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从事各种身体活动和与之紧密结合的思维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身体接触、碰撞,以及场地器械等各方面的原因,引发了一些安全事故。这就要求广大的一线教师要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彻底落实安全措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通过让学生进行各种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体育健康水平。
关键词:体育教学 学生 安全事故 原因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2-042-02
体育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从事各种身体活动和与之紧密结合的思维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身体接触、碰撞,以及场地器械等各方面的原因,引发了一些安全事故。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要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彻底落实安全措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通过让学生进行各种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体育健康水平。
近年来,学校的安全事故不断,体育课的安全问题成了拦路虎,许多体育教师只好采取各种消极方法来避免教学事故的发生,这有悖于体育教学的宗旨,于是出现了学生喜欢体育课却不敢上的现象,尤其是铅球、单杠、双杠、跳箱课,已经很难看到学生上这类课的身影,主要是怕受伤。长此以往,这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体育能力和身体素质,使学校体育工作很难落到实处。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方法和经验,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体育教学中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希望给广大的一线教师提供帮助,让学生远离伤害。
一、确保课前不存在安全隐患
1、课前充分了解学生
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在开学初要对所带班级的学生进行全面的调查,下发调查表,充分了解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有无重大疾病史,兴趣、爱好等。知己知彼,才能有的放矢的安排运动量和见习生,避免学生带病带伤运动,造成严重伤害事故。每节课前都要认真核对学生请假情况,防止个别“请假”学生钻空子,脱离体育教师的监控,处于无人管束状态,有时也会产生伤害事故,这也是我们体育教师应该十分关注的问题。
2、著装上严格要求
衣服要宽松合体,最好穿便于运动的服装,不要穿皮鞋、凉鞋等不适合运动的鞋子;上衣、裤子口袋里不要装钥匙、小刀等坚硬、尖锐、锋利的物品;不要戴眼镜、帽子和围围巾,避免遮挡视线,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3、合理安排场地、器材
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也是发生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外部因素,是可见的,也是可以预防的,要严格检查,毫不懈怠。对场地、器材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⑴在布置场地、器材时,体育教师上课前一定要到器材室、操场上对所投入使用的体育器材、体育设施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确保无安全隐患,场地上无树枝、砖头、石块等,练习场地周边有合理的缓冲带。
⑵对场地、器材的布局使用要合理,体育课一般都存在几个班同时上课的现象,上课前要按照教研组的要求安排场地、器材,防止体育课与课之间场地、器材的布局使用上班级之间协调不好,发生冲突,造成使用场地不清,器材混淆,极易发生伤害事故,有时班级同学之间还会产生矛盾,闹的很不愉快,这需要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高度重视。
⑶在安排练习时,应尽量做到场地既不空闲,也不拥挤。对同时进行的练习,应划分好场地的使用范围,以免相互影响。
⑷在使用器材上,体育教师应措施得当,组织有序,严格要求,不能出现学生一哄而上抢器材的现象,这很容易引发伤害事故。
二、狠抓备课环节,提高预见能力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体育教师在课前应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材,根据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科学而艺术地把握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要有预见性并加以防范,对课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有应急方案,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真正掌握上课的主动权。
三、做好准备活动,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的不断变化,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教学模式,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使得部分体育教师在认识上发生了误解,淡化了体育课准备活动的重要性,表现在不做准备活动,做的不充分或由学生自己做准备活动,因此活动时造成了学生的伤害。在我校今年开学初举行的一次体育公开课上,由于上课的体育教师对准备活动强调不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是在暑假后学生身体素质严重下降的情况下进行的较大强度练习,结果出现了两例学生肌肉拉伤事故,造成了负面影响,这必须引起我们广大师生的注意。身体练习前准备活动不但要在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进行练习,还要做到位,动作幅度要大,有时还要根据活动需要做专项准备活动,并且遵循人体运动生理规律,使全身各关节、器官都充分活动开,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得到适应,这样才能有利于动作技能的学习,有效地避免因准备活动不充分而造成伤害事故。
四、技术动作要正确、合理、经济,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
技术动作不正确,有缺点或错误,也是产生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体育教师要不断的加强文化理论学习和技术水平的练习,课前对所要教授的技术动作,如果存在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搞明白后再教给学生,切不可骄傲自大,自以为是,酿成伤害事故。
五、适宜的运动负荷,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进行身体练习时身体所能承受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它反映学生在练习中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运动负荷的安排是否合理,对体育课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负荷过小起不到锻炼的目的,负荷过大又会给学生的身体带来伤害。比如;在一节体育课中,由于在课的前半段运动负荷过大,学生已经出现了疲劳状态,那么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就很容易发生伤害事故。由此看来,体育课中学生的运动生理负荷曲线应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一般在课的中间稍后才能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所以体育教学必须注意课的节奏,有张有弛,
切不可盲目加大或减少运动负荷,这样才能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六、加强课堂常规,规范课堂行为
体育教学是通过学生的身体练习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严格纪律教育,培养学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在练习中要集中注意力,切忌贸然行事,自作主张,尤其在一些投掷、器械方面的练习时极易发生危险,造成事故。“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教学中,保证良好的纪律教育是保障安全的前提,也是切实落实学生组织纪律性的具体措施,体育教学形式多样,空间广阔,如果教师不能严格要求学生,就难以控制教学的全过程,放任自由,就会形成散漫的习惯,缺乏自我约束力,这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处在教学一线的体育教师,安全责任重大,减少安全伤害事故的发生需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宣传发动工作,同时需要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减少安全伤害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需要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学校的各个部门互相协作,全体师生共同努力,采取对策:
⑴开展知识竞赛
学校可通过广播黑板报的形式进行宣传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明确责任,加强防范,落实措施,使伤害事故发生在萌芽状态。也可将有关学校体育安全方面知识进行考试,使学生加深认识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减少了伤害事故的发生。要建立学校的体育安全防范措施体系,并结合校规校纪、《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来约束学生。
⑵组织开展演讲比赛与征文活动
让学生撰写体育安全教育方面的文章和参加安全教育的演讲比赛,旨在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起到体育安全教育宣传员的作用。
⑶教会学生简单的急救和处理方法,作到早发现、早处理
在我们的体育课中,经常由于意外原因出现了伤害事故而得不到及时处理,致使伤情进一步恶化,给学生、老师、家长、学校带来很大的麻烦。这就要求我们的体育教师要把简单的急救和处理方法以及运动医学常识教给学生,如中暑、肌肉拉伤、抽筋、脱臼、运动性晕厥、骨折等。这样,在教师和学生遇到问题时,就能从容不迫、临危不惧,坦然处之,妥善加以解决,并在第一时间拿出最佳处理方案。
⑷在体育课上发生的伤害事故,作为体育教师决不能心存侥幸心理,否则有可能使事态进一步恶化
首先,应稳定学生的情绪,根据学生受伤情况采取相关的急救和处理措施,再通知家长,这样就不会引起家长的误解,缓解了矛盾。如家长有过激言语或行为,也要理解家长,切不可与其理论,家长总体是讲理的,孩子受伤可以理解做父母的心情。其次,如伤势较重,要主动送到医院治疗并垫付医疗费用,在学生住院期间要多去看望并尽量安排专人陪护,然后再和家长商谈处理意见。
关键词:体育教学 学生 安全事故 原因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2-042-02
体育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从事各种身体活动和与之紧密结合的思维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身体接触、碰撞,以及场地器械等各方面的原因,引发了一些安全事故。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要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彻底落实安全措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通过让学生进行各种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体育健康水平。
近年来,学校的安全事故不断,体育课的安全问题成了拦路虎,许多体育教师只好采取各种消极方法来避免教学事故的发生,这有悖于体育教学的宗旨,于是出现了学生喜欢体育课却不敢上的现象,尤其是铅球、单杠、双杠、跳箱课,已经很难看到学生上这类课的身影,主要是怕受伤。长此以往,这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体育能力和身体素质,使学校体育工作很难落到实处。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方法和经验,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体育教学中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希望给广大的一线教师提供帮助,让学生远离伤害。
一、确保课前不存在安全隐患
1、课前充分了解学生
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在开学初要对所带班级的学生进行全面的调查,下发调查表,充分了解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有无重大疾病史,兴趣、爱好等。知己知彼,才能有的放矢的安排运动量和见习生,避免学生带病带伤运动,造成严重伤害事故。每节课前都要认真核对学生请假情况,防止个别“请假”学生钻空子,脱离体育教师的监控,处于无人管束状态,有时也会产生伤害事故,这也是我们体育教师应该十分关注的问题。
2、著装上严格要求
衣服要宽松合体,最好穿便于运动的服装,不要穿皮鞋、凉鞋等不适合运动的鞋子;上衣、裤子口袋里不要装钥匙、小刀等坚硬、尖锐、锋利的物品;不要戴眼镜、帽子和围围巾,避免遮挡视线,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3、合理安排场地、器材
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也是发生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外部因素,是可见的,也是可以预防的,要严格检查,毫不懈怠。对场地、器材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⑴在布置场地、器材时,体育教师上课前一定要到器材室、操场上对所投入使用的体育器材、体育设施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确保无安全隐患,场地上无树枝、砖头、石块等,练习场地周边有合理的缓冲带。
⑵对场地、器材的布局使用要合理,体育课一般都存在几个班同时上课的现象,上课前要按照教研组的要求安排场地、器材,防止体育课与课之间场地、器材的布局使用上班级之间协调不好,发生冲突,造成使用场地不清,器材混淆,极易发生伤害事故,有时班级同学之间还会产生矛盾,闹的很不愉快,这需要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高度重视。
⑶在安排练习时,应尽量做到场地既不空闲,也不拥挤。对同时进行的练习,应划分好场地的使用范围,以免相互影响。
⑷在使用器材上,体育教师应措施得当,组织有序,严格要求,不能出现学生一哄而上抢器材的现象,这很容易引发伤害事故。
二、狠抓备课环节,提高预见能力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体育教师在课前应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材,根据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科学而艺术地把握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要有预见性并加以防范,对课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有应急方案,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真正掌握上课的主动权。
三、做好准备活动,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的不断变化,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教学模式,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使得部分体育教师在认识上发生了误解,淡化了体育课准备活动的重要性,表现在不做准备活动,做的不充分或由学生自己做准备活动,因此活动时造成了学生的伤害。在我校今年开学初举行的一次体育公开课上,由于上课的体育教师对准备活动强调不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是在暑假后学生身体素质严重下降的情况下进行的较大强度练习,结果出现了两例学生肌肉拉伤事故,造成了负面影响,这必须引起我们广大师生的注意。身体练习前准备活动不但要在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进行练习,还要做到位,动作幅度要大,有时还要根据活动需要做专项准备活动,并且遵循人体运动生理规律,使全身各关节、器官都充分活动开,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得到适应,这样才能有利于动作技能的学习,有效地避免因准备活动不充分而造成伤害事故。
四、技术动作要正确、合理、经济,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
技术动作不正确,有缺点或错误,也是产生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体育教师要不断的加强文化理论学习和技术水平的练习,课前对所要教授的技术动作,如果存在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搞明白后再教给学生,切不可骄傲自大,自以为是,酿成伤害事故。
五、适宜的运动负荷,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进行身体练习时身体所能承受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它反映学生在练习中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运动负荷的安排是否合理,对体育课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负荷过小起不到锻炼的目的,负荷过大又会给学生的身体带来伤害。比如;在一节体育课中,由于在课的前半段运动负荷过大,学生已经出现了疲劳状态,那么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就很容易发生伤害事故。由此看来,体育课中学生的运动生理负荷曲线应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一般在课的中间稍后才能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所以体育教学必须注意课的节奏,有张有弛,
切不可盲目加大或减少运动负荷,这样才能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六、加强课堂常规,规范课堂行为
体育教学是通过学生的身体练习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严格纪律教育,培养学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在练习中要集中注意力,切忌贸然行事,自作主张,尤其在一些投掷、器械方面的练习时极易发生危险,造成事故。“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教学中,保证良好的纪律教育是保障安全的前提,也是切实落实学生组织纪律性的具体措施,体育教学形式多样,空间广阔,如果教师不能严格要求学生,就难以控制教学的全过程,放任自由,就会形成散漫的习惯,缺乏自我约束力,这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处在教学一线的体育教师,安全责任重大,减少安全伤害事故的发生需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宣传发动工作,同时需要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减少安全伤害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需要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学校的各个部门互相协作,全体师生共同努力,采取对策:
⑴开展知识竞赛
学校可通过广播黑板报的形式进行宣传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明确责任,加强防范,落实措施,使伤害事故发生在萌芽状态。也可将有关学校体育安全方面知识进行考试,使学生加深认识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减少了伤害事故的发生。要建立学校的体育安全防范措施体系,并结合校规校纪、《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来约束学生。
⑵组织开展演讲比赛与征文活动
让学生撰写体育安全教育方面的文章和参加安全教育的演讲比赛,旨在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起到体育安全教育宣传员的作用。
⑶教会学生简单的急救和处理方法,作到早发现、早处理
在我们的体育课中,经常由于意外原因出现了伤害事故而得不到及时处理,致使伤情进一步恶化,给学生、老师、家长、学校带来很大的麻烦。这就要求我们的体育教师要把简单的急救和处理方法以及运动医学常识教给学生,如中暑、肌肉拉伤、抽筋、脱臼、运动性晕厥、骨折等。这样,在教师和学生遇到问题时,就能从容不迫、临危不惧,坦然处之,妥善加以解决,并在第一时间拿出最佳处理方案。
⑷在体育课上发生的伤害事故,作为体育教师决不能心存侥幸心理,否则有可能使事态进一步恶化
首先,应稳定学生的情绪,根据学生受伤情况采取相关的急救和处理措施,再通知家长,这样就不会引起家长的误解,缓解了矛盾。如家长有过激言语或行为,也要理解家长,切不可与其理论,家长总体是讲理的,孩子受伤可以理解做父母的心情。其次,如伤势较重,要主动送到医院治疗并垫付医疗费用,在学生住院期间要多去看望并尽量安排专人陪护,然后再和家长商谈处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