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全球化语境的当下,东西方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在倡导“走出去”“多元化”“兼容并蓄”的文化态度的同时,构建和承扬具有中华民族艺术精神的图像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风景油画至传入国门之前,在西方文化语境的蕴育下,已深深地烙上了其特有的艺术属性,如此看来,仅仅简单地效仿或移植西方风景油画的语言和形式,只能使中国风景油画艺术陷入文化身份缺失的境地.鉴于此,本文从色彩语言及空间语言两大方面切入,通过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写实风景油画不同造型语言的比较分析,从中发掘出中国当代风景油画应持有的品格和特质,旨在使其既能够承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化语境的当下,东西方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在倡导“走出去”“多元化”“兼容并蓄”的文化态度的同时,构建和承扬具有中华民族艺术精神的图像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风景油画至传入国门之前,在西方文化语境的蕴育下,已深深地烙上了其特有的艺术属性,如此看来,仅仅简单地效仿或移植西方风景油画的语言和形式,只能使中国风景油画艺术陷入文化身份缺失的境地.鉴于此,本文从色彩语言及空间语言两大方面切入,通过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写实风景油画不同造型语言的比较分析,从中发掘出中国当代风景油画应持有的品格和特质,旨在使其既能够承载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又能够镌刻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成长印迹.
其他文献
俄罗斯民族乐派作曲家格林卡创作的声乐套曲《向彼得堡告别》是一部具有英雄史诗性的艺术歌曲作品.作品的独到之处是把强烈的英雄主义战争矛盾冲突和抒情的浪漫主义生活自然感知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12首连贯流畅又不失丰富多样的音乐诗歌素材创作的浪漫曲链接,鲜明并深刻地刻画了“向彼得堡告别的霍尔姆王子”的民族英雄形象.
从沿丝绸之路诸多开凿的石窟考察,在漫长的丝绸古道中,丝路乐舞以文化“先行使者”的身份承载着不同民族文化交融与认同的史实.随着学界持续对丝路石窟舞蹈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作为四大石窟之一坐落于古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麦积山石窟舞蹈形态研究关注度却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丝绸之路石窟舞蹈历史文明交融互动的深入研究,造成了麦积山石窟乐舞艺术舞蹈理论与舞台实践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的境况.本文以麦积山石窟壁画飞天中的舞蹈形态为研究对象,介绍最具代表性的供养飞天、伎乐飞天、散花飞天的舞蹈动态元素,揭示其蕴含的审美特征,为舞
藏族民间舞蹈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收集可以发现,不少专业人士都对这一艺术形式进行了研究讨论.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与数字化建设相匹配的相关传播形式让藏族舞蹈更多地走向世界,近几年频繁出现的歌舞类节目、少数民族文化类节目形式多样,无一不在向更多人展示藏族舞蹈的魅力所在.本文以川西北藏族民间舞蹈为主线,拟作相关文献收集和数字化建设方面的研究.
余燮阳(1877-1944)字哲徽、哲辉,四川内江东兴区人,清末秀才,拔贡生.后入成都尊经书院学习深造,以书法优秀殊可造就,得到当时院务主事推荐,进京拜会军机大臣荣禄,入军机处充任章京,专司谕旨、奏议誊录.由此得识京中书法巨擘翁同龢、姚华等人,见识台阁气度,养成扛鼎笔力.后考入京师政法学堂,与嘉兴沈钧儒、永川黄默涵、开县谢盛堂等同学.受到民主革命思想影响,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回到四川,先后任成都法院推事(审判员)、重庆法院庭长、律师.后辞公职,以卖字为业.1935年由重庆回家乡内江,潜心书艺,鬻字为生,
20世纪控制论下赛博空间中后身体的转向,具体表现为后人类身体的物质性与虚拟性.本文通过分析赛博空间理论,考察赛博艺术中两种典型身体路径:其一,控制论下半人半机械、物质性的赛博格身体;其二,以信息形态出场、虚拟化的赛博身体.两种身体映射出信息时代下“身体”的命运以及人机伦理关系中身体的主体性捍卫,同时为赛博艺术的创作提供了理论追溯与实践参考.
自清乾隆年间修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后,该书就被许多学者视为治学的津梁之作.许多学者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作了大量的研究.陈晓华教授对这些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撰写了《“四库总目学”史研究》一书.该书的特点是横向论述,专题剖析;竭泽而渔,收罗详尽;详人所略,略人所详;阐微发覆,决不盲从;中外对比,东西互证.当然白璧微瑕,在所难免,但这无损作者的宏论.“四库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作为《四库全书》的核心部件,自然应该受到应有的重视.陈晓华教授这部著作自然应该是“四库总目学”的筚路
大熊猫是白马藏族所珍视的动物,是吉祥、可爱的化身.在长期的岁月演变中,白马藏族人模仿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创造了熊猫舞,这一舞蹈形式体现了白马人爱护自然环境、“天人合一”的人生哲理,使得熊猫舞在保护“活化石”大熊猫的生态大环境下也显得格外珍贵.
本文在承接“景观社会”和“象征交换”等观点基础上将狩猎文明的图像意识和农耕文明后兴起的审美阶级意识加以区分,并反思了当代社会如何将艺术货币化.文章按时间顺序,以艺术的发展过程作为主线,梳理并对比了不同时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范式.最后本文总结了审美的范式又如何在商品社会中制造了艺术货币.文章认为,艺术货币和阶级性的审美使艺术迷失在景观社会图像的自我复制中,而艺术家应该找回图像的力量.
全球化背景下,舞蹈艺术要在文化市场中发挥作用,就需抓住契机,从现状和需求出发,逐步实现市场化、产业化发展.舞蹈演出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对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舞蹈演出市场的发展现状出发,结合时代背景对我国舞蹈演出市场的发展路径进行思考.
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历史上,大禹不仅是治水的英雄,更是一位圣贤,甚至是一个被神化了的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而由女性画家呈现出来的“大禹”更是在绘画表达上独具一格.本文以中国著名画家刘葵所创作的插画作品《大禹》为研究对象,讨论其题材选择的文化含义、作为女性画家的独特表达方式以及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技法特点和师承因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