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经济学自诞生起就对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产生了积极影响。本文从探讨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出发,阐述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我国教育经济学发展中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教育经济学;研究对象;关系;发展
一、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学者普遍认为,教育经济学是20世纪60年代初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介于经济学、教育学、数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在我国,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通过人们对教育与经济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教育经济学形成了特定的研究对象。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教育经济学是教育学科和经济学科的交叉学科,它研究教育和经济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刘宝超提出,“教育经济学主要是运用经济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以教育领域中的经济问题与经济现象,以及教育领域中资源的管理与投入产出规律作为研究对象”。
王善迈对教育经济学的对象作出如下规定:“教育经济学主要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的发展规律,研究教育领域中经济投入和产出规律的科学。”
从上述学者的观点当中可以发现,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是教育与经济之间既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二、教育与经济增长
教育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教育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经济增长也会反作用于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知识进步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而教育意义重大;在教育中,经济增长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也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方向。
叶茂林指出了教育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教育通过增加人力资本推动经济增长……通过推动科技进步,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指出“经济增长推动着教学内容的更新,影响着教学手段和教育观念的变革;经济增长水平影响着教育的普及程度和教育的方式手段;经济增长方式的变迁决定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经济增长制约着教育投资的投入力度。”
王玉昆认为,“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发展经济必须首先大力发展教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归根到底要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只有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才能充分发挥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和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所谓“治穷先治愚”,“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口号,一方面说明教育对经济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教育的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财力支撑。
三、我国教育经济学的发展
教育经济学这一学科在我国形成较晚,但发展迅速。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经济学虽在学科发展方面已获得可喜的进步,但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陈柳钦提出:“教育与经济互动关系需要继续深化;教育经济学的学科制度结构需要完善;教育经济学理论体系亟待逻辑化;教育经济学研究中偏颇的方法论要矫正;国际视野中教育经济理论需要本土化。”
王善迈表示,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是一个既涉及教育发展又涉及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也是一个颇具争议、需要探讨的问题。其核心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领域尤其是正规三级公立教育中的教育资源如何有效配置。”
针对我国教育经济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学者们有着不同的见解。但大都认为,只要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方式,不断创新,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必将大大推动中国教育经济学的发展和学科建设。
叶茂林认为,必须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1.以创新为核心,继续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有法律保障的、能保证教育改革发展基本经费需求的教育财政体系;努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继续推动办学体制,拓宽办学渠道,增加教育资源,扩大办学规模;完善教师人事制度,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继续调整教育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完善教育法律体系,全面实施依法治教,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2.政策措施:通过提高升学率,延长受教育者的教育年限,促进劳动者教育素质的提高;进一步加大对教育投入的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王善迈提出要创建中国特色的教育经济学科体系。“中国是一个出于经济与社会转型中的发展中大国,在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经济问题,既有发达国家曾经遇到过的问题,也有中国特殊的问题,需要中国学者既要有国际视野,又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做出回答。”
随着研究的深入,在新时期条件下,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出现了新的趋势。
金珺表示,“从长远来看,教育经济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依然是在一定的合理分化研究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的新综合方向发展……在我国教育经济学学科初步形成的基础上,从我国国情出发,进行调查研究,努力积累各方面资料,深入探究,逐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经济学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的重大任务。”
陈柳钦指出,在新时期,“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视野更宽,学科体系更开放;教育经济学研究内容将扩张到消费领域;高等教育财政分析仍将是教育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教育经济学日益与培训经济学的融合;教育与经济、社会等协调发展问题持续探索;通过学派建设促进学科发展是新时代中国教育经济学的必然要求。”
通过对上述文献的研读可以发现,学者们研究的侧重点大都是研究教育与经济密切的相关点,如教育投资、教育成本、教育收益等。关于经济对各阶段的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并没有细致划分,现有的研究也大多是经济对于高等教育的影响,而在经济对非高等教育甚至是特殊教育的影响方面所做的研究还有所欠缺。
参考文献:
[1]厉以宁.教育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
[2]刘宝超.教育经济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
[3]王善迈.经济变革与教育发展——教育资源配置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4]叶茂林.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5]陈柳钦.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的理论贡献及其发展趋势[J].江淮论坛.2010.2.
[6]王善迈.创建中国特色的教育经济学科体系[J].教育与经济.2012(01).
[7]金珺.论我国教育经济学的兴起与发展[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
【关键词】:教育经济学;研究对象;关系;发展
一、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学者普遍认为,教育经济学是20世纪60年代初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介于经济学、教育学、数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在我国,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通过人们对教育与经济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教育经济学形成了特定的研究对象。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教育经济学是教育学科和经济学科的交叉学科,它研究教育和经济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刘宝超提出,“教育经济学主要是运用经济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以教育领域中的经济问题与经济现象,以及教育领域中资源的管理与投入产出规律作为研究对象”。
王善迈对教育经济学的对象作出如下规定:“教育经济学主要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的发展规律,研究教育领域中经济投入和产出规律的科学。”
从上述学者的观点当中可以发现,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是教育与经济之间既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二、教育与经济增长
教育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教育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经济增长也会反作用于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知识进步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而教育意义重大;在教育中,经济增长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也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方向。
叶茂林指出了教育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教育通过增加人力资本推动经济增长……通过推动科技进步,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指出“经济增长推动着教学内容的更新,影响着教学手段和教育观念的变革;经济增长水平影响着教育的普及程度和教育的方式手段;经济增长方式的变迁决定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经济增长制约着教育投资的投入力度。”
王玉昆认为,“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发展经济必须首先大力发展教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归根到底要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只有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才能充分发挥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和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所谓“治穷先治愚”,“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口号,一方面说明教育对经济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教育的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财力支撑。
三、我国教育经济学的发展
教育经济学这一学科在我国形成较晚,但发展迅速。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经济学虽在学科发展方面已获得可喜的进步,但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陈柳钦提出:“教育与经济互动关系需要继续深化;教育经济学的学科制度结构需要完善;教育经济学理论体系亟待逻辑化;教育经济学研究中偏颇的方法论要矫正;国际视野中教育经济理论需要本土化。”
王善迈表示,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是一个既涉及教育发展又涉及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也是一个颇具争议、需要探讨的问题。其核心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领域尤其是正规三级公立教育中的教育资源如何有效配置。”
针对我国教育经济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学者们有着不同的见解。但大都认为,只要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方式,不断创新,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必将大大推动中国教育经济学的发展和学科建设。
叶茂林认为,必须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1.以创新为核心,继续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有法律保障的、能保证教育改革发展基本经费需求的教育财政体系;努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继续推动办学体制,拓宽办学渠道,增加教育资源,扩大办学规模;完善教师人事制度,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继续调整教育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完善教育法律体系,全面实施依法治教,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2.政策措施:通过提高升学率,延长受教育者的教育年限,促进劳动者教育素质的提高;进一步加大对教育投入的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王善迈提出要创建中国特色的教育经济学科体系。“中国是一个出于经济与社会转型中的发展中大国,在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经济问题,既有发达国家曾经遇到过的问题,也有中国特殊的问题,需要中国学者既要有国际视野,又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做出回答。”
随着研究的深入,在新时期条件下,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出现了新的趋势。
金珺表示,“从长远来看,教育经济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依然是在一定的合理分化研究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的新综合方向发展……在我国教育经济学学科初步形成的基础上,从我国国情出发,进行调查研究,努力积累各方面资料,深入探究,逐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经济学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的重大任务。”
陈柳钦指出,在新时期,“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视野更宽,学科体系更开放;教育经济学研究内容将扩张到消费领域;高等教育财政分析仍将是教育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教育经济学日益与培训经济学的融合;教育与经济、社会等协调发展问题持续探索;通过学派建设促进学科发展是新时代中国教育经济学的必然要求。”
通过对上述文献的研读可以发现,学者们研究的侧重点大都是研究教育与经济密切的相关点,如教育投资、教育成本、教育收益等。关于经济对各阶段的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并没有细致划分,现有的研究也大多是经济对于高等教育的影响,而在经济对非高等教育甚至是特殊教育的影响方面所做的研究还有所欠缺。
参考文献:
[1]厉以宁.教育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
[2]刘宝超.教育经济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
[3]王善迈.经济变革与教育发展——教育资源配置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4]叶茂林.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5]陈柳钦.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的理论贡献及其发展趋势[J].江淮论坛.2010.2.
[6]王善迈.创建中国特色的教育经济学科体系[J].教育与经济.2012(01).
[7]金珺.论我国教育经济学的兴起与发展[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