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0年,我入学鲁迅美术学院,在绘画系版画专业学习。记得那时有一首歌叫《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歌中描述了一个遥远美丽的未来,一晃,30多年时光都过去了!
每当想起20世纪80年代,真是如诗如画,那时刚刚经历过10年“文革”,大家都说科学的春天来了……
鲁美更是那个春的时代最美丽的花园。在母校鲁美的大学时光,那么多难忘、感动和向往,那么多才华横溢的老师、同学,满院子才子才女,大家一起去乡村、工厂、草原、大漠……那时,听了小半辈子快崩溃的样板戏歌曲后,忽然听到了《夜来香》《小村之恋》,邓丽君那仙乐天籁般的歌;还有《橄榄树》《三月里的小雨》……看夸张的变态的主题宣传画都已经反胃的时候,忽然看到了拉斐尔的圣母和安格尔、德加的浴女;还有朦胧诗的舒婷和北岛。即便仍在马列主义深院里,还是不期而至地看到了弗洛伊德、薩特和马斯洛……真是有严冬过后迎来春天的感受。
今天回想,在鲁美,更美的春天是院子里的我们的老师们,在他们身边沐浴艺术的阳光雨露,聆听他们的教诲,真是莫大的幸福。他们的品格人格和对艺术真谛的传授,深刻地响了我们一生。
记得1982年春,版画系要开雕塑课,同学们都希望请到曲乃述老师,便向系主任陈尊三老师提要求,陈老师面露难色地解释说:曲老师工作非常忙,连雕塑系的课都很难请到他,况且我们是系外非专业选修课。可同学执着起来,一定要请曲乃述老师,并替陈老师出谋。我们想先找曲老师透个信儿,试探一下。于是,大着胆子,我们厚着脸皮来到曲老师的工作室门口。曲老师在工作,身穿一件浅蓝棉布工作服大衣,精干略显消瘦的身材干净利落,他正聚精会神地做稿子。工作室的地中间、边上、角落、墙上的架子隔板上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小稿。我们在门口探头看了一阵子,有点胆怯起来,也不忍心打扰。曲老师用眼睛余光看见了我们,边做稿子边说:“你们进来吧!”于是,我们小心地走到他的身边,和他说明来意。他继续手上的事,不看我们,也不回应。我们一下子被闷在那里,觉得有点唐突,希望找个台阶下来。曲老师还是做手里的事,也不看我们,倒是给我们提了要求:“你们帮我看看,提提建议。”曲老师抬起眼睛看了我们,目光真切亲和,他开始给我们讲解起他的创作,像我们是业主和委托人似的,我们开始的胆怯,立马消失了,真的给曲老师提起建议来,聊得很热烈,好像本来是熟人,就这样我们成了朋友……
我们聊得竟忘记了来意,临走时,曲老师主动问起我们有什么事情,我们一下子从朋友的状态回落到版画系的学生身份,胆怯认真地说明了来意。曲老师还是继续他的工作,没有马上回答我们,我们又被什么拖住了似的。在我们快离开时,曲老师放下了手里的活,看着我们想了想说:“你们的课什么时候上,到时告诉我就好了。”哇,事情就这样办妥啦!
开课那天,我们在教室里等着曲老师,地点定在版画系教室。快到了上课时间,曲老师还没有来,陈尊三老师叫我们去雕塑系迎接一下。这时,走廊里想起了皮鞋脚步声和问路声:“80版画教室在哪间?”我们知道肯定是曲老师,便赶快迎了出去。我看看表,时间一分不差,正正好好到上课的时间。曲老师穿了一件深灰色半截毛料大衣,舞蹈家般的身材,非常合身,深灰色西装裤,三接头黑皮鞋擦得铮亮,站在我们一帮不修边幅的同学当中,跟外交官接见乡村代表似地的,大家立刻紧张和兴奋起来。曲老师笑了笑说:“对不起,让大家久等了,我还是第一次来版画系。”
曲老师问:“版画系教室里有没有雕塑台、雕塑泥、雕塑刀?”版画系哪来的这些雕塑专业工具?大家说没有。曲老师又笑了笑,学了老外的样子,摊开两手,耸了耸棱角分明的肩膀道:“没有工具咋办?”大家沉默起来……曲老师转身向外走去,大家还没反应过来,曲老师已到了教室门口,他边走边转过身来说:“我去看看雕塑系有没有专业教室。”不一会儿,版画系走廊上又响起曲老师节奏分明的脚步声,他进来说道:“雕塑系也没有专业教室了,你们就在这里上课吧。你们跟我到雕塑系拿泥巴和部分工具。”曲老师边走边说,很快我们就带着雕塑泥、几把雕塑刀,回到版画系教室。曲老师建议大家用课桌和凳子替代雕塑台,用拿来的几把雕塑刀和其他工具做样品,请大家自制雕塑工具。在这过程中同学都觉得有些累了,而曲老师却没有丝毫疲惫的意思,自己笑了笑,对我们说:“雕塑首先是体力活儿!”就这样,前后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在不具备任何雕塑专业条件的版画教室里,把雕塑专业课开了起来。
当时,我们都没有任何雕塑专业基础,曲老师把模特摆好,建议我们做四分之一大人体,在纸上画了龙骨布置和结构材料图,请我们先把从雕塑系拿来的干泥巴泡起来,要求我们自己到学校附近工地去寻找做龙骨的材料,要求同学午后把泥稿大型做出来。我们不太相信,觉得有点太挑战了。曲老师看出了我们的意思,严肃起来,很肯定地强调:“我下午看你们的稿子!”曲老师一交代完,便转身回工作室去了。
曲老师当时正在承担着重要项目,我记得是国家图书馆的设计委托。今天,我也承担一些项目,才理解做委托项目的压力和急迫性。曲老师能接受邀请,来版画系上课,并非分内工作,在当时他的情形下,实属不易。在之后的上课当中他说,在和我们初次交谈中,喜爱我们,希望能把有关雕塑的知识、技术和文化传达给版画系的同学。我想,这就是一个老师、艺术家、大师对教育事业、学生和艺术的爱吧。这就是我们敬爱的曲老师。
曲老师一走,大家立马感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大家立刻分工,找做架子材料的,打理雕塑泥的,打中午饭的,布置教室的……下午,我们的雕塑大样还真的出来了。只是从雕塑技术和艺术的角度来看,有点惨不忍睹。大家开始期盼曲老师能快点到来,救我们出苦海。这时,走廊上又响起了曲老师有节奏的皮鞋声。
我们的作业做了半卧姿态女人体,曲老师看了一遍我们所有同学的雕塑稿子,沉思了一阵子后,说了一句:“还不错!”嗨,我们感觉有点晕!真不知道这是被表扬了,还是被批评了。曲老师继续说:“你们自己评价一下你们的作品。” 嗨!我们更晕了,又是一阵子的沉寂。
曲老师的话进入了正题:“说你们做得还不错,是说,你们的作品有自己的个性,思路和方法正确,这难能可贵。希望你们能把个性保存下来。但是,你们的稿子不够专业,雕塑有雕塑的语言规律,这是我能告诉你们的;而艺术感受和个性的表现,是你们自己的。”曲老师边讲边来到我做的稿子的面前,动手改了起来。他拿了块刮板儿,很快地删掉一些细节,把半卧的人体姿态做了很大、夸张性的调整,把头部、颈部、肩部、腰部的角度加大了变化。他的动作快捷,干净利落,就像医生给病人动手术,我的烂稿儿立马生动鲜活起来……他很快地给每一个同学改了一遍,然后,转过身来问大家:“你们看看怎样?”大家互相看了看,咂咂嘴笑了,心里想,大师就是大师。然后,曲老师要大家先放一下手里的活,他要开始讲课了。“泥巴是有生命的,生命的来源在于对运动和动态的表达,你们的问题是忽略了运动和动态的表达。”他拿起一块泥巴,随手拍成一个扁的长方体,立在临时做雕塑台和讲台用的课桌上,继续说,“假如这是一个人体,很平很静的状态下,我们很难感觉到什么。”他边讲边随手把泥巴像拧麻花一样拧出一些角度,又做了几个变化的弯儿,很抽象,但立刻让人感受到了泥巴里面透出的生命的力量,“你们明白了吗?建议你们去图书馆看看菲迪亚斯、米开朗基罗、布徳尔、马约尔等大师的作品,看看冰舞和经典舞蹈,看看他们是如何表达生命和运动的。下次课上希望能在你们的稿子上看到运动和生命的表达。”讲完,他搓了一下手上的泥巴,又拍了拍,转身离开了教室。他的皮鞋声在版画系的走廊上响起来,我们开始继续做稿子,每个人都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大家很快地找到了“表达”,做得兴高采烈,热火朝天。
曲老师再来上课时,表扬大家说:“很好,不愧为版画的同学。”我们一下子鼓满了力气,开始自信起来。
曲老师认为雕塑和版画都是用最简单的材料,表达最本质和深刻的东西,因此,雕塑和版画为造型艺术之王。曲老师觉得大家已经很好地把握了整体关系后,就选了一个同学的稿子,开始深入起来,在稿上生动地表现出肌肉骨骼、指尖眉梢、丰肩美臀……他没有多讲话,指着他改过的稿子,“你們也试试做出细节来……要有美感。”大家就跟着做起来。曲老师偶然看到了同学放在桌子上的卡带式录音机。当时,这还属于小奢侈品呢。曲老师高兴起来,跟我们说:“放一段音乐。”教室里回荡起拉德斯基进行曲有力的旋律……大家开始聚精会神地工作了。曲老师悄悄地回到他的工作室里。
我们的进步和不足,都可以从曲老师脸上的表情里感觉到。曲老师在他的工作室和我们的教室之间来回奔忙着。有时也把我们请去他的工作室,谈他的创作感受,或听取我们的建议。在这过程当中,曲老师真是循循善诱,讲了很多生动的例子。例如,我的细节一直做得没有力量也不深入,曲老师看出了问题,他问我:“如果我请你做一麻袋土豆,你是先做麻袋还是先做土豆?人体先有骨骼肌肉还是先有皮肤?”哦,我一下子便理解了!再如,我的稿子做得过于细致而丢了整体体量感,曲老师拿了一张白纸卷了一个筒,问我:“你把这想象成一个圆柱,感受一下它的体量感和张力。”他随手把白纸搓出一些皱纹,再把白纸卷成筒状,问我:“你看还有体积感和张力吗?细节必须在整体感和体量感当中才好。”哦,我明白啦!曲老师带我们两周的雕塑课,我终生难忘。
回想起来,在那个时代,曲老师不但在短暂的时间里,教会我们雕塑技法,也最先给我们打开了理解古希腊、意大利、法国文艺复兴的大门,还教会我们从舞蹈和音乐中吸取营养的诀窍。在他的课堂,他生动地讲解大量古希腊、意大利、法国文艺复兴的雕塑艺术案例,解释了它们为什么辉煌伟大,辉煌在哪里。更可贵的是,他要求我们要懂得如何借鉴它们创造我们自己的辉煌,而不是仅仅仰视它们。
这就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崇敬的鲁美大师和亲密的朋友。今天回忆起来,才知道鲁美一直有着这样挺立伟岸的身躯。因为一直流淌着一代又一代艺术大师的血液,今天的鲁美才依然如此的俊美。鲁美当年的学生们,一批又一批地成为当下最优秀的画家、雕塑家和艺术家,他们不就是曲老师这样的大师们流动着的血脉吗?辛勤培养了我们的老师们,他们的艺术能力和艺术精神还活着,曲老师也当然还活着——不是吗?!
责任编辑 林 芝
每当想起20世纪80年代,真是如诗如画,那时刚刚经历过10年“文革”,大家都说科学的春天来了……
鲁美更是那个春的时代最美丽的花园。在母校鲁美的大学时光,那么多难忘、感动和向往,那么多才华横溢的老师、同学,满院子才子才女,大家一起去乡村、工厂、草原、大漠……那时,听了小半辈子快崩溃的样板戏歌曲后,忽然听到了《夜来香》《小村之恋》,邓丽君那仙乐天籁般的歌;还有《橄榄树》《三月里的小雨》……看夸张的变态的主题宣传画都已经反胃的时候,忽然看到了拉斐尔的圣母和安格尔、德加的浴女;还有朦胧诗的舒婷和北岛。即便仍在马列主义深院里,还是不期而至地看到了弗洛伊德、薩特和马斯洛……真是有严冬过后迎来春天的感受。
今天回想,在鲁美,更美的春天是院子里的我们的老师们,在他们身边沐浴艺术的阳光雨露,聆听他们的教诲,真是莫大的幸福。他们的品格人格和对艺术真谛的传授,深刻地响了我们一生。
记得1982年春,版画系要开雕塑课,同学们都希望请到曲乃述老师,便向系主任陈尊三老师提要求,陈老师面露难色地解释说:曲老师工作非常忙,连雕塑系的课都很难请到他,况且我们是系外非专业选修课。可同学执着起来,一定要请曲乃述老师,并替陈老师出谋。我们想先找曲老师透个信儿,试探一下。于是,大着胆子,我们厚着脸皮来到曲老师的工作室门口。曲老师在工作,身穿一件浅蓝棉布工作服大衣,精干略显消瘦的身材干净利落,他正聚精会神地做稿子。工作室的地中间、边上、角落、墙上的架子隔板上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小稿。我们在门口探头看了一阵子,有点胆怯起来,也不忍心打扰。曲老师用眼睛余光看见了我们,边做稿子边说:“你们进来吧!”于是,我们小心地走到他的身边,和他说明来意。他继续手上的事,不看我们,也不回应。我们一下子被闷在那里,觉得有点唐突,希望找个台阶下来。曲老师还是做手里的事,也不看我们,倒是给我们提了要求:“你们帮我看看,提提建议。”曲老师抬起眼睛看了我们,目光真切亲和,他开始给我们讲解起他的创作,像我们是业主和委托人似的,我们开始的胆怯,立马消失了,真的给曲老师提起建议来,聊得很热烈,好像本来是熟人,就这样我们成了朋友……
我们聊得竟忘记了来意,临走时,曲老师主动问起我们有什么事情,我们一下子从朋友的状态回落到版画系的学生身份,胆怯认真地说明了来意。曲老师还是继续他的工作,没有马上回答我们,我们又被什么拖住了似的。在我们快离开时,曲老师放下了手里的活,看着我们想了想说:“你们的课什么时候上,到时告诉我就好了。”哇,事情就这样办妥啦!
开课那天,我们在教室里等着曲老师,地点定在版画系教室。快到了上课时间,曲老师还没有来,陈尊三老师叫我们去雕塑系迎接一下。这时,走廊里想起了皮鞋脚步声和问路声:“80版画教室在哪间?”我们知道肯定是曲老师,便赶快迎了出去。我看看表,时间一分不差,正正好好到上课的时间。曲老师穿了一件深灰色半截毛料大衣,舞蹈家般的身材,非常合身,深灰色西装裤,三接头黑皮鞋擦得铮亮,站在我们一帮不修边幅的同学当中,跟外交官接见乡村代表似地的,大家立刻紧张和兴奋起来。曲老师笑了笑说:“对不起,让大家久等了,我还是第一次来版画系。”
曲老师问:“版画系教室里有没有雕塑台、雕塑泥、雕塑刀?”版画系哪来的这些雕塑专业工具?大家说没有。曲老师又笑了笑,学了老外的样子,摊开两手,耸了耸棱角分明的肩膀道:“没有工具咋办?”大家沉默起来……曲老师转身向外走去,大家还没反应过来,曲老师已到了教室门口,他边走边转过身来说:“我去看看雕塑系有没有专业教室。”不一会儿,版画系走廊上又响起曲老师节奏分明的脚步声,他进来说道:“雕塑系也没有专业教室了,你们就在这里上课吧。你们跟我到雕塑系拿泥巴和部分工具。”曲老师边走边说,很快我们就带着雕塑泥、几把雕塑刀,回到版画系教室。曲老师建议大家用课桌和凳子替代雕塑台,用拿来的几把雕塑刀和其他工具做样品,请大家自制雕塑工具。在这过程中同学都觉得有些累了,而曲老师却没有丝毫疲惫的意思,自己笑了笑,对我们说:“雕塑首先是体力活儿!”就这样,前后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在不具备任何雕塑专业条件的版画教室里,把雕塑专业课开了起来。
当时,我们都没有任何雕塑专业基础,曲老师把模特摆好,建议我们做四分之一大人体,在纸上画了龙骨布置和结构材料图,请我们先把从雕塑系拿来的干泥巴泡起来,要求我们自己到学校附近工地去寻找做龙骨的材料,要求同学午后把泥稿大型做出来。我们不太相信,觉得有点太挑战了。曲老师看出了我们的意思,严肃起来,很肯定地强调:“我下午看你们的稿子!”曲老师一交代完,便转身回工作室去了。
曲老师当时正在承担着重要项目,我记得是国家图书馆的设计委托。今天,我也承担一些项目,才理解做委托项目的压力和急迫性。曲老师能接受邀请,来版画系上课,并非分内工作,在当时他的情形下,实属不易。在之后的上课当中他说,在和我们初次交谈中,喜爱我们,希望能把有关雕塑的知识、技术和文化传达给版画系的同学。我想,这就是一个老师、艺术家、大师对教育事业、学生和艺术的爱吧。这就是我们敬爱的曲老师。
曲老师一走,大家立马感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大家立刻分工,找做架子材料的,打理雕塑泥的,打中午饭的,布置教室的……下午,我们的雕塑大样还真的出来了。只是从雕塑技术和艺术的角度来看,有点惨不忍睹。大家开始期盼曲老师能快点到来,救我们出苦海。这时,走廊上又响起了曲老师有节奏的皮鞋声。
我们的作业做了半卧姿态女人体,曲老师看了一遍我们所有同学的雕塑稿子,沉思了一阵子后,说了一句:“还不错!”嗨,我们感觉有点晕!真不知道这是被表扬了,还是被批评了。曲老师继续说:“你们自己评价一下你们的作品。” 嗨!我们更晕了,又是一阵子的沉寂。
曲老师的话进入了正题:“说你们做得还不错,是说,你们的作品有自己的个性,思路和方法正确,这难能可贵。希望你们能把个性保存下来。但是,你们的稿子不够专业,雕塑有雕塑的语言规律,这是我能告诉你们的;而艺术感受和个性的表现,是你们自己的。”曲老师边讲边来到我做的稿子的面前,动手改了起来。他拿了块刮板儿,很快地删掉一些细节,把半卧的人体姿态做了很大、夸张性的调整,把头部、颈部、肩部、腰部的角度加大了变化。他的动作快捷,干净利落,就像医生给病人动手术,我的烂稿儿立马生动鲜活起来……他很快地给每一个同学改了一遍,然后,转过身来问大家:“你们看看怎样?”大家互相看了看,咂咂嘴笑了,心里想,大师就是大师。然后,曲老师要大家先放一下手里的活,他要开始讲课了。“泥巴是有生命的,生命的来源在于对运动和动态的表达,你们的问题是忽略了运动和动态的表达。”他拿起一块泥巴,随手拍成一个扁的长方体,立在临时做雕塑台和讲台用的课桌上,继续说,“假如这是一个人体,很平很静的状态下,我们很难感觉到什么。”他边讲边随手把泥巴像拧麻花一样拧出一些角度,又做了几个变化的弯儿,很抽象,但立刻让人感受到了泥巴里面透出的生命的力量,“你们明白了吗?建议你们去图书馆看看菲迪亚斯、米开朗基罗、布徳尔、马约尔等大师的作品,看看冰舞和经典舞蹈,看看他们是如何表达生命和运动的。下次课上希望能在你们的稿子上看到运动和生命的表达。”讲完,他搓了一下手上的泥巴,又拍了拍,转身离开了教室。他的皮鞋声在版画系的走廊上响起来,我们开始继续做稿子,每个人都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大家很快地找到了“表达”,做得兴高采烈,热火朝天。
曲老师再来上课时,表扬大家说:“很好,不愧为版画的同学。”我们一下子鼓满了力气,开始自信起来。
曲老师认为雕塑和版画都是用最简单的材料,表达最本质和深刻的东西,因此,雕塑和版画为造型艺术之王。曲老师觉得大家已经很好地把握了整体关系后,就选了一个同学的稿子,开始深入起来,在稿上生动地表现出肌肉骨骼、指尖眉梢、丰肩美臀……他没有多讲话,指着他改过的稿子,“你們也试试做出细节来……要有美感。”大家就跟着做起来。曲老师偶然看到了同学放在桌子上的卡带式录音机。当时,这还属于小奢侈品呢。曲老师高兴起来,跟我们说:“放一段音乐。”教室里回荡起拉德斯基进行曲有力的旋律……大家开始聚精会神地工作了。曲老师悄悄地回到他的工作室里。
我们的进步和不足,都可以从曲老师脸上的表情里感觉到。曲老师在他的工作室和我们的教室之间来回奔忙着。有时也把我们请去他的工作室,谈他的创作感受,或听取我们的建议。在这过程当中,曲老师真是循循善诱,讲了很多生动的例子。例如,我的细节一直做得没有力量也不深入,曲老师看出了问题,他问我:“如果我请你做一麻袋土豆,你是先做麻袋还是先做土豆?人体先有骨骼肌肉还是先有皮肤?”哦,我一下子便理解了!再如,我的稿子做得过于细致而丢了整体体量感,曲老师拿了一张白纸卷了一个筒,问我:“你把这想象成一个圆柱,感受一下它的体量感和张力。”他随手把白纸搓出一些皱纹,再把白纸卷成筒状,问我:“你看还有体积感和张力吗?细节必须在整体感和体量感当中才好。”哦,我明白啦!曲老师带我们两周的雕塑课,我终生难忘。
回想起来,在那个时代,曲老师不但在短暂的时间里,教会我们雕塑技法,也最先给我们打开了理解古希腊、意大利、法国文艺复兴的大门,还教会我们从舞蹈和音乐中吸取营养的诀窍。在他的课堂,他生动地讲解大量古希腊、意大利、法国文艺复兴的雕塑艺术案例,解释了它们为什么辉煌伟大,辉煌在哪里。更可贵的是,他要求我们要懂得如何借鉴它们创造我们自己的辉煌,而不是仅仅仰视它们。
这就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崇敬的鲁美大师和亲密的朋友。今天回忆起来,才知道鲁美一直有着这样挺立伟岸的身躯。因为一直流淌着一代又一代艺术大师的血液,今天的鲁美才依然如此的俊美。鲁美当年的学生们,一批又一批地成为当下最优秀的画家、雕塑家和艺术家,他们不就是曲老师这样的大师们流动着的血脉吗?辛勤培养了我们的老师们,他们的艺术能力和艺术精神还活着,曲老师也当然还活着——不是吗?!
责任编辑 林 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