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胥明琼(1989-),女,四川达州人,成都学院计财处职员,助理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财务会计方向。
摘要:据统计,截至2012年全国有500多所高等学校开设了会计专业,同时,作为专业的会计人才因其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而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需求量。显然,高校如何培养出满足企业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本课题通过分析会计专业实践类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设置会计专业实践类课程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实践类课程;设置研究
一、应用型高校简介
应用型高校指一般的本科院校,主要以人才职业能力培养作为依托。应用型大学具有以下办学特点:一,主要培养本科学历人才;二、人才培养计划侧重教学;三、大力培养和发展应用型人才。应用型高校的办学理念可以说是高职学校办学理念的一个延展。在高等职业学校教育体系中重点强调对学生行业基本素质、专业岗位操作能力、实际问题分析处理能力的塑造。作为应用型本科大学,其人才培养模式要与该区域的经济发展特色相结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在教学目标中尤其要体现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应用型人才,在教学体系建设中应着重体现“应用”,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1]。
二、会计学专业实践类课程的教学理念及设置原则
1、会计专业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
近年来,学者们对应用型会计教学模式众说纷纭。李诗白在谈到高校会计教育改革新思路时认为,会计专业跟其他专业相比,前者对社会实践性要求更强。所以,在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上,要凸显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地位,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放在首位[2]。另一位专家学者胡世强提出了会计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应定位于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这种能力有一定的实践操作基础,注重知识的理论教育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3]。
笔者认为,“应用”二字是会计专业教育模式核心的体现,应把会计人才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作为培养目标,应用型大学只有对自己的会计人才培养有清晰准确的定位,结合公司实际需求,依据各大企业的岗位设置进行教学,并加大教学力度培养学生会计业务实际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财务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课程设置原则
(1)体现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会计专业实践类课程作为培养和提高应用型会计人才实践操作能力的主要渠道,一定要体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2)体现会计学专业的学科知识结构。会计实践课程设计必须反映会计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以确保在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使会计实务教学真正起到对课堂理论的补充及延续深化作用[4]。
(3)反映社会发展所需的会计专业技能。经济越发展,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层次要求也越高,会计实践类课程设置的内容也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不断更新和创新,才能培养出当前社会经济需要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三、对会计专业实践类课程设置的问题分析
1、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没有深刻认识
目前高校中还没有完全形成强化会计实践教学的理念,部分师生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对强化实践教学重要性缺乏深层次认识。一些高校对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仍比较短缺、落后,依然采用传统的会计教育方式,不注重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培养,培养出的学生高分低能[5]。大学教育普遍存在“上课抄笔记,下课背笔记,期末考笔记”的一种畸形的教学模式。
2.重理论、轻实践,实践课时严重不足
各大高校课程设置通常是理论课在前,实践课在后。老师讲课按照课本、课件走,课堂教学多是理论;实习课一般放在最后一学年或者最后一学期,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实习教学流于形式。诚然,在很多的高校会计学专业中,基本上都开设了实践性教学课程,但实践性教学课时明显不足,不能满足实践性教学的需要。以成都学院08级会计学本科培养计划为例,除选修课程,必修课时2160,实践学时432,总学时2592,实践教学环节课时占比为16.67%;然而,除了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所占学时,学生所接触的与专业相关的实践课时仅为48学时,占所有实践学时的11.11%,占所有学时的1.85%。
3.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单一、传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开设的实践课程大多是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涉及较少,而涉及财务管理、审计、税收等课程的实习项目就更少,实践教学一般都是会计模拟实验,且手工、电算化分开,学生仅能完成简单的凭证填制、账簿登记、报表编制过程,而且业务复杂程度低,操作不规范,不能满足企业对会计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会计实践教学,很多环节还是停留在比较传统的会计模拟实验室水平上,实际上还是以教师、课堂、教材这种“三点一线”的培养模型[6]。
4.考核方式不健全
高校对教师的实践教学效果没有明确的要求和考核标准,对老师个人的职称考核,一般只看学历和科研成果;而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一般在期末进行,大都以考试的方式进行,并不能检验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高低。很多学生对会计专业应用能力硬性要求认识不够,在学习中注重专业理论的学习,缺乏实践能力锻炼,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平时的理论学习更多是应付期末考试,或者各类考证,对专业实践不重视、不感兴趣。
四、关于推进、落实实践类课程教学几点建议
1.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1)提高教师队伍中实践教学教师的比例。将实践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比例保持l:30左右。随着实践教学教师数量的递增,其教学任务就会有所减轻,教学质量就有保证。
(2)鼓励会计专业老师到外任职,扩大“双师型”教师比例,优化会计专业教师内部结构。为使教师的理论知识与会计工作的实际相结合,更好的指导学生实践学习,可以组织教师到企事业单位的财会部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有关部门调查研究,鼓励老师到企业任职。主动聘请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所的人员到学校任教。 (3)加大对实践教学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2.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实训方式,能够让学生熟悉企业会计工作环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为毕业后能迅速适应会计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应用型高校应积极在校外建立学生实验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会计工作氛围中得到成长和锻炼,扎实掌握各项专业技能。同时,应用型高校应该与会计行业加强沟通交流,充分利用各自拥有的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和行业资源的互补。高校还可以与会计毕业学生流向最多的、最有代表性的企业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建立健全“校企联合”模式,根据行业要求对学生进行高标准的定向培养。
3.加强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协调和衔接
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源于总结。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更需要在实践中逐步积淀。实践对于大学生成长至为关键,但是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合理安排好各个层次的实践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各种实践教学手段,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只有统筹安排,科学规划,才能更好的实现实践教学体系各层次各环节的衔接与协调。
4、构建科学的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1)提高会计实践课程课时比重。过去的专业实践课时比例一般为10%左右,应将会计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提高到30%以上。
(2)创建多种学科、多种实践考核方式相结合的实践课程体系。会计实践课程设置内容应包含会计专业相关学科,不能只包含基础会计这门课程,应加强会计综合模拟实验、专业岗位模拟实验、顶岗实习、设计毕业论文等多方面的会计实践课程设置。实践成果考核涉及实践报告、实践论文、实验成果等多种方式。
(3)利用校外和校内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在完成会计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后,让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到企业进行4周左右的时间实习,老师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
(4)设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实践内容。以成都学院会计专业为例,应在实践课程体系中,增设专业岗位模拟实验和岗前实习,学习内容不局限于课堂,真正让学生发散思维,加深对会计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掌握。
表4-1会计专业实践课程设置体系课程名称实践地点上课学期实践方式考核方式课程实验专业实验室课程所在学期单项集中随课程考核寒暑假社会实践校外组织/实训基地每一学期单项分散实践报告学年论文校内/校外大二—大四单项分散实践论文会计综合模拟实验专业实验室大三上学期综合集中实验成果专业岗位模拟实验专业实验室大三下学期综合集中实验成果岗前实习实训基地大四上学期综合集中工作能力毕业实习校外组织大四上学期综合集中实习报告毕业论文校外/校内大四下学期综合集中论文5.建立健全新的考核机制
对于会计专业的教师,考核标准不能单纯依靠学历、科研成果,应将学生对教师的实践教学效果反馈、教师指导学生实习就业成绩、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等各多面因素纳入考核评定范围;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也不能只从期末考试的分数上,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应用型高校”是各大高校为明确自己的办学目标、特色,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财务人员的要求,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结果。不同特色的应用型高校,对会计学专业实践类课程的设置也不同;但就目前企业单位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评价和要求来看,高校培育的会计人才和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之间的确存在很大的差距,会计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作者单位:成都学院计财处)
参考文献:
[1]李长雨.应用型本科教育考核模式多样化的探讨[J].科园月刊.2010,(21):100-101
[2]李诗白.我国高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现代会计.2008,(6):48-50
[3]胡世强.高等会计教育目标与会计本科教学改革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2009,23(1):25-28
[4]徐晓俊.初探会计学专业综合试点改革实践课程设计[J].知识经济.2010,(24):160-160
[5]王晓军.地方高校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13):115-117
[6]王珍.基于应用型培养模式下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决策探索.2010,(10):50-51
摘要:据统计,截至2012年全国有500多所高等学校开设了会计专业,同时,作为专业的会计人才因其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而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需求量。显然,高校如何培养出满足企业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本课题通过分析会计专业实践类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设置会计专业实践类课程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实践类课程;设置研究
一、应用型高校简介
应用型高校指一般的本科院校,主要以人才职业能力培养作为依托。应用型大学具有以下办学特点:一,主要培养本科学历人才;二、人才培养计划侧重教学;三、大力培养和发展应用型人才。应用型高校的办学理念可以说是高职学校办学理念的一个延展。在高等职业学校教育体系中重点强调对学生行业基本素质、专业岗位操作能力、实际问题分析处理能力的塑造。作为应用型本科大学,其人才培养模式要与该区域的经济发展特色相结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在教学目标中尤其要体现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应用型人才,在教学体系建设中应着重体现“应用”,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1]。
二、会计学专业实践类课程的教学理念及设置原则
1、会计专业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
近年来,学者们对应用型会计教学模式众说纷纭。李诗白在谈到高校会计教育改革新思路时认为,会计专业跟其他专业相比,前者对社会实践性要求更强。所以,在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上,要凸显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地位,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放在首位[2]。另一位专家学者胡世强提出了会计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应定位于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这种能力有一定的实践操作基础,注重知识的理论教育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3]。
笔者认为,“应用”二字是会计专业教育模式核心的体现,应把会计人才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作为培养目标,应用型大学只有对自己的会计人才培养有清晰准确的定位,结合公司实际需求,依据各大企业的岗位设置进行教学,并加大教学力度培养学生会计业务实际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财务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课程设置原则
(1)体现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会计专业实践类课程作为培养和提高应用型会计人才实践操作能力的主要渠道,一定要体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2)体现会计学专业的学科知识结构。会计实践课程设计必须反映会计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以确保在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使会计实务教学真正起到对课堂理论的补充及延续深化作用[4]。
(3)反映社会发展所需的会计专业技能。经济越发展,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层次要求也越高,会计实践类课程设置的内容也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不断更新和创新,才能培养出当前社会经济需要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三、对会计专业实践类课程设置的问题分析
1、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没有深刻认识
目前高校中还没有完全形成强化会计实践教学的理念,部分师生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对强化实践教学重要性缺乏深层次认识。一些高校对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仍比较短缺、落后,依然采用传统的会计教育方式,不注重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培养,培养出的学生高分低能[5]。大学教育普遍存在“上课抄笔记,下课背笔记,期末考笔记”的一种畸形的教学模式。
2.重理论、轻实践,实践课时严重不足
各大高校课程设置通常是理论课在前,实践课在后。老师讲课按照课本、课件走,课堂教学多是理论;实习课一般放在最后一学年或者最后一学期,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实习教学流于形式。诚然,在很多的高校会计学专业中,基本上都开设了实践性教学课程,但实践性教学课时明显不足,不能满足实践性教学的需要。以成都学院08级会计学本科培养计划为例,除选修课程,必修课时2160,实践学时432,总学时2592,实践教学环节课时占比为16.67%;然而,除了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所占学时,学生所接触的与专业相关的实践课时仅为48学时,占所有实践学时的11.11%,占所有学时的1.85%。
3.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单一、传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开设的实践课程大多是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涉及较少,而涉及财务管理、审计、税收等课程的实习项目就更少,实践教学一般都是会计模拟实验,且手工、电算化分开,学生仅能完成简单的凭证填制、账簿登记、报表编制过程,而且业务复杂程度低,操作不规范,不能满足企业对会计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会计实践教学,很多环节还是停留在比较传统的会计模拟实验室水平上,实际上还是以教师、课堂、教材这种“三点一线”的培养模型[6]。
4.考核方式不健全
高校对教师的实践教学效果没有明确的要求和考核标准,对老师个人的职称考核,一般只看学历和科研成果;而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一般在期末进行,大都以考试的方式进行,并不能检验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高低。很多学生对会计专业应用能力硬性要求认识不够,在学习中注重专业理论的学习,缺乏实践能力锻炼,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平时的理论学习更多是应付期末考试,或者各类考证,对专业实践不重视、不感兴趣。
四、关于推进、落实实践类课程教学几点建议
1.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1)提高教师队伍中实践教学教师的比例。将实践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比例保持l:30左右。随着实践教学教师数量的递增,其教学任务就会有所减轻,教学质量就有保证。
(2)鼓励会计专业老师到外任职,扩大“双师型”教师比例,优化会计专业教师内部结构。为使教师的理论知识与会计工作的实际相结合,更好的指导学生实践学习,可以组织教师到企事业单位的财会部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有关部门调查研究,鼓励老师到企业任职。主动聘请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所的人员到学校任教。 (3)加大对实践教学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2.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实训方式,能够让学生熟悉企业会计工作环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为毕业后能迅速适应会计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应用型高校应积极在校外建立学生实验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会计工作氛围中得到成长和锻炼,扎实掌握各项专业技能。同时,应用型高校应该与会计行业加强沟通交流,充分利用各自拥有的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和行业资源的互补。高校还可以与会计毕业学生流向最多的、最有代表性的企业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建立健全“校企联合”模式,根据行业要求对学生进行高标准的定向培养。
3.加强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协调和衔接
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源于总结。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更需要在实践中逐步积淀。实践对于大学生成长至为关键,但是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合理安排好各个层次的实践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各种实践教学手段,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只有统筹安排,科学规划,才能更好的实现实践教学体系各层次各环节的衔接与协调。
4、构建科学的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1)提高会计实践课程课时比重。过去的专业实践课时比例一般为10%左右,应将会计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提高到30%以上。
(2)创建多种学科、多种实践考核方式相结合的实践课程体系。会计实践课程设置内容应包含会计专业相关学科,不能只包含基础会计这门课程,应加强会计综合模拟实验、专业岗位模拟实验、顶岗实习、设计毕业论文等多方面的会计实践课程设置。实践成果考核涉及实践报告、实践论文、实验成果等多种方式。
(3)利用校外和校内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在完成会计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后,让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到企业进行4周左右的时间实习,老师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
(4)设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实践内容。以成都学院会计专业为例,应在实践课程体系中,增设专业岗位模拟实验和岗前实习,学习内容不局限于课堂,真正让学生发散思维,加深对会计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掌握。
表4-1会计专业实践课程设置体系课程名称实践地点上课学期实践方式考核方式课程实验专业实验室课程所在学期单项集中随课程考核寒暑假社会实践校外组织/实训基地每一学期单项分散实践报告学年论文校内/校外大二—大四单项分散实践论文会计综合模拟实验专业实验室大三上学期综合集中实验成果专业岗位模拟实验专业实验室大三下学期综合集中实验成果岗前实习实训基地大四上学期综合集中工作能力毕业实习校外组织大四上学期综合集中实习报告毕业论文校外/校内大四下学期综合集中论文5.建立健全新的考核机制
对于会计专业的教师,考核标准不能单纯依靠学历、科研成果,应将学生对教师的实践教学效果反馈、教师指导学生实习就业成绩、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等各多面因素纳入考核评定范围;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也不能只从期末考试的分数上,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应用型高校”是各大高校为明确自己的办学目标、特色,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财务人员的要求,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结果。不同特色的应用型高校,对会计学专业实践类课程的设置也不同;但就目前企业单位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评价和要求来看,高校培育的会计人才和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之间的确存在很大的差距,会计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作者单位:成都学院计财处)
参考文献:
[1]李长雨.应用型本科教育考核模式多样化的探讨[J].科园月刊.2010,(21):100-101
[2]李诗白.我国高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现代会计.2008,(6):48-50
[3]胡世强.高等会计教育目标与会计本科教学改革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2009,23(1):25-28
[4]徐晓俊.初探会计学专业综合试点改革实践课程设计[J].知识经济.2010,(24):160-160
[5]王晓军.地方高校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13):115-117
[6]王珍.基于应用型培养模式下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决策探索.2010,(10):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