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倡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教学中,应重视体验课堂,重情境教学,重过程,重感受,重参与,让孩子们多感官参与,体验数学的生活性,真实性、趣味性…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体验;数学情感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少老师认为小学数学要在计算、训练上下功夫,因为学习内容比较简单,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美术教育家吴冠中先生认为:“现在社会文盲不多,而美盲更多”。所以我们在培养孩子一些基本能力的同时,还要让孩子们感知数学内在的美,体验数学的多样性本质。本文拟从设置情境的诸多路径,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的魅力和数学本质。
苏霍姆林斯基说:掌握知识获取技能的主要动因是最好的情境,而体验依赖于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创设有利于学习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自主发展。
一、设置生活情境,体验数学“生活性”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生活,让生活融入课堂,只有结合实际才能够使情境更加容易被学生理解,领悟数学知识,体验数学的生活性。从而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圆的认识”时,我首先提出这样的问题: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如果不采用圆形,改为其他图形可以吗?这样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却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与讨论:是呀,为什么车轮一定要做成圆形呢?圆有什么特征?带着疑问,孩子们利用自己课前制作的圆形车轮和正方形车轮亲自操作,感受两种车轮的不同滚动状况,并让学生观看正方形车轮行驶视频,引来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在学生动手操作和观看视频中,学生感受了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我有提出问题:圆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很广,那你们知道下水管道口的井盖为什么也是圆形的呢?这样以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高,为掌握本节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深入课堂的生活情境,不仅使学生轻易而举的掌握了知识,还能让他们更深刻地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设置直观情景,体验数学的“真实性”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稳定,并且思维正在处在“飞跃”阶段,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置合理而又生动的直观情境进行教学,对学生获取知识,体验数学本质,促进思维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设置故事情境,体验数学的“趣味性”
爱听故事几乎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枯燥的课堂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可以瞬间引起学生的兴趣,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既体验了数学的趣味性,又巩固了本节知识。
四、设置操作情境,体验数学的“实用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的手脑达到有机结合,学生的思维将会更加活跃,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就会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操作中不仅向学生渗透了知识,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图形分类”一节时,首先设置了这样的一个操作规则:准备一些木条和图钉,全班分为两组,男生一组,女生一组。让女生拼三角形,男生拼四边形。哪一组拼的图形牢固,哪一组获胜。比赛结果是女生获胜。男生都表示不公平!“为什么不公平呢?”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借此机会我让男女生两组各找一个代表利用自己拼成的图形进行演示,很明显,三角形很牢固,不易变形,而四边形容易变形。
五、设置游戏情境,体验数学的“灵活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将会产生一种轻松、愉悦的快乐感,让学生在快乐玩中更好地体验数学的本质。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购物”一节时,我首先设计了一个模型商店,让一个小朋友当售货员,其他小朋友当顾客,用学生手中的纸币充当人民币来购物。在学生购买商品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人民币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交换,这样既能指导学生如何正确认识手中的钱币,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对“元、角、分”的认识,又能体验到购买物品的方法是灵活多样性,使数学课堂更接近现实生活。
六、设置悬念情境,体验数学的“神奇性”
俗话说: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小学生都很强的好奇心,将问题情境悬念化,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设置有趣的悬念,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还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好奇欲望。
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看日历”一节时,我首先提出一个问题: 明明今年12岁,可是他只过3个生日,你知道他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吗?学生一脸茫然,“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增强了学生探求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如学习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神奇的莫比乌斯带”一节时,我首先演示一只蚂蚁在一个封闭的纸带表面上吃食物的动画,并让学生观察蚂蚁与食物的位置,然后提出問题:“你知道蚂蚁是如何做到的吗?你知道这个神奇的纸带它有几条边,几个面吗?纸带的“神奇”就在我们今天的课堂里,等着你们去发现。这种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别致新颖、富有悬念的情境,把学生引入到一种新的思维境界之中,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到数学的神奇魅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出教学的本质,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适合学生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获取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
[2]叶登峰.小学数学教学关注学生体验例谈[j].新课程(小学).2008年07期
[3]张楠.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09,(01).
[4]尝试教学法 邱学华 著 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5月第二版。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体验;数学情感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少老师认为小学数学要在计算、训练上下功夫,因为学习内容比较简单,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美术教育家吴冠中先生认为:“现在社会文盲不多,而美盲更多”。所以我们在培养孩子一些基本能力的同时,还要让孩子们感知数学内在的美,体验数学的多样性本质。本文拟从设置情境的诸多路径,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的魅力和数学本质。
苏霍姆林斯基说:掌握知识获取技能的主要动因是最好的情境,而体验依赖于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创设有利于学习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自主发展。
一、设置生活情境,体验数学“生活性”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生活,让生活融入课堂,只有结合实际才能够使情境更加容易被学生理解,领悟数学知识,体验数学的生活性。从而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圆的认识”时,我首先提出这样的问题: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如果不采用圆形,改为其他图形可以吗?这样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却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与讨论:是呀,为什么车轮一定要做成圆形呢?圆有什么特征?带着疑问,孩子们利用自己课前制作的圆形车轮和正方形车轮亲自操作,感受两种车轮的不同滚动状况,并让学生观看正方形车轮行驶视频,引来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在学生动手操作和观看视频中,学生感受了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我有提出问题:圆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很广,那你们知道下水管道口的井盖为什么也是圆形的呢?这样以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高,为掌握本节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深入课堂的生活情境,不仅使学生轻易而举的掌握了知识,还能让他们更深刻地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设置直观情景,体验数学的“真实性”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稳定,并且思维正在处在“飞跃”阶段,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置合理而又生动的直观情境进行教学,对学生获取知识,体验数学本质,促进思维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设置故事情境,体验数学的“趣味性”
爱听故事几乎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枯燥的课堂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可以瞬间引起学生的兴趣,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既体验了数学的趣味性,又巩固了本节知识。
四、设置操作情境,体验数学的“实用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的手脑达到有机结合,学生的思维将会更加活跃,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就会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操作中不仅向学生渗透了知识,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图形分类”一节时,首先设置了这样的一个操作规则:准备一些木条和图钉,全班分为两组,男生一组,女生一组。让女生拼三角形,男生拼四边形。哪一组拼的图形牢固,哪一组获胜。比赛结果是女生获胜。男生都表示不公平!“为什么不公平呢?”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借此机会我让男女生两组各找一个代表利用自己拼成的图形进行演示,很明显,三角形很牢固,不易变形,而四边形容易变形。
五、设置游戏情境,体验数学的“灵活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将会产生一种轻松、愉悦的快乐感,让学生在快乐玩中更好地体验数学的本质。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购物”一节时,我首先设计了一个模型商店,让一个小朋友当售货员,其他小朋友当顾客,用学生手中的纸币充当人民币来购物。在学生购买商品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人民币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交换,这样既能指导学生如何正确认识手中的钱币,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对“元、角、分”的认识,又能体验到购买物品的方法是灵活多样性,使数学课堂更接近现实生活。
六、设置悬念情境,体验数学的“神奇性”
俗话说: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小学生都很强的好奇心,将问题情境悬念化,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设置有趣的悬念,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还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好奇欲望。
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看日历”一节时,我首先提出一个问题: 明明今年12岁,可是他只过3个生日,你知道他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吗?学生一脸茫然,“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增强了学生探求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如学习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神奇的莫比乌斯带”一节时,我首先演示一只蚂蚁在一个封闭的纸带表面上吃食物的动画,并让学生观察蚂蚁与食物的位置,然后提出問题:“你知道蚂蚁是如何做到的吗?你知道这个神奇的纸带它有几条边,几个面吗?纸带的“神奇”就在我们今天的课堂里,等着你们去发现。这种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别致新颖、富有悬念的情境,把学生引入到一种新的思维境界之中,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到数学的神奇魅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出教学的本质,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适合学生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获取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
[2]叶登峰.小学数学教学关注学生体验例谈[j].新课程(小学).2008年07期
[3]张楠.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09,(01).
[4]尝试教学法 邱学华 著 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5月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