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环境卫生是一项重要内容,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农村的基础设施往往存在诸多不足。有资金问题、有规划问题、有基础设施问题,更有的是人们的意识问题。这些问题最终会影响到村民的生存环境。好的生存环境,必然会村民的幸福感、满足感,促进人的潜能的发挥。
随着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人口迅速膨胀,农民集中居住区规模也迅速扩大,但在村镇建设中往往忽视了与老村庄、土地、环境及二三产业发展的有机联系,加上原有基础设施落后和环境管理制度和手段的缺失,造成了严重的“脏乱差”现象,使整个村镇建设面临诸多困难,已日益成为带有普遍性和敏感性的社会问题。
目前农村基础建设中,地面上建设非常快,也是富丽堂皇,但现代化的标志不仅仅是地面上的这些可以看得见的,其实还有一些看不见的现代化的一个标志或者他的因素在里边,比如我们的基础设施下水道等,因此在建设规划中,一些地方根本没有考虑进去,以至于一遇上极端灾害天气,问题凸显,给百姓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
农村基础建设中的常见问题。
1、在农村,过去人们的居住相对较为分散,随着农村建设的加快,甚至一些地方农民都进入了集中居住区,虽然享受到了城市快捷便利的生活,但同大多数城市一样,城市中出现的问题在农村也时常发生。例如,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水循环发生变化,大气环流出现异常,造成了异常天氣气候事件不断发生的复杂局面,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的频次、强度有增多、增强的趋势。资产和人口高度集中,承受灾害的脆弱性增大,受灾损失就越来越大。
2、在农村基础设施中,由于各种因素,往往是规划标准底,财力投入底、维护要求底
不少房屋,特别是村民住宅按自然地坪标高自行建设,室外地坪标高高低不一,不少地区低洼易涝。
在村镇道路维护方面,主次干道的修复、拓宽、改造等,缺乏目标计划,往往是出现问题再修补。
道路的路灯设施,缺少有效管理,维修不及时,时常给百姓出行带来不便。
在村镇河道管理方面,缺少制度标准,例如河道的设施,河道的清淤,等等。
垃圾污水的处理也不够到位,乱扔垃圾,随意堆放,不及时清理到处可见。特别是夏秋季节,蚊蝇肆虐、脏水横流、臭味扑鼻的现象也时常发生。
村镇的卫生工作,问题更多。农民虽然住进了现代化设施的房屋,但卫生观念依旧保留着分散居住时的习惯,脏乱差随处可见。尤其是个别外来户,落后的卫生观念一时难以纠正,加上没有“落地生根”的第二故乡观念,因此不珍惜居住地的生活环境。
与此同时,城市污染也不断向农村转移。生态环境是统一的系统,虽然城乡之间存在一定的地理分隔,但两者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相互影响。在城市经济发展较快的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周围的农村耕地、林地、河道正面临被蚕食和污染的危险,小城镇的快速建设又加剧了这一危险。由于地区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城市退二进三,一些高污染企业向农村搬迁,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不断涌入,造成土地污染、工业废水污染、废弃物污染、生活垃圾污染等严重问题,在“项目下乡”的同时,也带来“污染下乡”。而这一切。村镇建设的规划者都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二、加强农村基础建设的对策措施:
1、壮大村级财力,加大村镇建设投入。
村镇建设,不能“等、靠、要”,必须自己主动出击。而离开经济财力,建设就无从下手。要壮大村级财力,首先是村委班子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借助政策效应,积极培育自身优势,通过自身增强“造血”功能,坚决克服通过“输血”来脱贫致富的心态。其次是必须因地制宜,要针对不同类型,宜工则工,宜农则农,探索一条符合实际的强村富民路子。以苏南常熟为例,还有许多以农业为主的村,可以通过大力推进土地流转,依托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这一平台,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既壮大村级财力,同时促进农民增收,并提升为农民服务的能力,解决农民流出土地的后顾之忧。适合发展物业的村,要拓宽眼界思路,不局限于本村本地,而要把资产转化为资本、资本转化为股份,增强投资能力,提高投资效益。
有了必要的经济实力,接下来就应考虑如何加大在村镇建设中的投入,努力做到科学合理安排。
2、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协调。
村镇设施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在规划农民居住房建设的同时,还应考虑到治安、水利、环保、绿化、村容卫生等内容,有必要请各个方面的专家共同参与,共同制定好村镇设施规划。
在规划村镇道路时,要将供水、排水、供气、供热、供电、通信、有线电视、消防、公共交通、园林绿地、环境卫生、无障碍设施等依附于村镇道路的公共设施,与村镇道路同步建设。
提高河道水质方面,在水系调整、河道堵塞、河道围堰、建排水管网等项目建设上,要建立好水系图纸。河道设施应当保持完好、畅通、整洁、有效。防止污水直接进入河道,始终让百姓生活在绿水青山的环境中。
新建、改建、扩建村镇道路时,应当同步建设村镇道路排水出水口。还没有按排水规划建设的临时性排水出水口,要按照排水规划逐步改造。
设置在城市道路上的各类窨井设施,应当符合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出现破损、移位或者丢失时,应当及时修复、正位或者补缺。
村镇照明设施的设计、建设应当遵循节能、环保、美观的原则,符合村镇照明专项规划要求,与主体工程建设同步进行。
在引进项目时,坚决杜绝高污染企业,决不能因贪图眼前利益,去损害全体村民的长远利益。农作物的管理中,也要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物质,防止污染残留在土壤及河道中。
3、共同参与、共同管理、共同享受村镇建设成果。
村镇建设是全村百姓的事情,就必须要在人人参与上下功夫,让百姓共同参与、共同管理、共同享受。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印发宣传材料,固定专门版面,图文并茂宣传村镇建设的政策、意义和效果,充分发挥好宣传的沟通纽带作用。还应通过党员干部示范带头,邻里乡亲相互监督,倡导文明的卫生行为,潜移默化增强百姓卫生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共建美好家园,形成人人“爱护环境、讲究卫生、崇尚文明”的良好风气。
通过百姓共同参与,常年保持一支稳定队伍。增加保洁员,提高工资待遇,调高工作标准,对村镇环境实行全天候、常态化保洁,防止出现反弹现象。科学定位垃圾堆放点,引导百姓有序整洁堆放,做到垃圾日产日清。
要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各级责任考核。重点针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着力改进和完善管理各项制度,制定村民普遍接受和遵守的乡规民约,建立健全全村设施维护、河道管理、绿化养护、环卫保洁、垃圾收运、违建管控等方面的标准和制度。以保洁员为例,要制定其行为规范、保洁质量、绿化管护、病媒防治为主要考核内容的考评细则,采取自查、互查、抽查等方式把责任与其分配收入挂钩,对不合格、不称职的坚决淘汰,提高保洁效率和质量。
对外来租住户也要实行与本村村民一样的有偿服务和同步考核,让他们参与其中。鼓励百姓建言议策,村干部要及时吸收采纳村民的合理化建议,并进行适当奖励,使全村百姓都成为村镇建设的宣传者、实施者、监督者,激发全村百姓的与热情。
虽然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巨大成绩,一些村镇的建设象花园一样,进入乡村,展现在人们眼前是亭台水榭、绿树成荫、河水清澈、鸟语花香的乡村风貌,但整体的村镇建设还未摆脱传统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饮水、人口、交通、住房等社会问题。这就迫切需要建设以健康为目标的乡村环境,实现在村镇的各个方面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保障广大村民百姓健康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使各个乡村成为名副其实的村民福地,实实在在的农民的健康乐园,真正为农民创造一个最适宜的生态居住环境。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环境卫生是一项重要内容,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农村的基础设施往往存在诸多不足。有资金问题、有规划问题、有基础设施问题,更有的是人们的意识问题。这些问题最终会影响到村民的生存环境。好的生存环境,必然会村民的幸福感、满足感,促进人的潜能的发挥。
随着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人口迅速膨胀,农民集中居住区规模也迅速扩大,但在村镇建设中往往忽视了与老村庄、土地、环境及二三产业发展的有机联系,加上原有基础设施落后和环境管理制度和手段的缺失,造成了严重的“脏乱差”现象,使整个村镇建设面临诸多困难,已日益成为带有普遍性和敏感性的社会问题。
目前农村基础建设中,地面上建设非常快,也是富丽堂皇,但现代化的标志不仅仅是地面上的这些可以看得见的,其实还有一些看不见的现代化的一个标志或者他的因素在里边,比如我们的基础设施下水道等,因此在建设规划中,一些地方根本没有考虑进去,以至于一遇上极端灾害天气,问题凸显,给百姓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
农村基础建设中的常见问题。
1、在农村,过去人们的居住相对较为分散,随着农村建设的加快,甚至一些地方农民都进入了集中居住区,虽然享受到了城市快捷便利的生活,但同大多数城市一样,城市中出现的问题在农村也时常发生。例如,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水循环发生变化,大气环流出现异常,造成了异常天氣气候事件不断发生的复杂局面,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的频次、强度有增多、增强的趋势。资产和人口高度集中,承受灾害的脆弱性增大,受灾损失就越来越大。
2、在农村基础设施中,由于各种因素,往往是规划标准底,财力投入底、维护要求底
不少房屋,特别是村民住宅按自然地坪标高自行建设,室外地坪标高高低不一,不少地区低洼易涝。
在村镇道路维护方面,主次干道的修复、拓宽、改造等,缺乏目标计划,往往是出现问题再修补。
道路的路灯设施,缺少有效管理,维修不及时,时常给百姓出行带来不便。
在村镇河道管理方面,缺少制度标准,例如河道的设施,河道的清淤,等等。
垃圾污水的处理也不够到位,乱扔垃圾,随意堆放,不及时清理到处可见。特别是夏秋季节,蚊蝇肆虐、脏水横流、臭味扑鼻的现象也时常发生。
村镇的卫生工作,问题更多。农民虽然住进了现代化设施的房屋,但卫生观念依旧保留着分散居住时的习惯,脏乱差随处可见。尤其是个别外来户,落后的卫生观念一时难以纠正,加上没有“落地生根”的第二故乡观念,因此不珍惜居住地的生活环境。
与此同时,城市污染也不断向农村转移。生态环境是统一的系统,虽然城乡之间存在一定的地理分隔,但两者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相互影响。在城市经济发展较快的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周围的农村耕地、林地、河道正面临被蚕食和污染的危险,小城镇的快速建设又加剧了这一危险。由于地区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城市退二进三,一些高污染企业向农村搬迁,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不断涌入,造成土地污染、工业废水污染、废弃物污染、生活垃圾污染等严重问题,在“项目下乡”的同时,也带来“污染下乡”。而这一切。村镇建设的规划者都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二、加强农村基础建设的对策措施:
1、壮大村级财力,加大村镇建设投入。
村镇建设,不能“等、靠、要”,必须自己主动出击。而离开经济财力,建设就无从下手。要壮大村级财力,首先是村委班子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借助政策效应,积极培育自身优势,通过自身增强“造血”功能,坚决克服通过“输血”来脱贫致富的心态。其次是必须因地制宜,要针对不同类型,宜工则工,宜农则农,探索一条符合实际的强村富民路子。以苏南常熟为例,还有许多以农业为主的村,可以通过大力推进土地流转,依托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这一平台,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既壮大村级财力,同时促进农民增收,并提升为农民服务的能力,解决农民流出土地的后顾之忧。适合发展物业的村,要拓宽眼界思路,不局限于本村本地,而要把资产转化为资本、资本转化为股份,增强投资能力,提高投资效益。
有了必要的经济实力,接下来就应考虑如何加大在村镇建设中的投入,努力做到科学合理安排。
2、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协调。
村镇设施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在规划农民居住房建设的同时,还应考虑到治安、水利、环保、绿化、村容卫生等内容,有必要请各个方面的专家共同参与,共同制定好村镇设施规划。
在规划村镇道路时,要将供水、排水、供气、供热、供电、通信、有线电视、消防、公共交通、园林绿地、环境卫生、无障碍设施等依附于村镇道路的公共设施,与村镇道路同步建设。
提高河道水质方面,在水系调整、河道堵塞、河道围堰、建排水管网等项目建设上,要建立好水系图纸。河道设施应当保持完好、畅通、整洁、有效。防止污水直接进入河道,始终让百姓生活在绿水青山的环境中。
新建、改建、扩建村镇道路时,应当同步建设村镇道路排水出水口。还没有按排水规划建设的临时性排水出水口,要按照排水规划逐步改造。
设置在城市道路上的各类窨井设施,应当符合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出现破损、移位或者丢失时,应当及时修复、正位或者补缺。
村镇照明设施的设计、建设应当遵循节能、环保、美观的原则,符合村镇照明专项规划要求,与主体工程建设同步进行。
在引进项目时,坚决杜绝高污染企业,决不能因贪图眼前利益,去损害全体村民的长远利益。农作物的管理中,也要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物质,防止污染残留在土壤及河道中。
3、共同参与、共同管理、共同享受村镇建设成果。
村镇建设是全村百姓的事情,就必须要在人人参与上下功夫,让百姓共同参与、共同管理、共同享受。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印发宣传材料,固定专门版面,图文并茂宣传村镇建设的政策、意义和效果,充分发挥好宣传的沟通纽带作用。还应通过党员干部示范带头,邻里乡亲相互监督,倡导文明的卫生行为,潜移默化增强百姓卫生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共建美好家园,形成人人“爱护环境、讲究卫生、崇尚文明”的良好风气。
通过百姓共同参与,常年保持一支稳定队伍。增加保洁员,提高工资待遇,调高工作标准,对村镇环境实行全天候、常态化保洁,防止出现反弹现象。科学定位垃圾堆放点,引导百姓有序整洁堆放,做到垃圾日产日清。
要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各级责任考核。重点针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着力改进和完善管理各项制度,制定村民普遍接受和遵守的乡规民约,建立健全全村设施维护、河道管理、绿化养护、环卫保洁、垃圾收运、违建管控等方面的标准和制度。以保洁员为例,要制定其行为规范、保洁质量、绿化管护、病媒防治为主要考核内容的考评细则,采取自查、互查、抽查等方式把责任与其分配收入挂钩,对不合格、不称职的坚决淘汰,提高保洁效率和质量。
对外来租住户也要实行与本村村民一样的有偿服务和同步考核,让他们参与其中。鼓励百姓建言议策,村干部要及时吸收采纳村民的合理化建议,并进行适当奖励,使全村百姓都成为村镇建设的宣传者、实施者、监督者,激发全村百姓的与热情。
虽然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巨大成绩,一些村镇的建设象花园一样,进入乡村,展现在人们眼前是亭台水榭、绿树成荫、河水清澈、鸟语花香的乡村风貌,但整体的村镇建设还未摆脱传统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饮水、人口、交通、住房等社会问题。这就迫切需要建设以健康为目标的乡村环境,实现在村镇的各个方面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保障广大村民百姓健康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使各个乡村成为名副其实的村民福地,实实在在的农民的健康乐园,真正为农民创造一个最适宜的生态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