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光纤传输设备信息容量大,网络的可靠性要求高,特别注重环境要求。做好基础工作,故障发生时有充分准备,才能迅速排除故障,减少经济损失。文章就光纤传输设备日常维护进行探讨。
关键词 光纤传输;机房环境;故障处理
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41-097-01
光纤通信作为传输的主要手段,具有重要的地位。回顾光纤通信的发展史,在短短20年时间里,已经历四代变迁;第一代短波长850 nm多模光纤系统,传输速率50 Mbit/s-100 Mbit/s,中继段10 Km;第二代长波长1310 nm多模、单模光纤系统,传输速率140 Mbit/s,中继段20 Km -50 Km;第三代长波长1310 nm,单模光纤实用化通信系统,其传输信号为PDH的各次群信号,中继段50 Km ;1988年后至今为第四代光纤通信系统,开始建立了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纤传输网络,传输速率2.5 Gbit/s,中继段80 Km,传输波长转向1550 nm,并开始采用光纤放大器(EDFA)、波分复用(WDM)等技术。
光纤通信迅速发展,由它突出优点所决定:如传输距离长,通信容量大,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体积小,造价低廉等优点。特别是波分复用技术的出现,使得通信容量成百倍增长,成为当前主要传输方式。
光纤通信传输一旦中断,将发生区域性网络瘫痪。因此,做好干线传输设备日常维护,网管巡视,出现故障时准确定位,迅速排除故障,是保障传输系统正常运行最基本的要求。
1 传输机房环境要求
1.1 传输机房要达到密闭、环境清洁、无灰尘
北方地区风沙大、雾霾严重,灰尘无孔不入,灰尘是机房设备的大敌。不注重机房除尘,设备故障率将上升。
设备运行产生热量,很容易将灰尘吸附到设备内部,覆盖在设备板件上,使电模块散热能力下降,设备在过热的环境长期工作,性能不稳定,严重时则烧坏设备板件和电源。
灰尘中含有水分和腐蚀物质,腐蚀电路板,使绝缘电阻下降,甚至造成短路;还可导致接插件锈蚀而接触不良,造成设备工作异常。
灰尘还可进入光接口硬件连接处,使衰耗变大,产生误码,造成传输性能下降,甚至中断业务。
1.2 传输机房温湿度要求
机房的温度要求15℃-25℃;相对湿度要求40%-75%,机房温度过高时,设备器件正常散热效果将下降,不利于设备正常运行。
机房湿度太小则易产生破坏性静电,设备故障率上升。湿度过大设备易生锈且容易发生短路故障。
平时设备维护中,应按要求及时清理防护网,保证设备处于正常的通风状态,以防设备内部温度过高烧毁板件,造成系统中断。
维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机房巡视制度,定期做好门窗、设备表面、空调过滤网、地板的尘土清洁。限制外来人员进入机房。
1.3 传输机房防静电要求
机房维护人员应按要求穿防静电服、防静电鞋进出,遇故障拔插设备板件时,能断电的须断电后再操作,不能断电的须佩戴防静电手链(需要良好接地)、防静电手套等。
设备板卡拔出后,应及时装入防静电袋中保存。
设备中集成电路工作电压只有几伏、十几伏,发生静电放电时,人体有电击感觉的放电电压就达上千伏,如无任何防护措施,手接触板件时,易造成集成模块击穿,设备将损坏无法恢复,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防静电防护措施。
2 对传输设备须了如指掌
1)要熟悉设备机架、板卡上各种按键、指示灯的含义、了解告警的各种级别,熟悉各告警字节的含义,熟悉设备型号、配置情况、板件功能、接口情况、组网情况、设备的供电系统情况和网管环境应用。
2)平时按照规范进行数据采集工作:各端站、中继站光线路板发、收光功率值,光线路全程衰耗值,灵敏度等。注重数据积累,故障时,及时发现问题,为故障准确定位赢得时间。
3 及时发现网络不安全因素,避免故障发生
今天,互联网、专用网等数据业务发展迅猛,对网络传输层面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严格,高效、透明传输尤为重要。誤码率(BER:bit error)则是衡量数据在规定时间内传输精确性的指标,通常(BER≤10E-8),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光信号衰减过大、光功率异常、光色散、信噪比大、光纤非线性大、光器件性能劣化等均可产生误码。轻则使传输数据发生丢包现象,降低传输效率,严重时可导致网络瘫痪。
3.1 从日常测试中发现问题
定期须做接入层24小时误码测试。分析报告结果,能及时发现问题。如报告有问题,则可查看网管上接入端口当前告警、光板的15分钟性能、24小时性能值。正确判断高阶故障,如光板故障、光缆故障;低阶故障,如交叉连接故障、支路板故障、端口物理连接故障;查看远端告警情况,可判断室内、室外故障。室内故障有:设备板卡故障、电源故障、时钟故障、端口物理连接故障等,从而及时发现系统中的故障隐患,为迅速排除故障争取时间。
3.2 做好设备网管日巡视
每日应按要求对设备告警状态和网管告警信息进行巡视。除了外界伤害造成断纤或其他突发事件外,设备异常、光缆性能劣化引起的线路衰耗大等情况,均有告警信息上报网管。及时捕捉告警信息,有时还可避免故障的发生。
我们曾在网管巡视过程中,及时发现某2.5G SDH设备接入端口A、B、C站及沿途各站均有大量的告警信息上报。(该设备为链状组网结构由A、B、C、D、E…各站依次连接)。经查看后发现只有B站东向光板接收上报大量的告警信息:B1、B2、B3、S1、HP-RDI--,而A站西向光板、B站西向光板、C站东西向光板及其他下行站东西向光板均正常。
由于B站东向光板收到大量高阶误码信息,B站东向光板通过光缆直接与A站西向光板相连,又报远端缺陷指示(HP-RDI),而B站下行各站光路均正常,因此判断为A-B站间光缆A站发纤故障。此时系统中的2M业务没有故障申告,155M数据业务已有丢包现象,于是紧急倒纤处理,避免了传输中断发生。故障原因为A站发纤光缆接头处性能劣化。
4 平时做好应急预案,提高故障时应急反应能力
1)制定应急故障处理流程。对链状结构系统自愈能力差的问题,重要2M、155M通道,采用不同传输系统的空闲通道作备用,以备故障时应急倒纤用。平时准备好应急倒线所用2M缆、尾纤、法兰盘、光衰耗器等,
2)定期对备用光纤进行测试,做好记录;注意数据积累,光缆故障发生时可及时与原始数据对照,能准确故障定位。
3)利用波分空闲波建立波分系统第二保护波道。时刻保证设备主备波系统均处于良好状态。
骨干传输系统组网一般采用环型结构,环中每个结点通过两个光路首尾相连,形成闭环。利用并发选收性,实现自愈功能。但是环中若出现了两个断点,网络的自愈能力将失去,增加第二备波可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5 小结
1)传输设备正常运行需要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机房干净清洁、温湿度达标;设备注意防尘、防静电等尤为重要。
2)平时做好基础工作,熟练掌握设备性能参数,熟悉设备运行时的各种状态。
3)注重平时网管巡查,及时捕捉异常告警信息,避免故障发生。
4)做好应急预案的演练,做好基础工作,故障发生时沉着应对,迅速恢复故障,确保网络安全。
参考文献
[1]林哲明.光纤设备的维护与故障处理[J].广东省通信学会2006年度学术论文集,2007(3),
关键词 光纤传输;机房环境;故障处理
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41-097-01
光纤通信作为传输的主要手段,具有重要的地位。回顾光纤通信的发展史,在短短20年时间里,已经历四代变迁;第一代短波长850 nm多模光纤系统,传输速率50 Mbit/s-100 Mbit/s,中继段10 Km;第二代长波长1310 nm多模、单模光纤系统,传输速率140 Mbit/s,中继段20 Km -50 Km;第三代长波长1310 nm,单模光纤实用化通信系统,其传输信号为PDH的各次群信号,中继段50 Km ;1988年后至今为第四代光纤通信系统,开始建立了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纤传输网络,传输速率2.5 Gbit/s,中继段80 Km,传输波长转向1550 nm,并开始采用光纤放大器(EDFA)、波分复用(WDM)等技术。
光纤通信迅速发展,由它突出优点所决定:如传输距离长,通信容量大,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体积小,造价低廉等优点。特别是波分复用技术的出现,使得通信容量成百倍增长,成为当前主要传输方式。
光纤通信传输一旦中断,将发生区域性网络瘫痪。因此,做好干线传输设备日常维护,网管巡视,出现故障时准确定位,迅速排除故障,是保障传输系统正常运行最基本的要求。
1 传输机房环境要求
1.1 传输机房要达到密闭、环境清洁、无灰尘
北方地区风沙大、雾霾严重,灰尘无孔不入,灰尘是机房设备的大敌。不注重机房除尘,设备故障率将上升。
设备运行产生热量,很容易将灰尘吸附到设备内部,覆盖在设备板件上,使电模块散热能力下降,设备在过热的环境长期工作,性能不稳定,严重时则烧坏设备板件和电源。
灰尘中含有水分和腐蚀物质,腐蚀电路板,使绝缘电阻下降,甚至造成短路;还可导致接插件锈蚀而接触不良,造成设备工作异常。
灰尘还可进入光接口硬件连接处,使衰耗变大,产生误码,造成传输性能下降,甚至中断业务。
1.2 传输机房温湿度要求
机房的温度要求15℃-25℃;相对湿度要求40%-75%,机房温度过高时,设备器件正常散热效果将下降,不利于设备正常运行。
机房湿度太小则易产生破坏性静电,设备故障率上升。湿度过大设备易生锈且容易发生短路故障。
平时设备维护中,应按要求及时清理防护网,保证设备处于正常的通风状态,以防设备内部温度过高烧毁板件,造成系统中断。
维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机房巡视制度,定期做好门窗、设备表面、空调过滤网、地板的尘土清洁。限制外来人员进入机房。
1.3 传输机房防静电要求
机房维护人员应按要求穿防静电服、防静电鞋进出,遇故障拔插设备板件时,能断电的须断电后再操作,不能断电的须佩戴防静电手链(需要良好接地)、防静电手套等。
设备板卡拔出后,应及时装入防静电袋中保存。
设备中集成电路工作电压只有几伏、十几伏,发生静电放电时,人体有电击感觉的放电电压就达上千伏,如无任何防护措施,手接触板件时,易造成集成模块击穿,设备将损坏无法恢复,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防静电防护措施。
2 对传输设备须了如指掌
1)要熟悉设备机架、板卡上各种按键、指示灯的含义、了解告警的各种级别,熟悉各告警字节的含义,熟悉设备型号、配置情况、板件功能、接口情况、组网情况、设备的供电系统情况和网管环境应用。
2)平时按照规范进行数据采集工作:各端站、中继站光线路板发、收光功率值,光线路全程衰耗值,灵敏度等。注重数据积累,故障时,及时发现问题,为故障准确定位赢得时间。
3 及时发现网络不安全因素,避免故障发生
今天,互联网、专用网等数据业务发展迅猛,对网络传输层面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严格,高效、透明传输尤为重要。誤码率(BER:bit error)则是衡量数据在规定时间内传输精确性的指标,通常(BER≤10E-8),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光信号衰减过大、光功率异常、光色散、信噪比大、光纤非线性大、光器件性能劣化等均可产生误码。轻则使传输数据发生丢包现象,降低传输效率,严重时可导致网络瘫痪。
3.1 从日常测试中发现问题
定期须做接入层24小时误码测试。分析报告结果,能及时发现问题。如报告有问题,则可查看网管上接入端口当前告警、光板的15分钟性能、24小时性能值。正确判断高阶故障,如光板故障、光缆故障;低阶故障,如交叉连接故障、支路板故障、端口物理连接故障;查看远端告警情况,可判断室内、室外故障。室内故障有:设备板卡故障、电源故障、时钟故障、端口物理连接故障等,从而及时发现系统中的故障隐患,为迅速排除故障争取时间。
3.2 做好设备网管日巡视
每日应按要求对设备告警状态和网管告警信息进行巡视。除了外界伤害造成断纤或其他突发事件外,设备异常、光缆性能劣化引起的线路衰耗大等情况,均有告警信息上报网管。及时捕捉告警信息,有时还可避免故障的发生。
我们曾在网管巡视过程中,及时发现某2.5G SDH设备接入端口A、B、C站及沿途各站均有大量的告警信息上报。(该设备为链状组网结构由A、B、C、D、E…各站依次连接)。经查看后发现只有B站东向光板接收上报大量的告警信息:B1、B2、B3、S1、HP-RDI--,而A站西向光板、B站西向光板、C站东西向光板及其他下行站东西向光板均正常。
由于B站东向光板收到大量高阶误码信息,B站东向光板通过光缆直接与A站西向光板相连,又报远端缺陷指示(HP-RDI),而B站下行各站光路均正常,因此判断为A-B站间光缆A站发纤故障。此时系统中的2M业务没有故障申告,155M数据业务已有丢包现象,于是紧急倒纤处理,避免了传输中断发生。故障原因为A站发纤光缆接头处性能劣化。
4 平时做好应急预案,提高故障时应急反应能力
1)制定应急故障处理流程。对链状结构系统自愈能力差的问题,重要2M、155M通道,采用不同传输系统的空闲通道作备用,以备故障时应急倒纤用。平时准备好应急倒线所用2M缆、尾纤、法兰盘、光衰耗器等,
2)定期对备用光纤进行测试,做好记录;注意数据积累,光缆故障发生时可及时与原始数据对照,能准确故障定位。
3)利用波分空闲波建立波分系统第二保护波道。时刻保证设备主备波系统均处于良好状态。
骨干传输系统组网一般采用环型结构,环中每个结点通过两个光路首尾相连,形成闭环。利用并发选收性,实现自愈功能。但是环中若出现了两个断点,网络的自愈能力将失去,增加第二备波可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5 小结
1)传输设备正常运行需要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机房干净清洁、温湿度达标;设备注意防尘、防静电等尤为重要。
2)平时做好基础工作,熟练掌握设备性能参数,熟悉设备运行时的各种状态。
3)注重平时网管巡查,及时捕捉异常告警信息,避免故障发生。
4)做好应急预案的演练,做好基础工作,故障发生时沉着应对,迅速恢复故障,确保网络安全。
参考文献
[1]林哲明.光纤设备的维护与故障处理[J].广东省通信学会2006年度学术论文集,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