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今年8月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浙江省江山市所属的江郎山与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贵州赤水、湖南崀山、福建泰宁等丹霞地貌捆绑申遗,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江郎山因而也成为全国第八个、浙江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地。
作为中国南方丹霞景观世界遗产系列提名地中最小的地点,江郎山却发育了规模最高大的陡崖环绕的砾岩孤峰、3种崖壁类型以及“中国丹霞一线天”之最的“江郎山一线天”。她处于地貌发展的老年期,红色的砂砾岩层形成时间在6500万年左右;高高耸立的三爿石,向世人讲述了一个活化的老年期高基座蚀余孤峰型丹霞的科学故事,满足世界遗产第7、8两条标准。
据浙江省建设厅总规划师、浙江省丹霞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周日良介绍:2006年12月12日,国家住房建设部在湖南长沙举行中国丹霞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研讨会,并成立了申遗协调领导小组,决定启动“中国丹霞”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浙江省委、省政府领导对此高度重视,认为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因此专门成立浙江省申遗领导小组,并拨出专项经费,支持江山江郎山及永康的方岩开展申遗工作。省有关领导还亲自到江山市,检查指导江郎山的申遗工作,并作了重要的指示。
2008年4月,中国丹霞申遗第二次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有国外专家指出,当时捆绑申报的10个地点太多,应当减少数量,国内专家肯定浙江两处丹霞地貌的科学价值,特别是对江郎山美学价值的独特性作了充分肯定,认为它是中国丹霞景观演化到老年期并进一步继承演化的最后环节,是丹霞故事中必不可少的情节。
鉴于国际专家一再指出该项目捆绑申遗数量太多,最后国家住建部党组开会讨论,研究哪几个景区可以入围。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可见竞争之激烈。联合申报地最终由10个减为6个,江郎山位列其中。
在江郎山开展申遗工作的近4年时间里,江山市先后邀请了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理工大学、浙江林业大学等10余家院校科研机构和英国、德国、美国、波兰、新西兰、澳大利亚等10余个国家的IUCN专家参与了江郎山申遗的价值论证。在国际国内专家的具体指导下,江郎山按照《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的要求编制了保护规划和申报文本,投资近2亿元,开展了环境整治,设立了监控系统,完善了基础设施,使景区森林复盖率达到86%以上。
经过2007至2008两年在申报文本和环境整治方面的努力,2008年4月1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保护联盟高级专家罗·丁沃先生专程到江郎山考察后,对江郎山的自然景色和美学、科学价值极为赞赏。2009年1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签发文件,国务院正式批准江郎山等“中国丹霞”作为我国2010年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提名项目;2009年3月,中国丹霞申报文本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技术审查;2009年9月,江郎山顺利完成了IUCN专家的现场考察评估,江郎山以其突出的遗产价值和较高的保护和管理水平折服了实地考察的联合国特派专家并受到高度评价。
7月25日,巴西迎来了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也迎来了以中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师淑云大使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一行。从报到的第一天起,师淑云大使就带领代表团工作人员向其他20国代表介绍中国丹霞、解释丹霞、认知丹霞。多年艰苦的努力换来了16个国家对“中国丹霞”普遍价值的认可。在一片建议支持列入的呼声中,会议主席重重落下了木槌,“中国丹霞”通过了!
江郎山地处江山市城南方向25公里处,江山的地名与江郎山有着密切关系。唐代江山的县名为须江县,公元931年吴越王钱以县南有江郎山为由,将其改名为江山县。江郎山原名叫金纯山、玉郎山、须郎山,海拔高度为819米,其中屹立在山巅之上的“三爿石”主峰高达319米,抬头仰望,三石似削,拔地如笋,摩天插云,气势宏伟,被称为“神州丹崖第一奇峰”。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当年游江郎山时曾作诗道:“林虑双童长不食,江郎三子梦还家;安得此身生羽翼,与君来往醉烟霞。”宋代诗人辛弃疾也为其赋诗道:“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仞不可干,正直相抚无依傍,撑持天地与人看。”明代旅游家徐霞客在公元1620年到此时,曾在游记中写道:“此峰特出众山之上,移步换形,自为变幻,各尽其奇也!”
据史书记载:“‘三爿石’顶怪石峥嵘,树木葱郁;上有天池,水流不尽,池内有碧莲金鲫;有千年古松柏,得片木焚之有奇香;有名茶,称‘江山第一品’;有贵重药材,稀有植物。”但前面的灵峰、中间的亚峰竖不可攀,后面的郎峰能上去者仅有数人。以前只有极少几个山民上去采药,一般是将一头扎有铁钩的毛竹管或绳子挂在一棵长在石壁的松树上,双手抓住毛竹管或绳子赤着脚往上爬,没有树处干脆攀石磴上去。这样反复攀登,要花近1个小时才能登上顶峰,而且非常惊险。
从1987年开始,江山市人民政府和旅游部门投入了大笔资金,请民工用了五六年时间,在江郎山的郎峰开凿了一条登峰的石磴道,并做好了安全栏杆,在峰顶还造了座天桥,人们便可以爬上郎峰的顶上。此外,在江郎山脚建起直通半山腰的公路,还修复了开明禅寺、江郎书院,新建了仙霞山庄,为人们观光提供了方便。
“三爿石”间有两石夹成的小弄、大弄,经专家测量为我国众多“一线天”之最。小弄高312米、深298米,举头仰望,天仅一线;面壁呼唤,音绕空谷;狭窄处两人相遇得侧身而过;那情景,犹如孙大圣被压在两界山似的。到大弄就阔得多了,宽处可容一辆卡车通过。从大弄出来,游客可以来到“钟鼓洞”观光。洞上方有明代摩崖石刻两方,其中一方为“壁立万仞”四字,系明代广东地理学家湛若水题刻。在“钟鼓洞”内,游客可取小石击一石笋,顿时如钟鼓齐鸣,余音不息,让人游兴大增。
接下来游客走上一个平台,可沿着郎峰的石磴道一级级地往上爬行,只要半个小时就能登上“天堂”了。峰顶上有许多奇树异木,有“天路”和“天桥”供游客走动,有“天台”供人休息或席地下棋。抚着栏杆,眺望远处,只见群峰连绵,云雾如纱,村野成片,炊烟袅袅;再看峰下,情景惊险刺激,真可谓无限风光在险峰。□
作为中国南方丹霞景观世界遗产系列提名地中最小的地点,江郎山却发育了规模最高大的陡崖环绕的砾岩孤峰、3种崖壁类型以及“中国丹霞一线天”之最的“江郎山一线天”。她处于地貌发展的老年期,红色的砂砾岩层形成时间在6500万年左右;高高耸立的三爿石,向世人讲述了一个活化的老年期高基座蚀余孤峰型丹霞的科学故事,满足世界遗产第7、8两条标准。
据浙江省建设厅总规划师、浙江省丹霞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周日良介绍:2006年12月12日,国家住房建设部在湖南长沙举行中国丹霞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研讨会,并成立了申遗协调领导小组,决定启动“中国丹霞”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浙江省委、省政府领导对此高度重视,认为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因此专门成立浙江省申遗领导小组,并拨出专项经费,支持江山江郎山及永康的方岩开展申遗工作。省有关领导还亲自到江山市,检查指导江郎山的申遗工作,并作了重要的指示。
2008年4月,中国丹霞申遗第二次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有国外专家指出,当时捆绑申报的10个地点太多,应当减少数量,国内专家肯定浙江两处丹霞地貌的科学价值,特别是对江郎山美学价值的独特性作了充分肯定,认为它是中国丹霞景观演化到老年期并进一步继承演化的最后环节,是丹霞故事中必不可少的情节。
鉴于国际专家一再指出该项目捆绑申遗数量太多,最后国家住建部党组开会讨论,研究哪几个景区可以入围。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可见竞争之激烈。联合申报地最终由10个减为6个,江郎山位列其中。
在江郎山开展申遗工作的近4年时间里,江山市先后邀请了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理工大学、浙江林业大学等10余家院校科研机构和英国、德国、美国、波兰、新西兰、澳大利亚等10余个国家的IUCN专家参与了江郎山申遗的价值论证。在国际国内专家的具体指导下,江郎山按照《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的要求编制了保护规划和申报文本,投资近2亿元,开展了环境整治,设立了监控系统,完善了基础设施,使景区森林复盖率达到86%以上。
经过2007至2008两年在申报文本和环境整治方面的努力,2008年4月1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保护联盟高级专家罗·丁沃先生专程到江郎山考察后,对江郎山的自然景色和美学、科学价值极为赞赏。2009年1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签发文件,国务院正式批准江郎山等“中国丹霞”作为我国2010年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提名项目;2009年3月,中国丹霞申报文本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技术审查;2009年9月,江郎山顺利完成了IUCN专家的现场考察评估,江郎山以其突出的遗产价值和较高的保护和管理水平折服了实地考察的联合国特派专家并受到高度评价。
7月25日,巴西迎来了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也迎来了以中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师淑云大使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一行。从报到的第一天起,师淑云大使就带领代表团工作人员向其他20国代表介绍中国丹霞、解释丹霞、认知丹霞。多年艰苦的努力换来了16个国家对“中国丹霞”普遍价值的认可。在一片建议支持列入的呼声中,会议主席重重落下了木槌,“中国丹霞”通过了!
江郎山地处江山市城南方向25公里处,江山的地名与江郎山有着密切关系。唐代江山的县名为须江县,公元931年吴越王钱以县南有江郎山为由,将其改名为江山县。江郎山原名叫金纯山、玉郎山、须郎山,海拔高度为819米,其中屹立在山巅之上的“三爿石”主峰高达319米,抬头仰望,三石似削,拔地如笋,摩天插云,气势宏伟,被称为“神州丹崖第一奇峰”。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当年游江郎山时曾作诗道:“林虑双童长不食,江郎三子梦还家;安得此身生羽翼,与君来往醉烟霞。”宋代诗人辛弃疾也为其赋诗道:“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仞不可干,正直相抚无依傍,撑持天地与人看。”明代旅游家徐霞客在公元1620年到此时,曾在游记中写道:“此峰特出众山之上,移步换形,自为变幻,各尽其奇也!”
据史书记载:“‘三爿石’顶怪石峥嵘,树木葱郁;上有天池,水流不尽,池内有碧莲金鲫;有千年古松柏,得片木焚之有奇香;有名茶,称‘江山第一品’;有贵重药材,稀有植物。”但前面的灵峰、中间的亚峰竖不可攀,后面的郎峰能上去者仅有数人。以前只有极少几个山民上去采药,一般是将一头扎有铁钩的毛竹管或绳子挂在一棵长在石壁的松树上,双手抓住毛竹管或绳子赤着脚往上爬,没有树处干脆攀石磴上去。这样反复攀登,要花近1个小时才能登上顶峰,而且非常惊险。
从1987年开始,江山市人民政府和旅游部门投入了大笔资金,请民工用了五六年时间,在江郎山的郎峰开凿了一条登峰的石磴道,并做好了安全栏杆,在峰顶还造了座天桥,人们便可以爬上郎峰的顶上。此外,在江郎山脚建起直通半山腰的公路,还修复了开明禅寺、江郎书院,新建了仙霞山庄,为人们观光提供了方便。
“三爿石”间有两石夹成的小弄、大弄,经专家测量为我国众多“一线天”之最。小弄高312米、深298米,举头仰望,天仅一线;面壁呼唤,音绕空谷;狭窄处两人相遇得侧身而过;那情景,犹如孙大圣被压在两界山似的。到大弄就阔得多了,宽处可容一辆卡车通过。从大弄出来,游客可以来到“钟鼓洞”观光。洞上方有明代摩崖石刻两方,其中一方为“壁立万仞”四字,系明代广东地理学家湛若水题刻。在“钟鼓洞”内,游客可取小石击一石笋,顿时如钟鼓齐鸣,余音不息,让人游兴大增。
接下来游客走上一个平台,可沿着郎峰的石磴道一级级地往上爬行,只要半个小时就能登上“天堂”了。峰顶上有许多奇树异木,有“天路”和“天桥”供游客走动,有“天台”供人休息或席地下棋。抚着栏杆,眺望远处,只见群峰连绵,云雾如纱,村野成片,炊烟袅袅;再看峰下,情景惊险刺激,真可谓无限风光在险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