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4小时书店之所以为读者追捧,一盏阅读的明灯守望背后,是三联书店及其前身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80余年始终如一的品格坚守
或坐在盘旋楼梯的台阶上静读,或伏于小桌凳前投入地披览,或在二楼雕刻时光咖啡馆内三两交流……芳菲四月,小长假里,位于北京美术馆东街22号的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一如既往,浸润在纸墨书香中,阅读者众。从2014年4月23日正式开业以来,昼夜不息的灯火,不仅使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成为北京知名文化地标,更被爱书人视为温暖的家园。
“对于我们来说,‘24小时’开始是大陆实体书店运营方面的一个探索,还称不上模式。从最初的延长营业时间,到后来陆续为读者设置看书的桌椅板凳、阅读灯,准备晚上冷时所用的毛毯,都是逐步完善的。”书店4层的办公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编辑翟德芳在被满柜图书环绕的办公室里,向记者谈起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的源起,以及网络书店、电子阅读冲击下实体书店的生存发展理念。在他看来,24小时书店之所以为读者追捧,一盏阅读的明灯守望背后,是三联书店及其前身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80余年始终如一的品格坚守。
变革,试水“24小时书店”
“当城市进入午夜,书店就是灯火。”2014年4月,三联韬奋书店在网上公告,开启7×24小时试运营模式。半个月后的“世界阅读日”,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正式开业。2015年4月23日,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海淀分店在清华同方大厦一层投入运营。
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试运营首夜(21时至次日9时),书店客流逾300人,销售图书400多册,销售额近1.5万元,都创历史新高。营业初期的热火过去后,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平时的销售额比以前仍增长三至四成。有人说,“24小时模式”让老品牌焕发生机,而在带领三联韬奋书店浴火重生、开辟转型重振之路的翟德芳看来,此番成功并非如此简单。
2010年3月1日,作为内派干部、担任香港中华书局总经理兼总编辑的翟德芳回到内地,担任三联书店副总经理、副总编辑,接手分管三联书店下属的三联韬奋图书中心。三联韬奋图书中心创立于1996年。图书中心开业时,内部结构的现代舒适,开风气之先的“书店+咖啡厅”布局,加上楼梯上席地而坐、投入阅读的读者,很快构成京城颇具魅力和知名度的文化风景。但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网络阅读、购书的兴起和书店内部管理问题,图书中心销售业绩每况愈下。翟德芳直言:“专业人士建议倒闭。”
翟德芳不舍。“从1985年三联书店从人民出版社独立出来、恢复独立出版业务以来,三联人好不容易拥有一家自己的书店。这么好的店面在我们手里转让出去,三联的员工、领导和前辈们会很失望。三联书店有责任为读书人保存这处文化家园。”此后几个月,翟德芳首先明确图书中心作为中型文化学术书店的基本定位,在此基础上对图书中心经营空间大幅调整,腾出二楼500多平方米的面积,引入“雕刻时光”连锁咖啡品牌。忆及那段力挽狂澜的岁月,他感慨道:“很艰难,很艰难!我们大刀阔斧地改进业务架构、重新设定岗位及薪酬、所有员工重新竞争上岗。与此同时,严格规范图书进货程序和财务审批手续,将长期积压的1200余万码洋的图书退回出版社,重新进货900多万码洋的新书,彻底改变店堂图书面貌。这年9月,三联书店又弭平书店亏损,图书中心重新注册,成立三联韬奋书店有限公司。”
耐得一番寒彻骨,翟德芳带领韬奋书店迎来新生。他语含欣慰地讲道:“调整当年,三联韬奋书店扭亏,第二年就实现盈利,此后运转一直不错。2012年7月,三联书店创建80周年庆祝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书店的社会影响力又一次提升。这些都为日后24小时运营打下基础。2013年,书店拿到北京市政府授予的200万元文化发展基金。怎样用好这笔钱?创办24小时书店的想法被提上议事日程。”
提起24小时书店,创建于1989年的台湾诚品书店被誉为经典。翟德芳曾多次去过台北市敦化南路诚品书店,灯火通明、彻夜读书的景象令他印象深刻,但回望现实,两者的差异也显而易见:“诚品模式已经不仅是一家书店,他们是先打出品牌、再借助品牌的力量实现商场、书店与零售的‘复合经营’。诚品书店承受了连续15年的亏损,直到2014年左右才盈利,三联韬奋书店显然不能照本复制。”
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之后,深圳、杭州、郑州等地也相继开设24小时书店,但经营状况却有喜有忧。对此,翟德芳诚恳地给出见解:“三联24小时运营的成功有其独特因素,这就是她历史上的辉煌和一大群忠诚读者群,加上国家对实体书店扶持的增多。2014年底,三联书店又获得国家的600万书店发展基金,我们才有可能成功开设海淀24小时分店。韬奋书店的‘24小时模式’难以复制,即便是三联韬奋书店未来的分店,也不一定按此模式开办。如果没有合适的环境,形式是没有意义的。”
提升,实体书店寻路网络时代
随着社会的文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在慢慢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网上阅读或购书,网络时代,城市还需要实体书店吗?翟德芳给出肯定的答案:“书店不仅是了解城市的窗口,而且是公共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知名实体书店更是城市的文化景观。我国各地的实体书店,以其纷繁个性、卓越坚守,为城市贡献缕缕书香,为爱书人建构精神家园。”
亲历实体书店生存之痛的翟德芳,曾撰文探究网络时代下实体书店的未来出路,从政府支持、社会关注、书店改革和建构社会的阅读环境四个层面提出建议:
政策支持不可或缺。政府主管部门已经注意到实体书店的困难,以最实际的措施保护符合城市文化设施布局要求的中小型实体书店的生存和发展。
社会重视聚沙成塔。由于许多实体书店面积有限,进货量不大,因此出版社方面不肯稍作让步。其实,众多实体书店销售得好,反过来也是对出版社的有力支持。
书店改革刻不容缓。实体书店要在网络时代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进行创新和改革,要努力寻求符合市场规则的经营之道。
社会阅读环境亟须重建。阅读环境的缺失,是近些年一直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只有全社会进入多样的、沉静的阅读,追求“读以致知”,而非“读以致用”,才可以建立一个浓郁的书香社会。
近两年,实体书店经营状况有所改善。翟德芳仍旧从四个方面细致地进行阐释:“从极端困难到现在情况好转,以前网上商城靠图书打折来扩大网点流量,贴钱打折是为了给网店做广告,打折聚人气,赔本赚吆喝,现在这种无序竞争的局面有所缓解;出版社减少了给网店的折扣力度;另外实体书店也做出相应转型,读者忠诚度上升也是自然的。更重要的是,社会整体阅读气氛在改变,2014年,“全民阅读”第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三年,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建设书香社会,国家对实体书店的扶持这两年也慢慢增加。因此,我对未来充满希望。”
“读书不仅事关个人修为,国民的整体阅读水准,也会持久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希望你们把24小时不打烊书店打造成为城市的精神地标,让不眠灯光陪护守夜读者潜心前行,引领手不释卷蔚然成风,让更多的人从知识中汲取力量。”2014年4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给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全体员工回信中这样期待。
三联作为“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伫立在读者心中的不仅是一间书房,更有其中蕴含的“追求真理、开启民智、支持进步”的品格。翟德芳站起身来,走到书柜前指着满柜图书给记者逐一介绍:“三联出版物没有鸿篇巨制,大多是一本本一二十万字的小书。不论主题出版还是学术著作,三联出版的书都是编辑经过努力挑选的、带有三联追求的好书,而不是在一个宏伟架构里做书,那不是三联特色。
在主题出版之外,翟德芳还不断强调三联对学术出版和大众文化出版理念的坚守。语及未来,翟德芳寄以希望:“今年4月23日,三联韬奋书店将在北京行政中心大楼一层开设第三家分店。北京市政府认为在那里理应有一家书店为前来办事的人服务,三联书店是合适的品牌。现在正是那边筹备开业最忙的时期。三联书店还有计划,未来幾年再在北京开三几家、在全国开8到10家分店,都在有条不紊、一步一步推进,在我们看来,扩张太快也未必是好事。”
或坐在盘旋楼梯的台阶上静读,或伏于小桌凳前投入地披览,或在二楼雕刻时光咖啡馆内三两交流……芳菲四月,小长假里,位于北京美术馆东街22号的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一如既往,浸润在纸墨书香中,阅读者众。从2014年4月23日正式开业以来,昼夜不息的灯火,不仅使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成为北京知名文化地标,更被爱书人视为温暖的家园。
“对于我们来说,‘24小时’开始是大陆实体书店运营方面的一个探索,还称不上模式。从最初的延长营业时间,到后来陆续为读者设置看书的桌椅板凳、阅读灯,准备晚上冷时所用的毛毯,都是逐步完善的。”书店4层的办公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编辑翟德芳在被满柜图书环绕的办公室里,向记者谈起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的源起,以及网络书店、电子阅读冲击下实体书店的生存发展理念。在他看来,24小时书店之所以为读者追捧,一盏阅读的明灯守望背后,是三联书店及其前身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80余年始终如一的品格坚守。
变革,试水“24小时书店”
“当城市进入午夜,书店就是灯火。”2014年4月,三联韬奋书店在网上公告,开启7×24小时试运营模式。半个月后的“世界阅读日”,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正式开业。2015年4月23日,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海淀分店在清华同方大厦一层投入运营。
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试运营首夜(21时至次日9时),书店客流逾300人,销售图书400多册,销售额近1.5万元,都创历史新高。营业初期的热火过去后,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平时的销售额比以前仍增长三至四成。有人说,“24小时模式”让老品牌焕发生机,而在带领三联韬奋书店浴火重生、开辟转型重振之路的翟德芳看来,此番成功并非如此简单。
2010年3月1日,作为内派干部、担任香港中华书局总经理兼总编辑的翟德芳回到内地,担任三联书店副总经理、副总编辑,接手分管三联书店下属的三联韬奋图书中心。三联韬奋图书中心创立于1996年。图书中心开业时,内部结构的现代舒适,开风气之先的“书店+咖啡厅”布局,加上楼梯上席地而坐、投入阅读的读者,很快构成京城颇具魅力和知名度的文化风景。但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网络阅读、购书的兴起和书店内部管理问题,图书中心销售业绩每况愈下。翟德芳直言:“专业人士建议倒闭。”
翟德芳不舍。“从1985年三联书店从人民出版社独立出来、恢复独立出版业务以来,三联人好不容易拥有一家自己的书店。这么好的店面在我们手里转让出去,三联的员工、领导和前辈们会很失望。三联书店有责任为读书人保存这处文化家园。”此后几个月,翟德芳首先明确图书中心作为中型文化学术书店的基本定位,在此基础上对图书中心经营空间大幅调整,腾出二楼500多平方米的面积,引入“雕刻时光”连锁咖啡品牌。忆及那段力挽狂澜的岁月,他感慨道:“很艰难,很艰难!我们大刀阔斧地改进业务架构、重新设定岗位及薪酬、所有员工重新竞争上岗。与此同时,严格规范图书进货程序和财务审批手续,将长期积压的1200余万码洋的图书退回出版社,重新进货900多万码洋的新书,彻底改变店堂图书面貌。这年9月,三联书店又弭平书店亏损,图书中心重新注册,成立三联韬奋书店有限公司。”
耐得一番寒彻骨,翟德芳带领韬奋书店迎来新生。他语含欣慰地讲道:“调整当年,三联韬奋书店扭亏,第二年就实现盈利,此后运转一直不错。2012年7月,三联书店创建80周年庆祝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书店的社会影响力又一次提升。这些都为日后24小时运营打下基础。2013年,书店拿到北京市政府授予的200万元文化发展基金。怎样用好这笔钱?创办24小时书店的想法被提上议事日程。”
提起24小时书店,创建于1989年的台湾诚品书店被誉为经典。翟德芳曾多次去过台北市敦化南路诚品书店,灯火通明、彻夜读书的景象令他印象深刻,但回望现实,两者的差异也显而易见:“诚品模式已经不仅是一家书店,他们是先打出品牌、再借助品牌的力量实现商场、书店与零售的‘复合经营’。诚品书店承受了连续15年的亏损,直到2014年左右才盈利,三联韬奋书店显然不能照本复制。”
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之后,深圳、杭州、郑州等地也相继开设24小时书店,但经营状况却有喜有忧。对此,翟德芳诚恳地给出见解:“三联24小时运营的成功有其独特因素,这就是她历史上的辉煌和一大群忠诚读者群,加上国家对实体书店扶持的增多。2014年底,三联书店又获得国家的600万书店发展基金,我们才有可能成功开设海淀24小时分店。韬奋书店的‘24小时模式’难以复制,即便是三联韬奋书店未来的分店,也不一定按此模式开办。如果没有合适的环境,形式是没有意义的。”
提升,实体书店寻路网络时代
随着社会的文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在慢慢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网上阅读或购书,网络时代,城市还需要实体书店吗?翟德芳给出肯定的答案:“书店不仅是了解城市的窗口,而且是公共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知名实体书店更是城市的文化景观。我国各地的实体书店,以其纷繁个性、卓越坚守,为城市贡献缕缕书香,为爱书人建构精神家园。”
亲历实体书店生存之痛的翟德芳,曾撰文探究网络时代下实体书店的未来出路,从政府支持、社会关注、书店改革和建构社会的阅读环境四个层面提出建议:
政策支持不可或缺。政府主管部门已经注意到实体书店的困难,以最实际的措施保护符合城市文化设施布局要求的中小型实体书店的生存和发展。
社会重视聚沙成塔。由于许多实体书店面积有限,进货量不大,因此出版社方面不肯稍作让步。其实,众多实体书店销售得好,反过来也是对出版社的有力支持。
书店改革刻不容缓。实体书店要在网络时代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进行创新和改革,要努力寻求符合市场规则的经营之道。
社会阅读环境亟须重建。阅读环境的缺失,是近些年一直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只有全社会进入多样的、沉静的阅读,追求“读以致知”,而非“读以致用”,才可以建立一个浓郁的书香社会。
近两年,实体书店经营状况有所改善。翟德芳仍旧从四个方面细致地进行阐释:“从极端困难到现在情况好转,以前网上商城靠图书打折来扩大网点流量,贴钱打折是为了给网店做广告,打折聚人气,赔本赚吆喝,现在这种无序竞争的局面有所缓解;出版社减少了给网店的折扣力度;另外实体书店也做出相应转型,读者忠诚度上升也是自然的。更重要的是,社会整体阅读气氛在改变,2014年,“全民阅读”第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三年,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建设书香社会,国家对实体书店的扶持这两年也慢慢增加。因此,我对未来充满希望。”
“读书不仅事关个人修为,国民的整体阅读水准,也会持久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希望你们把24小时不打烊书店打造成为城市的精神地标,让不眠灯光陪护守夜读者潜心前行,引领手不释卷蔚然成风,让更多的人从知识中汲取力量。”2014年4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给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全体员工回信中这样期待。
三联作为“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伫立在读者心中的不仅是一间书房,更有其中蕴含的“追求真理、开启民智、支持进步”的品格。翟德芳站起身来,走到书柜前指着满柜图书给记者逐一介绍:“三联出版物没有鸿篇巨制,大多是一本本一二十万字的小书。不论主题出版还是学术著作,三联出版的书都是编辑经过努力挑选的、带有三联追求的好书,而不是在一个宏伟架构里做书,那不是三联特色。
在主题出版之外,翟德芳还不断强调三联对学术出版和大众文化出版理念的坚守。语及未来,翟德芳寄以希望:“今年4月23日,三联韬奋书店将在北京行政中心大楼一层开设第三家分店。北京市政府认为在那里理应有一家书店为前来办事的人服务,三联书店是合适的品牌。现在正是那边筹备开业最忙的时期。三联书店还有计划,未来幾年再在北京开三几家、在全国开8到10家分店,都在有条不紊、一步一步推进,在我们看来,扩张太快也未必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