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方言的词类特点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h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话教学中最难的就是消除学生的方言色彩。方言色彩主要取决于方言语法,而方言语法中语序和虚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榆中方言是北方方言西北官话区甘陕方言片下的兰州方言区的一个小区方言。由于榆中西连兰州,处于兰州与东部地区的交通咽喉要道,加上兴隆山旅游胜地、道教胜地吸引而来的外地游客和修行者,移民和驻军的影响,以及封建社会西北少数民族的融合的影响,语言状况较为复杂。但是自从明代以来,榆中地区相对稳定,榆中方言已经成为较为成熟的小区方言语种。
  
  一、 榆中方言中使用情况复杂的虚词“zhe”
  
  “zhe”是榆中方言中使用相当普遍的一个虚词,其使用大体可分以下几类:
  1.相当于“得”。如
  “烫zhe吃不成。”(zhe前后是因果关系,强调原因。)
  “坏zhe 浓淌呢。”(zhe后面是补语,强调程度。)
  ——“冰怎么这么厚?”
  ——“冷zhe”(是“得”的变化,表原因。)
  2.相当于“着”。如:
  “啃zhe吃。”(zhe前部分表示方式。)
  “你谋zhe做啥呢?”(zhe前后是连动关系。)
  “你干zhe试”(zhe前是方式,后为目的。)
  3..相当于“到”。如:
  “我坐车着呢。”(表正在进行。)
  “娃娃学校里去zhe没?”(①这会儿在校否?②在上学否?均表示当前存在的状态。)
  “烂zhe骨头上了。”
  “跌zhe地上了。”
  “挹zhe碗里了。”
  4.相当于“了”。如:
  “家里来zhe几个亲戚。”(已经来了,而且还在家)
  “我试zhe不成”(“试”的过程已完成,并已得出“不成”的结论)
  5.相当于“来”。如:
  “哪里的时间zhe送呢。” (没有时间用来送货)
  6.“他来zhe就走了。”(刚一来到,很快又离开了,表动作完成的时间短。)
  “不走zhe我又没拦你。”(推测原因的语气,意即“为何不走?我又没阻拦你。”)
  “你来zhe几点了。”(表停顿,相当于“时”、“的时候”)
  “你能zhe”(相当于“的”,表反诘,否定)
  “我还忘zhe背石子里zhe呢。”(连用,前一个“zhe”表示“到”,后一个“zhe”表示“着”,有现在完成的味道。原句意即“我竟完全忘了这事儿了”)
  以上通过虚词“zhe”粗略地认识榆中方言词汇的特殊性,也透露出榆中方言语法的一些信息。本文将就榆中方言的构词和语法两方面谈一谈其特殊之处。
  
  二、榆中方言词的构造特点
  
  榆中方言在词的构造方面,表现出以下特点:
  1.榆中方言存在一些单用成词的语素
  如:磨、棍、寻、瓜(傻)、谝(闲谈)、喧、喘(吭气、应声)等。
  2.附加式名词较普遍
  名词前缀主要有:老、尕、阿。
  它们构成的词有:老天爷、老汉、老 、老母猪、老哥、老爷、尕军儿、尕杨、尕妹、阿舅、阿姑等。
  名词后缀主要有:子、儿、娃子、头、客(客子) 。一般家俱后面都带“子”。如桌子、椅子、坛子、桄子、锯子、筷子等,其它事物如眼子、嘴子、窝子等。“儿”作后缀主要用于动物,如鸡儿、鱼儿、猪儿、猫儿等。刚出生的动物用“娃子”,如猪娃子、狗娃子、牛娃子、兔娃子、鸡娃子、驴娃子。有些动物用“羔子”“驹子”,如:羊羔子、鹿羔子、马驹子、骡驹子。
  以“头”作后缀的大致与普通话一样,稍有不同的是趋向动词和部分形容词可带后缀“头”,如去头、高头、下头。趋向动词“去”“来”加上“头”构成的名词形容词与普通话词义不同,“下头”是“下面”“下端”“下边”“下方”的意思;“高” “下”加上“头”构成方位名词。
  “家”作后缀的可分两类:一类是表示从事某一行业或擅长某一方面的人,如:写家、酒家、谝家(能说会道的人,含贬义,有只会说不会做的意思在里面)、打家(非常能打的人)等;另一类是强调某一类人或强调属于某一类,如:老汉家、娃娃家、姑娘家、东家、赢家等。
  “客(客子)”作后缀多带贬义,如夯客(头脑不清楚的人)、老刀客(凶狠而不怕死的人)、吹客子(吹牛的人)、吃客子等。
  3.形容词的感情色彩大多由后缀决定
  如形容词“红”,表褒义的是红朴朴,表贬义的是红几几、红赤赤。“黄”表褒义的是黄楞楞、黄爽爽、黄璁璁,表贬义则是黄漂漂、黄几几。“蓝”,蓝茵茵表褒义,蓝勾勾表贬义。
  其它形容词,表贬义的后缀是:哇哇、不兮兮、兮兮、几哇嗒、几麻干、不溜球、不拉几等。如:脏哇哇、瘦几麻干、脏几哇嗒、黄不拉几、黑不溜球等。
  单个形容词加叠音词缀的现象十分普遍。
  如:麻啦啦(表示多)、乱麻麻、(表乱)、长嗨嗨(表长)、宽淌淌(表宽)、重哼哼(表重)、轻飘飘(表轻)、大枉枉(表年龄或个子大)、尕几几(表年龄小或个子小)。
  单音节形容词还可以加一个很随意的单音节词缀再加一个“些”表示轻微的比较,如“大拉些”“慢坦些”、“快当些”等,分别相当于“大点儿”“慢点儿”“快点儿”。
  4.名词重叠式合成词的范围较广
  除表示亲属称谓的名词外,其它大量表事物的名词都可重叠,并带有“子”后缀。如地地子、山山子、沟沟子、房房子、褂褂子、担担子、绳绳子、瓶瓶子、盖盖子。加“子”后缀的一般有细小轻微的含义,有的带贬义,如“官官子”。
  榆中方言的复合词与普通话差异不大。
  
  三、榆中方言词类中的一些特殊现象
  
  1.名词
  榆中方言中方位名词“里”构成合成方位名词及方位短语。
  A.表示处所。如:里面个、里头、底里、顶里、根里、旁里、四下里、外围里、当中里、边边里、空空里、腿空里、沟裆里、缝缝里、头里、这搭里。
  B.表时间区间。如:(一)冬里、(一)夏里、睛天里、正月里、腊月里、伏里、 九里、头里。
  时间名词“zang”(“za”)相当于普通话的“现在”
  2. 动词
  榆中方言无动词重叠形式。榆中方言中表“尝试”“动作短暂”之义一般用“动词+咔”的形式。“咔”是“给一下”的合音。如:缓咔(休息休息)、问咔(问一问)、说咔(说说)、查咔、挪咔、放咔、看咔。
  动词时态,表已然的是“开”“脱”如:“人走开了”,不是普通话“人离开了”的意思,而是“人开始走了”的意思。“谝脱了”表示“开始闲谈了”。“田种开了”表示“开始种田了”。“开”“脱”在句中读轻声。
  表示正在进行的有“着呢”,相当于普通话的“着”。如“吃着呢”表示正在吃,“做着呢”表示正在做,“欠着呢”表示一直在拖欠,或正在商量赊欠。
  表示现在完成的有“下了”(下读ha)、“来”。如:“田拔下了”表示庄稼已收割,“试考下了”表示试已考过。问“席上吃糖来没”答“吃来”表示吃过。“下了”在问答句中,动词的宾语省略。如:
  ——“饭吃下了没有?”
  ——“吃下了。”(省略宾语“饭”)
  一般陈述句中,宾语不能省,并且要置于“下”和“了”之间。如:“吃下饭了”。
  句中“下”读ha轻声。
  表示过去完成时态的有“到了”,其实是“掉了”,“掉”读dao,轻声。如:“那个事情办掉了”表事情早已办理完毕,“忘掉了”表示早已忘却,“草铡掉了”表早已将草铡过。
  表将来时态,用“得了”,“得”读轻声。有推断时间的意味。如:“来得了”表示“就要来了”,“吃饭得了”表示“将到吃饭时间了”,“完得了”表示“将要结束”或“即将结束”。
  趋向动词“去”“来”用法也较特殊,一般须在“生”“来”前加“着”。如:“抬着来”就是“抬来”的意思,“送着去”就是“送去”的意思。只有在“上、下、过、进、出”等词后面用“去”“来”时,不必加“着”这种情况下的用法与普通话一致。
  3.形容词
  (1)榆中方言独有的形容词。
  如:孽胀(可怜)、颇烦(心中不快)、麻搭(祸端)、攒劲(干练有力、精干、貌美)、顽缠(棘手)、简麻(动作快)、欺强(霸道)、饶生(容忍、让步)等。
  这一类形容词数量多,要完全统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依照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组编制的《方言调查词汇表》来调查,可能会挂一漏万。如榆中方言表示人在坏的方面达到极端时用的形容词是“第一”,例:“你这个人的可恶就是第一了”“桂娃子就是懒得第一了”。就无法通过调查表了解。
  (2)榆中方言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是重叠后加“个”就是“xx个”。
  如:匀匀个、齐齐个、烂烂个、绵绵个、定定个、圆圆个、稳稳个、红红个、方方个、慢慢个。
  (3)支配式的形容词加后缀“马胯”,一般限于贬义词。这类词在榆中方言中有时很难分清是动词还是形容词。
  如:丢人——丢人马胯——害臊——害臊马胯。
  严格地说,榆中方言无形容词重叠式。一般表程度加强的重叠,榆中方言表现为“形容词+ten”。如欢乐——欢乐ten、大方——大方ten、老——老ten。这一情形只限于单音节各双间节的形容词。 这个“ten”实际是“得很”的合音。而双音节的“A里AB”重叠只有极个别的词,如古里古怪、糊里糊涂。多音节形容词不重叠,如五麻六道、乱七八糟等。
  4. 数量词
  榆中方言的数量词较简单,物量词主要用“个”,动量词主要用“下”(读ha)“挂”。这三个量词基本上普遍使用。但表示天气现象的除了“雷”以外,都不用“个”作量词。表人和动植物的名词全可用“个”;表液体的如不含容器一般不用“个”;“个”虽普遍使用,但并不排斥一些具体量词。用“个”作量词,大多指整体概念。比如说房子,可以用“一间房子”,但套在一起的三间房子中间如无隔墙,也只能说“一个房子”,而不能说成“三个房子”。如果这三间房子中间用了隔墙,指某一间时也只能说“这个房子”“那个房子”“中间这个房子”,仍不能说成“三个房子”。有些事物在整个过程上用“个”,具体数量则有具体量词,如“饭”,榆中方言将整个过程表达为“吃了一个饭”,但具体数量用“碗”,如“娃娃们在饭店里吃了三碗饭”就不能说成“三个饭”。这一种用法有两种解释①表整个过程的“一个”是它前面的动词的补语,实际表物量,而不是后面名词的表数量的定语。②“一个”是个句中语气助词,表示一种随便的语气。其它事物,也有一些专用的量词,如山用“架”沟用“道”,较少用“个”。
  动量词“下”榆中方言读ha,“挂”读gua,是可以普通使用的动量词。这两个动量词带有一种笼统性,一般表示具体数量时,虽也可用“下”“挂”,但更多用具体的动量词。如“踢三脚”可以说“踢三下”,但“三脚”给人一种数量确切的感觉,“三下”总有些语气随便的意味。须指出的是,凡用“下”作动量词的地方,都能用“挂”,“挂”比“下”更具方言感。这种情况恐怕是西北汉语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结果。很可能“挂”作动量词是汉唐以来氐族、羯族、羌族、匈奴等在语言上与西北土著汉民族长期交往杂居汉化的痕迹。而“下”可能是西北汉民族原有的动量词。依据是“下”在普通话中也作动量词。
  榆中方言“下雨”在时间短、雨量小的情况下,有一个特殊的动量词“幕儿”,如“刚才下了一幕儿雨”。
  须指出的是,“下”“挂”作动量词都置于动词后。放在动词前的动量词只有一个,就是“顿”,除了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几乎可以用于所有动词。“三顿打”“一顿骂”“几顿闹腾”等等。
  5.代词
  榆中方言的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与第二人称与普通话一致,只是第一人称的“我”在读音上较复杂,有如下读音:ngè、vè、ngò。这是榆中方言无零声母的特点造成的。第三人称除“他”外,还有一个“家”,复数是“家们”,“人家”的简化。榆中青城地区有一个特殊的“ba”、“ba们”,也是第三人称。“他(们)”与“家(们)”似有略微区别,即“他(他们)”所指对象可在场,也可不在场,而“家(们)”大多不在场。既使在场,说话人使“家(们)”指代时带有心理上的排斥意味。另外,“他(们)”似乎更严肃认真些。
  指示代词,榆中方言中用“这搭”(读zhīda)“那搭”(naīda)。 表远指的还有“vūda”。
  疑问代词,“啥”(读sā)“谁”“谁们”“哪搭”“啊门(哪们)”(“怎么”)“哪呢”(“哪里”)。
  6.副词
  程度副词:“死”“稀”“稀不”“稀不了”“尽”“尽着”“随便”。
  “死”既可作状语又可作补语。如“这铲子死贵”“瓤死的男人也比婆娘们狠”。“稀不(了)”只能作状语,“尽(着)”也只能作状语。“zuó”只用于“像”这一个动词,而且只能作补语。“稀”也只能作补语。“淋干”只能作补语。如“这几天把人冻淋干了”。“随便”表和度轻。
  时间副词,有“老”“就”“带”。表时间短,如“一天就吃一顿饭”“这酒劲大,人带喝就醉了”。
  范围副词:“统共”“就”。前者表示总的数量少,“就”表示范围小,“一下”“一挂”表范围大,如“这些杏子一下拿着着去”是说全拿去,而不是“一次拿走”。
  表疑问的副词:啊门(哪门),相当于普通话的“怎么”。
  榆中方言的否定副词是“没”“不”,与普通话一致。如“房子没盖好”。
  7.助词
  结构助词与普通话一致。
  语气助词“mūlao”“hába”表推测,估计放在句中。如“敲门的mūlao是王四man”。单音节的语气助词有“沙唦”“mān”“者”“呢”“吗”。“唦”用于祈使句,如“爸爸,你帮我开一下电视唦。”“谁打鼓着呢唦?”“你正月初八上街去不唦?”“man”用于应答句和商询类祈使句。“man”有两种语气意义,一是表示温和、柔软。如“你明个天给我买个衣裳成不成?”“那mūlao不成man,明个天我还要上班呢”。二是表示勉强。如“你明个天给我买个衣裳成不成?”“成呢man”。
  “呢”在榆中方言中单用时不表示疑问,只表示承述。“李四北京去呢吗不?”“去呢”。
  “吗”在榆中言中一般不单用,单用时也不表疑问,而是为了加强否定语气。
  ——我能吃五碗
  ——你吗,吃上三碗就胀死了。”
  “吗”一般与“呢”配合起来表示疑问。如“家们就走呢吗?”(他们马上走吗?)
  “者”用于强硬语气的句子,特别是反诘句。如“把你能者”。这类句中的“者”实际是“得”的变化,而这时,严格地说“者”不是语气词。
  ——跟集走(赶集去)
  ——饭还没吃者
  这一对话中的 “者”是省去了表结果的下半句话,一般有“不便……”“怎么……呢”“怎好……”的省略意义。
  榆中方言中还有一个合成的语气助词“住些”(读chǔxie),表示轻微,随便的语气。如:“你桃子吃住些”“这些钱你先用住些”。在严肃的谈话环境中,这个词是不能使用的,因为它表示随便的语气没有庄重感。
  榆中方言中的语气词基本上都是复合使用。如“呢者”“着呢”“了者”“呢吗”“了唦”“呢唦”等等。
  8.介词
  榆中方言除使用现代普通话的介词外,有一个通用介词“赶”。所谓通用是指这个介词“赶”既表示时间,又表示处所,甚至还表示比较。表时间的如:“你赶七点吃者zāng了,还没吃完。”(你从七点吃到现在了,还没吃完)句中的“赶”相当于普通话的“从”,表示时间开始,“牲口赶七点就要进圈。”(牲口到晚上七点就要圈入圈中)句中的“赶”是“到”的意思,表时间终止。
  表处所。如“王家老三赶兰州来了。”是说王家老三从兰州来了,表出发地。“你赶兰州去不?去了给我代个锯条子。”(你去兰州吗?去的话,代我买一个锯条子)句中的“赶”表示目的地。
  表比较。“蒋师的烟渣子赶商店里的便宜,还好吃。”是蒋师傅卖的烟叶子比商店里卖的价格低,又好抽。句中的“赶”表比较,相当于普通话的“比”。
  以上探讨了榆中方言词类的一些特点,因为除了一些方言研究的理论书籍之外没有现成的参考文献,所以有许多地方可能还有待理论化、条理化。还有一点,那就是榆中方言内部的不一致性或者说复杂性,影响了对榆中方言的研究,给研究带来很大困难。比如说榆中地区语音最接近的是三角城、榆中县、金崖、定远、而这些地区之间又有些不同,仅从语音上看,三声(上声)的调值就不同。再如甘草、新营、上庄、龙泉等地,其语言受定西方言影响很大,青城、园子话受靖远话影响很大,小康营的话带有明显的河州特点,银山话则深受临洮话影响。桑园子话受兰州话影响,凡此种种,都使得榆中方言的研究困难很大。好在词汇上的分歧要比语音上小一些,所以说以上的探讨还是基本真实地反映了榆中地区方言的一般的共通的特征。当然,还有更多的更精细的工作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参考资料:
  [1]翟时雨.汉语方言与方言调查[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2]白继忠.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教程[M].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
  [3]王旭明、汉光科、张文玲.榆中县志[M].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
  (杨永发,兰州城市学院中文系)
其他文献
“转化膜”这一术语是指由金属的外层原子和选配的介质的阴离子反应而在金属表面上产生的不溶性的化合物覆盖层,这是一种化学成膜处理法,通常把这种经过化学处理而生成的覆盖膜
以API标准P110钢级材质为基体材料,采用喷涂方法制备白润滑涂层。自润滑涂层以聚酰胺酰亚胺-环氧树脂为黏结剂,添加固体润滑剂二硫化钼和聚四氟乙烯。利用涂层附着力测定仪、摩
各位领导、同志们:<山东省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经省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这是山东省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地方性法规,是山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史上的
土壤腐蚀环境因素的原位连续动态检测(摘要)吴均,张道明,孙慧珍,王开军(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210008)本文简要介绍了土壤电阻率、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土壤电位梯度、土壤盐分浓度、
随着移动通信迈入4G时代,基于4G背景下的专网实现方案变得多样化。各行业要综合考虑技术方案的要求、行业自身的特征、部门或企业的需求等,选择合适的方案。本文重点分析了目
建立了能够综合测试动态电化学参数、磨损参量及摩擦力的腐蚀磨损测量系统,并对不锈钢及碳钢在0.5mol/LH_2SO_4溶液中腐蚀磨损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
在最近的报纸、网络等媒体上,我们常会看到诸如“电话门”“短信门”“解说门”等以“某某门”为结构特点的新词语,它们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就理解来说,如果单凭其字面意
以内地某100MW机组为例,介绍了淡水环境下铜合金凝汽器的腐蚀情况和相应解决方法的确立、实施及注意事项.
<正> 散装货船由于专门设置了顶部压载水舱,所以与其它类型船舶相比,其压载舱水的数量多,舱容大。这样压载水舱是船体结构的重要构成部分。在船舶防腐方面,压载水舱的防腐保
<正> 青海察尔汗盐湖是我国已探明的最大钾盐矿床。盐湖卤水含有高浓度的氯化物,对金属、非金属材料均有腐蚀性。因此,在开发盐湖的过程中,解决腐蚀问题,极为重要。但针对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