音短等等。其次,通过海关钟楼钟声、电子钟秒针跳动声和机械 快摆表秒针跳动声用来分别代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使学生得到直观的感性认识。接着,让学生闭眼聆听老师发出的不同节拍的走步声和跑步声,由学生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听到的模仿出来,从而完成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的过渡。
总之,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流,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趣味教学法是培养一代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音乐教育对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感知力,培养具有个性化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应从实践角度出发,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大胆参与,在趣味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把他们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愿音乐之花孕育学生心中,让音乐之声撒满人间。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学校心理教育》,陈家麟,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P92
4.《交响乐欣赏》屠冶九 山西教育出版社:
5.《音乐教育与创作》杂志社 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出版(2006第3期、第5期)
6.《学习策略论》熊川武: 江西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郑州市第七十九中)
一、讲解音乐常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音乐,不仅仅是学唱几首歌、懂得一点乐理知识、掌握一些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音乐能启迪智慧、陶冶高尚情操和优良品格、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作用,是通过教师亲切、自然的教态,流畅、动听的语言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与心灵之中,让学生懂得,学习音乐不是为学习而学习,而是通过学习音乐提高其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培养爱国情感,激发振兴民族的自强心。
二、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
在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一课时,我先设置了几个小问题让同学在欣赏中找出答案,如:为什么歌中唱到“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表现了人们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月圆之夜人不归”?为什么“花香之地无和平”?我让同学们展开讨论,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时我还把几个小题分到几个小组,每组选一名代表大批前面来讲,既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此时教师再及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同学真正体会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宝贵时光努力学习,立志成为将来对祖国的有用之才。
三、重视情感性、愉悦性,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在倡导不同情感体验的同时,可以师生、生生共同分享不同的情感体验,这样不仅鼓励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保持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使学生在这种和谐、民主的交流中,感受到真正的音乐,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从而在提高感受能力的基础上,增强了对不同音乐的探究兴趣,丰富了审美素养。
例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结合其特殊的作品内涵,可以选择多种方式再现音乐作品。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情境中,真切地、愉悦地听、赏,完整地体验音乐之美。梁祝之间凄美的爱情对于每一个初中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此,以“情”导入可谓是最佳的选择。首先请部分同学用委婉的越剧唱段演绎部分故事情节和角色,随后一起演唱《化蝶》的旋律,顿时就能再课堂上渲染出缠绵优美又忧伤的气氛。同时,请能够演奏《梁祝》作品的同学,用钢琴或其他不同的乐器为话剧表演做背景演奏,然后让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情感体验,以及对这段爱情的看法,对音乐的理解。正是这种无拘束、无压力地表达音乐情感体验的方式,才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感受能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而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情感体验的过程,才使得学生在愉悦性的基础上,完善了情感体验,提高了审美能力,扩大了艺术视野,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四、实现认识的转变,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
过去组织舞蹈队、合唱队一般吸收在这一方面有一定基础和特长的学生参加。这次音乐兴趣小组学生的组成,无论学生有无基础;只要他们喜欢愿意都可以参加进来。开始我还些想法,认为没基础的学生怎么教?认为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我们过去习惯选拔尖子,培养尖子。习惯看结果,而不注重过程。难道基础不好,就不能参加兴趣小组吗?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我认识到:音乐教育首先不是教授技能技巧,不是造就一个提琴演奏家,一位歌唱高手,而是要借着具体的艺术欣赏活动,比如,一首乐曲、一支歌曲,使学生来亲近艺术,从而喜欢艺术和热爱艺术。初中阶段我们教师就是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氛围,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提供给学生最好的音响资料,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接触和亲近音乐,从而培养起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的一切都来源于音乐的启发。”少年儿童的想象力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通过它可以使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因此,音乐教学已成为促进学生全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们的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应根据学生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儿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如在教乐理知识二分、四分和八分音符时,一般教学只讲“二分音符唱二拍,四分音符唱一拍,八分音符唱半拍”。这些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既抽象又枯燥。我从学生内心感觉出发,制造一个让学生自身感受、想象的音乐环境,从而将“拍子”的抽象概念进行化解。首先,让学生们分辨出声音的长短:火车汽笛声长,汽车喇叭声短;猫叫声音长,狗叫声音短等等。其次,通过海关钟楼钟声、电子钟秒针跳动声和机械 快摆表秒针跳动声用来分别代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使学生得到直观的感性认识。接着,让学生闭眼聆听老师发出的不同节拍的走步声和跑步声,由学生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听到的模仿出来,从而完成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的过渡。
总之,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流,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趣味教学法是培养一代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音乐教育对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感知力,培养具有个性化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应从实践角度出发,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大胆参与,在趣味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把他们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愿音乐之花孕育学生心中,让音乐之声撒满人间。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学校心理教育》,陈家麟,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P92
4.《交响乐欣赏》屠冶九 山西教育出版社:
5.《音乐教育与创作》杂志社 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出版(2006第3期、第5期)
6.《学习策略论》熊川武: 江西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郑州市第七十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