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消费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中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当前的城镇化进程有着非凡意义。农村消费存在的各种问题是造成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我们必须对症下药,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净化农村消费环境,引导农村消费习惯,来实现农村消费问题的根本解决,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消费;消费环境;消费结构
中图分类号:C9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2
一、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居民消费问题,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毫不放松抓好“三农”工作。开放30多年来,我国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成为拉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扩大内需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立足点,然而消费不足特别是农村消费不足一直是我国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
二、我国农村消费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2.1农村消费现状
近年来,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从消费行为到消费结构都在发生大的变化,消费需求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2.1.1农村消费能力与规模明显得到提高
近些年来,农村居民收入不断增加,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比上年增加939元,增长13.5%,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0.7%。随着收入不断增长,居民的消费能力明显增强,消费规模不断扩张。2012年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7849亿元,比去年增长14.5%,农村耐用消费品呈现爆发性的增长,电脑、空调、照相机、电冰箱、高档手机、汽车等消费需求的规模不断扩大。
2.1.2农村的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农村居民消费支出逐年增加,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消费的结构由低层次向中高层次不断提升。。
(1)生存类消费支出比重下降。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2013年4月10日发布的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和预测(2013)》,2012年农村居民食品支出人均2324元,比2011年增长10.3%。农村居民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为39.3%,比2011年下降1.1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首次降至40%以下。单就恩格尔系数而言,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已超越小康,进入富裕阶段。
(2)消费水平不断提高。2013年2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7%(上年同时期为下降1.6%),涨幅比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基本生活资料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主食消费减少,向多样化、营养化趋势过渡;衣着消费追求舒适健康时尚;住房不仅要求数量增加,质量要求也提高;服务性消费比重有所增加。
2.2我国农村消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2.2.1农村与城市消费差距呈扩大趋势
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促进消费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农村发展步伐相对缓慢,城乡之间的消费差距不断增大。据统计,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比上年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比上年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而且这一增长主要是农村居民外出打工人数的增加所引起的。近几年,城市居民工资和福利水平正有计划地不断提高,而农民收入受诸多方面影响,往往缺乏稳定性,因此,在短时间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难以改变,必然也难以扭转消费的差距。
2.2.2农村居民消费意愿持续走低
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保体制的不健全,居民后顾之忧较多,如医疗问题、养老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等,消费意愿不强成为制约当前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村居民中存在的问题尤其严重。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我国储蓄率从2000年的37.6%一直提高到2011年的51.8%,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明显高于发展水平相近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更是高于发达国家。而消费却一路下滑,在GDP占比从2000年的62.3%下降到了2011年的49.1%。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07167亿元,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2.8个百分点。
2.2.3农村商业设施运营效率低下
近年来,我国农村商业设施发展较快,但其运营效率明显低于城市平均水平。城市中拥有服装、百货、装饰材料大市场以及综合商场,大型的娱乐、餐饮、休闲设施,这些商业设施在给城市居民提供方便的同时也扩大城市居民消费,而部分城镇虽然建有大中型超市,但农民消费主要还是以集贸市场,小卖部,小超市等为主,很难发挥大型商业设施的吸引和拉动作用。
三、造成农村消费问题的原因
3.1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低,对消费的支撑不足
农民收入低且增幅缓慢,制约了农村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现阶段的城市化过程中,基本上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实现中国的城市化和快速发展,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农民并没有享受到社会发展应所提供的福利,收入低,导致消费支撑不足。
3.2农民负担过重,收入预期不稳
自2005年“农业税”取消以后,农民税费支出下降,但也存在有关部门对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紧迫性和规范性缺乏重视,不考虑农民群众的承受能力,在农村办学、修路、造桥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过程中,随意设立收费项目和抬高收费标准,面向农民收费集资和摊派。农业经营性收入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受市场经济波动影响增大。并且打工收入临时性较强,不确定性较大。
3.3农村居民消费环境较差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消费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消费市场秩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农村消费环境差制约了农民消费需求的释放。市场总体规模小,流通体系不完善,并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产品质量监管机制也不够健全,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较多;价格欺诈与假冒伪劣等不法经营行为屡禁不止;服务组织缺乏,消费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都挫伤了消费者的消费积极性;并且社会诚信体系、消费信贷制度还不够完善,限制了信用消费的发展。 3.4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不健全影响消费信心
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加大了社会保障投入力度,农村社保体系不断完善,但与城镇居民比较仍有较大差距。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大大增加了农村居民对未来支出的预期,从而降低了农村居民的即期生活消费支出。社会保障是民生之盾,只有保障措施到位,农民才敢放心消费。
3.5消费观念陈旧,储蓄愿望强烈
我国农村深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人们把储蓄当成美德。改开后,虽然消费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借钱消费”的观念在农村还很难发展。高储蓄势必会缩减当期消费,特别是在收入渠道较窄的农村。
3.6教育、住房开支巨大,影响其他消费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得别是与外界信息交流的频繁,我国农民都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许多农民已将其子女教育支出列为重要消费之一。但是,我国目前大学教育是收费教育,这对于经济不富裕的广大农民来讲,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负担,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农民的支出预期;其次是住房。受我国传统文化影响,房子是农村家庭财富乃至地位的象征,农民通常把房屋看做最重要的财产,这对消费形成巨大的透支。农民把过多的财富放在子女教育和住房的建设上,严重影响了其他类别的消费支出。
四、我国现阶段解决农村消费问题的途径
4.1切实提高农村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缩减城乡收入差距
4.1.1国家要推出扩大农村消费的宏观经济政策
解决中国的内需扩大问题,最终是要落实到解决“三农”问题上来。经济危机影响的层面不断扩大迫使我们直面农村改革难题。解决农村问题,扩大农村消费需要有系统性思维,应该有一揽子政策,而且坚决贯彻落实。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出发,给予农民国民待遇,这是解决“三农”问题,扩大农村消费的制度上的根本问题。
4.1.2继续推进小城镇化建设步伐。
要坚定不移地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各级政府需要积极引导,推进小城镇化建设步伐,引导农村各类企业合理集聚、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服务与小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科学规划。坚持城镇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加强环境建设和污染综合治理相结合,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充分发挥小城镇在农村区域经济、文化中心的辐射作用,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4.1.3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完善土地的征用办法,从源头上杜绝在城镇开发过程中乱征乱占耕地的现象发生。在符合国家土地规划的基础上,把更多的非农建设用地直接留给农村集体组织开发,让农民直接分享增值收益。同时要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就业安置和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保障农民的就业安全。
4.2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性,使农民的收入具有稳定性
我国农业保护政策应主要从以下方面构建:构建完善的农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包括政府利用对农村的倾斜政策,加大基建、金融、物流等相关产业和部门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加大对我国农业的财政的投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强对农业科技的培训;加大对农业的贷款规模,保证为现代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完善我国农产品价格体系,形成新的农产品价格机制;利用关税壁垒加强对我国农产品的贸易保护,建立健全农产品的质量检测体系。通过这一系列政策措施,来降低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性,提高我国农民未来预期收入的稳定性。
4.3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扩大农村即期消费
我国农村居民是低收入的群体,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从城市走向农村才初步展开,在今后,我们对农村居民的低收入群体也应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也享受国家的社会保障政策,并加快对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制度的改革,解除制约农村消费需求的制约。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障碍就是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要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并进一步加快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制止农村教育的乱收费现象。使农民住得起房、看得起病、上得起学,安居乐业,老有所养,降低农民为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未来特定支出的储蓄比例,扩大即期消费。
4.4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必须加强我国农村市场的管理,加强法制法规建设,整顿和规范农村市场秩序,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广告以及欺行霸市的行为,为消费者创造安全与良好的消费环境;改善设施,优质服务。要不断改善农村水电、公路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村服务设施,继续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为农村居民的消费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张云霞.农村消费现状及制约因素.经济导刊,2011(5).
[2]谌争勇.金融视角下农村消费问题与研究.武汉金融,2008(6).
[3]王寒菊.我国农村消费市场问题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6).
关键词:农村消费;消费环境;消费结构
中图分类号:C9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2
一、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居民消费问题,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毫不放松抓好“三农”工作。开放30多年来,我国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成为拉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扩大内需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立足点,然而消费不足特别是农村消费不足一直是我国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
二、我国农村消费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2.1农村消费现状
近年来,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从消费行为到消费结构都在发生大的变化,消费需求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2.1.1农村消费能力与规模明显得到提高
近些年来,农村居民收入不断增加,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比上年增加939元,增长13.5%,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0.7%。随着收入不断增长,居民的消费能力明显增强,消费规模不断扩张。2012年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7849亿元,比去年增长14.5%,农村耐用消费品呈现爆发性的增长,电脑、空调、照相机、电冰箱、高档手机、汽车等消费需求的规模不断扩大。
2.1.2农村的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农村居民消费支出逐年增加,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消费的结构由低层次向中高层次不断提升。。
(1)生存类消费支出比重下降。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2013年4月10日发布的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和预测(2013)》,2012年农村居民食品支出人均2324元,比2011年增长10.3%。农村居民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为39.3%,比2011年下降1.1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首次降至40%以下。单就恩格尔系数而言,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已超越小康,进入富裕阶段。
(2)消费水平不断提高。2013年2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7%(上年同时期为下降1.6%),涨幅比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基本生活资料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主食消费减少,向多样化、营养化趋势过渡;衣着消费追求舒适健康时尚;住房不仅要求数量增加,质量要求也提高;服务性消费比重有所增加。
2.2我国农村消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2.2.1农村与城市消费差距呈扩大趋势
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促进消费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农村发展步伐相对缓慢,城乡之间的消费差距不断增大。据统计,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比上年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比上年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而且这一增长主要是农村居民外出打工人数的增加所引起的。近几年,城市居民工资和福利水平正有计划地不断提高,而农民收入受诸多方面影响,往往缺乏稳定性,因此,在短时间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难以改变,必然也难以扭转消费的差距。
2.2.2农村居民消费意愿持续走低
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保体制的不健全,居民后顾之忧较多,如医疗问题、养老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等,消费意愿不强成为制约当前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村居民中存在的问题尤其严重。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我国储蓄率从2000年的37.6%一直提高到2011年的51.8%,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明显高于发展水平相近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更是高于发达国家。而消费却一路下滑,在GDP占比从2000年的62.3%下降到了2011年的49.1%。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07167亿元,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2.8个百分点。
2.2.3农村商业设施运营效率低下
近年来,我国农村商业设施发展较快,但其运营效率明显低于城市平均水平。城市中拥有服装、百货、装饰材料大市场以及综合商场,大型的娱乐、餐饮、休闲设施,这些商业设施在给城市居民提供方便的同时也扩大城市居民消费,而部分城镇虽然建有大中型超市,但农民消费主要还是以集贸市场,小卖部,小超市等为主,很难发挥大型商业设施的吸引和拉动作用。
三、造成农村消费问题的原因
3.1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低,对消费的支撑不足
农民收入低且增幅缓慢,制约了农村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现阶段的城市化过程中,基本上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实现中国的城市化和快速发展,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农民并没有享受到社会发展应所提供的福利,收入低,导致消费支撑不足。
3.2农民负担过重,收入预期不稳
自2005年“农业税”取消以后,农民税费支出下降,但也存在有关部门对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紧迫性和规范性缺乏重视,不考虑农民群众的承受能力,在农村办学、修路、造桥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过程中,随意设立收费项目和抬高收费标准,面向农民收费集资和摊派。农业经营性收入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受市场经济波动影响增大。并且打工收入临时性较强,不确定性较大。
3.3农村居民消费环境较差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消费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消费市场秩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农村消费环境差制约了农民消费需求的释放。市场总体规模小,流通体系不完善,并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产品质量监管机制也不够健全,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较多;价格欺诈与假冒伪劣等不法经营行为屡禁不止;服务组织缺乏,消费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都挫伤了消费者的消费积极性;并且社会诚信体系、消费信贷制度还不够完善,限制了信用消费的发展。 3.4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不健全影响消费信心
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加大了社会保障投入力度,农村社保体系不断完善,但与城镇居民比较仍有较大差距。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大大增加了农村居民对未来支出的预期,从而降低了农村居民的即期生活消费支出。社会保障是民生之盾,只有保障措施到位,农民才敢放心消费。
3.5消费观念陈旧,储蓄愿望强烈
我国农村深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人们把储蓄当成美德。改开后,虽然消费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借钱消费”的观念在农村还很难发展。高储蓄势必会缩减当期消费,特别是在收入渠道较窄的农村。
3.6教育、住房开支巨大,影响其他消费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得别是与外界信息交流的频繁,我国农民都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许多农民已将其子女教育支出列为重要消费之一。但是,我国目前大学教育是收费教育,这对于经济不富裕的广大农民来讲,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负担,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农民的支出预期;其次是住房。受我国传统文化影响,房子是农村家庭财富乃至地位的象征,农民通常把房屋看做最重要的财产,这对消费形成巨大的透支。农民把过多的财富放在子女教育和住房的建设上,严重影响了其他类别的消费支出。
四、我国现阶段解决农村消费问题的途径
4.1切实提高农村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缩减城乡收入差距
4.1.1国家要推出扩大农村消费的宏观经济政策
解决中国的内需扩大问题,最终是要落实到解决“三农”问题上来。经济危机影响的层面不断扩大迫使我们直面农村改革难题。解决农村问题,扩大农村消费需要有系统性思维,应该有一揽子政策,而且坚决贯彻落实。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出发,给予农民国民待遇,这是解决“三农”问题,扩大农村消费的制度上的根本问题。
4.1.2继续推进小城镇化建设步伐。
要坚定不移地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各级政府需要积极引导,推进小城镇化建设步伐,引导农村各类企业合理集聚、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服务与小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科学规划。坚持城镇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加强环境建设和污染综合治理相结合,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充分发挥小城镇在农村区域经济、文化中心的辐射作用,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4.1.3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完善土地的征用办法,从源头上杜绝在城镇开发过程中乱征乱占耕地的现象发生。在符合国家土地规划的基础上,把更多的非农建设用地直接留给农村集体组织开发,让农民直接分享增值收益。同时要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就业安置和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保障农民的就业安全。
4.2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性,使农民的收入具有稳定性
我国农业保护政策应主要从以下方面构建:构建完善的农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包括政府利用对农村的倾斜政策,加大基建、金融、物流等相关产业和部门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加大对我国农业的财政的投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强对农业科技的培训;加大对农业的贷款规模,保证为现代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完善我国农产品价格体系,形成新的农产品价格机制;利用关税壁垒加强对我国农产品的贸易保护,建立健全农产品的质量检测体系。通过这一系列政策措施,来降低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性,提高我国农民未来预期收入的稳定性。
4.3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扩大农村即期消费
我国农村居民是低收入的群体,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从城市走向农村才初步展开,在今后,我们对农村居民的低收入群体也应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也享受国家的社会保障政策,并加快对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制度的改革,解除制约农村消费需求的制约。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障碍就是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要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并进一步加快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制止农村教育的乱收费现象。使农民住得起房、看得起病、上得起学,安居乐业,老有所养,降低农民为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未来特定支出的储蓄比例,扩大即期消费。
4.4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必须加强我国农村市场的管理,加强法制法规建设,整顿和规范农村市场秩序,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广告以及欺行霸市的行为,为消费者创造安全与良好的消费环境;改善设施,优质服务。要不断改善农村水电、公路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村服务设施,继续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为农村居民的消费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张云霞.农村消费现状及制约因素.经济导刊,2011(5).
[2]谌争勇.金融视角下农村消费问题与研究.武汉金融,2008(6).
[3]王寒菊.我国农村消费市场问题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