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戊乙奎醚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及位置偏爱的影响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fiv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盐酸戊乙奎醚(PHC)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及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的影响.方法 (1)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吗啡依赖组(MOR组),纳洛酮促戒断组(NAL组),PHC治疗组(PHCl,2,3组),对照组(NS组),每组8只.剂量递增法连续5 d皮下注射吗啡(10~50mg/kg,每日2次)及纳洛酮催促戒断(5 mg/kg),建立吗啡躯体依赖大鼠模型.实验第6天上午,纳络酮催促戒断前30min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PHC(0.5,1.0,1.5 mg/kg).观察各组大鼠在20 min内的体质量丧失情况及戒断症状.(2)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吗啡诱导组(MOR组),PHC治疗组(PHC1,2,3组),对照组(NS组),每组8只.连续7d交替皮下注射吗啡(10mg/kg,每天1次)或生理盐水,诱导大鼠的吗啡位置偏爱效应.实验第8天停用吗啡,NS组与MOR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PHC治疗组则分别腹腔注射PHC 0.5,1.0,1.5 mg/kg.各组大鼠行CPP测试.结果 (1)PHC治疗组能明显缓解吗啡依赖大鼠的催促戒断症状,其体质量丧失[(8.53±1.20)g、(7.36±1.06)g、(5.40±1.79)g,(12.63±2.22)g,F=83.16,P<0.01]和戒断症状评分[(25.36±3.11)分、(21.38±3.50)分、(17.06±1.78)分,(31.69±2.76)分,F=256.56,P<0.01)]明显低于NAL组,且呈剂量依赖性.(2)PHC治疗组的灰区停留时间与MOR组比较显著缩短[(529±83)s、(460±107)s、(418±97)s,(643±111)s,F=13.22,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PHC急性治疗能剂量依赖的抑制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和条件性位置偏爱的表达。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情绪唤醒度对女性持续性疼痛的镇痛效应.方法 采用15名女性被试,先对情感图片进行分类,分为愉快、中性、不愉快3组,观看不同类别图片的同时给予冷痛或热痛刺激,记录在不同类别图片刺激下,被试的疼痛耐受时间.结果 ①相对于中性图片,观看愉快图片和不愉快图片时,被试对热痛的耐受时间明显延长[不愉快组(146.20±13.68)s,中性组(86.73±12.93)s,愉快组(145.27±15.9
儿童孤独症又叫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性疾病.由于孤独症儿童延迟的发育能力和各种行为问题,导致照管这些儿童的父母面临巨大的养育压力和困扰,他们的身心健康可能受到严重影响.家系研究证实该病有家族聚集性,孤独症父母本身即为精神障碍的易患人群[1].因此,研究这些父母的心理状况及心理问题产生的相关因素是非常必要的.为能更有针对性的为孤独症父母提供心理干预及社会支持,现对这一特殊人群在焦虑、抑郁
抑郁症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疾病负担的特点[1].神经电生理学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存在着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的特征性改变,但由于抑郁症是一种临床异质性较高的多因子复杂疾病,因此目前众多研究尚未对其脑电生理学特征得出一致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