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yang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高中化学普遍存在难教难学的现状,本文探讨了高中化学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教学方法 提高
  
  一、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信心,增强求知欲望
  
  高中化学课程逻辑性强、概念多、公式多、条件多、理论又很抽象,常使学生感到困惑,如何引导学生学好这门课,需要从培养兴趣人手,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努力挖掘学习内容所蕴涵的创造性因素,把握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水平,创造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情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营造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良好学习氛围,创设有关化学的情境,例如卡通图片、流程图示、模型等,都可用于创设这样的学习情景。教师要抓住学习对象的主要特征,运用拟人化的手段模拟出特定的情景来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化学教学内容,打破“化学难学”的传统认知。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找到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然后或是得出正确结论,或是归纳学习、探索的方法,在自主探索当中对化学产生激情。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生活教育”中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生活常识相结合,构建生活化的高中化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生活中许多现象看似平常,其实包含着很多化学知识。例如,家里的液化石油气是烃类,绝大多数的烃类只是稍有气味,为什么“煤气”泄漏时会闻到一股刺鼻臭味?这股臭味是硫化氢的特别气味而不是烃类气体的气味。向学生提及,他们对硫化氢就有了更深的认识。那么为什么要在石油气中加入硫化氢?是因为这种特殊气味容易被人们闻到,从而可以及早发现石油气泄漏,以便及时处理,防止石油气中毒或火灾等事故的发生。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生活常识相结合,培养学生用化学视角、化学方法去观察、思考日常生活、生产、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典型问题,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
  提高自信心,激发求知欲。自信心是获得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课堂上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学生对这门课的认知结构与认知方式不协调,便会产生畏惧心理,若不及早调整,久而久之,容易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丧失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通过适当的引导、启发和鼓励,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知识的条理性、系统性,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被抽象的基本概念及应接不暇的诸多公式及其使用条件所困惑,因此教师讲解的思路要清晰,有条理。教给学生知识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在课上要注重对重点难点的讲解,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边讲边复习,注重前后知识的衔接。例如,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这一章内容较难,理论性较强,但是,教师却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反应类型、氧化剂、还原剂、电子转移情况以及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很好地巩固初中所学习的各类反应。在前后知识点的分析、归类上,学习了碱金属、卤素,然后就是周期表,教师可以根据周期表知识联系氧族和碳族元素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融会贯通,这样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科学记忆。记忆是人类从事一切活动的基础,没有记忆就没有认知和行为,记忆是方法、手段但不是目的。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有些同学只能记住物理化学中的条条框框,但不能正确的应用定理和公式,这主要是缺乏对记忆的正确认识而造成的结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更重要的是理清思路,注意前后知识的连贯性,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科学记忆,最后达到会应用的目的。
  
  三、不断总结,巩固所学知识,使认识不断深化
  
  课堂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组织教学、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引人新知识、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小结及作业。在这些教学环节中讲授新课当然是重中之重,但其他几个环节不可忽视,特别是小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总结重点,理清思路,加深记忆,巩固知识。例如在练习和评析化学习题中注意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归纳能力,指导学生总结习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并使之系统化,同时对题目类型,解题步骤进行归纳小结,总结解题常用方法、解题的一般规律、应注意的事项、容易出现的问题等,并在掌握常规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启发新思路,探索速解、一题多解的新途径、新方法,并做出小结论,让学生明确或记忆,这样可使学生解题经验积少成多,开阔视野,少走弯路,提高解题速度。
  
  四、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辅助教学
  
  建立网络课程学习系统,可以利用校园网建立答疑平台,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学资料如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授课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网上实验、典型题目、习题答案等全部上网,网站内容随着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并提供大量的教学素材,供学生下载学习。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进行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另外,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网站,开辟第二课堂,这十分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网络教学既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充分、有效地拓展了教学的时间、空间、地点等,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辅导。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把2005年12月至2008年6月收治住院的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依达拉奉+降纤酶)和单用降纤酶治疗的对照组.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ESS,ADL采用Burthel指数量表,观察时间为开始用药1~21 d;ESS及ADL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14、21 d各评定1次,所有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比较用t检验,采用SPS
目的 研究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p-STAT3)和 Ki67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7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41例正常肺组织中p-STAT3与Ki67的表达.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STAT3的阳性表达率(67.16%,45/67)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17.07%,7/41),Ki67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76
DR双能量减影技术是利用双能量减影功能,通过计算机对图像数据进行减影后分别重建出骨像和软组织像的新技术。DR双能量减影技术的开展是一种高级程序,是DR系统重要的技术优势之一。能量减影可把不同衰减系数的组织分开,把骨组织或软组织从X线影像中除去,从而得到只有软组织或只有骨组织的影像,大大提高了胸部外伤性骨折和肺内细小病变的检出率。我们对65例胸部外伤或肺部疾病患者进行了胸部正位及肋骨斜位片DR双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