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低渗透储层测试诱流启动压力高,原油地饱压差大,常规抽汲诱流储层产能得不到充分释放;压裂改造返排速度低,且易压开邻近水层,造成测试评价周期长,甚至不能客观准确地评价储层。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低渗透储层测试工具及工艺技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在现场实施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低渗透 联作测试 工艺技术 应用研究
一、概述
国内低渗透储层测试技术已经相对成熟,测试工艺技术是采用负压射孔,或射孔测试二联作,利用螺杆泵或水力泵等进行排液。对地层压力低的稠油井、低渗透油藏或低压漏失井等需要连续排液的油气层,适合联作测试工艺。其特点是,一趟管柱可以完成试油工艺的多项工作,节约成本费用,周期短,保护地层,安全环保,降低各项施工风险。
二、低渗透储层测试工具
根据低渗透储层高温高压、常温常压、大斜度井等特征,选择不同的测试工具及配套工具。目前国内外各使用较多的测试工具主要有MFE、HST、APR全通径工具、膨胀式工具等。
1.低渗透储层高温高压测试工具
对于高温高压井,国际上没有统一解释和规定。油田常把压力系数在0.8~1.2称为常压地层,大于1.2的称为高压地层,小于0.8的称为低压地层,井底温度大于150℃的油气层称为高温地层。高温高压井钻探和试油成本高、风险大,采用何种测试工具和测试技术,一直是大家共同研究的问题。测试技术经过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高温高压井测试工具。
1.1高温高压井测试工具测试难点。一是开关井操作难,采用MFE工具进行高温高压超深井测试时,工具的开关井操作受井温、井底压力、泥浆密度等因素影响较大,工具开关井自由点不明显,易造成开关井判断失误;另一方,超深井测试时,由于测试阀的延时机构、换位机构的特点,工具延时性能不稳定。二是高温高压超深井测试封隔器密封难,由于高温、压差大导致P-T封隔器密封性能降低。三是高温高压条件下测试工具密封件性能降低,工具密封件长时间处在高温状态下密封性能减弱,导致测试工具渗漏或压力波动。四是测试制度难确定,一方面是开关井制度难确定,另一方面是测试压差控制难。
1.2测试工具选择及改进:由于地层高温高压、渗透率低,测试难度和风险较大。一般在井深小于3800m油层、温度小于150℃,进行测试时,采用MFE工具,大于该井深的井可选用HST、APR工具。一是对MFE等配套测试工具进行了改进。对换位机构进行了改进,解决了原来因换位不科学而打不开井的测试难题。二是根据MFE和HST工具使用环境和特点,采用HST测试工具取代MFE测试工具。三是用VR安全接头及RTTS封隔器取代BW安全接头和P-T封隔器。四是对于超深井低渗透地层测试,一般采用HST和APR工具。APR工具是靠环空加压放压方式进行开关井操作测试(必须在套管内进行测试),且是全通径工具,无需上下活动测试管柱。
1.3配套工具仪表:主要有锁紧接头、伸缩接头、RTTS封器、Champ Ⅳ RTTS封隔器、ChampⅤ HP RTTS封隔器、裸眼封隔器、RD循环阀、R D安全循环阀、A阀、LPR-N阀、VR安全接头、高精度电子压力计、大量程的机械压力计等。
2.低渗透储层斜井测试工具
2.1斜井测试工具测试难点:一是封隔器旋转坐封难、解封难;二是MFE或HST工具开关井操作难,测试管柱采用上提下放方式开关井,井斜起下钻阻力大,自由点不易判断;三是封隔器轴向加压有效负荷难计算,封隔器胶筒受力不均匀,导致在关井期间地层高压外泄。
2.2测试工具选择及改进:对斜井较小的井(小于35°)测试,可采用MFE(HST)工具,对斜井较大的井(大于35°)或侧钻井测试,采用APR全通径工具,性能可靠。APR工具是靠环空加压放压方式进行开关井操作,无需上提下方测试管柱,满足斜井测试工艺技术要求。大斜度井或侧钻井采用上提下放式Y211封隔器。
2.3配套工具及仪表:主要有P-T封隔器、RTTS封隔器或Y211封隔器、RD循环阀、RD安全循环阀、A阀、VR安全接头、高精度电子压力计、机械压力计、OMNI阀、液压旁通阀、震级器、RTTS安全接头、减震器、筛管等。
三、低渗透储层测试技术
1.低渗透储层特征及分类
低渗透油层基本的特征:流体渗透能力差,产能低且递减速度快,埋藏深,非质性严重,油层更容易污染,能量不足、提液难度较大,需要进行改造才能维持正常生产。
低渗透储层分类:根据低渗透油层上限和下限的分类,把渗透率为(0.1~50)×10-3μm2的储层通称为低渗透油层。根据实际生产特征,按照油层平均渗透率进一步把低渗透油层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一般低渗透油藏,油层平均渗透率为(10.1~50)×10-3μm2。这类油层接近正常油层,测试能够达到工业油流标准。第二类为特低渗透油藏,油层平均渗透率为(1.1~10.0)×10-3μm2。这类油层与正常油层差别比较明显,正常测试达不到工业油流标准,必须采取改造措施才能投入工业开发。第三类为超低渗透油藏,油层平均渗透率为(0.1~1.0)×10-3μm2。这类油层非常致密,基本没有自然产能,一般不具备工业开发价值。但如果其它条件有利,也可以进行工业开发。
2.低渗透储层测试技术
2.1射孔-测试-射流泵(螺杆泵)排液联作技术
该技术主要针对一般低渗透油层测试,测试能够达到工业油流标准,但产量太低,需要加大排液能力,进一步落实产能液性,以及获得更多参数。
工艺简介:用磁定位器先测套标,然后连接射孔枪、测试工具和水力喷射泵筒(螺杆泵),用油管送入井内,再校深、调整油管深度,确保射孔枪对准射孔井段。坐封开井,环空打压点火射孔,在保证封隔器所承受的压差内,开井前在油管内加一定量的水垫。测试制度一般采用二开一关,二开后期测液面,若液面高则进行泵排,若采用水力泵排液,泵排前将泵芯从油管内投入,当泵芯进入泵筒后,地面打压水力喷射泵开始工作,同时将地层流体和动力液一起从套管返出地面,通过计量可得到产液量。若采用螺杆泵排液,再下抽油杆进行泵抽排液。
工艺特点:射孔-测试-射流泵排液三联作工艺技术,已在东部浅海试油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这项技术的应用不但减少了施工工序,而且有效地减少了油气层的污染,缩短了射孔后射孔液对地层浸泡时间,提高了地层测试资料的真实程度,同时又有效地缩短了试油周期、加快了试油速度,通过排液增大负压和地层流体流动,进而落实油层的真实产能、液性等数据。
2.2射孔-测试-酸化(排液)联作技术
该技术主要针对特低渗透油层测试,这类油层与正常油层差别比较明显正常测试达不到工业油流标准,必须采取大型的酸压改造等措施,进一步落实产能液性及参数。
工艺简介:该工艺采用超正压射孔酸压联作测试工艺,利用超正压射孔产生的高压聚能流体对地层形成的部分微裂缝,降低注酸压力,射孔后不再操作阀件就可连续进行酸压,快速注入常规酸对井筒近井地带的地层进行处理。同时应用伸缩短接,提高了超深井测试管柱的可靠性。该工艺可以完成“射孔、测试、排液及措施改造一体化功能;实现射孔、地层测试、排液求产、措施改造等,试油关键工序的整个过程不压井,不换管柱,也不需要洗井等向地层加压方式作业,避免了地层污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措施改造工作;整体测试工艺减少了洗压井及起下作业次数,减少了施工污水的产生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环境保护。
工艺特点:一是只下入一趟管柱,在地压系数还不十分清楚的情况下,可减小多次起下钻带来的井控风险。二是管柱结构相对简单,可在清水下进行射孔和酸压作业,以避免多次压井伤害储层。三是在高压、超深、含硫的工况下,由于施工作业时间相对较短,可以降低井控风险。四是在正常作业的条件下,成本相对较低。
2.3APR全通径测试与射孔联作技术
该技术主要针对一般超低渗透油层测试。应用APR全通径测试工具与射孔联作技术,特别是稠油地层、易出砂地层、大斜度井等,能够进一步落实产能液性,以及获得其它相关参数。
工艺简介:通过油管把工具送入井内,再校深、调整油管深度,确保射孔枪对准射孔井段。坐封封隔器,环空15Mpa打压开井,环空继续打压点火射孔,进行一开流动测试,放掉环空压力关井求压力恢复。按施工设计要求,下钻时在油管内加一定高度的水垫。测试制度一般采用二开一关。
工艺特点:采用全通径测试工具,减少地层流体在管柱中的流动阻力;采用高精度电子压力计与机械压力计配、录取数据;实现负压射孔,避免油层二次污染;井筒效应小,有助于落实低渗透油层的液性;APR是压控式全通径测试工具,对测试工具和管住的密封性要求高,适合稠油、出砂等地层和斜井测试。
四、技术要求
一是测试工具较多,管柱的密封性要求较高,下管柱要操作平稳、匀速下钻。各道连接螺纹在连接前必须用钢丝刷刷干净,涂上螺纹油,上紧丝扣。
二是采用较长时间的压力计时钟,最好采用电子压力计以保证测试资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三是对测试管柱进行校深时,操作人员注意断销式反循环位置,避免定位仪器砸开反循环阀。
四是合理控制测试液垫高度。液垫过少压差变大,不利于保护管柱和油层;过多又不易于落实地层液性等参数。每5根油管或钻杆加垫一次。
参考文献:
[1]低渗透油藏改造技术的研究及发展.钻采工艺,2005,28(5):50-53.
[2]闫艳华等.高温高压超深井中途测试工艺的改进及应用.油气井测试,2008,17(4): 41-42.
[3]肖景华等.射孔枪-内置式压力计托筒-水力泵新三联测试工艺技术的研制与应用,油气井测试,2003,12(6):32-36.
关键词:低渗透 联作测试 工艺技术 应用研究
一、概述
国内低渗透储层测试技术已经相对成熟,测试工艺技术是采用负压射孔,或射孔测试二联作,利用螺杆泵或水力泵等进行排液。对地层压力低的稠油井、低渗透油藏或低压漏失井等需要连续排液的油气层,适合联作测试工艺。其特点是,一趟管柱可以完成试油工艺的多项工作,节约成本费用,周期短,保护地层,安全环保,降低各项施工风险。
二、低渗透储层测试工具
根据低渗透储层高温高压、常温常压、大斜度井等特征,选择不同的测试工具及配套工具。目前国内外各使用较多的测试工具主要有MFE、HST、APR全通径工具、膨胀式工具等。
1.低渗透储层高温高压测试工具
对于高温高压井,国际上没有统一解释和规定。油田常把压力系数在0.8~1.2称为常压地层,大于1.2的称为高压地层,小于0.8的称为低压地层,井底温度大于150℃的油气层称为高温地层。高温高压井钻探和试油成本高、风险大,采用何种测试工具和测试技术,一直是大家共同研究的问题。测试技术经过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高温高压井测试工具。
1.1高温高压井测试工具测试难点。一是开关井操作难,采用MFE工具进行高温高压超深井测试时,工具的开关井操作受井温、井底压力、泥浆密度等因素影响较大,工具开关井自由点不明显,易造成开关井判断失误;另一方,超深井测试时,由于测试阀的延时机构、换位机构的特点,工具延时性能不稳定。二是高温高压超深井测试封隔器密封难,由于高温、压差大导致P-T封隔器密封性能降低。三是高温高压条件下测试工具密封件性能降低,工具密封件长时间处在高温状态下密封性能减弱,导致测试工具渗漏或压力波动。四是测试制度难确定,一方面是开关井制度难确定,另一方面是测试压差控制难。
1.2测试工具选择及改进:由于地层高温高压、渗透率低,测试难度和风险较大。一般在井深小于3800m油层、温度小于150℃,进行测试时,采用MFE工具,大于该井深的井可选用HST、APR工具。一是对MFE等配套测试工具进行了改进。对换位机构进行了改进,解决了原来因换位不科学而打不开井的测试难题。二是根据MFE和HST工具使用环境和特点,采用HST测试工具取代MFE测试工具。三是用VR安全接头及RTTS封隔器取代BW安全接头和P-T封隔器。四是对于超深井低渗透地层测试,一般采用HST和APR工具。APR工具是靠环空加压放压方式进行开关井操作测试(必须在套管内进行测试),且是全通径工具,无需上下活动测试管柱。
1.3配套工具仪表:主要有锁紧接头、伸缩接头、RTTS封器、Champ Ⅳ RTTS封隔器、ChampⅤ HP RTTS封隔器、裸眼封隔器、RD循环阀、R D安全循环阀、A阀、LPR-N阀、VR安全接头、高精度电子压力计、大量程的机械压力计等。
2.低渗透储层斜井测试工具
2.1斜井测试工具测试难点:一是封隔器旋转坐封难、解封难;二是MFE或HST工具开关井操作难,测试管柱采用上提下放方式开关井,井斜起下钻阻力大,自由点不易判断;三是封隔器轴向加压有效负荷难计算,封隔器胶筒受力不均匀,导致在关井期间地层高压外泄。
2.2测试工具选择及改进:对斜井较小的井(小于35°)测试,可采用MFE(HST)工具,对斜井较大的井(大于35°)或侧钻井测试,采用APR全通径工具,性能可靠。APR工具是靠环空加压放压方式进行开关井操作,无需上提下方测试管柱,满足斜井测试工艺技术要求。大斜度井或侧钻井采用上提下放式Y211封隔器。
2.3配套工具及仪表:主要有P-T封隔器、RTTS封隔器或Y211封隔器、RD循环阀、RD安全循环阀、A阀、VR安全接头、高精度电子压力计、机械压力计、OMNI阀、液压旁通阀、震级器、RTTS安全接头、减震器、筛管等。
三、低渗透储层测试技术
1.低渗透储层特征及分类
低渗透油层基本的特征:流体渗透能力差,产能低且递减速度快,埋藏深,非质性严重,油层更容易污染,能量不足、提液难度较大,需要进行改造才能维持正常生产。
低渗透储层分类:根据低渗透油层上限和下限的分类,把渗透率为(0.1~50)×10-3μm2的储层通称为低渗透油层。根据实际生产特征,按照油层平均渗透率进一步把低渗透油层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一般低渗透油藏,油层平均渗透率为(10.1~50)×10-3μm2。这类油层接近正常油层,测试能够达到工业油流标准。第二类为特低渗透油藏,油层平均渗透率为(1.1~10.0)×10-3μm2。这类油层与正常油层差别比较明显,正常测试达不到工业油流标准,必须采取改造措施才能投入工业开发。第三类为超低渗透油藏,油层平均渗透率为(0.1~1.0)×10-3μm2。这类油层非常致密,基本没有自然产能,一般不具备工业开发价值。但如果其它条件有利,也可以进行工业开发。
2.低渗透储层测试技术
2.1射孔-测试-射流泵(螺杆泵)排液联作技术
该技术主要针对一般低渗透油层测试,测试能够达到工业油流标准,但产量太低,需要加大排液能力,进一步落实产能液性,以及获得更多参数。
工艺简介:用磁定位器先测套标,然后连接射孔枪、测试工具和水力喷射泵筒(螺杆泵),用油管送入井内,再校深、调整油管深度,确保射孔枪对准射孔井段。坐封开井,环空打压点火射孔,在保证封隔器所承受的压差内,开井前在油管内加一定量的水垫。测试制度一般采用二开一关,二开后期测液面,若液面高则进行泵排,若采用水力泵排液,泵排前将泵芯从油管内投入,当泵芯进入泵筒后,地面打压水力喷射泵开始工作,同时将地层流体和动力液一起从套管返出地面,通过计量可得到产液量。若采用螺杆泵排液,再下抽油杆进行泵抽排液。
工艺特点:射孔-测试-射流泵排液三联作工艺技术,已在东部浅海试油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这项技术的应用不但减少了施工工序,而且有效地减少了油气层的污染,缩短了射孔后射孔液对地层浸泡时间,提高了地层测试资料的真实程度,同时又有效地缩短了试油周期、加快了试油速度,通过排液增大负压和地层流体流动,进而落实油层的真实产能、液性等数据。
2.2射孔-测试-酸化(排液)联作技术
该技术主要针对特低渗透油层测试,这类油层与正常油层差别比较明显正常测试达不到工业油流标准,必须采取大型的酸压改造等措施,进一步落实产能液性及参数。
工艺简介:该工艺采用超正压射孔酸压联作测试工艺,利用超正压射孔产生的高压聚能流体对地层形成的部分微裂缝,降低注酸压力,射孔后不再操作阀件就可连续进行酸压,快速注入常规酸对井筒近井地带的地层进行处理。同时应用伸缩短接,提高了超深井测试管柱的可靠性。该工艺可以完成“射孔、测试、排液及措施改造一体化功能;实现射孔、地层测试、排液求产、措施改造等,试油关键工序的整个过程不压井,不换管柱,也不需要洗井等向地层加压方式作业,避免了地层污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措施改造工作;整体测试工艺减少了洗压井及起下作业次数,减少了施工污水的产生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环境保护。
工艺特点:一是只下入一趟管柱,在地压系数还不十分清楚的情况下,可减小多次起下钻带来的井控风险。二是管柱结构相对简单,可在清水下进行射孔和酸压作业,以避免多次压井伤害储层。三是在高压、超深、含硫的工况下,由于施工作业时间相对较短,可以降低井控风险。四是在正常作业的条件下,成本相对较低。
2.3APR全通径测试与射孔联作技术
该技术主要针对一般超低渗透油层测试。应用APR全通径测试工具与射孔联作技术,特别是稠油地层、易出砂地层、大斜度井等,能够进一步落实产能液性,以及获得其它相关参数。
工艺简介:通过油管把工具送入井内,再校深、调整油管深度,确保射孔枪对准射孔井段。坐封封隔器,环空15Mpa打压开井,环空继续打压点火射孔,进行一开流动测试,放掉环空压力关井求压力恢复。按施工设计要求,下钻时在油管内加一定高度的水垫。测试制度一般采用二开一关。
工艺特点:采用全通径测试工具,减少地层流体在管柱中的流动阻力;采用高精度电子压力计与机械压力计配、录取数据;实现负压射孔,避免油层二次污染;井筒效应小,有助于落实低渗透油层的液性;APR是压控式全通径测试工具,对测试工具和管住的密封性要求高,适合稠油、出砂等地层和斜井测试。
四、技术要求
一是测试工具较多,管柱的密封性要求较高,下管柱要操作平稳、匀速下钻。各道连接螺纹在连接前必须用钢丝刷刷干净,涂上螺纹油,上紧丝扣。
二是采用较长时间的压力计时钟,最好采用电子压力计以保证测试资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三是对测试管柱进行校深时,操作人员注意断销式反循环位置,避免定位仪器砸开反循环阀。
四是合理控制测试液垫高度。液垫过少压差变大,不利于保护管柱和油层;过多又不易于落实地层液性等参数。每5根油管或钻杆加垫一次。
参考文献:
[1]低渗透油藏改造技术的研究及发展.钻采工艺,2005,28(5):50-53.
[2]闫艳华等.高温高压超深井中途测试工艺的改进及应用.油气井测试,2008,17(4): 41-42.
[3]肖景华等.射孔枪-内置式压力计托筒-水力泵新三联测试工艺技术的研制与应用,油气井测试,2003,12(6):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