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垄断行业的高收入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以《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典型垄断行业职工收入与一般行业职工收入的差距及变动情况。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形成原因、所有者缺位,并进一步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垄断;收入差距;所有者缺位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4-0044-03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不同社会群体、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日益明显。其中,垄断行业收入的高速增长,与其它行业的现状形成强烈反差,而且这种差距被逐渐拉大。这不仅引发人民群众对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的关注与不满,更阻碍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一、垄断理论
由西方经济学理论,垄断会造成一定社会福利损失。哈伯格(Harberger,1954)根据消费者剩余理论提出了垄断会导致福利无效损失,即“哈伯格三角”。
纵坐标为价格,横坐标为产量。当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时,均衡价格为Pc,均衡产量为Qc。假定所有成本曲线都不变,因此边际成本MC=PC,MC也是市场供给曲线,消费者剩余为AADPc。当市场进入垄断状态,垄断企业由利润最大化条件MC=MR,均衡价格为Pm,均衡产量为Qm,消费者剩余下降到ACDPm。哈伯格认为四边形BCPmPc代表由于价格上升所造成的消费者剩余价值转化为垄断利润的部分,它只是一种收入转移。而AABC所代表的那部分为垄断的社会福利净损失,△ABC即哈伯格三角。
针对哈伯格模型存在的问题,莱本斯坦(Leibenstein,1996)提出哈伯格理论的潜在假设是:企业会充分利用资源使生产效率最大化。但当企业处于垄断地位后,没有足够的竞争压力促使企业保持高效率。由于生产效率过低的资源配置叫做X-无效率,它以成本的形式吞噬了一部分垄断利润。如图1.X-无效率导致企业成本上升到E,四边形BFEPc就是X-无效率导致的社会成本。莱本斯坦认为垄断的福利损失应该是AABC 四边形BFEP。
塔洛克(Tilllock,1996)认为,垄断厂商为了维持垄断地位需要付出一定代价,如游说政府、向官员行贿等。这种为维持垄断地位而付出的代价没有用于生产,即寻租活动。寻租的成本为四边形BCPmPc。垄断造成的福利损失为三角形ABC 四边形BCPmPc,BCPmPc被称为塔洛克四边形。
由此可见,垄断不仅将一部分消费者剩余转化为垄断利润形成收入转移,还会造成社会福利损失。垄断厂商会通过寻租维持其垄断地位,寻求行业主管政府部门行政权力的保护来避免竞争。
二、垄断行业职工高收入现状
(一)垄断行业的界定
典型垄断行业是指存在高度的行政垄断,且民众对其职工的高收收入极为反感的垄断性行业。潘胜文(2009)将选取典型垄断行业所依据的标准定为以下三条:1存在高强度的行政垄断,政府通过行政手段为该行业垒起了高不可攀的进出壁垒。2.行业职TT资收入远高于平均水平。3.高收入主要源于行政性垄断,民众反映强烈。
《中国统计年鉴(2009)》主要统计了19个门类的相关收入数据。首先,计算各行业国有化比重。金玉国(2001)将行业行政垄断程度用行业国有化比重这一指标来反映。计算公式为:行业所有制垄断度=行业国有化比重=行业内国有单位人数珩业全部从业人数,将比重/>40%的行业判定为国有垄断行业。再对通过对《中国统计年鉴》中97个细分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处理,选出三年行业职工平均工资超过全国水平均值30%以上的行业。剔除前期投入高、劳动效率高、艰苦危险程度高导致高收入的行业,共选人16个行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烟草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原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铁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电信和其它信息传输服务业;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其它金融活动;新闻出版业。
(二)典型垄断行业平均工资水平分析
1.行业间工资差异的计量分析
明瑟尔(Mincer)工资收入的基本计量模型为:in(wage)=α βx μ。其中,被解释变量是职工年工资收入的对数,解释变量是影响工资收入的重要因素。行业人力资本水平、垄断程度、行业间劳动生产率等均为主要影响因素。之前已有学者做过这方面的研究,此文不再赘述。
2.典型垄断行业工资水平与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比较分析首先,利用《中国统计年鉴(2009)》中2008年职工平均工资的截面数据,从静态角度分析。2008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总计)为28898元,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和其他单位的职工平均工资分别为30287元、18103元、28552元。16个典型垄断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总计)为54583元。另外三项分别为48464元、23771元和61068元,为全国水平的1.89倍、1.6倍、1.31倍和2.14倍。其中,证券业平均工资最高,为167995元,是全国总计平均值的5.813倍。
从动态角度看,垄断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也远远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在16个典型垄断行业中,选取三个典型垄断行业大类为代表: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采矿业;金融业。由表4.三个典型垄断行业的工资环比增长率基本上都高于全国工资环比增长率。由图5.三个典型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从折线基本位于全国水平的上方,这说明从2003年到2008年,典型垄断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从基本上都快于全国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金融业尤为显著。并且,行业间工资增长率差别有加大的趋势。
3.典型垄断行业隐性收入
个人收入包括工资收入和工资外收入。工资外收入指劳动者所取得的不属于工资范围的收入,如社会保险、福利费、各种补贴等。这部分隐性收入有以下特点:第一,名目繁多,隐蔽性强。如房车补贴、实物发放等。第二,数额巨大。第三,稳定性和平均性强。典型垄断行业不论经营状况如何,企业职工的工资外收入照拿不误。如果垄断行业经营不善,就提高产品价格,由于价格弹性低,人们必须接受定价,垄断行业职工的工资外收入还是能保证来源。
三、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形成机理
(一)国有垄断企业职工高收入形成机理
对于盈种性的国有垄断企业,高额垄断利润为其职工收入创造了条件。我国大多数竞争性行业已经形成买方市场,这些垄断行业通过进入壁垒获得垄断利润。也有一些垄断性企业则是依靠行政命令垄断了相关的重要资源,如石油、矿物等,从而保证高额垄断利润的长期存在。同时,由于垄断性的行业很大程度上能够自行制定价格,它们很容易将因增加收入带来的成本压力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对于经常处于亏损状态的国有垄断行业,如航空运输业、邮政业,其职工收入也依旧居高不下。由于这些行业长期由国家企业垄断 经营,且政府对这些国有垄断企业的经营行为实施较为严格的管制,所以一旦企业出现严重亏损政府就会给予一定的补贴。由于信息不对称,有可能出现企业提供虚假信息而产生道德风险问题。
由上文分析,垄断企业能有效地转移高工资带来的高成本,是因为其成本缺乏约束,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管。垄断行业中的国有企业由于其产权归全民所有,造成其“所有者位缺”问题存在。
(二)产权不明造成所有者位缺
由委托一代理理论,作为国有财产“事实产权主体”的政府与作为国有财产“影子产权主体”的生产者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但国有财产的最终产权主体并不是政府,政府是全社会劳动者委托管理他们共同财产的代理人。代理人身份削弱了其委托人的动机,形成国有财产监督管理的削弱。而最终的代理人——垄断企业的经营者是没有真正的委托人的。国有股份也就不能对企业形成责、权、利对称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所有者位缺导致“内部人控制”
由于所有者位缺,使企业经营者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从而造成“内部人控制”现象。企业高层经营者(内部人)事实上掌握了公司的控制权,作为“理性经济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没有把归国家和全体公民的垄断利润上缴财政,而是作为寻租手段。在利益分配中,本应代表“资方”(国家)利益的单位法人,却异化为“劳方”(职工)的利益代言人。内部人通过与雇员合作,尽量减少向所有者(国家)的上缴和企业积累的份额,增加向个人分配的份额。
四、垄断行业收入问题的对策
(一)公平竞争、破除行政垄断短期内不可行
许多学者认为要想解决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必须破除行政垄断。潘胜文(2009)认为应逐步破除行政垄断,创建行业公平竞争机制;胡静波、李立(2003)认为要逐步破除垄断行为,限制和消除行政垄断;杨宜勇(2005)认为应引入竞争机制,限制和消除行政垄断。但是在笔者看来,当前破除行政垄断是不可行的。我国当前的行政垄断很大程度上与所有制垄断相联系,消除行政垄断意味着国有资本要放弃相关领域的控制。而如金融、石油等均为国民经济命脉,不可能因为解决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而放弃对这些领域的控制。同样,“所有者缺位”问题是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迄今为止仍没有这地解决。因此,在短期内通过破除行政垄断来解决垄断行业收入分配问题是不可行的。
(二)适当放松管制
虽然我国当前不可能完全将典型垄断行业由限制进入改为自由进人,也不可能完全取消价格规制,但可根据垄断行业的集体情况适度引入竞争,放松价格管制。如电力、自来水等自然垄断行业,可以通过分离自然垄断行业的自然垄断性业务与非自然垄断性业务。其中,自然垄断性业务仍实行国有企业垄断性经营,而非垄断性业务则实行竞争性经营。一旦引入竞争,企业迫于竞争压力会自发提高分配效率,其高收入高福利等问题也会随之解决。具体而言,可引入“特许经营权”模式,即由政府授权,准许特定的企业使用公共财产,或在一定地区享有经营某种特许业务的权利。在特许经营权竞标中竞争十分激烈,企业必须通过质量与价格参与竞争获得特许经营权,从而保证了企业经营非自然垄断性业务时的经营和分配效率。
(三)产权变革
产权理论认为,产权制度是经济运行的基础,产权决定着企业的组织和效率。产权变革是针对国有股份可以减持的垄断企业,通过竞争性的市场机制重新配置企业产权,将非国有产权引入国有企业,以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同时,对垄断性国有企业而言,增强非国有产权在国有垄断企业产权结构中的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相关企业过去国有产权一般独大时的高收入问题。
借鉴企业经营者职业化体制,可确立国有资产管理者职业化体制,使国有资产管理者职业化后不再保留其行政官员身份,而且应建立职业化国有资产管理者的激励与风险机制,使其个人利益真正与国有股份的损益相连,这样在垄断行业进行利润分配时,职业化的国有资产管理者将不会坐视应得利益被侵占。
参考文献:
[1]Harberger A c,Monopoly and Resource Allocation[J],AmericanEconomics Review,1954(44).
[2]Eisenstein inH Allocaive Efficiency Vs,X-Efficiency[J],AmericanEconomic Review,1996(56)
[3]潘胜文,典型垄断行业职工收入状况分析及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09(011
[4]金玉国,我国行业工资水平与垄断程度相关的定量测度[J]江苏统计,2001(03)
[5]胡静波,李立,我国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纵横,2003(11),
[6]杨宜勇,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攻坚[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7]李晓宁,国有垄断与所有者缺位:垄断行业高收入的成因与改革思路[J]经济体制改革,2008(1)
关键词:垄断;收入差距;所有者缺位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4-0044-03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不同社会群体、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日益明显。其中,垄断行业收入的高速增长,与其它行业的现状形成强烈反差,而且这种差距被逐渐拉大。这不仅引发人民群众对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的关注与不满,更阻碍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一、垄断理论
由西方经济学理论,垄断会造成一定社会福利损失。哈伯格(Harberger,1954)根据消费者剩余理论提出了垄断会导致福利无效损失,即“哈伯格三角”。
纵坐标为价格,横坐标为产量。当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时,均衡价格为Pc,均衡产量为Qc。假定所有成本曲线都不变,因此边际成本MC=PC,MC也是市场供给曲线,消费者剩余为AADPc。当市场进入垄断状态,垄断企业由利润最大化条件MC=MR,均衡价格为Pm,均衡产量为Qm,消费者剩余下降到ACDPm。哈伯格认为四边形BCPmPc代表由于价格上升所造成的消费者剩余价值转化为垄断利润的部分,它只是一种收入转移。而AABC所代表的那部分为垄断的社会福利净损失,△ABC即哈伯格三角。
针对哈伯格模型存在的问题,莱本斯坦(Leibenstein,1996)提出哈伯格理论的潜在假设是:企业会充分利用资源使生产效率最大化。但当企业处于垄断地位后,没有足够的竞争压力促使企业保持高效率。由于生产效率过低的资源配置叫做X-无效率,它以成本的形式吞噬了一部分垄断利润。如图1.X-无效率导致企业成本上升到E,四边形BFEPc就是X-无效率导致的社会成本。莱本斯坦认为垄断的福利损失应该是AABC 四边形BFEP。
塔洛克(Tilllock,1996)认为,垄断厂商为了维持垄断地位需要付出一定代价,如游说政府、向官员行贿等。这种为维持垄断地位而付出的代价没有用于生产,即寻租活动。寻租的成本为四边形BCPmPc。垄断造成的福利损失为三角形ABC 四边形BCPmPc,BCPmPc被称为塔洛克四边形。
由此可见,垄断不仅将一部分消费者剩余转化为垄断利润形成收入转移,还会造成社会福利损失。垄断厂商会通过寻租维持其垄断地位,寻求行业主管政府部门行政权力的保护来避免竞争。
二、垄断行业职工高收入现状
(一)垄断行业的界定
典型垄断行业是指存在高度的行政垄断,且民众对其职工的高收收入极为反感的垄断性行业。潘胜文(2009)将选取典型垄断行业所依据的标准定为以下三条:1存在高强度的行政垄断,政府通过行政手段为该行业垒起了高不可攀的进出壁垒。2.行业职TT资收入远高于平均水平。3.高收入主要源于行政性垄断,民众反映强烈。
《中国统计年鉴(2009)》主要统计了19个门类的相关收入数据。首先,计算各行业国有化比重。金玉国(2001)将行业行政垄断程度用行业国有化比重这一指标来反映。计算公式为:行业所有制垄断度=行业国有化比重=行业内国有单位人数珩业全部从业人数,将比重/>40%的行业判定为国有垄断行业。再对通过对《中国统计年鉴》中97个细分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处理,选出三年行业职工平均工资超过全国水平均值30%以上的行业。剔除前期投入高、劳动效率高、艰苦危险程度高导致高收入的行业,共选人16个行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烟草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原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铁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电信和其它信息传输服务业;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其它金融活动;新闻出版业。
(二)典型垄断行业平均工资水平分析
1.行业间工资差异的计量分析
明瑟尔(Mincer)工资收入的基本计量模型为:in(wage)=α βx μ。其中,被解释变量是职工年工资收入的对数,解释变量是影响工资收入的重要因素。行业人力资本水平、垄断程度、行业间劳动生产率等均为主要影响因素。之前已有学者做过这方面的研究,此文不再赘述。
2.典型垄断行业工资水平与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比较分析首先,利用《中国统计年鉴(2009)》中2008年职工平均工资的截面数据,从静态角度分析。2008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总计)为28898元,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和其他单位的职工平均工资分别为30287元、18103元、28552元。16个典型垄断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总计)为54583元。另外三项分别为48464元、23771元和61068元,为全国水平的1.89倍、1.6倍、1.31倍和2.14倍。其中,证券业平均工资最高,为167995元,是全国总计平均值的5.813倍。
从动态角度看,垄断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也远远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在16个典型垄断行业中,选取三个典型垄断行业大类为代表: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采矿业;金融业。由表4.三个典型垄断行业的工资环比增长率基本上都高于全国工资环比增长率。由图5.三个典型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从折线基本位于全国水平的上方,这说明从2003年到2008年,典型垄断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从基本上都快于全国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金融业尤为显著。并且,行业间工资增长率差别有加大的趋势。
3.典型垄断行业隐性收入
个人收入包括工资收入和工资外收入。工资外收入指劳动者所取得的不属于工资范围的收入,如社会保险、福利费、各种补贴等。这部分隐性收入有以下特点:第一,名目繁多,隐蔽性强。如房车补贴、实物发放等。第二,数额巨大。第三,稳定性和平均性强。典型垄断行业不论经营状况如何,企业职工的工资外收入照拿不误。如果垄断行业经营不善,就提高产品价格,由于价格弹性低,人们必须接受定价,垄断行业职工的工资外收入还是能保证来源。
三、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形成机理
(一)国有垄断企业职工高收入形成机理
对于盈种性的国有垄断企业,高额垄断利润为其职工收入创造了条件。我国大多数竞争性行业已经形成买方市场,这些垄断行业通过进入壁垒获得垄断利润。也有一些垄断性企业则是依靠行政命令垄断了相关的重要资源,如石油、矿物等,从而保证高额垄断利润的长期存在。同时,由于垄断性的行业很大程度上能够自行制定价格,它们很容易将因增加收入带来的成本压力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对于经常处于亏损状态的国有垄断行业,如航空运输业、邮政业,其职工收入也依旧居高不下。由于这些行业长期由国家企业垄断 经营,且政府对这些国有垄断企业的经营行为实施较为严格的管制,所以一旦企业出现严重亏损政府就会给予一定的补贴。由于信息不对称,有可能出现企业提供虚假信息而产生道德风险问题。
由上文分析,垄断企业能有效地转移高工资带来的高成本,是因为其成本缺乏约束,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管。垄断行业中的国有企业由于其产权归全民所有,造成其“所有者位缺”问题存在。
(二)产权不明造成所有者位缺
由委托一代理理论,作为国有财产“事实产权主体”的政府与作为国有财产“影子产权主体”的生产者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但国有财产的最终产权主体并不是政府,政府是全社会劳动者委托管理他们共同财产的代理人。代理人身份削弱了其委托人的动机,形成国有财产监督管理的削弱。而最终的代理人——垄断企业的经营者是没有真正的委托人的。国有股份也就不能对企业形成责、权、利对称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所有者位缺导致“内部人控制”
由于所有者位缺,使企业经营者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从而造成“内部人控制”现象。企业高层经营者(内部人)事实上掌握了公司的控制权,作为“理性经济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没有把归国家和全体公民的垄断利润上缴财政,而是作为寻租手段。在利益分配中,本应代表“资方”(国家)利益的单位法人,却异化为“劳方”(职工)的利益代言人。内部人通过与雇员合作,尽量减少向所有者(国家)的上缴和企业积累的份额,增加向个人分配的份额。
四、垄断行业收入问题的对策
(一)公平竞争、破除行政垄断短期内不可行
许多学者认为要想解决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必须破除行政垄断。潘胜文(2009)认为应逐步破除行政垄断,创建行业公平竞争机制;胡静波、李立(2003)认为要逐步破除垄断行为,限制和消除行政垄断;杨宜勇(2005)认为应引入竞争机制,限制和消除行政垄断。但是在笔者看来,当前破除行政垄断是不可行的。我国当前的行政垄断很大程度上与所有制垄断相联系,消除行政垄断意味着国有资本要放弃相关领域的控制。而如金融、石油等均为国民经济命脉,不可能因为解决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而放弃对这些领域的控制。同样,“所有者缺位”问题是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迄今为止仍没有这地解决。因此,在短期内通过破除行政垄断来解决垄断行业收入分配问题是不可行的。
(二)适当放松管制
虽然我国当前不可能完全将典型垄断行业由限制进入改为自由进人,也不可能完全取消价格规制,但可根据垄断行业的集体情况适度引入竞争,放松价格管制。如电力、自来水等自然垄断行业,可以通过分离自然垄断行业的自然垄断性业务与非自然垄断性业务。其中,自然垄断性业务仍实行国有企业垄断性经营,而非垄断性业务则实行竞争性经营。一旦引入竞争,企业迫于竞争压力会自发提高分配效率,其高收入高福利等问题也会随之解决。具体而言,可引入“特许经营权”模式,即由政府授权,准许特定的企业使用公共财产,或在一定地区享有经营某种特许业务的权利。在特许经营权竞标中竞争十分激烈,企业必须通过质量与价格参与竞争获得特许经营权,从而保证了企业经营非自然垄断性业务时的经营和分配效率。
(三)产权变革
产权理论认为,产权制度是经济运行的基础,产权决定着企业的组织和效率。产权变革是针对国有股份可以减持的垄断企业,通过竞争性的市场机制重新配置企业产权,将非国有产权引入国有企业,以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同时,对垄断性国有企业而言,增强非国有产权在国有垄断企业产权结构中的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相关企业过去国有产权一般独大时的高收入问题。
借鉴企业经营者职业化体制,可确立国有资产管理者职业化体制,使国有资产管理者职业化后不再保留其行政官员身份,而且应建立职业化国有资产管理者的激励与风险机制,使其个人利益真正与国有股份的损益相连,这样在垄断行业进行利润分配时,职业化的国有资产管理者将不会坐视应得利益被侵占。
参考文献:
[1]Harberger A c,Monopoly and Resource Allocation[J],AmericanEconomics Review,1954(44).
[2]Eisenstein inH Allocaive Efficiency Vs,X-Efficiency[J],AmericanEconomic Review,1996(56)
[3]潘胜文,典型垄断行业职工收入状况分析及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09(011
[4]金玉国,我国行业工资水平与垄断程度相关的定量测度[J]江苏统计,2001(03)
[5]胡静波,李立,我国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纵横,2003(11),
[6]杨宜勇,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攻坚[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7]李晓宁,国有垄断与所有者缺位:垄断行业高收入的成因与改革思路[J]经济体制改革,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