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选择”这堂必修课

来源 :作文周刊(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vin09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在世,时时处处都面临选择,无论是没有选择的选择,还是不选择的选择,或是绞尽脑汁后做出的选择,我们生命的每时每刻,都存在一些或隐或现的选择,而每一个选择都会产生连锁效应。我的选择,就是我造的路。选择就如一块块砖石,铺成了我们的人生之路。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学会选择,教育的本质也正是让学生学会选择,达到真正个性独立、精神自由,也就是“我为自己代言”“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马克思曾说:“选择是人比其他生物远为优越的地方。”选择表现出人的自由与自觉性。从这个角度看,人的本质,就在于人有自由自觉的选择意识。但问题也恰恰在此:我们有时候宁愿麻木地硬撑却忘记了还有其他选择;我们有时候总是不自觉地去权衡取舍某些因素而违心选择;我们有时候也会赌气式地不选择;殊不知,人生就是选择,你未来的人生之路。就在你的每一次选择之中。
  关于“选择”这门必修课,哈佛大学泰勒·本·沙哈尔博士的《过你想过的生活:101个让你幸福的方法》一书就是一本很好的教材。其一,他告诉我们,决定命运的不是机遇,而是选择,选择产生的连锁效应创造了一种生命状态,这种生命状态往往更深远地影响我们的人生,超越了做决定的那一刻我们可以预见的影响;其二,心理学研究表明,40% 的幸福感来自于我们的选择,即我们所选择的想做什么和做什么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感受。
  幸福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幸福不拘泥于形式,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最低、最高极限,更不是他人可以揣摩或者臆想的。幸福就是一种天赋,一种自我感觉,一种修养,一种能力。当我们只会机械地做出自动反应、察觉不到自己每时每刻都有选择权时,我们放弃的,不仅是能够改善生活的控制权,更是放弃了拥有幸福的资格。
  苏格拉底说过:“知道才能做到。”沙哈尔博士在书中做的工作,一是帮助你“知道”,成为一个有觉知力的人,意识到在每日、每时、每分、每秒,你的生命中都存在选择,让你有机会做正确的选择;二是鼓励你“做到”,选择就是创造,决定去选择,就是决定去创造,在用自己的选择智慧做出最佳选择后,就要采取行动,创造你自己想过的生活、“摸得着自己的幸福”。
  我们常见的选择有三种:第一种选择是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做的微小选择,比如微笑或深呼吸;第二种选择是我们在某件事发生时做出的选择,比如对失败的反应,或者是否要赞美一位成功完成项目的同事;第三种选择是生命中的重大选择,比如我们追求的职业道路,或者是否该从事某个公益项目。所谓“101个让你幸福的方法”,只不过是通过故事、名人名言来提醒我们:不要拒绝已知的正确选择。
  幸福,是一个一层一层被裹起来的“大洋葱”,先是无知无感,然后是经济学的思考,再背后,则是哲学。我们往往只见其表、不见其里,有“总有一天”综合症、或者叫做“等我就”综合症,而且病入膏肓。总有一天我会有钱、有时间、有心情的,那个时候我就会……等我过了这一关、等我把这件事做了、等我升职了、等我换了工作、等我结婚了……结果一辈子都在“总有一天”或者“等我就”的循环中打转,没有“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获得和期望一样的安心与幸福。
  人生一台戏,在你上台之前舞台是空的,在你下台之后舞台还是空的,人生是否精彩,关键在演戏的过程和担当的角色。选择是一种习惯,习惯也会左右选择。不同的习惯和不同的选择,往往决定了你是会选择悲剧、喜剧、情景剧、英雄剧,或者是选择闹剧和恐怖剧。当下即道场,幸福无须等待。沙哈尔博士特别提醒我们: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应对同样的问题时,可能更有助于改变自己的习惯;如果我们想确保改变的持久性,那么不断重复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治混乱巧用宝典  由于班级纪律较差,我果断采取了两个措施力图扭转班级风气:其一,改组班委会,建立健全约束机制,提升服务意识;其二,班级内部全面展开小组建设,组内相互监督,小组之间良性竞争。  我抽出时间跟班上每一位同学都进行了谈话,了解其思想动态、初中表现及其家庭情况,并询问了他们最近的学习情况以及是否适应高中生活。通过和学生的逐一沟通、交流,我大致掌握了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现状和思想动态。  通
期刊
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过程中,我校以终身发展为引领,坚持“一个核心,两个主体,三个层次,四个结合”原则,积极构建指标多元化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一个核心”是指把培养“渗透在人的血液中、能带得走的能力与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核心;“两个主体”就是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三个层次”指学校评价重过程,班级评价求实效,学生评价看发展;“四个结合”指评教结合、评学结合、评育结合、评研结合。  一、评价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曾谈到了自己的个人爱好,“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并列举出多项读书的好处,“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优化学生道德品质的过程中,经典诵读对帮助中学生了解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以及培养其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具有深远的意义。  经典美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在这浩瀚的经典文学宝库中带领学生诵
期刊
世人皆知,许多高考作文题都关涉到哲理。例如2016年全国卷Ⅰ、Ⅱ、Ⅲ分别关涉到动机与效果、理论与实践、破与立的辩证,北京卷关涉到精神与物质,江苏卷关涉到转换角度观点变,天津卷关涉到一般与个别,浙江卷则关涉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如果考生熟知这些哲理并能运用它们分析相关现象,相信定能增强作文的思辨性和说服力。  由此笔者想到在社会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反映“物极必反”之哲理的事例。例如《广州
期刊
摘要:教学高潮是指师生双方积极性达到最佳的配合状态,它既能让学生自觉投入学习中,又能充分展示教师的才能,是评价课堂优劣的重要标准。本文主要深入分析了教学高潮的内涵、作用、四种方式及其准备工作。  关键词:教学高潮;作用;以生为主;语文素养  近年来,我校轰轰烈烈地掀起了教学改革的热潮,纷纷探讨“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的问题。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里不妨套用一
期刊
摘要:要想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师首先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对作文讲评课的“亲近感”,把作文讲评权还给学生,给同学们动手实践的机会,激发同学们评改作文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  关键词:培养;评改;能力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令师生最费神思、最感苦恼的教学内容之一。传统的作文讲评课以教师为中心,对全班作文情况分类归纳——示范范文——列举几点有代表性
期刊
摘要:“一师一卷”的推行使师生关系逐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就这样诞生了。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更具人文关怀精神,使课堂互动更加积极,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一师一卷;新型师生关系;人文关怀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很多人一直在思考理想的师生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对此很多人进行了阐释,概括起来就是要构建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也要关注学
期刊
“二诊”考试结束后,我校高三年级组选用了“重庆市高考模拟调研卷(七)”里的新材料作文题(以“孤独”为话题)作为月考试题对学生进行高考前的冲刺训练。笔者在教师阅卷结束后,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调阅了部分学生的作文试卷,并且评改了高三年级组送来的六份“优秀”作文卷。在作文评改过程中,笔者发现我校学生所写的议论文中有诸多毛病,应引起广大语文教师尤其是高三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笔者在此就议论文写作的问题作一讲评
期刊
小学一二年级进行看图写话训练是为三年级的习作教学打基础,也是作文教学的必经之路。  新课程标准对写话教学的前两点要求是:一、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二、在写话中乐于运用在阅读和生活中学习到的词语。笔者从中提炼出关键词为“感兴趣”和“乐学乐用”。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学生有兴趣地写,乐于运用学到的词语,连词成句。  如何让学生对看图写话感兴趣,而不产生畏难、厌
期刊
翻看学生的试卷或作业,发现大部分学生对阅读题的回答往往答非所问,答不到点上。其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审清题意,特别是对题干中的一些关键概念的理解发生错误。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厘清题目中的概念,直击题干,教会学生正确回答问题的技巧。  一、“理解”与“解释”不同  翻看语文试卷,理解词语意思是必考项目,但此项要求表述各不相同,有的是“说说你对加点词语的理解”,有的是“联系上下文解释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