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高新区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与品牌创建互动机制研究

来源 :企业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sheng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技术创新既是强势品牌的技术基础又以创建强势品牌为目标旨归。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与品牌创建的良性互动,需要通过企业战略、政府政策、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提供有效的驱动和支撑。
  【关键词】技术创新;品牌创建;互动机制
  东湖高新区科技型企业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主体,实现技术创新与品牌创建的良性互动,责无旁贷,意义重大。
  一、技术创新既是强势品牌的技术基础又以创建强势品牌为目标旨归
  科技型企业的相对特殊性,仅在于技术因素在其竞争优势的载体中占有更大的分量,但这一点并不能消解其技术创新能力与整体竞争优势之间的区别,不能消解技术创新以恰当的竞争战略为目标旨归的必要性。其具体内涵包括:第一,技术创新是手段,有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品牌才是目标。在经营实践中,必须首先制确定清晰的品牌战略方向,再来决定技术创新活动的方向、内容、方式、时机等,避免技术创新偏离品牌成长发展的需要,摒弃“为创新而创新”的错误思路,防止落入“高技术低赢利”的“唯技术”发展陷阱。第二,技术创新能否转化为品牌优势,不仅取决于企业对技术创新活动的方向、方式和时机选择,还取决于企业能否使其它业务环节与之形成融贯一致的“战略配称”,防止出现“木桶效应”。第三,在形成了“战略配称”的理想状况下,企业技术创新所创造的价值将全部被品牌价值所覆盖。这意味着,在企业经营中,技术创新与品牌创建并不是仅具有“手段-目标”或机械因果关系的活动,事实上,品牌创建所指的不是任何单一的业务活动,而是一整套内部配称的战略不断推进的过程。第四,只有以创立强势品牌和提升品牌价值为目标旨归,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才是可持续的和自我强化的。也就是说,当技术创新始终以某种“战略配称”的方式服务于清晰定位的品牌战略时,在技术创新能力与品牌价值之间将形成很强的正反馈或良性循环。其内在机理是,品牌价值的“马太效应”将确保越来越多的高端技术人才和物质投入不断向企业的研发业务集聚。这正是那些在全球竞争中最具品牌价值的高科技企业往往也最具技术创新能力的原因所在。
  二、东湖高新区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与品牌创建互动中的问题
  (一)企业技术创新和品牌创建整体能力不足
  武汉东湖高新区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同是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但从科技型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创造和品牌创建能力上看,两者差距较大。首先,从科技投入和总收入方面看:2011年,中关村科技园用于科技活动的支出达到780亿元,总收入达到了1.96万亿元;同年东湖高新区的科技活动支出仅为156.1亿元,总收入只有3810亿元,两者相差五倍。其次,从知识产权创造方面看:中关村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2011年共申请专利3万余件,专利授权1.8万件,其中,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地位凸显,专利申请和授予量都占到了总量的2/3。从专利产出效率看,中关村企业每百亿元增加值对应的专利授予量达到418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8倍。从标准创制来看,中关村企业2011年共主导创制国家标准2457项,国际标准90项。而东湖高新区2011年专利申请数量为7198件,专利授权5076件,企事业单位主导或参与创制国家标准仅15项。最后,从品牌创建方面看,截至2011年,中关村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1个,北京市著名商标134个。而东湖高新区截至2012年只有中国驰名商标5个,省级著名商标29个,市著名商标42个。
  (二)技术创新与品牌创建之间的联动效应尚未得到充分
  发挥
  纵观武汉东湖高新区科技型企业的发展现状,技术创新与品牌创建互促互强的联动效应远未得到实现。其情形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有的企业虽有创立品牌的意识和意愿,但由于技术创新能力差,技术基础薄弱,故而选择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宣传造势方面,试图以广告来“造品牌”,其结果往往是在短期内产品“有牌无品”。另一类企业则是,虽有较强的技术创新和专利创造能力,却无创立强势品牌的意愿。有的认为自己的产品技术含量较高,性能明显比其它同类企业的要好,因此即便无自主品牌,销路也很好;有的认为同类产品的技术同质化程度高,因此不适合创建品牌;有的认为产品升级换代太快,因此为某一款产品立品牌不划算;有的则认为产品处于产业链上游,与直接的消费者少有关联,因此不必要创品牌;部分企业则直接表示,科技型企业的“本事”就是“做技术”,只有那些“低技术”行业才需要借助品牌来打开销路。
  (三)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和创建品牌的体制机制、政策环境和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
  1.产学研合作问题依然较多。东湖高新区当前在产学研结合方面仍然存在下述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大学院所与企业之间的价值取向差异大。前者往往更注重自由探索和学术价值,而相对忽略成果的技术成果的市场价值。武汉地区近70%的高校还没有申请过专利。第二,产学研联盟亟待升级。由于联盟成立时间短,故主要还停留在共同开发市场的初级阶段,需要经历“联系、联合和联动”,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六部委鼓励和支持发展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且,随着产业联盟的逐步推进,产学研联盟中存在文化风险、制度风险和运作风险,可能引发联盟内部的冲突和不协调,甚至可能造成联盟的终止。第三,科研成果转化率低。武汉地区高校授权专利的实施和维持情况并不乐观,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出现大量专利被闲置的情况。统计表明,本地企业实施的本地高校专利技术只占本地高校有效专利12.4%,其它12.5%的高校有效专利都在外地进行实施转化。由于担心企业诚信,高校往往更愿意通过“一锤子”卖断的方式一次性出售高校专利技术所有权,企校之间缺乏在专利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深度整合。
  2.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一是现行国有大银行体系对其贷款设置较高门坎,中小科技型企业缺少有效的贷款抵押物,银行贷款难;二是风险投资数量和规模偏小,投资退出机制不健全,专业性不强;三是资本市场融资空间狭小,大多数科技企业都无法有效利用上市融资渠道。   3.政府专项奖励力度不够。以专利技术为例,尽管近两年来我市每年拿出1000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推进企业专利技术的市场化,但与沿海地区如广州等地,每年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用于专利技术的专项经费相比,力度堪称有限。在对发明专利的资助奖励上,我市与沿海地区亦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市对企业发明专利的奖励是每件2500元,而沿海城市多为5000元以上,如深圳为每件10000元,这使得许多原本诞生于武汉的专利技术纷纷落户于外地,如富士康公司每年专利技术多达1000多件,但均不在武汉注册。
  4.社会服务体系仍不完善。科技型企业发展必需的融资担保服务体系、信用服务体系、人才培训服务体系、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创业辅导服务体系、管理咨询服务体系、技术支持服务体系、法律政策服务体系等仍不健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科技型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品牌创建。据调查显示,由于信息服务和咨询服务的缺乏,一些企业在进行名牌产品申报时,对申报的有关政策、评价标准及相关程序缺乏了解,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三、构建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与品牌创建互动机制的途径与对策
  (一)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和品牌创建的主体地位,加快建设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和品牌创建体系
  要着力建设一批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战略联盟, 按照“产权明晰、利益纽带、优势互补、多方共赢”的原则,共同开展技术创新和品牌创建活动。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建设企业技术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大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研发机构向中小企业开放,选择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开展联合研发,建立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联动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对共性技术的投入和供给,构建企业之间、企业与大学和科研院所之间高效的技术转移通道,发挥示范区开放实验室、中试基地、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产业技术转移平台的支撑作用,鼓励科研团队带项目整体转化,逐步实现“科研-产品-市场-科研”的良性循环。积极探索创新示范区支持新型产业组织和科技企业参与国家重大专项的体制机制,学习借鉴中关村的经验和做法,研究制定“支持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型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政策措施。
  (二)加强政府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创建中的推动协调作用,加大对技术创新和品牌创建的财政金融人才支持
  1.加强对技术创新和品牌创建的宏观引导。政府各部门要切实把增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创建能力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结合实际研究和提出技术创新和品牌创建专项规划。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实施技术创新和名牌战略,市名牌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加明确分工、加强沟通、协同联动、形成合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结合科技型企业的特点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改革企业登记注册制度,降低创业门槛。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分析技术创新和品牌战略实施中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制定相应的促进政策与机制,建立健全品牌宣传、评价、监督检验和保护体系等,共同为企业技术创新和争创名牌创建良好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2.加大对技术创新和品牌创建财税支持。针对技术创新和品牌创建研发投入高、发展初期新技术和新产品进入市场困难等特点,建立健全财税政策支持体系,创新支持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1)加大财政投入。要明确规定政府R&D拨款用于支持科技型企业的比例,并逐年增加对科技型企业的科技投入。由财政出资设立专利权获取资助基金、专利技术转化基金和名牌产品奖励基金,大幅度提升企业获取专利权和专利技术转化的资助标准,对获名牌的企业予以重奖,激励企业打造名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改变过去“撒胡椒面”的做法,增加投资强度,设立重大科技专项,选择重点高技术企业和重要品牌项目集中投入,提高科技投资的使用效率。(2)给予税收优惠。对名牌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技术改造等给予税收减免,高新技术企业率先实行消费型增值税改革,所有研发费用准予税前列支,对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设备、科研用房等固定资产允许加速折旧,对科技投入亏损可以允许一定期限的前转,退还部分以前年度已纳的所得税款。(3)通过政府采购给予支持。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纳入政府采购优先目录,使用政府资金的采购活动和政府重大项目建设,优先采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通过政府采购的示范作用,影响国民认识和行为,提高企业自主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首购、订购、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和示范项目、推广应用等政府采购方式,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名牌创建。
  3.加大对技术创新和品牌创建金融支持。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支持,扩大信贷规模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试点,加快科技保险试点进程,增加科技保险险种,扩大保险覆盖范围。积极推进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鼓励民间资本设立科技担保机构,建立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融资租赁、贷款担保风险补偿机制,促进风险投资发展。积极推进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非上市公司进入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鼓励企业从其净资产增值部分中提取股份,以红股和股份期权的形式奖励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所有人及对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研发和名牌创建有重大贡献的科技管理人员。
  4.加大对技术创新和品牌创建人才支持。技术、品牌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一是搭建企业家培育平台。通过教育培训、典型示范、政策激励等方式,全面提升科技型企业领导者的人生目标、道德水准、学识水平、经营能力,使之真正完成由“企业主”向企业家的转变。二是搭建人才招引平台。在海内外新闻媒体广泛推介人才特区政策,营造良好引才气氛围,积极组织参加“华创会”、“留交会”、“海创会”等人才交流活动,在美、日、德、英、法等国建立海外人才工作联络站,招揽重点产业发展和重点品牌培育急需的高端人才。三是搭建人才服务平台。为高端领军人才在汉居留和出入境、医疗、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科技项目资助的奖励申报、投资创业注册登记等方面提供“绝色通道”。启动实施人才项目专人服务计划,给引进的高端领军人才创办的企业配备服务专员,提供无偿的保姆式服务。建立高端领军人才与知名企业家、创业投资家的定期交流机制,协调解决高端领军人才创办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经营管理、资本运作等关键问题。   (三)实施以创建品牌为目标、以知识产权为导向的自主创新战略,利用技术优势,正向拓展品牌价值
  1.实施以创建品牌为目标、以知识产权为导向的自主创新战略。科技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强大的创新能力,但是仅靠技术创新仍然无法保障其独占创新收益,结果由于竞争者的模仿,到头来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难以实现持续创新。而且由于专利、技术秘密等知识产权只能在短期内为企业独占创新收益,无法在长期内继续保持最初创新所带来的收益,因此必须要在创新的同时,培育并管理企业的品牌资产。对于创新能力强的高技术企业,必须要重视知识产权管理,实施以知识产权为导向,以创建品牌为目标的自主创新略。企业的自主创新应该围绕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和利用以及品牌创建和培育来开展和实施。只有这样,自主创新的重点才能超出技术创新本身,并会延伸到自主品牌的策划、创建、营销和提升,知识产权也不仅仅是保护创新成果,而是辅助自主创新和品牌战略实施的有力武器。
  2.以强化知识产权管理为手段,利用技术优势拓展品牌价值。知识产权管理是企业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围绕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和利用进行资源配置及全面管理的过程,是企业的重要职能之一。目前,很多科技型企业提起知识产权,一般是强调保护的多,关注创造、管理和利用的少。在实践中,很多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淡漠,知识产权管理能力也很有限,还没有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并形成知识产权文化,不能依靠知识产权管理为技术创新和品牌战略的实施提供保障。因此,面对很多企业原始创新能力小,研发水平低的现实,全面依赖自身力量进行研发和创新固然很重要,但却不是有效的发展道路。要通过知识产权管理将专利、商标、品牌及其它无形资产优势转化为市场垄断优势。
  (四)实施以技术创新为基础、以管理创新为手段的自主品牌战略,利用品牌优势,反向延伸创新能力
  有新技术未必能形成大产业,有好技术未必能成长为大企业。由于商业模式和品牌战略的不成功,很有可能使得一些依靠技术起家的公司从“先驱”变成“先烈”。因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只有在以某种准确定位、合理规划的品牌战略为目标旨归的条件下,才有可能转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构成要素。进一步地,要想使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还必须在技术创新与其它业务环节之间形成协同一致、互补互促的“战略配称”,而“战略配称”的关键在管理,如决策管理、采购管理、内部和外部物流管理、生产管理、成本和财务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营销管理等。技术创新能力和有利于形成“战略配称”的管理创新,是成功实施品牌战略不可或缺的两大支撑。
  反过来,企业在获得了品牌优势之后,能够凭借其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和良好的声誉,吸引更多的投资以及高端技术、管理人才,进一步实现资本和人才集聚。而这又将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具备长期竞争优势的企业,往往是那些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品牌价值增值之间形成了正反馈或良性循环的企业。简言之,借助技术优势正向开拓品牌,与借助品牌价值反向延伸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健康发展过程中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两个方面。
  参 考 文 献
  [1]汪涛.影响中国企业自主品牌决策的因素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6(10)
  [2]赵远亮,周寄中,许治.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知识产权和品牌的联动关系及启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研究.2008(1)
  [3]赵爱英.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创建:内在联系与对策[J].商业研究.
  2008(2)
  基金项目:武汉市社科基金课题(课题编号:11008)。
其他文献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在新阶段的政治工作中运用群众路线工作方法做好企事业单位的政治宣传工作成为了当前政治工作者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政治宣传工作与企事业单位的
随着医疗改革不断地深入进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最基础的医疗机构愈发受到人们重视.但是目前许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没有及时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以及工作方式,导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建筑工程中防水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目标在于避免建筑渗漏现象的出现.本文从建筑工程中防水施工现存问题进行阐述入手,对于建筑工程中防水施工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机械设计》课程结构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这在对学生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根本性和方向性的意义;有利于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学习能力和
本文就乡镇债务的形成机理做了分析,阐明了要想彻底解决乡镇债务供给问题,就应着力于制度创新,在方法上注重循序渐进,微调各种既得利益的建议。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o
【摘 要】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降低献血者献血反应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月06月~2015年09月我站献血者600例为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300)与对照组(n=300),分别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SAS评分、献血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70分[3]。同时,统计、比较两组献血反应、护理满意度。 
党与国家近些年来完善立法,从严监察,旨在加强清廉建设,树立良好的党员干部工作氛围.在新形势的倡导下,基层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指导思想,也积极投身到纪检工作的改革与建设之
目的:通过相关数据分析社区高血压病控制现状和影响因素,选择最为有效的高血压病临床治疗方案.方法:本文通过对来自15个社区(乡镇)的500例已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采用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