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创新与实践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o19871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根本路径,也是每所高职院校重点探索的重要课题。威海职业学院根据办学发展的需要,从构建朋友圈、支持区域产业、引导重点专业、发展社会培训等各个合作需求出发,分别定义和有序推进校企合作,本文通过对其创新理念和做法的分析,以期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参考与借鉴。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提出:经过5-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一元主体转向多元办学,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向学校与企业联姻跨界合作转型,不断创新模式,让企业更多、更广、更深入地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
  当前,产教融合实践平台建设已经成为实践层面职业院校普遍采取的行動,如共建实训基地、成立二级学院、搭建产学研平台等,个别职业院校也已形成了产业学院、实训基地等某个类型产教融合平台的典型做法,但系统完善、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体系尚未建立。
  多年来,威海职业学院根据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内在要求,积极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在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丰富校企合作形式内容上开展了持续的探索创新,社会多元参与办学的深度广度不断增加,校企命运共同体越来越紧密。目前,学校围绕威海市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十条优势产业链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校企地共建了14个二级学院,与44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共建了38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54个订单班等,推动校企双元育人落实落地和校企命运共同体真正形成,企业真实项目化课程比例达到50%以上,企业一线技术人才担任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比例达到30%,合作企业接收实习学生比例接近100%。
  一、与政府部门合作,通过“政校联姻”强化对地方的综合服务
  把与区市政府、市直部门的合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立足于用好用活政府资源,紧贴地方和部门需求,创新合作方式、加强合作关系,实现了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统筹下的校企合作集约化、对接服务一体化。
  一是共建校地二级学院,形成校企合作集约效应。充分用好地方政府在产业推动、资源调动方面的优势,创造性地提出了共建“校地学院”的模式,把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制度化、实体化。2017年以来,学校先后与威海市中心城区的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环翠区共建了“高新学院”“环翠学院”。校地二级学院按照“实体化管理、开放化运行、项目化实施”的原则,共同推进合作。实行“双院长”协调机制,由地方政府人才工作部门的负责人(组织部长)和学校一名副院长共同担任院长,以经常性沟通协调的方式对学院的日常工作进行领导管理;由学校指定一个学院做为校地二级学院的挂靠学院,负责校地学院的日常工作,并由地方政府指定一名人社部门负责人担任相关学院的副院长,驻校负责合作项目的对接推进工作。
  在合作过程中,校地双方探索形成了“清单式”的项目化合作推进模式,每年由双方院长牵头,组织研究提出年度可以实施的合作项目,列出项目清单,然后由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逐一进行落实,由二级学院根据对接情况逐一进行实施。目前,校地双方已经形成了每年一度的集中校企对接推介、部门专项培训、应用技术项目对接等经常性的项目体系。在校地平台的支持下,学校与两区内的160家重点骨干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每年提供经常性对口实习岗位4000多个,开设订单专班12个,每年承接两区培训项目30多批次,通过校地学院实现了与专业与区域产业对接、实习与就业用工对接、科研与企业项目对接、社会培训与员工素质对接的“四对接”。
  二是共建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对社会发展贡献度。主动对接政府部门的业务需求,努力挖掘服务能力,开展对接合作。在市人社局的支持下,建设了威海市职业技能实训中心,核定了专门的人员编制,由市人社局一名副局长任中心副主任,承担全市企业职工培训、技能鉴定工作。在市委农工委的支持下,成立了美丽乡村研究院,作为市级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智力支持单位,参与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服务工作。
  职业技能实训中心成立以来,常年承担全市“金蓝领”技师培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来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培训等项目,获得30多个工种的技能鉴定项目资质,年均开展培训上万人次。美丽乡村研究院组建了专门的教师团队,打造了工匠专班,组通过开展举办大赛、科研立项、承接项目、志愿服务等形式助力乡村建设活动,2017年以来,先后与参与完成了5个县区、8个乡镇的美丽乡村项目建设规划,开发14个培训模块60门课程,举办旅游产业发展、休闲康养、美丽乡村建设等专题培训班30多期次,成为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推进力量。
  三是共建专门培训基地,强化专业服务输出能力。把服务部门搞培训作为校地合作的重要内容,主动对接部门的人才素质提升需要,共同打造培训平台,全面承担相关培训项目。与市文旅局合作,申报建设了“山东省旅游人才(全域旅游)培训基地”,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全域旅游培训基地;与市委组织部合作,利用威海市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成功申报了“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现场教学基地”;与市住建局合作,申报建设了全省装配式建筑技术培训基地;与市教局合作,建设了威海市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多个培训平台。
  为强化培训基地建设,学校按照“一院一基地一品牌”的要求,把培训平台建设任务落实到二级学院,由二级学院对接相关政府部门,根据培训需求完善硬件设施、组建培训师队伍、开发培训课程。现在,各个培训模块都按照项目化的要求开展了培训包,落实了专门的培训师团队,并根据相关领域的发展需求,不断调整充实。近5年来,已经承接相关培训400多个班次、38000多人次,承接中小学研学6万多人次,年实现培训收入达到3000多万元。
  二、与龙头企业合作,组建“产业学院”实现与优势企业的深度融合
  遵循“强强联合”的原则,与龙头企业开展合作,通过强产业、强企业、强专业之间的强强联合,以资金和资产的深度融合为纽带,实现人才培养的结构和质量标准与企业需求、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与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升级等高度契合。   一是服务于重点专业群引进优势企业组建企业学院。按照每个专业群与优势企业合作建一个二级学院的目标,积极引进企业资源提升专业建设水平。2017年,学院首先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的质量提升需求出发,与山东万斯达集团达成了深度合作意向,共建二级学院。校企双方专家通过共同实施装配式建筑项目研究、工程实践等方式,直接把企业生产中的技术、工艺等引入教学,并围绕新的专业发展需求,大力引进师资、组建工作室,专业发展水平得到迅速提升,2019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成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省级“建筑施工安全和装配式建筑施工体验式教育基地1个、国内一流建筑工程技术虚拟仿真中心、省市级科研平台3个。按照上述理念和模式,学校又先后围绕经贸、服裝与艺术设计、机电信息等专业的发展,先后与家家悦集团、迪尚集团、新北洋集团合作建设了多个企业学院。
  二是围绕社会服务需求引进社会资本组建专门学院。按照“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举”的法定办学职责,学校把校企合作范围扩宽到社会培训领域,围绕重点培训项目,引进优势企业共同开展专项培训。2017年,学校与威海升安海运公司分别出资500万元注册成立了海大航海学院,开始涉足海员培训项目,开启了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新篇章。经过4年多的实践,目前“海大学院”已经构建形成了完全市场化的运行管理机制,获批开展19个船员培训项目及巴拿马海员证书培训授权,年均培训15000余人次,累计培训收入6515万元,轮机工程专业适任考试及格率一直位列全国前3名。2018年,学校又瞄准了大客车和货车驾驶员培训市场,与威海市唯一具有相关培训资质的顺通驾校合作,成立了“顺通学院”并设立实体公司,既面向社会开展培训,还面向在校生开设《汽车驾驶与维保》选修课程。三年来已累计完成培训收入1300多万元,并荣获2020年威海市最高3A质量等级认定。
  三是致力于引领行业发展组建跨院系的“产业学院”。把办好专业服务产业、办优专业引领产业,作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追求,对接全产业链人才需求开展校企合作。针对威海作为旅游城市,但旅游业态、服务体系与信息化和新经济不相适应的问题,主动与山东文旅集团开展全面深入合作,于2021年6月合作建设了“智慧文旅产业学院”。智慧文旅产业学院聚焦当前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态势,结合新型旅游、智慧旅游发展趋势,把设置在不同院系的旅游管理、酒店运营、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专业纳入“智慧文旅产业学院”框架,服务文旅全产业链条,培养适应新型文旅岗位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引入山东文旅集团后,集团派出了强大的专业团队,与相关专业教师一起,对原有专业内容架构进行了全面调整,如旅游专业新增了融媒体运营、旅游文创、旅游平台运营、面向旅游定制师的旅游策划等全新课程,并引进了文旅集团真实的旅游小镇、文创产品设计等实践项目,让教学更贴近实际实战。
  三、与骨干企业合作,通过“专项合作”实现不同领域的重点突破
  学校把专业建设作为产教融合的落脚点,围绕人才培
  养,与区域行业骨干企业共建校企合作专业、订单班、现代学徒班等,推动校企在课程体系、师资共建、实习实训等三个方面建立体系和标准,开展深度的产教融合,形成独特的产业链—专业链—教学链融合的形态。
  一是共建校企合作专业,深化双元协同育人。校企合作专业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十强”产业、区域产业集群重点实体企业为主要合作对象,遴选校级以上优势专业开展合作。学校按照每个重点专业群举办1个左右校企合作办学专业的指导意见,对各院系校企合作专业办学进行总体调控,以用足用好有限的合作资源,目前已经引进了山东文旅集团、万斯达集团、慧科集团、中兴通讯等先进企业合作共建了21个校企合作专业。
  校企合作专业以引进产业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先进工艺为主要目标,出台了系列管理办法,把引进真实的企业项目开发课程数量、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人才授课比例、带动学生完成生产任务数量、安排学生在企业真实岗位实训、在合作企业就业比例及起薪率等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引导合作企业不断强化对专业的人力资源、生产要素投入,推动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有1个专业入围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6个专业成为省级重点专业。
  二是共同开展订单培养,实现校企无缝对接。按照每个专业都与区域骨干企业共建1个订单班的原则,先后与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公司、家家悦集团、威建集团等企业共建了54个订单班。订单班建设重在引进企业生产要求开发核心专业课程,并引进企业师资开展授课,同时适度导入企业文化,着力解决专业人才培养中项目化、实践化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使学生的理论学习、技能提升完全遵循企业的实际需求开展,提升了人才培养精准度,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促进了学生高质量精准就业。通过大力推进订单班教学,一大批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得到了全面更新,课程的建设的项目化、实践化比例大幅提升。同时,一大批企业一线的高技能人才走进课程,把他们宝贵的真实生产经验带动课堂中,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与此同时,学校专业教师也与企业教师结成了互学对子,相互学习教学教法与专业技能,走进企业进行顶岗实践,保持了技能教学水平的同步增进。
  三是推行现代学徒制,校企共育现代工匠。学校积极开展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按照招生招工一体、校企双导师培养的模式,与天润工业、广泰空港等企业建立了12个现代学徒班。校企双方从岗位调研、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施、课程体系的构建及相关标准的制定、岗位教学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共同探索构建了“四阶段、工学交替、岗位培养、螺旋上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了才培养方案与岗位素质要求一体化,教学组织与生产过程一体化,教学内容与典型岗位任务一体化,能力培养与职业标准一体化,实训环境与工作实境一体化,在岗学习与就业岗位一体化,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一体化,形成了双主体育人特色。目前,学校现代学徒专班已经有1个成为国家级现代学徒项目,4个成为省级现代学徒项目。   四、与优势平台合作,通过“要素对接”引进专项领域的优势资源
  不断丰富校企合作内涵,把科研合作、技术合作纳入校企合作范畴,与科研院所、服务机构合作共建技术平台,充分发挥校外平台机构的技术引领和服务辐射能力,推动学院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社会技术服务等方面能力的综合提升。
  一是成立威海唯智应用技术研究院,主动对接威海市“1+4+N”产业技术研究体系。为更好地服务区域创新和项目产业化,学校于2018年4月出资1000万元成立了威海唯智应用技术研究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营威海唯智应用技术研究院,研究院依托威海职业学院创新资源并结合威海市创新体系建设的实际,着力为区域主导的产业创新提供成果孵化、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等服务。2020年2月,威海唯智应用技术研究院成功加入威海“1+4+N”创新平台体系N平台。自加搭乘“1+4+N”创新平台体系的“快车”以来,研究院借助1+4+N”创新平台体系资源集聚优势,吸引了国家级研发中心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入驻,依托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院士图尔科维奇备案了山东省院士工作站,获批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近三年来,研究院共签订横向课题100多个,合同经费超过2000多万,极大地推动了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威海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威职力量。
  二是成立济南果品研究院威海分院,主动服务创新驱动和乡村振兴战略。把借鸡孵蛋、借船出海,作为提升服务能力的有效手段,用足用好学校资源,积极引进优势智力资源,助推学校应用技术研究能力和服务区域社会发展能力的提升。2019年,学校通过多方努力,在威海市政府的支持下,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共建了济南果品研究院威海分院,使这家“国”字号的研究机构成功落户威海。为支持威海分院的建设发展,威海市政府每年出资300万元,用于专项项目的研究与推广。两年来,果品研究院威海分院,借助总院的人才、技术、设备资源优势,聚焦威海特优果蔬产品的采后贮藏保鲜、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综合利用、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等环节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已经立项了6项科研课题。在相关专业的带领下,我院专业教师团队全面参与了项目工作,并参与完成了威海苹果风味品质评价技术1项,参与山东省地方标准《新鲜蔬菜流通技术规范》《新鲜蔬菜流通技术规范》的制定,修订《话梅》《鲜菠萝》2项行业标准,获批山东省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果蔬质量透明工程与品牌建设服务示范”。
  三是成立威海市粮食检测中心,主动服务区域食品生产流通安全。在校企、校地合作过程中,学校不怕困難、勇担使命,积极承担市委市政府交办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身办学能力的发展和升级。2020年,学院围绕检验检测专业群的建设发展,主动承建了威海市粮食检测中心。粮食检测中心是纳入国家粮食局管理体系、承担规定职责的专门检测机构,学校的资质申办过程中,学校依托市质检中心等权威机构的技术支持,抽调了专业人员专门培训、广泛学习,在较短的时间了完成了检测机构申办所需的人员队伍、质控体系、检测数据积累等相关要求,获批相关资质,成为威海市域内权威性的粮食检测机构。承接这一项目建设,学校也因此获得了市发改委为专项调拨的总价值1010万元的检测设备,使相关专业的发展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总之,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一条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开拓之路。威海职业学院的校企合作工作在顶层设计上建构了清晰的工作理念、明确的发展目标,在实践层面不断完善工作措施、丰富合作内涵,通过合作不断引用、用好社会资源,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开放办学之路、多元办学、合作办学之路。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1-24)[2020-12-20].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904/t20190404_376701.html.
  [2]周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000(013):24-25,26.
  [3]施祝斌,王琪,乔红宇,等.校企共同体的实现路径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7):16-21.
  [4]易小兵.高职教育校企共同体深度发展的三维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4(5):12-14.
  [5]施维.广西高职院校产教融合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广西×学院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9.
  [6]黄蘋,陈时见.新时代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内涵特征与实现路径[J].教育科学,2020,36(2):76.
  作者简介:车信超(1973—),男,汉族,山东威海人,职称学历:高级经济师,本科。研究方向:教育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苏道伟(1982—),男,汉族,山东威海人,职称学历:中级经济师,本科。研究方向:校企合作、项目管理。
  宋阳(1983—),男,汉族,山东威海人,职称学历:讲师,本科。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本文系2019年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号为A03G021001).
其他文献
患者女,38岁.因双前臂及双小腿肿硬伴腕关节肿痛半年于2008年12月30日入住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矾山医院风湿免疫科.患者于入院前半年因疲劳后出现双前臂及双小腿肿胀僵硬,压不凹陷,伴有手足活动欠灵便.之后前臂、小腿硬肿加重,双手不能握拳,下蹲站立欠灵活,伴双腕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无晨僵.于外院就诊给予非甾体抗炎药和抗生素治疗1周效果不佳,转诊我科.病程中无发热、皮疹、脱发、口腔溃疡,无肌肉疼痛无力
期刊
目的 总结嗜酸性筋膜炎(EF)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认识.方法 对北京协和医院199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6例住院患者的人口学特点、临床表现、系统受累、实验室检查、病理及治疗等进行分析.结果 ①16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3例;平均发病年龄(47±8)岁;②3例在发病前有明确的劳累或剧烈运动史;③6例存在抗核抗体阳性(6/12);3例类风湿因子(RF)阳性(3/10);6例出
目的 通过分析钙网织蛋白(CRT)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体内的表达水平,进一步探讨CRT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活动期RA、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健康对照组(HC)血清及RA和骨关节炎滑液中CRT的含量,蛋白印迹法分析血清中CRT的存在形式,病理学方法检测CRT在RA和骨关节炎关节滑膜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
摘要: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初中数学的教学理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不仅对具体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更加强调核心素养的渗透。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学生只有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通过能动性的发挥,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与创造,才能更好地达到内化知识的效果,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积极挖掘数学学习的深度,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核心与思想,尽可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
重叠综合征并继发性红热痛症临床少见,现报道如下.  患者女,60岁.因对称性多关节痛1年,加重伴双足肿痛10 d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关节痛,无晨僵,当地医院口服中药及雷公藤多苷、双氯氛酸治疗半年,效果欠佳.
期刊
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ies,IIM)是一组以侵害骨骼肌为主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和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常见的2种临床亚型.IIM临床特点表现为四肢近端肌无力、特征性皮疹、系统性损害以及血清中存在自身抗体.IIM的自身抗体可分为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myositis sp
期刊
目的 初步探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关节滑膜巨噬细胞磁共振成像(MRI)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鸡Ⅱ型胶原与完全弗氏佐剂乳化构建CIA模型,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早、中、晚期组,分别于免疫第14、28、42天静脉注射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注射前及注射后24h分别在7.0 T小动物磁共振扫描仪上行膝关节T1WI,T2WI和T2*WI序列磁共振扫描.各组大鼠于第2次磁共振扫描完
摘要:在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必须将体育与健康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并重,使学生不仅具有健康的体魄,还具有健康的心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体育;健康教育  新课改背景下,在进行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其实用性的要求要重视起来,特别强调了要将体育教学融入到我们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中,体育已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它可以更好的使高中生的身体各方面素质以及运动技能得到全
目的 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30例RA患者及80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酶联免疫法测定其25(OH)D浓度,比较RA患者25(OH)D水平的变化;同时运用双能X线吸收仪(DXA)测定RA患者骨密度,双手X线Sharp评分(SHS)评定患者骨侵蚀及狭窄程度并详细记录RA患者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计算疾病活动性.采用
患者女,64岁,主因间断出现皮肤脓疱、腰痛3年于2008年4月入院.2007年7月左手掌出现直径2 mm水疱,其中心可见白点,破溃后有黄白色脓液流出,伴左侧第1掌指关节肿痛.此后间断出现右手掌4 cm×4 cm皮肤脱屑,服中药及外用药物治疗后好转.2007年10月于卸放重物时间断出现突发腰痛,无活动受限,行腰椎X线片及CT未见明显异常,平卧休息及服药物治疗约1周好转.2008年1月患者再发腰痛,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