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渐趋明确具体,更便于操作实践。从近年来的高考试题看,命题者严格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选文设题,题型基本稳定,涉及的知识点大多可在中学课文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内容。“语文规范标准,却又不刻板雷同;内容深浅适中,但又含有较深的意蕴;文意首尾完整,具有较强的阅读因素;文笔流畅多彩,绝不晦涩单调;风格雅正典范,却又不千篇一律;试题考点较多,而又能分出深浅层面;总体难易适度,无过难或过易的地方”。鉴于这个说明,纵观十多年的文言短文,几乎无一例外均先自于史传散文。之所以都先史传散文,是因为这类文体一般语言相对规范,内容深浅适中,文笔较为流畅,且故事性强,能吸引人,有一定的可读性,最能体现上述标准。由于思想性的要求,历史人物一般选取正面人物,如清官、廉吏、直臣、孝子,而不选反面人物,如贪官、污吏、逆臣、逆子,这样有利于弘扬传统民族文化。
为此,有的放矢,抓住知识点,有效落实、整理、迁移、活化,是提高复习效率,全面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一、以纲据本,落实知识点
高考文言文阅读语段,虽然取材于课外,但考查能力所必需的知识点全部在课内。复习时必须依据“两纲”(《教学大纲》、《考试说明》),紧扣课本,逐一落实知识点。某些有代表性的课文,涵盖文言文知识点的范围相当广,复习时可抓住一篇,以一当十,总结规律,学习方法。例如复习《鸿门宴》时,可落实以下知识点:(1)文言实词:军、去、内、如、信、意、举、胜、置、谢等的意义和用法;(2)文言虚词:为、之、则、耳、以、于;(3)词类活用: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名词用作动词(“籍吏民,封府库”)、名词作状语(“吾得兄事之”);(4)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大王来何操”)、状语后置(“复得见将军与此”)、省略句(“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竖子不足与谋”)、固定格式(“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对于这些知识点,不仅要弄清在本课中的意义,而且要联系其他课文,适当延伸拓展,以便加深印象。
二、总结规律,整理知识点
在积累知识的同时,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大胆探索,总结文言知识的规律,把开锁的钥匙交给学生,使学生顺利进入知识的殿堂。如宾语前置的规律总结:(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一般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前置,如“沛公安在”、“大王来何操”。(3)用“之”“是”帮助,把宾语提到动词前,如“何功之有哉”、“唯利是图”、“唯马首是瞻”。(4)疑问句中,介词的宾语往往提前,如“君何以知燕王”。不论哪种情况,翻译时都要把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后边,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又如文言文翻译,可帮助学生总结出“对”“换”、“调”、“留”、“增”、“删”的六字翻译法,利用对照文章确定难解词的词性和词义的方法。文言文中的许多现象都是有规律可循的,通过引导学生总结规律,知识点便得到强化和巩固。
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和掌握了一些基本规律后,为了使零散的,杂乱的,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教师可依据教材和借助其他资料,帮助学生整理:(1)按照朝代顺序列出《我国古代作家作品简表》;(2)分文体列出《古代文学文体作品简表》;(3)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列出《18个文言虚词用法简表》;(4)按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四类,归纳出《常见文言实词简表》;(5)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疑问句等,归纳出《文言特殊句式简表》;(6)根据教材,整理出《文言常规固定格式简表》。
通过以上归纳整理,学生对文言文知识有了整体的把握,再配以相应的练习题,学生就牢固地掌握了这些知识点。
三、强化训练,迁移知识点
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是在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衡量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的高低,也就是考查学生能否恰当运用知识,强化训练是知识迁移最有效的方法。训练不是把学生置于题海之中,而是有目的、有层次、有指导性地练习。(1)研究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试题,准确把握其题型和难度,然后精选接近或与高考难度相当的文言阅读题训练,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解题能力。(2)分层编排练习。用客观性小题练基础,如文言文实词、虚词;用主观性题目练综合,如笔译、填空等;用较难题目练深度,如对整段文意的理解和分析。(3)练习和讲评相结合,先练后评,评价时多以肯定和鼓励为主,避免练习时错误多而使学生产生畏惧感,并适当点拨和引导。在学生练的过程中,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练的情况,重点辅导,取得第一手材料。在讲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讲在点子上,讲在关键处,揭示本质,总结方法和规律,以便学生强化记忆,加深理解。(4)在每进行完一次模拟训练和测试后,注意对文言知识的查漏补缺。
经过这样有目的、有层次、有指导性的训练,学生对各知识点融会贯通,从而转变为能力。
四、整体阅读,活化知识点
阅读文言文,不仅仅是对字词句的基本理解,更重要的是理解整篇文章的文义,进而评价其观点和态度。这不仅是高考文言文试题较高一级的能力要求,更是语文素质的体现。为此,要结合整篇文章,使文言文的某些知识点活化为学生把握文章要义的能力,使各种不同的知识信息迅速转化为对文章宏观把握的动力。在整体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文言文单项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联想、体味重点句段,从而准确把握文章的观点和作者的态度,并作出恰当的评价。
总之,如果学生按照这些方法做好文言文的训练工作,高考中的文言文閱读就会易如反掌。
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策略和方法研究,课题批准号:FHB110067-2012-7。
为此,有的放矢,抓住知识点,有效落实、整理、迁移、活化,是提高复习效率,全面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一、以纲据本,落实知识点
高考文言文阅读语段,虽然取材于课外,但考查能力所必需的知识点全部在课内。复习时必须依据“两纲”(《教学大纲》、《考试说明》),紧扣课本,逐一落实知识点。某些有代表性的课文,涵盖文言文知识点的范围相当广,复习时可抓住一篇,以一当十,总结规律,学习方法。例如复习《鸿门宴》时,可落实以下知识点:(1)文言实词:军、去、内、如、信、意、举、胜、置、谢等的意义和用法;(2)文言虚词:为、之、则、耳、以、于;(3)词类活用: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名词用作动词(“籍吏民,封府库”)、名词作状语(“吾得兄事之”);(4)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大王来何操”)、状语后置(“复得见将军与此”)、省略句(“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竖子不足与谋”)、固定格式(“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对于这些知识点,不仅要弄清在本课中的意义,而且要联系其他课文,适当延伸拓展,以便加深印象。
二、总结规律,整理知识点
在积累知识的同时,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大胆探索,总结文言知识的规律,把开锁的钥匙交给学生,使学生顺利进入知识的殿堂。如宾语前置的规律总结:(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一般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前置,如“沛公安在”、“大王来何操”。(3)用“之”“是”帮助,把宾语提到动词前,如“何功之有哉”、“唯利是图”、“唯马首是瞻”。(4)疑问句中,介词的宾语往往提前,如“君何以知燕王”。不论哪种情况,翻译时都要把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后边,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又如文言文翻译,可帮助学生总结出“对”“换”、“调”、“留”、“增”、“删”的六字翻译法,利用对照文章确定难解词的词性和词义的方法。文言文中的许多现象都是有规律可循的,通过引导学生总结规律,知识点便得到强化和巩固。
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和掌握了一些基本规律后,为了使零散的,杂乱的,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教师可依据教材和借助其他资料,帮助学生整理:(1)按照朝代顺序列出《我国古代作家作品简表》;(2)分文体列出《古代文学文体作品简表》;(3)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列出《18个文言虚词用法简表》;(4)按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四类,归纳出《常见文言实词简表》;(5)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疑问句等,归纳出《文言特殊句式简表》;(6)根据教材,整理出《文言常规固定格式简表》。
通过以上归纳整理,学生对文言文知识有了整体的把握,再配以相应的练习题,学生就牢固地掌握了这些知识点。
三、强化训练,迁移知识点
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是在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衡量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的高低,也就是考查学生能否恰当运用知识,强化训练是知识迁移最有效的方法。训练不是把学生置于题海之中,而是有目的、有层次、有指导性地练习。(1)研究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试题,准确把握其题型和难度,然后精选接近或与高考难度相当的文言阅读题训练,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解题能力。(2)分层编排练习。用客观性小题练基础,如文言文实词、虚词;用主观性题目练综合,如笔译、填空等;用较难题目练深度,如对整段文意的理解和分析。(3)练习和讲评相结合,先练后评,评价时多以肯定和鼓励为主,避免练习时错误多而使学生产生畏惧感,并适当点拨和引导。在学生练的过程中,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练的情况,重点辅导,取得第一手材料。在讲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讲在点子上,讲在关键处,揭示本质,总结方法和规律,以便学生强化记忆,加深理解。(4)在每进行完一次模拟训练和测试后,注意对文言知识的查漏补缺。
经过这样有目的、有层次、有指导性的训练,学生对各知识点融会贯通,从而转变为能力。
四、整体阅读,活化知识点
阅读文言文,不仅仅是对字词句的基本理解,更重要的是理解整篇文章的文义,进而评价其观点和态度。这不仅是高考文言文试题较高一级的能力要求,更是语文素质的体现。为此,要结合整篇文章,使文言文的某些知识点活化为学生把握文章要义的能力,使各种不同的知识信息迅速转化为对文章宏观把握的动力。在整体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文言文单项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联想、体味重点句段,从而准确把握文章的观点和作者的态度,并作出恰当的评价。
总之,如果学生按照这些方法做好文言文的训练工作,高考中的文言文閱读就会易如反掌。
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策略和方法研究,课题批准号:FHB110067-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