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丕烈古籍修复之修书人研究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l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籍修复为古籍“续命”,但历史上古籍修复活动却鲜有记载与研究。黄丕烈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藏书家之一,其修复活动亦不被关注。本文通过研读黄丕烈题跋,将梳理出黄丕烈延请修复人员有姓名者6人,分类研究其生平、修复状况、修复书籍及归属,揭示以钱瑞正为代表的乾嘉时期苏州修复工匠群体及其境况,以黄丕烈为代表的苏州藏书家的护书活动及求真求实的修护理念。
  【关键词】黄丕烈;古籍修复;修书人;钱瑞正;黄美镠
  【中图分类号】G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8-214-03
  【本文著录格式】刘帆 .黄丕烈古籍修复之修书人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04(08):214-216.
  古籍修复意在减轻其受损程度,延長使用寿命。魏、晋、唐、宋、元是书籍开始修复的早期阶段,依附于古籍的修复活动鲜有专人记载,明清至民国是古籍修复最发达发时期,文化繁荣,古籍流通性增加,随之便有破损缺叶、虫伤水湿、纸本霉烂等各种情况,古籍修复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行业。明代周家胄《装潢志》有云:“古籍重装如病延医—前代书画,传历至今,未有不残脱者,苟欲改装,如病笃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随剂而毙,所谓不药当中医,不遇良工,宁存旧物。”可知当时对古籍修复已有严格要求。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刊巾箱本《重广分门三苏先生文粹》,卷一百末有跋:“正统丙寅孟秋重装于金谿义塾”。应是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改装记载,后来此书入“天禄琳琅”更换书衣并钤印,清宫修复护叶。至民国时期,古籍修复以北派张士达和南派曹有福为代表,南京图书馆藏宋刻本《蟠室老人文集》便是赵万里自南京寻访让张世达修缮,并亲手题写“一九九五年张士达装”的字样,由张士达黏贴在书的内页,再完璧归赵。
  “世上最不易得而又最易失者莫如古书,而又莫如古书之残者”。黄丕烈此语更表现其对片纸只字视为珍宝。黄丕烈(1763—1825年),清苏州府长洲人,字绍武,号荛圃、荛夫、復翁等,自称书魔、佞宋主人。40余年的藏书生涯中先后收藏宋版书几达200部,在藏书界中可谓五百年来数第一。其所得珍稀古书,多请名手修复,家中亦常年请护书工人装潢修复古书,其题跋中提到的修书人员共有6位,其中有钱瑞正、钱伊人父子,其孙黄美镠、黄美镐以及其内侄丁竹浯,好友胡茂塘等,还有诸多门仆未记载姓名,现予以考述。
  一、钱瑞正、钱伊人父子
  钱瑞正、钱伊人父子是黄丕烈使用最多的修书人。
  (一)钱瑞正
  钱瑞正(?—1814年),籍贯不详,生卒年亦未见记载。其卒年可从黄丕烈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跋钞本《近事会元》“[钱瑞正]近日已做古人,……甲戌闰春”推出,知其殁于1814年。是年黄丕烈52岁。
  钱瑞正性甚平缓,是黄家修书良工,修书慎重考究,装潢古雅精妙。修书时日较长,如从黄家取书至装潢完毕送回常达半年之久,时人戏称“钱半岩”。此见黄丕烈跋宋刻钞补本《事类赋》记曰:“余家古书装潢皆出工人钱瑞正手,性甚迂缓,如取归装成,动辄半年,故戏以‘钱半岩’呼之。”
  据黄跋,黄丕烈长期请其修复珍贵古籍。从1794年至1814年20年间,钱瑞正不间断地为黄丕烈装潢修复古书,可知钱瑞正为黄家装潢古书数年里装潢技法极被称赞认可。黄丕烈修书最早记载是30岁,黄氏题跋中最早出现有关钱瑞正修书的记载是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为黄丕烈重装明钞本《雁门集》,此书是黄丕烈从友人处得之,乃是伊族人怀芳旧物,断圭残璧仍视为宝物,为此重加装潢放置书橱,使后人读时能见庐山真面目。惜未谈及装潢技法,黄跋中只有“甲寅小春命工钱瑞正重装”。是年黄丕烈32岁,可知黄丕烈修书两年后已请钱瑞正修书。
  嘉庆中后期,因钱瑞正修复古书声价日高,黄家境况不如从前,邀其修书不如往日。钱瑞正因卧病在床,修书活动也减少甚多,黄家修书工钱命其子索要。黄跋《事类赋》记:“近日声价甚高,余亦力拙,未能如向日邀之之勤,且有子可继其业,故鲜动手焉……得疾卧床,来令其子索未了之工值。”
  钞本《近事会元》是钱瑞正为黄丕烈装潢,黄跋有云:“是册装池尚出良工钱半岩手。”当时其子也已从事修书一事,黄丕烈还未曾见到其装潢手艺,不知是否能传其父技艺 。
  钱瑞正对古书旧藏来源也了如指掌。如宋本《渭南文集》蒋家要价甚高,达七十两,钱瑞正告知此书顾氏卖与蒋氏不过青蚨二十两,黄丕烈欲买下此书,但已被五柳居以白镪三十两买走,几经辗转,黄丕烈方以白镪四十五两买下此书。
  (二)钱伊人
  钱伊人(或许为号),钱瑞正之子。籍贯不详,生卒年亦不详。黄丕烈晚年聘请其修复古书,亦有为黄氏代购古书之举。
  修复宋刻钞补本《事类赋》时,钱瑞正卧病在床,故黄丕烈命钱伊人补足,说明钱伊人修书技艺已得到黄丕烈认可。此书末行有题“嘉庆癸酉季冬廿有二日手补,荛圃。”其中所缺三卷,黄丕烈恐俗手钞补后古书尽失古色古香,故倩名手写之,纸值、装工更是不在其数。此书原为一工人所修复,但工人用来补原书的纸墨过新,并未复原古书旧时面目,这种情况此前并未有过。黄丕烈有跋:“此书胚胎一江工人为之,而旧时墨笺非老于装古书者,无有也。遂令钱工子足之。”
  旧钞本《玄珠密语》是钱伊人重新装潢,亦有代购访问之劳。书有残缺,用他本补录,不知是何缘由两本书文义略有不同,故残缺之处皆用他纸补录,仍存其古貌,可见钱伊人修书也意在恢复旧貌。黄跋记载:“不知其由文义亦微不同,姑用他纸录此缺失者,本书仍以空格存其旧云……命工钱瑞正子伊人重装,前跋所云‘私谓所亲’者,即伊人也,于是书亦有购访之劳焉。”
  他们之间关于如何修复古书的讨论与交流,并未在黄跋中记录,但通过研读黄丕烈题跋,可以看到钱瑞正常去黄家取书回家修复的记录,其讨论古书修复与装祯形式或在此时。黄丕烈所言家中古书装潢皆出自钱瑞正之手,但不知“黄装”是否为钱瑞正装潢,宋刻本《颜氏家训》是黄跋中最早采用“黄装”形式装帧的古书,是为嘉庆五年(1800年),时钱瑞正为黄家装潢古书已有6年,但是否为钱瑞正所装仍需进一步考证研究。钱瑞正去世后子承父业,钱伊人仍在为黄家修书,钱氏父子二人为古书修缮补亡,将黄丕烈的修书理念通过完整的古书展现于世。   二、孙黄美镠、黄美镐,内侄丁竹浯
  两人乃黄丕烈长子黄玉堂长子、三子。嘉庆后期,黄丕烈家中藏书多交由其儿孙、内侄修复整理。
  (一)黄美镠
  黄美镠(1797—不详),字秉刚,号赋孙,一号赋生,黄丕烈长孙。幼承庭训,喜事丹田,黄丕烈对长孙寄予厚望,常感慨后继有人矣。在修书校书时常让其随侍左右,传授经验,以待日后整理古书。“长孙美镠亦仰承先志,喜事丹田,余亦颇自喜继起之有人也”。
  黄美镠装潢古书据黄跋记载最早是在道光元年(1821年),旧钞本《江南春词》一册。袁寿阶有明嘉靖刻本,黄丕烈藏本是影钞袁氏本,所据袁本已不全,此断编残简已属难得,以番饼一枚易之。得书已11年,家中专职工人将新装书籍归置书架时黄氏才知长孙在整理书籍时已将此书付之装潢。黄跋言:“辛巳二月,工人以新装书籍归架,中有《江南春》一册,知长孙整理书籍时付装也,其去得书时已歲越十一矣。”
  黄美镠受祖父影响,敏而好学,对古书来源颇有研究。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黄丕烈54岁时黄美镠已随祖父整理家中古书。黄丕烈整理宋刊本《礼记郑氏注残本》时美镠正侍在一旁,举《礼记》诸宋本源流示与祖父,黄跋曰:“时长孙美镠侍,因举《礼记》诸宋本源流示之。”
  黄美镠在家中常校书,细心谨慎,颇具祖父之风。黄丕烈校完一书后长孙或复校,亦能校出漏落之处。如复校黄丕烈校藏旧抄本《丞相魏公谭训》,校出黄丕烈遗漏之处,用别纸写在之前的校本之后,精审有据,且保留宋本原来面目,细微之处也未曾改变。览题跋知:“因复借之,辩证前校模糊之字。而长孙美镠适因查点书籍,寻出旧藏钞本,请覆校宋本,此即美镠所校之本也。一切宋本面目,纤悉毕具,并有余前校漏落之处,复用别纸仍书于前校本后,谓之复校。是书可谓精审矣。”
  元本《伤寒明理论三卷伤寒明理论方》一书多有缺失与钞补不全之处,黄美镠用艺芸书舍影宋钞本补元本手校此书后,黄丕烈遂感有胜于钞本,便嘱长孙写下影宋本与刻本有何处不同的校勘记,乃知黄美镠校书已是颇有心得。并让家中工人影钞宋本原文并参考刻本,完毕后,黄美镠请祖父为此书跋数语,记其源流始末。
  道光五年(1825年),黄丕烈玄妙观门前设立滂喜斋书铺,为黄美鎏习业之所,收购书籍时也贩卖黄家刻书,家中书籍流动性较强,亦希望长孙能仰承其志,为古书续命。
  (二)黄美镐
  黄美镐,生卒年不详。字饮鱼,黄丕烈三孙。文采斐然,以此诗句获隽游庠,记录在《玄机诗思图跋》中:“一枝月桂和烟秀,苦思搜诗灯下吟。扃闭朱门人不到,新情字字又声金。”
  黄美镐为古书装潢。旧抄本《丞相魏公谭训》便是黄美镐装潢,黄丕烈书尾附有跋记,“近始命三孙美镐缮清付装,附于书尾”。可知黄美镐近来刚接触古书修复装潢。
  黄美镐校书方面也有自己的观点,认为书各有佳处,可相互校勘,不能以其为原刻或修本心存褒贬之想,这与黄丕烈关于校书的理念不谋而合。手跋旧抄本《皇朝文鉴》曰:“互为校勘,各有佳处,不可以原刻本、修本而存褒贬也。”
  黄美镐书法水平亦不俗。黄丕烈极为重视校本《孟东野集》,从香严后人手中借得,未属工人补录,特让黄美镐传抄。跋中有云:“因珍重不便假手钞,胥命三孙美镐录之,阅岁始就。”
  校宋旧钞本《孟东野诗集》也是黄美镐补录。
  (三)丁竹浯
  丁竹浯,生卒年不详。字达夫,黄丕烈内侄。颇好古书一事,古文唐诗文义略知一二,书法娟秀。黄丕烈长子去世后,丁竹浯便常住黄家,帮助黄氏整理古书。黄氏有云:“大儿署伯骤故,家中应对乏人,遂令竹浯常住余家,余一举一动皆书也。检书一事,时任之竹浯,亦颇好之,握管学书,书法颇娟秀。”
  钞本《竹斋诗集》,黄丕烈嘉庆十七年(1812年)得自经义斋书坊,残缺不全,杂诸乱书堆中。书中内容全,首尾有残缺,命丁竹浯补辍后又加以装潢,缺处寻别本补足。跋中有记:“归命内侄丁竹浯手为补辍,加以装池。本书尚全,唯首尾有缺,当续求别本足之。”
  三、胡茂塘
  胡茂塘,籍贯生卒年不详。修复古书技艺高超,黄丕烈称其所修古书断珪残璧,古香袭人。
  胡茂塘在黄丕烈晚年时往来较多,仅道光五年(1825年)黄丕烈去世之年,黄跋记载胡茂塘为黄家修复两本珍贵宋刻。
  第一本是宋刻残本《后村先生诗集大全》一函四册。此书共十五卷,目录与古书皆有残缺且缺字,但除了五、六、七、八卷,其卷一至卷十五略见一斑,古香溢于楮墨,弥足珍贵。黄丕烈借华阳顾氏藏本补其残缺,属胡茂塘为其装潢。卷首有一叶残序,似出自御制图书,古色斑斓,字迹亦是真本临摹,神采飞动。胡茂塘修复后楮香墨雅,实为宋刻之宝。黄跋曰:“弃置箧中久矣,兹倩老友胡茂塘手装治之,居然断珪残璧,古香袭人……观此益征宋刻可宝。”
  第二本是宋刻本《类编增广黄先生大全文集》,黄丕烈得于道光四年(1824年),对此书宝爱之极,称为家中世藏之本,子孙善守之。此书有刻有钞,五十卷中缺十三至十八卷,旧时不知据何本抄补完整。道光五年(1825年)交付老友装潢,得知缺卷外仍缺一叶,又请其钞补一叶,共五百丹八云。跋中有云:“茂塘老友手为装池,知缺卷外尚欠一叶,统五百丹八云。”
  黄丕烈也常为古书手补缺字,如旧刻本《风雅遗音》、校元本《汲冢周书》等都在题跋中有记载。此外黄跋中还有诸多关于门仆修书的记载,“命工重装”“令工人写样”“奈工人事冗”等,遗憾都未言及其姓名。
  盛世修书是中国数千年历史发展中的独特景观,正是有以钱瑞正为代表的乾嘉时期的修书人,才使流传至今的古书有源可溯。进一步了解以黄丕烈为代表苏州士人家中聘请修护人员的情况,他们的护书活动不仅反映了黄丕烈坚持求真求实的修护理念,为研究乾嘉时期古籍整理与修护提供重要参考资料,亦为现在学者提供了研究蓝本。
  参考文献:
  [1][明] 周家胄.装潢志一卷[M].扬州:江苏广陵书社,2016.
  [2][清] 黄丕烈. 荛圃藏书题识续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3.
  [3][清] 黄丕烈著.屠友祥校注.荛圃藏书题识[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4]姚伯岳.黄丕烈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编纂委员会.清代诗文集汇编[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6]余鸣鸿,占旭东.黄丕烈藏书题跋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7]陈伟.黄丕烈藏书题跋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
  [8]臧春华. 宋刻本《蟠室老人文集》修复考[J]. 图书馆界,2019,(03):72-74 78.
  [9]汪帆,李爱华 .书路修行——纸质文献修复[M]. 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刘帆(1995-),女,山东菏泽,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古籍保护。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技术的发展,全息技术越来越多的介入人们的生活,可以不受地点、时间、空间的限制,运用全息技术手段把抽象、复杂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来,给受众者更好的视觉影响。全息影像技术与现代装置艺术的创新结合,打破了现代艺术在展示过程中的空间概念,使受众更加沉浸其中。全息影像的发展与技术的不断更新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让受众实现裸眼3D的沉浸感。本文以全息影像技术与现代装置艺术作品的创新结合打造出不同于
【摘要】扎美寺作为永宁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在历史的动荡和变革中经历了数次毁坏和重建,至今仍是当地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强巴殿是该寺最古老的建筑,殿内壁画色彩鲜艳、构图新颖、造型独特,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基于此,本文将从造型形式的角度出發来研究强巴殿壁画中巧妙的构思和隐含的寓意,及其所融合的世俗文化和宗教信仰。  【关键词】扎美寺壁画;造型形式;世俗;宗教  【中图分类号】J186 【文献标识码】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声乐艺术、民族艺术也在迅速发展,民族音乐中不断的融入了美声唱法元素以及其他文化艺术精髓.文章主要分析草原歌曲《莫尼山》的背景介绍及演
【摘要】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苏联科幻文学领域内,涌现一批既年轻又优秀的插画艺术家,这些人在多年以后也成为俄罗斯当代前卫艺术的代表人物。从这些艺术家实践能力的成长以及获得在当代艺术领域内的地位的原因来看,成就这个过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其个人兴趣、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苏联政府的文化政策等。他们中的代表人物,诸如安德烈·索科洛夫、朱利奥·索斯特尔和尤里·马卡罗夫插画艺术的创作方法有别于传统的技术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中的代表作之一.历史上,《西厢记》虽饱受后世封建统治者的压制,却在民间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并流传至今.直至近代“五四运动”时期,《西厢记》被
【摘要】“饰”作为艺术呈现方式或设计手段所蕴含的设计作用与美学价值是不容置疑的,通过系统分析“饰”的含义和流变历程,对当代设计之“饰”有着重要参考价值与启示意义。同时,在形意场理论指导下,从“八个场”与“四特性”出发,以更深层面地探索“饰”在“形”与“意”间的内在美学逻辑。由此丰富未来设计活动中的审美意识,提高装饰表达的思维逻辑性。  【关键词】审美范畴;设计意识;伦理价值;形意场  【中图分类号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油画创作与理论研究起步较晚.自1949年始,少数民族地区才逐步组建了相关的美术协会与研究团体,少数民族地区的美术文化具有极强的地域性与民族性特征.油画
葛亮的《北鸢》承袭了《红楼梦》等传统古典世情小说的风格,工笔细致地描摹了民国时代日常生活的情状,用典雅至极的语言对人和器物的描摹让整部小说散发着中国传统的古风雅韵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因此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对音乐剧也越来越重视。但在对音乐剧进行研究时,相关工作人员要对其进行充分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音乐剧的发展。音乐剧是一种在戏剧的基础上,利用舞蹈、音乐等多种形式来对人物进行刻画、传达感情的表演艺术形式。《悲惨世界》是音乐剧的主要代表作。《悲惨世界》不仅开创了史诗派音乐剧创作的先河,而且也是文学艺术和音乐
【摘要】社会科技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准,这种情况下,人们对精神追求也更加重视。为了满足人们精神需要,国家也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弘扬,希望能够扩大传统与文化的影响,更好的传承保护我国的传统文化。这种情况下,人们也更加重视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对传统文化而言,文物是其非常重要的载体,进行文物的保护及修复对传统文化发展非常有意义。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也更加重视文物保护修复,保证文物的完整,将文物的作用