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青山不放松 致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tiantiande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岳麓书社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所出版的古籍图书和古典名著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在古籍图书出版过程中,岳麓书社重视地方文献的整理,积极开发古典名著普及读物,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以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做出重大贡献。
  【关 键 词】传统文化;古籍图书;岳麓书社;地方文献
  【作者单位】马美著,岳麓书社。
  【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10.004
  岳麓书社是一家专业的古籍出版社,成立30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出版的《走向世界丛书》《船山全书》等古籍图书,以及“古典名著普及文库”“国学基本丛书”等古典名著普及读物深受广大讀者的欢迎。岳麓书社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和推广普及优秀传统典籍所做出的艰苦努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199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出版社”;2010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出版社,并被授予“全国百佳出版单位”荣誉称号。
  一、致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20世纪80年代初,党中央非常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发出《中共中央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借着这股春风,湖南于1982年成立了岳麓书社,主要负责整理出版湖南地方古籍、古典名著普及读物和研究古籍的学术著作。从建社以来,岳麓书社一直秉持“刊行古籍旧书、整理地方文献、出版学术著作、致力文化积累”的出版方针,出版了大量的地方文献和古典名著普及读物。在这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既有古籍图书出版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也曾遭遇古籍图书一度遇冷的局面,但岳麓书社不忘初心,始终坚持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
  1.重视地方文献的整理
  岳麓书社首先规划出版的地方文献是《船山全书》,也就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王夫之的全集。《船山全书》的编纂由年届花甲的杨坚编审总其事,他“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历10余年终得全书的出版。在具体的编审过程中,他“每书亦必取底本及参校各本,就初校、复审人员手眼之所历,一字一句而亲历一遍,拾遗补阙,务求妥帖而后定稿”,“各册付印之后,予皆自任校对,或至三四五遍,不惮其烦,以船山书之难读,不愿其中有错字也”(杨坚《船山全书编辑纪事》)。正因为杨坚以工匠精神编纂《船山全书》,该书出版后得到学者们的极高赞誉,张岱年认为“《船山全书》校订精审,十分钦佩!船山著作从此得一善本,实为学术史上一件大事。此亦出版界之佳话也”;任继愈评价“这次的《全集》,可以说是最完备的版本。岳麓版《船山全书》可以传世”(杨坚《船山全书编辑纪事》)。岳麓书社后来陆续编辑出版了《曾国藩全集》《左宗棠全集》《魏源全集》,曾国藩、左宗棠、魏源都是近代史上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这些全集出版后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不言而喻。而每一种全集都历时10多年才完成,岳麓书社的编辑们为之付出了大量心血。2006年,湖南启动“湖湘文库”出版工程,岳麓书社承担文献整理部分的出版任务,出版了《陶澍全集》《郭嵩焘全集》等300多种湖湘文献。这些文献的整理出版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历史人物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岳麓书社作为一家地方古籍出版社,整理古籍自然立足湖南,同时又发扬湖湘文化“敢为人先”的精神,整理古籍的范围不局限于湖南。岳麓书社在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走向世界丛书》,由岳麓书社第一任总编辑钟叔河主编,他广泛搜集清朝末年前人的出国记述,包括游记、日记、考察报告等,将其汇编成丛书,记录中国人开始认识世界的早期足印。当时正处改革开放之初,该书的内容与时代氛围契合,出版后很快在社会上产生巨大的影响。钱钟书在《走向世界丛书》的序言中谈道:“叔河同志正确地识别了这部分史料的重要,唤起了读者的注意,而且采访发掘,找了有价值而久被湮没的著作,辑成《走向世界丛书》,给研究者以便利,这是很大的劳绩。”时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李一氓说:“这是近年来所见到的整理古文献中最富有思想性、科学性和创造性的一套丛书。”该书原计划出版100种,但因为多种原因,当时只出版了30多种。2012年,岳麓书社重新启动该套丛书的出版,历时五年全部出完,终使百种图书合为完璧。
  2.积极开发古典名著普及读物
  岳麓书社在建社之初就开始积极开发古典名著普及读物,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岳麓版的古典名著普及读物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岳麓版的古典名著普及读物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有完整的体系。岳麓书社先后出版的系列有“古典名著普及文库”“古典名著今译读本”“国学基本丛书”“古典名著标准读本”“传统蒙学丛书”等。近年来,根据图书市场对古典名著普及读物的新需求,岳麓书社调整原有的产品线,确立了“家藏文库”(40种)、“国学基本丛书”(40种)、“中华传世经典全本注译文库”(70种)、“古典名著普及文库”(100种)等系列,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二是立足普及。古典名著是古代汉语作品,对一般读者来说艰深难懂,需要做好普及工作。岳麓书社对此采取以下两种做法。其一是请名学者撰写前言和导读,让读者通过前言和导读对该书有基本的了解,引发阅读兴趣。其二是根据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提供不同形态的普及读物,有简体字的白文本,有节选注译的读本,有全注全译的读本等。
  三是注重编校工作。岳麓书社始终把图书的编校质量作为重中之重。对底本的选择也有严格的要求,如岳麓版的《红楼梦》是以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为底本,同时参考“程甲本”“程乙本”“己卯本”“庚辰本”以及列宁格勒藏抄本精心点校而成。
  四是图书价格低廉。岳麓书社在做古典名著普及读物之初,就提出了让读者“以最少的钱买最好的书”的口号,让更多的读者买得起古典名著,有条件阅读古典名著,这也正是古典名著普及的要义。近十年来,岳麓书社四大古典名著产品年平均发行20万套以上,单品种累计销售近3000万册,其中销售量最大的两个品种即四大名著豪华版、新版的年销量达到15万套以上。   3.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
  30多年来,岳麓书社专注于专业出版。近年来,党中央非常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根据中央的精神,岳麓书社组织编写了一套中小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该读本由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担任主编,遵循传统文化自有逻辑以及儿童与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有经典选文,又有文化知识,包含汉字之美、天文地理、历史故事、经典介绍等,力求多层面、多维度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在不断创新中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如何让经典古籍为当代读者所接受,这是岳麓书社一直思考的问题。而与时俱进,充分考虑当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要,在不断创新中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岳麓书社历来努力追求的目标。
  岳麓书社大胆创新,大量出版“简体、横排、标点分段”的白文本古典名著,“古典名著普及文库”就是采取这种形式出版的,这些书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正如钟叔河在谈《走向世界丛书》的成功时所指出的,“正是因为我们能突破传统的方法,不搞烦琐的注释疏证,而是下功夫广搜博采,分类重编,详编索引,撰写导言,‘化腐朽为神奇’,将封建文化的积淀解析为对现代化进程有参考和反思价值的资料”(钟叔河《努力打造出自己的点子和音色》)。此后,岳麓书社根据读者阅读的需要,先后出版了白话本、注释本、全注全译本的古典名著,让越来越多的读者能够读得懂我国的传统文化经典。
  在世纪之交,由于多种原因,古籍出版一度处于停滞的状态,让很多古籍出版从业者感到迷惘。丁双平当时出任岳麓书社社长,他上任后提出“新瓶装旧酒”的产品理念,即古典名著的出版不仅以内容取胜,而且要有符合当代读者审美需要的表现形式,推动了岳麓版古典名著的改造。按照这样的指导思想,岳麓书社对原有图书产品线进行系统改造,推出了一系列封面设计优美、版式设计美观大方的古典名著普及读物,很受读者欢迎。
  进入21世纪以来,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传统出版造成很大冲击。面对新的形势,岳麓书社开始探索传统出版与新媒体的融合。经过历时五年的精心打造,岳麓书社于2016年出版了“四大名著名家演播版”。这套书以岳麓书社畅销多年的经典版本为底本,设计了数字阅读、名家演播、专家讲解、读者互动等几大模块,为读者提供古典名著的立体化阅读产品和服务,实现古典文学名著的数字化阅读特色——“读名著、讲名著、听名著、玩名著、谈名著”,促进读者对原著产生新的兴趣。这套书把传统的纸质图书融合为一个全新的数字化阅读图书,上市一年多时间累计销售20多万套。
  顺应时代的要求,岳麓书社积极开发数字图书产品,把所有整理的地方文献和其他古籍图书都用数字化形式储存,并与中华书局合作,纳入中华书局开发的大型古籍数据库《中华经典古籍库》之中,让更多的科研机构、读者方便阅读和查阅岳麓书社出版的古籍图书。岳麓书社开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也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增强该书的可读性。湖南卫视有一个品牌栏目叫《中华文明之美》,在黄金时间演播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岳麓书社与湖南卫视合作,精选一些高质量的视频放在传统文化读本里,让孩子们在讀书的时候,也能通过视频看到一些有趣的故事,从而更加喜爱优秀传统文化。
  三、以工匠精神投入古籍图书出版工作
  钟叔河曾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就是形势。形势既已大好,吾人自不容懈怠。”岳麓书社正是以不容懈怠的精神,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些谋事之人,有善于经营者如钟叔河、丁双平、易言者等。
  钟叔河,岳麓书社第一任总编辑,韬奋出版奖获奖者。他主编的《走向世界丛书》获第一届中国图书奖。钟叔河主持岳麓书社工作的时候,提出“用新的方法来整理古籍,用新的观点来选印旧书”,尽力保持岳麓书社出书的特色。他组织策划的“古典名著普及文库”“古典名著今译读本”“古典通俗小说”“明清小品选刊”等,极大丰富了古籍图书市场。他倡导的岳麓书社走出版古典名著普及读物的思路,既是多年来岳麓书社的立社之本,也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丁双平出任社长时,正是古籍出版相对困难的时期,当时甚至有人认为古籍出版已经走到了尽头。丁双平却认为,古籍出版仍然大有可为,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古籍出版提供了便利。为了应对困难的局面,丁双平提出,首先要拓宽选题范围,只要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如小品文、杂论、游记、历史典故等,都可以成为出版内容。其次要在图书的版式、装帧和纸张上狠下功夫。要从本质上改变古籍图书的表现形式,呆板和陈旧不应该是古籍图书的固有面孔。在他的主导下,岳麓书社图书的表现形式大为改观,重新赢得了市场。
  易言者是做营销出身的社长,对市场极为敏感。易言者认为,技术发展既冲击传统出版,也会给出版人带来新机遇。2012年,他提出要从四大名著着手开发古典名著数字化工程。这一前瞻之举当时也受到不少非议,在他的坚持和引导下,大家认可了这一新思路。目前,岳麓书社“四大名著名家演播版”不仅作为图书出版,其音频内容也在喜马拉雅FM等多个平台播出。因为在数字出版领域取得的突出成绩,易言者获得“2016—2017年度数字出版影响力人物”奖。
  编辑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古籍编辑更需要有深厚的专业学养和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在岳麓书社谋事之人中,有一大批辛勤耕耘者,如杨坚、唐浩明等。
  杨坚,韬奋出版奖获奖者。他主持编纂的《船山全书》,系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首届向全国推荐优秀古籍整理图书的91种之一,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杨坚慎思笃行,他编《船山全书》的时候,复印机还没有普及,很多资料全靠手抄。为了一批资料,他有段时间每天早晨上班就到省社科院图书馆抄底本。在他80多岁高龄时,又主持了《船山全书》的再版修订工作。
  唐浩明,岳麓书社首席编辑,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人物奖、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奖励。唐浩明一入社就全身心投入《曾国藩全集》的整理工作,尽可能地广泛搜集曾氏著述资料,对该著作进行悉心整理,十多年后终于出齐30册1500万字的《曾国藩全集》。该书的出版在海内外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来岳麓书社出版“湖湘文库”时,又由唐浩明主持对《曾国藩全集》进行修订,本着后出转精的原则,他对全书进行通读审订,使修订版的全集增至31册。唐浩明非常看重自己为传承文化所做的这些工作,他说:“从文献整理到文学创作,再到文化解读,我分别充当了编辑、作家、学人三个角色。其实,这三个角色所担当的都只是一个责任,即以曾国藩这个历史人物作为切入点,来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粹。”
  回顾岳麓书社这几十年来的历程,岳麓人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艰苦卓绝精神,为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默默耕耘。而优秀的传统文化,正是这股精神的源泉所在。
其他文献
【摘 要】 文章对历届国家图书奖和中国出版政府图书奖中,大学出版社获奖图书的门类、出版主体、学科、作者(编者)等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梳理出40年来大学出版社精品图书出版的理论与实践路径。大学出版社精品图书出版整体呈上升态势,在推动知识生产、服务学科发展和培育学术队伍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其发展仍相对薄弱且不均衡。  【关 键 词】精品图书;知识生产;学科建设;获奖分析  【作者单位】高坚,
期刊
【摘 要】 上海书展自2004年创设至今已整整15个春秋,从初创时的区域图书交易会成长为城市文化名片、市民阅读盛宴、国家级全民阅读示范平台,成为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一张闪亮且独具魅力的金字招牌。要继续办好上海书展,应当始终坚守“品质办展”理念不动摇,执着于为读者提供高品质出版物和高质量的阅读活动,进一步加强中外文化、文学交流,使上海书展有限的空间承载更多优质出版资源。  【关 键 词】上海书展;15
期刊
【摘 要】 文章运用文献计量学研究法对中文核心期刊《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在2011—2015年间出版的60期、1821篇论文作者进行统计分析与研究,即可看出这本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刊物的发展变化:载文量呈逐年递减趋势,说明有分量的优秀研究成果逐渐增多;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研究成果数量总体呈增加状态,说明刊物层次在努力提升;作者群分布地域不均衡,说明刊物吸引力和学术竞争力还有拓展空间;论文作者的合著度较低
期刊
【摘 要】 出版业40年的变革成果表明,文化创造和发展的态势,总是通过文化产品呈现方式及形态的不断变化,在不断地丰富着。一代代的出版人,将不断发扬光大工匠精神,为各类读者呈现新的精湛制作,提供更新更美的阅读内容。  【关 键 词】出版业;改革开放;文化创造  【作者单位】汪晓军,中共党史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9.29 【文献标识碼】A 【DOI】10.16491/j.cnki.cn45-
期刊
【摘 要】 亨利·沃兹沃斯·朗费罗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和翻译家,他为美国新英格兰文学的繁荣发展做出过杰出贡献。《朗费罗诗学体系的建构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学界关于朗费罗研究的又一部力作。该书推动了朗费罗学术思想和诗学体系的构建,展现了中国学者在研究朗费罗过程中,坚定的文化自觉和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关 键 词】《朗费罗诗学体系的建构研究》;柳士军;文学传播  【作者单位】傅连连,南昌理
期刊
【摘 要】 新目标大学英语系列教材之《中国文化英语教程》一书,符合当前信息化时代外语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顺应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新趋势,坚持产出导向法的指导思想,同时兼顾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既是研究英汉对比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学术资料,也是目前国内英汉语言教学领域颇具思想性、内涵性、权威性和多媒体性的优质实用教材。  【关 键 词】产出导向法;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学英语教学;英语专业教学  
期刊
【摘 要】 在党的十九大之后,精品出版战略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出版界要通过树立精品意识、打造精品产品、铸造精品品牌、建立精品标准、培养精品人才队伍,扩大在国际出版领域的文化影响力。文章以商务印书馆和牛津大学出版社的39年合作为例,思考和分析如何通过精品出版,以及国际合作中的精品意识来赢得国际合作伙伴的尊重与友谊,获得良好的双向交流与传播效果,从而切实助推我国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使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得
期刊
【摘 要】 走进新时代,出版者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建设出版强国,把出版业作为民族复兴、文化强国的基础力量、先导力量来认识、谋划,在此前提下搭建中国文化“走出去”文化交流平台,以此阐述中国思想、讲好中国故事、解读中国方案、传播中国智慧。文章以尼山书屋为例,从创新理念、开掘优势 、融合发展、故事驱动等方面探讨了中外文化交流平台在新时代如何“走出去”。  【关 键 词】新时代;中外文化交流平台;“走出去”;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中国内地综艺节目模式创新力度逐渐加大,题材范围越来越广,已形成相对稳定成熟的节目模式,中国特色的电视综艺文化特质日益凸显。文章以《经典咏流传》为例,分析了节目的创新途径及成功经验,并进一步总结其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构思、作用和意义,为综艺节目的发展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 键 词】综艺节目;创新;《经典咏流传》;传统文化  【作者單位】陈旭,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 
期刊
【摘 要】 《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作家毛姆的经典作品,毛姆以画家保罗·高更为原型塑造了主人公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形象,并描述了他挣脱世俗羁绊、追寻原始本真的传奇人生经历。作品深入探讨放逐与回归的主题,尝试寻找现代危机与异化文明的突围之路,表达了回归人性之根的美好愿望。  【关 键 词】毛姆;《月亮与六便士》;放逐;回归  【作者单位】王落茹,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6 【文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