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行风热线”节目主要是受理解决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当中存在的工作效率工作作风及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投诉的监督类省市级地面频道广播节目。但最近几年来,此类节目遇到了一些瓶颈,它应该继续发展下去吗?本文通过对兰州广播电台《行风阳光热线》栏目的分析,从行风热线节目的环境为出发点对该类节目的体制改革进行了一些思考,特别关注当前中国地方电台如何面对新旧体制下媒介融合的市场竞争。
【关键词】广播节目 行风阳光热线 地方广电节目
作者简介:李涵天,女,甘肃,汉,1986.10.27,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730000,学历职称: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学。
兰州市广播电视总台《行风阳光热线》节目是兰州市第一档集舆论监督、政策阐释、解疑释惑、化解矛盾、交流沟通、热线办公、解决问题于一体的广播节目。该节目自2006年6月开播以来,已累计安全播出290余期,邀请多家单位和部门一同走进直播间解答听众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题节目达127期,近197家政府部门和窗口行业通过这个节目接听和受理群众咨询、投诉7349多件(次),解决、解答投诉问题5200多件(次)。经每次节目后的回访证实,听众问题总的回复率和群众满意率分别达到89%和82%。
一、“行风热线”的运作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节目特点及社会效果
兰州《行风阳光热线》节目采用的是电话热线参与、交流、对话方式,每期确定一个或几个部门(行业),请该部门(行业)的领导走进广播直播间,接听、解答听众反映的各种意见和提出的各种疑问,对反映的问题公布解决时限,记者在节目播出后跟踪采访,在下次节目中公布承诺兑现结果。为政府和群众之间搭起一个平等交流、公开对话的平台。
该节目针对弱势群体对政策法规知识了解的局限性,在弱势群体利益受到侵害,直接让投诉方和被投诉方充分地交流和沟通,并把这种“商讨、权衡”的过程和结果公之于众。它对于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卓有成效的作用,而且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2、现阶段的困境
《行风阳光热线》这种舆论监督类广播热线节目现象的兴起并非偶然,它是新闻舆论监督,尤其是广播舆论监督节目自身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结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荧屏娱乐热潮的兴起以及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壮大,在声光电全方位的视觉冲击下,广播因其自身的弱势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难以发展。这也让广播舆论监督节目的生存空间逐渐减弱或萎缩。
此外,《行风阳光热线》舆论监督虽然在社会监督机制中作用独特,但是它依然无法摆脱目前无奈处于弱势媒介地位的广播的弱势特点。节目在开办之初的确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节目运行良好。但自节目进入第二轮后,一些单位和部门就出现了懈怠情绪。特别是进入第三轮后,部分上节目单位甚至以种种理由拒绝上节目,使节目安排不能顺利进行。这个时候,媒体不是政府职能部门,它缺乏强制性,力度不够的特点就表现的十分明显。
二、“行风热线”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内容的发展
作为一个广播类舆论监督节目,它如何发挥优势资源,扩大提升节目的质量和影响力?就必须立足本地实际,创新内容,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切切实实在政府和群众之间搭建起连接的桥梁。
1、丰富节目时间
《行风阳光热线》栏目从2009年3月1日起延长至一小时,具体在栏目中增设了《百姓评说》《热线追踪》等子栏目,扩充了单位时间内的新闻信息含量,加大了记者外采力度,更加深入基层、贴近生活,充分利用地方的各种资源,像民生新闻一样贴着地皮生存,大大丰富了栏目形式和内容,及时化解了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2、完善监督平台
广播类舆论监督节目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主观配合性。因此,做好此类节目,除了强化节目的宣传服务功能外,还需要拓宽监督渠道,完善监督网络。节目运作过程中,做好与纪委政府部门的沟通,积极推进监督部门对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监督考核的规范性。譬如,配合推进了年终各部门绩效考核,通过在“热线”反馈栏投诉办理情况、公示年终考评结果和进行满意度测评等。组成了由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政府特约监察员和市民代表组成的督查评议组,对“热线”信件办理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等。
3、新环境下还需着重强化的方向
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在新旧媒体激烈融合的当下,《行风阳光热线》类节目要想寻求更加长足的发展,还应当从几个方面来努力。
①本土化 本土化是地方广播节目的一个独特优势和制胜法宝。地方台在资源和品牌影响力缺乏一定的竞争力,惟有凭借独特的区域文化及优势,真正沉到基层去,说本地话,讲本地事,相信也必能抢占来本地市场。
②分众化 全媒体时代,听众对节目内容产生更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分众市场才是广播的出路。在广播节目内容的创新上,首先要对市场做好调研和节目定位,从节目的实效性、实用性和贴近性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分众化”“小众化”整合。
三、结语
广播具有覆盖面广、传播迅速、便于互动、反馈及时的独特优势,开办《行风阳光热线》节目正是发挥了广播的这些特点,它同时借此拓展了广播舆论节目的创新空间,实现了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专门机关监督等监督形式的有效整合,充分发挥了自身在监督方面的作用,从而提升了广播媒体,尤其是地方广播的媒介影响力。而作为一档热线与监督节目,网民和听众的认可始终是它生存发展的根基,是其不断成长的源泉。《行风阳光热线》类节目的开办,真正使群众多了一个讲实话、道实情、解實难的渠道,解决了更多听众的问题和诉求。应该说该节目发展经验的背后是今后广播节目不断改革的一个大胆尝试和有益例证。
【参考文献】
[1] 王左川.浅谈广播节目如何创新[J].新闻传播,2010(12).
[2] 苏进跃.广播节目创新的实践和体会[J].中国广播,2010(3).
[3] 姚蔓蔓.节目创新是广播的生命[J].新闻传播,2012(8).
[4] 沈颖,邓世勇. 广播媒体发展态势分析[J].新闻传,2005(2).
【关键词】广播节目 行风阳光热线 地方广电节目
作者简介:李涵天,女,甘肃,汉,1986.10.27,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730000,学历职称: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学。
兰州市广播电视总台《行风阳光热线》节目是兰州市第一档集舆论监督、政策阐释、解疑释惑、化解矛盾、交流沟通、热线办公、解决问题于一体的广播节目。该节目自2006年6月开播以来,已累计安全播出290余期,邀请多家单位和部门一同走进直播间解答听众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题节目达127期,近197家政府部门和窗口行业通过这个节目接听和受理群众咨询、投诉7349多件(次),解决、解答投诉问题5200多件(次)。经每次节目后的回访证实,听众问题总的回复率和群众满意率分别达到89%和82%。
一、“行风热线”的运作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节目特点及社会效果
兰州《行风阳光热线》节目采用的是电话热线参与、交流、对话方式,每期确定一个或几个部门(行业),请该部门(行业)的领导走进广播直播间,接听、解答听众反映的各种意见和提出的各种疑问,对反映的问题公布解决时限,记者在节目播出后跟踪采访,在下次节目中公布承诺兑现结果。为政府和群众之间搭起一个平等交流、公开对话的平台。
该节目针对弱势群体对政策法规知识了解的局限性,在弱势群体利益受到侵害,直接让投诉方和被投诉方充分地交流和沟通,并把这种“商讨、权衡”的过程和结果公之于众。它对于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卓有成效的作用,而且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2、现阶段的困境
《行风阳光热线》这种舆论监督类广播热线节目现象的兴起并非偶然,它是新闻舆论监督,尤其是广播舆论监督节目自身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结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荧屏娱乐热潮的兴起以及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壮大,在声光电全方位的视觉冲击下,广播因其自身的弱势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难以发展。这也让广播舆论监督节目的生存空间逐渐减弱或萎缩。
此外,《行风阳光热线》舆论监督虽然在社会监督机制中作用独特,但是它依然无法摆脱目前无奈处于弱势媒介地位的广播的弱势特点。节目在开办之初的确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节目运行良好。但自节目进入第二轮后,一些单位和部门就出现了懈怠情绪。特别是进入第三轮后,部分上节目单位甚至以种种理由拒绝上节目,使节目安排不能顺利进行。这个时候,媒体不是政府职能部门,它缺乏强制性,力度不够的特点就表现的十分明显。
二、“行风热线”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内容的发展
作为一个广播类舆论监督节目,它如何发挥优势资源,扩大提升节目的质量和影响力?就必须立足本地实际,创新内容,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切切实实在政府和群众之间搭建起连接的桥梁。
1、丰富节目时间
《行风阳光热线》栏目从2009年3月1日起延长至一小时,具体在栏目中增设了《百姓评说》《热线追踪》等子栏目,扩充了单位时间内的新闻信息含量,加大了记者外采力度,更加深入基层、贴近生活,充分利用地方的各种资源,像民生新闻一样贴着地皮生存,大大丰富了栏目形式和内容,及时化解了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2、完善监督平台
广播类舆论监督节目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主观配合性。因此,做好此类节目,除了强化节目的宣传服务功能外,还需要拓宽监督渠道,完善监督网络。节目运作过程中,做好与纪委政府部门的沟通,积极推进监督部门对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监督考核的规范性。譬如,配合推进了年终各部门绩效考核,通过在“热线”反馈栏投诉办理情况、公示年终考评结果和进行满意度测评等。组成了由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政府特约监察员和市民代表组成的督查评议组,对“热线”信件办理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等。
3、新环境下还需着重强化的方向
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在新旧媒体激烈融合的当下,《行风阳光热线》类节目要想寻求更加长足的发展,还应当从几个方面来努力。
①本土化 本土化是地方广播节目的一个独特优势和制胜法宝。地方台在资源和品牌影响力缺乏一定的竞争力,惟有凭借独特的区域文化及优势,真正沉到基层去,说本地话,讲本地事,相信也必能抢占来本地市场。
②分众化 全媒体时代,听众对节目内容产生更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分众市场才是广播的出路。在广播节目内容的创新上,首先要对市场做好调研和节目定位,从节目的实效性、实用性和贴近性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分众化”“小众化”整合。
三、结语
广播具有覆盖面广、传播迅速、便于互动、反馈及时的独特优势,开办《行风阳光热线》节目正是发挥了广播的这些特点,它同时借此拓展了广播舆论节目的创新空间,实现了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专门机关监督等监督形式的有效整合,充分发挥了自身在监督方面的作用,从而提升了广播媒体,尤其是地方广播的媒介影响力。而作为一档热线与监督节目,网民和听众的认可始终是它生存发展的根基,是其不断成长的源泉。《行风阳光热线》类节目的开办,真正使群众多了一个讲实话、道实情、解實难的渠道,解决了更多听众的问题和诉求。应该说该节目发展经验的背后是今后广播节目不断改革的一个大胆尝试和有益例证。
【参考文献】
[1] 王左川.浅谈广播节目如何创新[J].新闻传播,2010(12).
[2] 苏进跃.广播节目创新的实践和体会[J].中国广播,2010(3).
[3] 姚蔓蔓.节目创新是广播的生命[J].新闻传播,2012(8).
[4] 沈颖,邓世勇. 广播媒体发展态势分析[J].新闻传,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