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对化隆县天保工程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了工程接续建设的建议,以期为天保工程接续建设顺利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天保工程;接续建设;效果;问题;建议;青海化隆
中图分类号 F31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213-01
化隆回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属青海省海东市管辖,总面积2 740 km2。全县居住有回、汉、藏、撒拉等民族,总人口23.9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79万人,全县辖17个乡镇、2个管委,共369个行政村,总户数57 308户。农民年人均收入2 104元。全县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青稞、油菜、豌豆、马铃薯等。地质构造属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县境处于祁连山系拉脊山脉东端南侧,北靠拉脊山脉,南临黄河,拉脊山及其余脉构成全县的地形骨架。全县最高海拔4 484.7 m,最低海拔1 884.0 m,相对高差2 600.7 m。境内气候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2.4 ℃,年日照时数为2 634.5 h,年均降水量为291.5~671.0 mm,年均蒸发量为1 241 mm。黄河境内流程167 km,流域面积113.11 km2,流域内建有李家峡(装机容量200万kW)、公伯峡2座大型水电站(装机容量150万kW)和直岗拉卡、康扬、苏只、黄丰4座中型水电站(装机容量81.6万kW)。除黄河干流外,县内共有大小河流和沟溪16条,均为黄河支流。境内河流分布较均匀,平均1 km2主河长度144.5 m,径流量3.38万m3。
1 化隆县林业资源概况
全县共有5个国有林场,全部为生态公益型林场,目前均按事业单位管理。共有干部职工49人,其中干部12人,工人37人。现有林业用地面积84 280.7 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0.76%,其中:有林地3 960.9 hm2,疏林地面积46.7 hm2,灌木林地30 406.4 hm2,未成林造林地21 006.5 hm2,苗圃地71.8 hm2,无立木林地1 512.6 hm2,宜林地27 275.8 hm2。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为67.47万m3,森林覆盖率为8.98%,林木绿化率为14.32%。
全县乔灌木共25种,隶属14个科。乔灌木主要种类有青海云杉、青杄、华北落叶松、白桦、红桦、山杨、祁连园柏、青杨、小叶杨、北京杨、新疆杨、白榆、旱柳、苹果、梨、杏、核桃等,灌木主要种类有山生柳、沙棘、金露梅、银露梅、杜鹃、小檗、忍冬、花楸、蔷薇、栒子、绣绒菊、锦鸡儿等;草本植物约400种,主要种类有长芒草、苔草、高山嵩草、早熟禾、披碱草、燕麦、苜蓿、委陵菜、车前、龙胆、马先蒿、珠芽蓼、狼毒、棘豆、萹蕾、兰石草、乳白香亲、草莓、悬钩子等。境內植被类群以旱生为主,多为中亚和蒙古草原成分,在山地垂直带上分布有寒温性和温性森林。在分布上,垂直带谱明显,大体为河谷草原—山地森林—高寒灌丛—高寒草甸—高寒荒漠植被。有林地和灌木林大多分布在东、西两头和海拔2 850 m以上的中高山地带,主要为寒温性针、阔叶和高山灌丛植被,海拔2 200~2 850 m的中半山丘零星分布着温性针叶、阔叶和灌丛植被。
2 天保工程实施情况
2.1 森林管护
全县天保工程森林管护由雄先、扎巴青沙山、城关、柏木峡和塔加5个国有林场实施。工程区共涉及13个乡镇和1个管委,93个行政村。工程自2000年开始实施,2013年纳入天保工程范围管护的森林面积为43 500 hm2。
2.2 公益林建设
2000—2013年,共完成公益林建设15 140 hm2,其中人工造林940 hm2,封山育林14 200 hm2。
3 天保工程实施效果
3.1 森林生态系统逐步恢复稳定,生态功能不断提高
化隆县实施天保工程以来,使43 500 hm2林地得到了切实有效的保护,工程区森林资源得以休养生息,林草植被恢复明显加快,林分郁闭度和灌木林盖度有了明显提高,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明显增强[1]。据2005年开展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结果,全县有林地面积较1990年增长11.78%,蓄积量增长17.84%,灌木林地面积增长84%,林地面积和林分蓄积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天保工程对森林资源的有力保护和全面禁伐。
3.2 公益林建设质量大幅提高,后备资源不断增加
由于天保工程的资金到位率高,加之天然林经伐后林场的主要工作由木材采伐转为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公益林建设的质量较工程实施前大幅度提高,使培育后备资源的速度明显加快[2]。经调查,化隆县天保工程开展的公益林建设当年成活率均在85%以上,保存率平均为75%。营造的13 466.67 hm2公益林郁蔽成林后,可使全县森林覆盖率增加4.9个百分点。
3.3 资源与经济危困得到化解,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工程实施前,化隆县的国有林场和全国大多数地区一样处于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状况,由于可采资源濒临枯竭,创收渠道缺少,导致林场收入极少,林场正常的生产难以维持,基础设施非常落后。工程实施后,由于工作中心的转移和天然林禁伐,加之管护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有了保障,使林场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困难得到了有效的化解,(下转第216页)
(上接第213页)
并且使林场的护林、防火、办公等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目前工程实施情况来看,主要存在2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于国家投入的管护资金较少,管护人员的工资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比明显偏低,对管护队伍的相对稳定将产生不利的影响。二是公益林建设补助资金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目前国家对人工造林的补助仅3 600元/hm2,难以保证整地、苗木购置、栽植、管护、幼林抚育等所有环节的费用支出,如果不增加投入,将直接影响公益林建设的质量和后备资源培育的速度。
5 对天保工程接续建设的建议
一是根据天保工程实施所取得的效果和天然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工程期满后,国家应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使森林生态系统得到更好地恢复,同时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进一步提高国有林场森林管护的能力和水平,并使林场职工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3-4]。二是在工程的接续实施中,国家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调整管护资金的投入,对林地的管护资金至少应与国家重点公益林的生态效益补偿标准持平,从而保证森林管护的质量和管护队伍的基本稳定[5]。三是在今后的公益林建设中,人工造林补助的国家投入宜提高至7 500~12 000元/hm2,以确保人工造林的质量。
6 参考文献
[1] 赵敬钊,田茂会.建立天保工程接续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J].防护林科技,2009(6):97-99.
[2] 张泱.对天保工程接续建设政策调整的建议[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0-03-11(2).
[3] 解美玲.对天保工程后续产业经营考核指标设立的探讨[J].绿色财会,2006(6):25.
[4] 殷勇.固原市原州区落实天保工程的工作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3(18):192.
[5] 姬长飞,王红敏,聂宏善,等.对天保工程几个问题的思考及建议[J].河南林业科技,2002(4):17-18.
关键词 天保工程;接续建设;效果;问题;建议;青海化隆
中图分类号 F31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213-01
化隆回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属青海省海东市管辖,总面积2 740 km2。全县居住有回、汉、藏、撒拉等民族,总人口23.9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79万人,全县辖17个乡镇、2个管委,共369个行政村,总户数57 308户。农民年人均收入2 104元。全县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青稞、油菜、豌豆、马铃薯等。地质构造属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县境处于祁连山系拉脊山脉东端南侧,北靠拉脊山脉,南临黄河,拉脊山及其余脉构成全县的地形骨架。全县最高海拔4 484.7 m,最低海拔1 884.0 m,相对高差2 600.7 m。境内气候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2.4 ℃,年日照时数为2 634.5 h,年均降水量为291.5~671.0 mm,年均蒸发量为1 241 mm。黄河境内流程167 km,流域面积113.11 km2,流域内建有李家峡(装机容量200万kW)、公伯峡2座大型水电站(装机容量150万kW)和直岗拉卡、康扬、苏只、黄丰4座中型水电站(装机容量81.6万kW)。除黄河干流外,县内共有大小河流和沟溪16条,均为黄河支流。境内河流分布较均匀,平均1 km2主河长度144.5 m,径流量3.38万m3。
1 化隆县林业资源概况
全县共有5个国有林场,全部为生态公益型林场,目前均按事业单位管理。共有干部职工49人,其中干部12人,工人37人。现有林业用地面积84 280.7 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0.76%,其中:有林地3 960.9 hm2,疏林地面积46.7 hm2,灌木林地30 406.4 hm2,未成林造林地21 006.5 hm2,苗圃地71.8 hm2,无立木林地1 512.6 hm2,宜林地27 275.8 hm2。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为67.47万m3,森林覆盖率为8.98%,林木绿化率为14.32%。
全县乔灌木共25种,隶属14个科。乔灌木主要种类有青海云杉、青杄、华北落叶松、白桦、红桦、山杨、祁连园柏、青杨、小叶杨、北京杨、新疆杨、白榆、旱柳、苹果、梨、杏、核桃等,灌木主要种类有山生柳、沙棘、金露梅、银露梅、杜鹃、小檗、忍冬、花楸、蔷薇、栒子、绣绒菊、锦鸡儿等;草本植物约400种,主要种类有长芒草、苔草、高山嵩草、早熟禾、披碱草、燕麦、苜蓿、委陵菜、车前、龙胆、马先蒿、珠芽蓼、狼毒、棘豆、萹蕾、兰石草、乳白香亲、草莓、悬钩子等。境內植被类群以旱生为主,多为中亚和蒙古草原成分,在山地垂直带上分布有寒温性和温性森林。在分布上,垂直带谱明显,大体为河谷草原—山地森林—高寒灌丛—高寒草甸—高寒荒漠植被。有林地和灌木林大多分布在东、西两头和海拔2 850 m以上的中高山地带,主要为寒温性针、阔叶和高山灌丛植被,海拔2 200~2 850 m的中半山丘零星分布着温性针叶、阔叶和灌丛植被。
2 天保工程实施情况
2.1 森林管护
全县天保工程森林管护由雄先、扎巴青沙山、城关、柏木峡和塔加5个国有林场实施。工程区共涉及13个乡镇和1个管委,93个行政村。工程自2000年开始实施,2013年纳入天保工程范围管护的森林面积为43 500 hm2。
2.2 公益林建设
2000—2013年,共完成公益林建设15 140 hm2,其中人工造林940 hm2,封山育林14 200 hm2。
3 天保工程实施效果
3.1 森林生态系统逐步恢复稳定,生态功能不断提高
化隆县实施天保工程以来,使43 500 hm2林地得到了切实有效的保护,工程区森林资源得以休养生息,林草植被恢复明显加快,林分郁闭度和灌木林盖度有了明显提高,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明显增强[1]。据2005年开展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结果,全县有林地面积较1990年增长11.78%,蓄积量增长17.84%,灌木林地面积增长84%,林地面积和林分蓄积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天保工程对森林资源的有力保护和全面禁伐。
3.2 公益林建设质量大幅提高,后备资源不断增加
由于天保工程的资金到位率高,加之天然林经伐后林场的主要工作由木材采伐转为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公益林建设的质量较工程实施前大幅度提高,使培育后备资源的速度明显加快[2]。经调查,化隆县天保工程开展的公益林建设当年成活率均在85%以上,保存率平均为75%。营造的13 466.67 hm2公益林郁蔽成林后,可使全县森林覆盖率增加4.9个百分点。
3.3 资源与经济危困得到化解,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工程实施前,化隆县的国有林场和全国大多数地区一样处于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状况,由于可采资源濒临枯竭,创收渠道缺少,导致林场收入极少,林场正常的生产难以维持,基础设施非常落后。工程实施后,由于工作中心的转移和天然林禁伐,加之管护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有了保障,使林场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困难得到了有效的化解,(下转第216页)
(上接第213页)
并且使林场的护林、防火、办公等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目前工程实施情况来看,主要存在2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于国家投入的管护资金较少,管护人员的工资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比明显偏低,对管护队伍的相对稳定将产生不利的影响。二是公益林建设补助资金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目前国家对人工造林的补助仅3 600元/hm2,难以保证整地、苗木购置、栽植、管护、幼林抚育等所有环节的费用支出,如果不增加投入,将直接影响公益林建设的质量和后备资源培育的速度。
5 对天保工程接续建设的建议
一是根据天保工程实施所取得的效果和天然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工程期满后,国家应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使森林生态系统得到更好地恢复,同时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进一步提高国有林场森林管护的能力和水平,并使林场职工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3-4]。二是在工程的接续实施中,国家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调整管护资金的投入,对林地的管护资金至少应与国家重点公益林的生态效益补偿标准持平,从而保证森林管护的质量和管护队伍的基本稳定[5]。三是在今后的公益林建设中,人工造林补助的国家投入宜提高至7 500~12 000元/hm2,以确保人工造林的质量。
6 参考文献
[1] 赵敬钊,田茂会.建立天保工程接续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J].防护林科技,2009(6):97-99.
[2] 张泱.对天保工程接续建设政策调整的建议[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0-03-11(2).
[3] 解美玲.对天保工程后续产业经营考核指标设立的探讨[J].绿色财会,2006(6):25.
[4] 殷勇.固原市原州区落实天保工程的工作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3(18):192.
[5] 姬长飞,王红敏,聂宏善,等.对天保工程几个问题的思考及建议[J].河南林业科技,2002(4):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