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事业单位作为我国主要的社会主体之一,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提高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提高其对社会的影响力,最终推动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BP(〗本文首先介绍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及原则,进而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最后如何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希望通过此文给事业单位管理者提供借鉴,更好地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BP)〗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控制制度
1.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内涵及基本原则
1.1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内涵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就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和改变事业单位的现状,事业单位的管理者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在领导人的带领和相关制度的指导下,采取一定的措施与对策对事业单位进行管理,提高事业单位的整体水平和服务质量,它以一定的目标为管理前提,并坚持一定的原则。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所有人共同参加的,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实际的控制管理工作中,一定要重视内部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采取合适的控制方法和手段,实现事业单位的发展,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
1.2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原则
1.2.1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原则就是指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事业单位的各个方面,制度的全面性以及内容的全面性,只有全面的内部控制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内部控制,才符合事业单位发展的基本要求,进行全面的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了更好地实现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更彻底地保证内部控制的全面性,要充分调动所有成员全部参与进来,提高各个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加强监督和管理,保证内部控制落到实处。
1.2.2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不仅是地位的体现,同时也是内部控制的原则之一,重要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内部控制的作用和地位上,具有迫切性和必然性。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以及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事业单位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经济建设越来越离不开事业单位。但是,由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没有做好,导致事业单位不能充分发挥其对经济的支持作用,有的甚至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重大的阻碍。由此看来,做好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刻不容缓,同时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1.2.3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内部控制的核心思想是权力平衡,制约对象是权力,权力分配合理,约束适当是内部控制的难点。
制衡性原则就是要求在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中,要形成一定的监督、执行、操作格局,不能进行专权。内部控制工作的提出和推进势必会造成利益的变化和权力的转移,很多领导者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会形成争权、夺权的局面。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应当进行权力的平衡分配,进行均衡发展,才能实现内部控制,推动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
2.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2.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很多事业单位虽然知道要不断地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但是很多时候只是停留在思想上,没有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例如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者有的事业单位根本就没有相关的制度。制度是内部控制的关键和依据,没有健全的制度作保障,很多工作都没法开展。制度是保障,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仅能够降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难度,而且还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2内部控制意识不强
很多人认为内部控制可有可无,对事业单位没有什么直接的影响,于是在思想上认识不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及重要性。特别是领导人,不把内部控制工作贯彻实施,在管理中不树立正确的意识和态度。领导者及管理者作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主要负责人,他们的思想态度直接决定着内部控制工作的成败和效率。其实,在新时期,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成为事业单位发展的成败,不重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必然会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和壮大造成很多负面的影响。
2.3管理人员素质低
虽然,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受到很多内外因素的影响,内部控制工作的确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管理人员的素质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高素质的管理者能够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能够正确地把握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点和难点,而相反,低素质的管理人员会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造成很多负面的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内部控制工作的推进和实施。而我国的基本现状就是事业单位的滚利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不能满足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更严重的还有一些管理人员根本没把内部控制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没有把它摆到重要的位置上。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实现和推进。
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方法与对策
3.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体系的不健全会造成很多的阻力,健全的体系包括有相应的监督机关,监督机关必不可少,缺少监督机关就会造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种种问题。除了相应的监督机关以外,还不能缺少审计机关,审计机关通过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流通情况进行审计,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及时地采取应对措施,避免出现各种财政问题。审计机关一定要客观、独立地进行审计,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合理性。
3.2增强内部控制的意识,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
只有从意识上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才能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提高意识可以通过加强宣传,还可以通过参加知识讲座等途径。提高认识的措施很多,至于具体的采取何种方式,应当根据具体的情况而言。总之,要在思想上重视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才能真正地实现内部控制的目的。
3.3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管理人员起着直接的重要的作用,提高事业单位管理者的素质能够保证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事业单位管理者的素质有很多措施和办法,具体的可以通过加强对管理者的培训和教育,通过学习先进单位的管理经验,加强各个事业单位之间的交流,在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进步,通过这些措施,一定能有效地提高事业单位管理者的基本素质,让他们意识到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和积极性。
3.4内控必须通过信息化
“人控”不如“机控”,内部控制制度必须通过信息化才能有效实施,否则就会流于形式。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将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固化在信息系统之中,可以实现对经济活动控制的自动化、实时化,并尽可能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达到内部控制标准对各项经济业务约束的“自动”实现,从而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实现内部控制规范的落实。
另外,只有实现信息化才能真正提高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使会计信息及时、准确、透明。“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透明也是内部控制的最有效手段。同时,借助信息化系统,大量的事务性工作由计算机处理,可以解决单位人员不足、效率低下等问题,使领导的管理方式由传统的日常管理向例外管理转换。这样不但降低了人为影响的因素,有利于降低舞弊与腐败的风险,还增强了单位的人员管理效率。
结束语
做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意义重大,不仅能够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够更好地发挥职业单位的社会作用。内部控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有一定的复杂性、程序性,但是,只要不断地改进控制措施,完善控制制度,一定能够实现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目标,保证事业单位的健康、安全地运行。(作者单位:蚌埠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向炎珍.医院内部控制的特点及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重点[J].经济研究参考.2010(58)
[2]吴思.基于内部控制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
〖BP(〗[3]李波.完善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探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02)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控制制度
1.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内涵及基本原则
1.1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内涵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就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和改变事业单位的现状,事业单位的管理者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在领导人的带领和相关制度的指导下,采取一定的措施与对策对事业单位进行管理,提高事业单位的整体水平和服务质量,它以一定的目标为管理前提,并坚持一定的原则。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所有人共同参加的,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实际的控制管理工作中,一定要重视内部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采取合适的控制方法和手段,实现事业单位的发展,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
1.2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原则
1.2.1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原则就是指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事业单位的各个方面,制度的全面性以及内容的全面性,只有全面的内部控制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内部控制,才符合事业单位发展的基本要求,进行全面的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了更好地实现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更彻底地保证内部控制的全面性,要充分调动所有成员全部参与进来,提高各个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加强监督和管理,保证内部控制落到实处。
1.2.2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不仅是地位的体现,同时也是内部控制的原则之一,重要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内部控制的作用和地位上,具有迫切性和必然性。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以及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事业单位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经济建设越来越离不开事业单位。但是,由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没有做好,导致事业单位不能充分发挥其对经济的支持作用,有的甚至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重大的阻碍。由此看来,做好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刻不容缓,同时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1.2.3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内部控制的核心思想是权力平衡,制约对象是权力,权力分配合理,约束适当是内部控制的难点。
制衡性原则就是要求在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中,要形成一定的监督、执行、操作格局,不能进行专权。内部控制工作的提出和推进势必会造成利益的变化和权力的转移,很多领导者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会形成争权、夺权的局面。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应当进行权力的平衡分配,进行均衡发展,才能实现内部控制,推动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
2.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2.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很多事业单位虽然知道要不断地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但是很多时候只是停留在思想上,没有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例如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者有的事业单位根本就没有相关的制度。制度是内部控制的关键和依据,没有健全的制度作保障,很多工作都没法开展。制度是保障,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仅能够降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难度,而且还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2内部控制意识不强
很多人认为内部控制可有可无,对事业单位没有什么直接的影响,于是在思想上认识不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及重要性。特别是领导人,不把内部控制工作贯彻实施,在管理中不树立正确的意识和态度。领导者及管理者作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主要负责人,他们的思想态度直接决定着内部控制工作的成败和效率。其实,在新时期,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成为事业单位发展的成败,不重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必然会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和壮大造成很多负面的影响。
2.3管理人员素质低
虽然,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受到很多内外因素的影响,内部控制工作的确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管理人员的素质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高素质的管理者能够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能够正确地把握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点和难点,而相反,低素质的管理人员会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造成很多负面的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内部控制工作的推进和实施。而我国的基本现状就是事业单位的滚利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不能满足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更严重的还有一些管理人员根本没把内部控制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没有把它摆到重要的位置上。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实现和推进。
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方法与对策
3.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体系的不健全会造成很多的阻力,健全的体系包括有相应的监督机关,监督机关必不可少,缺少监督机关就会造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种种问题。除了相应的监督机关以外,还不能缺少审计机关,审计机关通过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流通情况进行审计,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及时地采取应对措施,避免出现各种财政问题。审计机关一定要客观、独立地进行审计,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合理性。
3.2增强内部控制的意识,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
只有从意识上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才能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提高意识可以通过加强宣传,还可以通过参加知识讲座等途径。提高认识的措施很多,至于具体的采取何种方式,应当根据具体的情况而言。总之,要在思想上重视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才能真正地实现内部控制的目的。
3.3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管理人员起着直接的重要的作用,提高事业单位管理者的素质能够保证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事业单位管理者的素质有很多措施和办法,具体的可以通过加强对管理者的培训和教育,通过学习先进单位的管理经验,加强各个事业单位之间的交流,在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进步,通过这些措施,一定能有效地提高事业单位管理者的基本素质,让他们意识到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和积极性。
3.4内控必须通过信息化
“人控”不如“机控”,内部控制制度必须通过信息化才能有效实施,否则就会流于形式。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将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固化在信息系统之中,可以实现对经济活动控制的自动化、实时化,并尽可能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达到内部控制标准对各项经济业务约束的“自动”实现,从而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实现内部控制规范的落实。
另外,只有实现信息化才能真正提高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使会计信息及时、准确、透明。“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透明也是内部控制的最有效手段。同时,借助信息化系统,大量的事务性工作由计算机处理,可以解决单位人员不足、效率低下等问题,使领导的管理方式由传统的日常管理向例外管理转换。这样不但降低了人为影响的因素,有利于降低舞弊与腐败的风险,还增强了单位的人员管理效率。
结束语
做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意义重大,不仅能够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够更好地发挥职业单位的社会作用。内部控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有一定的复杂性、程序性,但是,只要不断地改进控制措施,完善控制制度,一定能够实现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目标,保证事业单位的健康、安全地运行。(作者单位:蚌埠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向炎珍.医院内部控制的特点及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重点[J].经济研究参考.2010(58)
[2]吴思.基于内部控制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
〖BP(〗[3]李波.完善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探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