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

来源 :企业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6832793xy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因此,正确认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解决环境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矛盾迫在眉睫。本文阐述了我国环境的现状,分析了环境问题的成因,对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了关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环境;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的环境现状形势严峻
  (1)大气污染。我国大气污染十分严重,主要呈现为煤烟型污染特征。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全国形成了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酸雨区,以华中酸雨区为重。(2)水污染。我国水体污染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工业发展超标排放工业废水,二是城市的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水体造成环境污染。工业废水近年来经过治理虽有所减少,但城市生活污水有增无减,占水质污染的51%以上。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3)森林、耕地均在锐减。工业化以来,森林遭到过度砍伐,自1950年以来,全世界森林已损失了一半。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地球上每分钟就有2000平方米森林被毁掉。森林锐减,有效耕地也在日趋减少,土地荒漠化严重。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5%。目前还有大面积的农田、草场、城镇、工矿及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4)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我国是生物多样性破壞较严重的国家,高等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物种达4000~5000种,约占中国拥有的物种总数的15%~20%,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导致物种的灭绝速度加快。据统计,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2000年来,约有110多种兽类和130种鸟类灭绝。
  二、导致环境恶化的原因分析
  (1)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对环境的破坏最为严重。一是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大气污染。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加快,使得人口和工厂企业相对集中。而大工业生产以及工厂门类和数量的增多,居民使用燃料、工厂采用化工产品排放的大量烟尘,而且在排放烟尘的同时,还夹杂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氟、氯等废气的排放,极大地改变了大气的组成,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生活。二是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水环境的恶化。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城市建设日益加快,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发展迅速。在城市化建设的同时,水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已成为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用水量增长过快,水资源严重紧缺;地下水超采,造成地面沉降;地表水污染严重,水质恶化;人为改变地貌,影响城市防洪。三是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随着工业的生产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规模扩大,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产生大量垃圾,危害人体健康,严重地破坏了生物环境,改变了生产环境的组成和结构,使生产者有机体与消费者有机体的比例出现失调,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原生态,使一些适应性差的生物被现实环境所淘汰。四是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噪声污染。城市人口集中,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商业经济等活动都产生的噪声,影响人们的休息、工作和正常生活,甚至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2)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科技化导致环境污染加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农业的发展,也给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污染问题。农药污染正在逐年加重,地膜覆盖和各种暖房生产用到的塑料薄膜导致了“白色污染”,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3)人口的急剧增长致使环境危机。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使当前的环境出现严重危机。
  三、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来看,根据“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的原则,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和办法,加大宣传和动员,提高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使人类活动自觉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策如下:首先,控制人口数量,合理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次,集约利用资源,建立低消耗高产出的技术型物质生产体系;再次,加强城市规划,使城市布局合理,控制城市规模的恶性膨胀,还有就是要实行以资源保护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最后,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同时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参 考 文 献
  [1]刘富刚.环境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德州学院学报.2001(4)
  [2]陈迎.环境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综述[J].世界经济.2000(3);52~53
  [3]陈景.我国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实现人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J].新西部.2006(24)
其他文献
大学生就业、创业是非常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在高校教育中,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树立起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想都是非常重要的.虽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摘要 法律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2009年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七)新增了保护我国公民个人信息的条款,在自然人人身权利保护这一方面无疑是跨出了一大步。虽然在个人隐私上迈出了一步,但是对于“人肉搜索”等网络行为仍然未能进一步进行明晰法理,无法保护公民的切身权利,因此,在个人信息保护上如何进行规制,从何种角度规制在现实意义上和司法实践上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 隐私权 人肉搜索 法律规制  一、“人肉搜索”的
“大国工匠”从何而来?制造业人才如何培养?今年省“两会”后,省政协第一次重大协商议政活动,聚焦“发展职业技术技能教育,培养湖北工匠人才”,体现了对职业教育和培育工匠人
期刊
经济全球化使我国与世界连接紧密,世界政治经济变革会影响我国金融市场,因此有必要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这一方面利于我国货币政策准确及时发挥作用,引导经济发展;另一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2013年8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要求: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习近平还特别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宣传工作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做好宣传工作,可以使企业发
期刊
摘要 生命权是安乐死是否合法化中争议最大的议题,本文通过论述生命权的归属和安乐死的正当性,认为个体具有生命权和生命处分权,其在安乐死中处理生命的权利是正当的。  关键词 安乐死 生命权 争议  最近发生的安乐死案件又将安乐死的合法化推向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人们围绕着它发生了巨大的讨论和争议。大部分人认为应该或希望国家将安乐死合法化,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死亡是自然规律,人类无法改变,也没有能力改
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石油在我国越来越重要,在党的带领下我国的石油企业一直稳步发展,但是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改变,我国的石油企业也遇到了很大挑战,怎样在大环境里继续稳步
阐明了黄河河口延伸与下游淤积关系问题的实质,指出了黄河河口延伸与下游淤积关系对时间尺度的依赖性,进而深人探讨了以前研究这一问题所用论据的合理性题.分析结果揭示,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