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渗透行为自律教育初探

来源 :快乐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enting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道德方面的主体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自由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学生的道德认知从他律教育,培养、发展、完善为个体自律,是班级道德教育重要任务。本文主要从学校德育现状出发,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对生物教学中可以渗透并如何渗透行为自律教育展开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生物教学 可以渗透 如何渗透行为自律教育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不但艺术成就为世人所叹服,而且人格也别具魅力,他常以一句话来自律:“勿道人之短,勿说己之长;人骂之一笑,人誉之一笑。”现代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道德方面的主体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自由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积极主动的道德能力与素质,即道德上的自律能力。如何引导青少年的道德逐步由“他律”走向“自律”,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良好行为习惯,是学校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学生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两个阶段,即他律道德阶段和自律道德阶段。他律的判断具有客观性,表现为向学生发出命令的权威性,依赖于发出命令人是否在场。而自律则是学生的道德判断受他自己主观的价值标准所支配,道德判断具有主观性,是道德判断水平发展趋于成熟的标准。自律道德的主观性与他律道德的单方尊重的强制性原则相对立。因此,学生的道德认知从他律教育,培养、发展、完善为个体自律,是班级道德教育重要任务,让学生在他律教育、督导、评价中促成自我道德认知的提升,自觉规范、调适自我行为方式,把他律内化为自律行动,是当前学校班级管理与教育的主要建构目标之一。
  
  二、生物教学中可以渗透行为自律教育
  
  “自律”这个词是由古希腊语autos(自己)和rlomcos(规则)合拼而成的,意思是法则由自己制定的。行为自律是指通过自我检查,自我检讨,回首反思,查找失误与过失,总结教训的过程。行为自律是一个人或一个团体自身完善的最佳有效方法,是自身修养的必备环节,是提高自身觉悟、净化思想、强化素质、改善观念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实施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有必要也有时间对学生渗透行为自律教育,生物学科本身也为行为自律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一)有渗透行为自律教育的要求。
  《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指出:生物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与人类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主动适应时代的需要,培养有较高生物科学素养和全面发展的公民,是新一轮高中生物学课程改革的任务。在初中生物学新课程改革基础上推行的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改革,更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的过程。
  
  (二)有渗透行为自律教育的素材。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教材中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多样。结合人体生理卫生和遗传知识来进行的某些思想标准和道德观念的渗透,使学生感受到社会要求的行为准则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符合切身利益。那么,这样的思想道德教育,学生容易内化为自律道德认识,以至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有渗透行为自律教育的时间。
  生物学科的行为自律教育,不同于政治课,它是与生物学知识紧密结合进行的。这就决定了生物课行为自律教育的方法特点是:在生物知识的教学和技能的训练中渗透行为自律教育。除了课堂教学这一主要时间外,还可借助多种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渗透行为自律教育。
  
  三、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行为自律教育
  
  (一)营造自律氛围是基础。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认为,学生在班级情境中因为受到他人行为表现刺激和影响而学习到新的行为,但此新的行为的获得,则是学生经由观察模仿的历程。而学生自律行为的建立,是学生根据自己价值标准评判自己的行为,从而规范自己去做自己在班级中认为该做的事,或避免自己不应该做的事。显然,一个有良好行为自律氛围的生物课堂,是渗透行为自律教育的坚实基础。那么,如何营造这种氛围呢?
  1 榜样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阅读李时珍、袁隆平、孟德尔、摩尔根、达尔文等人物的生平简介,让学生感悟伟大人物的伟大之处,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内在的道德情操和科学素养。
  2 自省法。自省就是经常地自我回顾、检查,对自己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表现进行总结,肯定优点、长处,找出缺点、不足,明确前进的目标。
  3 自警法。自警就是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关的名言、警句、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以勉励自己,提醒自己,警戒自己。伟大领袖毛泽东就以“少年需有朝气”来警戒自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句自律名言警句,把它写在《错题集》的封面上,时刻提醒自己。
  
  (二)实施自律教育是手段。
  任何道德规范只有经过道德主体的主动认识及全面理解,人才能真正成为道德的主人,才能达到自律。青少年的意志往往比较薄弱,行为的自觉性、自制性和坚韧性较差,常又不能抗拒干扰或诱惑,不能控制自己行为而违反纪律。所以,一方面要发挥生物学科与身心健康联系紧密的优势,增强学生自律道德认识;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形式不断的进行自律教育,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
  
  (三)完善自律评价是保障。
  对上述自律教育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措施,只有作出合理的评价,才能真正起到教育作用,否则就会流于形式。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评价:
  1 自评。自我评价是学生依据一定的品德评价标准,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肯定或否定的价值判断。一个人如果能够正确地如实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就能正确地对待和处理个人与社会、集体及他人的关系,有利于自己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之一。
  2 互评。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评价他人的行为一评价自己的行为一评价自己的个性品质。教师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每周从学生的《每堂课学习情况自评表》中挑选几个例子(不显示学生姓名,后同),每月从学生的《每周课后练习情况自评表》和《每月测试情况自评表》进行反馈。先让学生对他人的自评情况进行评价,然后对照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这样的他评、自评、互评,最终实现自我反思、自我教育。
  3 测评。测评是以现代心理学和行为科学为基础,通过心理测验、面试、情景模拟等科学方法对人的价值观、性格特征、以及发展潜力等的心理特征进行客观的测量与科学评价。虽然大多数教师不能设计出非常科学的测评表,但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通过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对自身行为进行测评,还是能反映出某些问题的。学生可以根据测评结果,找到自己在“行为自律”方面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弥补。
  
  (四)养成自律习惯是目标。
  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命运。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的强化。行为自律教育也不能只局限于生物课堂,需要向课外延伸。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学习、饮食、卫生等日常行为细节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自律计划。另外,为了让计划能真正落到实处,要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强化。自我强化是指学生按自订标准评判过自己的行为后,在心理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或惩罚。这种情况下的奖励或惩罚,施者与受者都是个人自己,故而称为自我奖励或自我惩罚。以上两种自我强化方式,在个体心理层面上的自我反省过程中起到定向激励的作用。
  
  四、结束语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道德教育的最高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会自律,学会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说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长期任务,也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参考文献:
  [1]陈齐,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满希,展红.给生物教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高联合.论青少年养成教育中的“他律”和“自律”.青年探索.2009(1)
  [4]段国苹.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年(14)
  编辑 杨帆
其他文献
通过大样本追踪研究,探讨青少年适应行为从初一到初三期间的发展特点,以及个人和家庭因素对青少年适应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从初一到初二,青少年的内向性行为问题和外向性行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礼仪文化展现了中华儿女的精神风貌,传承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明因子。新时代的背景下,必须加快礼仪文化建设的步伐,发挥其助力
本文以绘画形式为视角,通过形式美中的构图、光线、色彩为基础,梳理形式美在摄影中的表现。对照绘画形式美的语言,分析表现在摄影作品中的规律来指导实践。对绘画形式美的研
  大坪里特长公路隧道位于连霍国道主干线甘肃省牛背至天水段高速公路上,隧道全长2×12.29km。本文主要阐明隧道运营通风系统各方案的比选,经计算、分析和论证,确定了技术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